-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鳳棲梧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027836
- 條形碼:9787555027836 ; 978-7-5550-278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鳳棲梧桐 本書特色
近年來,梧桐鎮厚植綠色生態優勢,通過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休閑旅游,致力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推動鄉村振興,先后獲評為“福州市文明村鎮”、“省級治理示范鎮”“省級鄉村旅游休閑集鎮”。其中,坵演村、春光村、白杜村獲評省級森林村莊,也成為了游客們享受自然森呼吸的熱門打卡地。《鳳棲梧桐》近距離捕捉梧桐鎮近年來的發展變化,深入挖掘鎮區風土人情、鄉土文化、秀美山水、傳統美食,以精品佳作助力鄉村振興。
鳳棲梧桐 內容簡介
梧桐鎮,位于永泰縣西南部,因原境內溪畔種植有梧桐樹,以梧桐樹為標志得名。大樟溪縱貫其中,青龍溪、潼關溪夾道而來,兩岸山川俊美,物阜民豐。梧桐好看的是山和水,它的山,是綠色的山,層巒疊嶂,滿目蒼翠;它的水,是碧綠的水,干凈澄澈。永泰縣文聯有感于自然梧桐之難得,組織文聯內的作家、攝影家、藝術家集中赴梧桐鎮采風,各抒胸臆,有感而發,形成了這部集優美散文和精美攝影于一體的作品集,既宣傳了梧桐生態之美,又給人以藝術的享受。
鳳棲梧桐 目錄
序言: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儀
1 梧葉穿林風
玉石嶺探幽
百漈溝的前世今生
天柱龍鳳舞芹湖千里波
榕水春光
滿眼春光入心來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鄉土坂埕
故鄉
2 鳳凰鳴高崗
梧桐往事宋元塵煙
湯埕菜籃公及“縣城”傳說
靈臺方寸山
雅風古韻讀潼關
鄭僑傳
青山埋忠骨——訪鄭僑狀元墓感懷
懷想與紀念——盤洋元帥廟
梧桐尾街舊事
滬上新閩商先驅——梧桐人“闖上海”側記
3 舌尖鄉愁濃
奇異的埔李
也說埔埕“李咸”
煮一道思念的味覺
梧桐風味三則
春日遲遲酒相邀
4 絲桐揚古音
有名堂的埔埕村
埔埕賦 永陽龍津里拾錦
龍津里拾貝:峬嶺山水遺風韻
后溪史話
“永泰椽板龍”與埔埕迎神信俗文化
白杜煙云
弦聲縈繞山海連碧梧鳳棲欲飛騰
追憶那帆影點點
5 嘉木蔭故園
探尋消失的千年古剎——埔埕靈鷲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梧桐鎮中洲自然村畏厝小記
滿堂花開,香遠益清——梧桐香遠堂側記
興安會館山海牽
異類風水與異國風情——慶豐莊導游詞
光德富庶堂,佳話永流傳
埔埕銃樓群掠影——構建民國鄉紳群體的精神堡壘
6 桐花耀盛世
老家浮竹里
春風吹拂大地新
那山·那人·那路——芹菜湖村紀行
繁華落盡筑盛世
長亭更短亭
世外湯埕
梧桐識嘉樹蕙草留芳根——梧桐鎮紅色文化小記
黨群一條心深山隱精英
鳳棲梧桐 節選
永泰山水是多情的。一不小心,隆起一座山,流成一道澗,便成了風景。永泰石頭是風情的。站著的,是凝眸雙峰;掛著的,是狀元曬靴;坐著的,是柴郎盼歸;鋪著的,是仙人展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頭的天造地設,給永陽大地留下了許多夢幻般的神奇。 大渭口位處大樟溪畔,203省道坵演至百漈溝景區之間,距縣城32公里,隸屬梧桐鎮三富行政村。境內因巍峨起伏的大渭山脈而得名。大渭山的山嶺,花崗巖巨石壘疊,又稱玉石嶺。 大渭口的石頭,以斜躺的姿態呈現。它躺出了階的高度、洞的神奇。我懷疑造物主舉棋不定,恍惚間,用錯了石頭,鋪路嫌太大,造洞又嫌小,于是這里便形成了洞徑兼具的特點。上山的道沒鋪成,巨石壘疊的空間,構成了眾多的洞,石與石間隙又成了上山的路。 千百年來,這亦洞亦徑的風流,引得眾人紛沓而至,探幽獵奇。驚嘆者有之,迷戀者有之。上山的洞口距203省道七八十米遠。洞口為嶺的起點,厚實的石門,給予探幽者莊重的儀式感。石門周圍長滿綠色植物和藤蔓,高大的古樹枝干虬曲蒼勁,黑黑地纏滿了歲月的皺紋,枝柯交錯,濃綠如云,給洞口周圍描上深幽的意境。蔥蘢的底色,掩蓋了許多本該裸露的“巖”色,但在門頂上,被歲月染成黛褐的“宿於”二字依然可辨。右前方十多米,褐紅潔凈的崖壁上,題寫著“玉石嶺”三個字,行楷字體,道勁豐滿。有人說,摩崖石刻是明朝正德帝巡游江南時留題。也有人說,清嘉慶年間才題刻于此。確切之說,尚待考究。“宿於”,按字面解釋,該是名人留宿所題,否則,豈敢刻字玷污摩崖壁石?若是官家或文人,又是誰?走訪村里老者、文人,無人能說得清。玉石嶺洞奇徑曲向天而去。洞由巨石壘疊、支撐而成,面積有大有小。洞之間隔,形成一道道石門,互聯互通,幽若迷宮。上山的路徑,在巨石間穿梭,洞中穿行,洞洞相連,忽明忽暗,忽左忽右,疑是無路時,穿過一道石門,又是一番天地。頭頂巨石,層層疊架,百戶千門,閉合無常。上攀下爬,側身擠步,狹處過人,匍匐前行,驚險攝魄。內洞外景,靜動呼應。洞內多奇石:一線天、一片瓦、天門、天臺、仙釜巖、聽水巖、象鼻巖、熊掌巖、海豚巖、神龍臂、石鑼、石鼓、木魚石、沉香扇、元寶石、鐘乳石、金石蓋、老鷹巖等,惟妙惟肖,奇美懾人。我被小小的鐘乳石所震撼。它掛滿巖壁,在光線的折射下,仿佛萬千水底冒出的氣泡,蔚為壯觀。不少游客喜歡刺激、獵奇,玉石嶺便成了尋奇、探幽打卡地。 玉石嶺石洞,俗稱巖蒼洞,又名張公洞。巖蒼洞可顧名思義,張公洞何來之說?這須由口口相傳的“張公移石填海平月洲”傳說講起。張公即張圣君,出生地嵩口月洲距離大渭口約20多里地。他因吃了太上老君的半粒苦桃,法力無邊,成為半佛半道的仙人。傳說,他為了平月洲,要把大山里的石頭趕到海里去,便念咒發功,把月洲石頭當作一群牛羊來趕,趕到大渭口時,因被人點破,留下了一嶺的冷硬。傳說寄托著人們一種美好的心愿,后人便樂此不疲地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不停傳著說著。且不管其真假如何,張公洞的奇幽卻真是震撼懾人。 這里樹木特別茂盛。古榕樹,洞內盤根錯節,洞外冠茂枝粗,尤為壯觀。扁擔藤寬約15公分,橫纏豎掛,極為罕見。洞內可見國家二級保護瀕危植物荷葉鐵線蕨。動物可算蝙蝠*多,蝙蝠歸洞就成了這里一道亮麗的景觀。 玉石嶺流傳著許多傳說,“十子十媳撬金蓋”“觀音推塔”“金鑼金鼓”等故事流傳甚廣。不知是幽境衍生了傳說,還是傳說迎合了獵奇,去過玉石嶺的游客,都會聽到當地人講“十子十媳撬金蓋”的故事。傳說在“玉石嶺”摩崖石刻的頂部藏著“金席”“金被”。想擁有它,須有十子十媳的人家,方可撬開藏寶的石蓋。有戶九子九媳,還有一個女兒,湊上女婿,也撬開了蓋子。就在看見“金席”“金被”閃光之際,有人喊道:“姐夫出力點!”話聲未落,開啟的蓋子又合了起來。有人說是這喊聲道破了天機。故事也許荒誕,卻給生活留下警醒和啟迪:做人做事要規矩,不能弄虛作假。藏寶遺址,巉巖陡壁,無法到達。聽者只好發揮想象,來個穿越,感悟故事留給我們的思考。 出洞頂,豁然開朗。古木參天、綠植遍野,玉石嶺掩映在綠叢中,成了一道生態嶺。 P3-5
鳳棲梧桐 作者簡介
邵永裕,筆名青云少帥,福建永泰人。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旅游攝影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員。筆抒胸臆,鏡收美好。散文集《歲月的跫音》獲得政府主辦的“青云山文藝獎”:攝影作品入選《走進臺灣》《走進歐洲》巡回展,并獲得各類獎項,其中《希望從“此”啟程》獲得政府主辦的文藝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