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我們小時候:放大的時間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26903
- 條形碼:9787020126903 ; 978-7-02-01269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小時候:放大的時間 內容簡介
《放大的時間》一書由茅盾文學獎得主王安憶寫作。該書以看似虛構的短篇小說格式寫就,實際上都是作者童年真事。公共浴室,廚房,童年玩具等弄堂里長大的上海孩子所共有的童年回憶令人感慨。全文細膩寫實,情感與記憶交織,極為優雅。 一個時代的童年“老照片” “我們小時候……”長輩對孩子如是說。接下去,他們會說他們小時候沒有什么,他們小時候不敢 怎樣,他們小時候還能看見什么,他們小時候夢想什么……翻開這套書,如同翻看一本本珍貴的童年老照片。老照片已經泛黃,或者折了角,每一張照片講述一個故事,折射一個時代。 一套大作家寫給小讀者的兒時回憶 王安憶、遲子建、蘇童、葉兆言、畢飛宇、張煒、郁雨君……作家們沒有美化自己的童年,沒有渲染貧困,更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從童年記憶中汲取養分,把童年時的心靈感受訴諸筆端。 一套*適合家長與孩子共讀的名家美文 我們希望,少年讀了這套書可以對父輩說:“我知道,你們小時候……”我們希望,父母們翻看這套書則可以重溫自己的童年,喚醒記憶深處殘存的兒時夢想。
我們小時候:放大的時間 目錄
我們小時候:放大的時間 節選
我入小學的那一年,是1961年,一個饑餓的年代,人們都在四處找吃的。我們學校里養了一頭豬。我們的學校在繁華的淮海路上,校舍分散在民居中,操場是在兩條弄堂之間。在這一片里弄里,不知哪一個犄角里,就有著我們學校的一間房,或者一處空地。不曉得這頭豬是養在什么地方。 我們大多數人只看見過豬肉,沒看見過豬,想到有一頭豬在我們學校里,便很激動。我們知道,這頭豬主要由一名校工負責喂養,大家都叫這名校工小弟伯伯。在我們那時候的年齡里,小弟伯伯幾乎是個老人了,這個名字論起來有些不妥,但叫起來則很自然。這一類名字在我們那時候不算少,比如,還有小妹阿姨。顯見得“小弟”“小妹”是他們的小名,當他們還是真正的小弟和小妹時,從鄉下出來,到了這地方,大約就沒有離開過。于是,從小弟小妹到小弟阿哥和小妹阿姐,然后成了小弟伯伯、小妹阿姨。
我們小時候:放大的時間 作者簡介
王安憶,1954年生于江蘇南京,1955年隨家庭遷居上海。著名作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代表作品有《小鮑莊》、《長恨歌》、《桃之夭夭》、《天香》等。2000年以《長恨歌》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其許多作品被譯成英、德、荷、法、捷、日、韓等多種文字,在海內外享有廣泛聲譽。 畫者簡介: 王明明,1952年生于北京,自幼酷愛繪畫,師從李苦禪。兒童時代的作品曾到三十幾個國家展出,曾獲世界兒童畫比賽特等獎、一等獎。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畫院院長。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