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從黃土高原到白山黑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18022
- 條形碼:9787521218022 ; 978-7-5212-180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黃土高原到白山黑水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從陜北黃土高原走出來的李延培, 是血戰平型關負傷不下火線的英雄排長, 是攻克淮陰名震蘇北的先鋒虎將, 是堅守義縣掩護主力的阻擊能手, 是冒死上山勸降匪幫的孤膽英雄。 從黃土高原到白山黑水, 他和他的戰友們的戰斗經歷, 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和中國革命戰爭史的縮影。 名家推薦: 這本書既有歷史文獻的嚴謹,也有紀實文學的生動,更有文學作品的魅力。全書通過主人公李延培的戰斗經歷,以小見大,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從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的主脈絡。既有宏大敘事,也有具體描寫;既有激烈殘酷的戰爭場面,也有輕松幽默的生活場景;既有較高的史料價值,也有很強的文學性;既有鐵血戰士的剛毅勇猛,也有戰友兄弟的深厚情誼……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王火 歷史是*好的教科書,從這本書中,我們不僅能讀到作為我軍眾多英雄戰士代表的李延培的英雄事跡,還可以更加系統直觀地了解我軍南征北戰的艱辛歷程。我鄭重地向大家推薦這本好書,希望通過此書進一步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傳統,樹立崇尚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的良好風尚,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貢獻力量!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褚銀
從黃土高原到白山黑水 內容簡介
從陜北黃土高原走出來的李延培, 是血戰平型關負傷不下火線的英雄排長, 是攻克淮陰名震蘇北的先鋒虎將, 是堅守義縣掩護主力的阻擊能手, 是冒死上山勸降匪幫的孤膽英雄。 從黃土高原到白山黑水, 他和他的戰友們的戰斗經歷, 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和中國革命戰爭史的縮影。本書講述英雄故事,是賡續紅色血脈紅色歷史、紅色教育的生動讀本。
從黃土高原到白山黑水 目錄
序一
序二
**章 山河風雷激蕩
第二章 紅旗漫卷西風
第三章 抗戰烽火燎原
第四章 晉冀戰斗歲月
第五章 這里是豫皖蘇
第六章 蘇北軍歌嘹亮
第七章 迎接勝利曙光
第八章 挺進白山黑水
第九章 下江南強攻勢
第十章 孤膽英雄傳奇
后記
從黃土高原到白山黑水 節選
**章 山河風雷激蕩 一、革命火種 1932年的一天,陜北清澗。 撲簌而來的北風吹打著滿山枯黃的蒿草,在一座小山峁上,站著一名少年,他個頭不高、身板精瘦,但精神頭十足,此時他兩眼圓睜,全神貫注地望著前面山下的路,他就是正在放哨的東拉河鄉兒童團員李延培。 1917年,李延培出生于清澗縣的東拉河這個貧窮小山村。古名寬州的清澗縣位于黃河陜晉峽谷的西岸,是陜西榆林東南與延安的交界地帶。而東拉河所在的地方山連山、溝連溝,交通不便、經濟落后。李延培家是一個貧困戶,幾輩子都是種地為生,祖父和父親還經常給別人家打零工貼補生活。在李延培幼時的記憶中,家里*大的“財產”就是兩孔土窯洞和20畝石子山地。由于自然條件惡劣,還經常遇到大災,莊稼收成非常不好,日子過得和周邊的禿山野嶺一樣恓惶。 李延培和弟弟小時候就很懂事,雖然不能下地干活,但都會幫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計,村里人都夸他“真是個懂事的孩子!”到了八九歲時,李延培就可以幫忙種地、放羊,成了村里有名的“小羊倌”。 單調、貧苦的日子就這樣過著,但發生在清澗的一件大事,對李延培的人生軌跡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1927年10月,共產黨員唐澍、李象九、謝子長等在中共陜西省委領導下發動了清澗起義,這是中共陜西省委領導下的一次武裝暴動,起義部隊3個多月先后轉戰清澗、延川、延長、宜川、韓城、安定、安塞、保安等縣,*多發展到1000多人。雖然由于敵我力量懸殊,起義*后失敗,但它打響了西北地區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槍,在陜北這片廣袤的黃土地上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種,也在李延培這個年僅10歲的孩子平靜的心頭掀起了漣漪。 從此,苦孩子李延培就開始關心外面的世界,向往紅色革命,不斷追求進步。1932年,他報名參加了東拉河鄉少年兒童團。兒童團是當時我黨建立的少年兒童革命組織,成為革命的小幫手。加入這個少兒革命組織后,15歲的李延培顯現出了一定的組織能力,經常帶領一幫孩子在村口站崗,在峁上放哨,扮成放羊娃去偵察收集敵情,協助盤查可疑人員,很快便當上了鄉兒童團團長。這下子他的革命熱情更高了,還經常組織小伙伴幫著赤衛隊和農會貼標語、搞運動,革命斗爭經驗也越來越豐富了。他報名參加了赤衛隊,不久又成為赤衛隊隊長,帶領隊員們做支前工作。1934年3月,積極肯干、能力超強、做事嚴謹細致的李延培參加了蘇維埃政府工作,兩個月后,因為表現優異,他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過了5個月又擔任團小組長、支書、副鄉長等職。 李延培熱心“鬧紅”(干革命),成了村里的“名人”和“忙人”。許多人發現,經常早出晚歸的李延培后腰鼓鼓的,像別了什么東西。有村民就悄悄地說:“那娃娃腰里別著把手槍哩,我看見過,是真家伙!”弟弟聽說了,纏著哥哥要看槍,李延培就悄悄地把弟弟拉到窯洞里,取下那“家伙”讓他看,哪里是什么手槍,原來是紅布包著的掃帚疙瘩! “我咋能有真槍呢,這是嚇唬人的!”李延培告訴弟弟,弟兄倆偷偷地笑了一陣。到了晚上睡覺時,李延培便會把假槍解下來,小心翼翼地壓到枕頭底下。如此這般,除了弟弟知道實情,村里人都被蒙住了,對李延培也多了幾分羨慕和敬畏。 少年李延培心中一直有著當戰士、上戰場、殺敵人的夢想。1935年3月,17歲的李延培參加了白雪山游擊隊。這支部隊是以陜北紅軍游擊隊二支隊隊長白雪山的名字命名的,白雪山和戰友們長期在清澗、綏德一帶開展革命斗爭,建立紅色村莊。他還在謝子長指揮下和陜北紅軍游擊隊一起戰斗,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陜北革命根據地的**次反革命“圍剿”,1934年9月4日,白雪山在清澗土黃梁戰斗中不幸壯烈犧牲。李延培為加入這樣一支革命隊伍感到自豪,更為高興的是,他終于有了一桿屬于自己的真正的槍。 在白雪山游擊隊,李延培先后參加了解放安塞、靖邊的戰斗。但是,真正的戰場不同于在兒童團和蘇維埃政府工作,戰火硝煙、尸橫遍地的場景讓剛上戰場的李延培大受驚嚇。 戰斗結束后,看到失魂落魄的李延培坐在那里哭鼻子發呆,班長楊士梅走了過來,坐在他身邊開導說:“戰斗就是這樣你死我活。要是打一次仗就哭一次,你的眼淚很快就哭干了。我開始也和你一樣害怕,你已經很勇敢了,很快就會習慣的! 班長的話給了李延培很大的鼓舞。在隨后的戰斗中,他跟著楊士梅前進、沖鋒,學習領會戰術要領,培養膽氣和豪情。一次次戰斗,一點點提高,李延培在戰火洗禮中逐漸變得剛強、冷靜,作戰也越來越勇敢,成了令敵人生畏的“下山虎”。 二、紅星閃閃 經過一段游擊隊的戰斗生活,李延培終于實現了*終愿望。1935年8月,他帶著本鄉12名青年隊員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軍帽上有了一顆閃閃的紅星。這標志著他成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戰士。 紅26軍是西北地區**支由黨中央授予正式番號的正規紅軍隊伍。1932年12月成立之初,只組建了第42師第2團團部。1933年6月,又將渭北、富平游擊隊改編為紅26軍第4團。1933年11月,正式組成紅26軍第42師及其師部。1934年秋,紅26軍又先后組建了第1團、第2團。他們和地方游擊隊一起開展武裝革命斗爭,先后創建了照金革命根據地、南梁革命根據地,成立了陜甘邊蘇維埃工農民主政權,粉碎了敵人的**次大規模軍事“圍剿”。1934年,紅26軍同紅27軍并肩作戰,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陜甘邊和陜北兩塊蘇區策動的第二次大規模軍事“圍剿”,解放了延長、延川、安定、靖邊、安塞、保安等6座縣城,在陜甘20余縣建立了工農民主政權,使陜甘邊和陜北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了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唯一保存完整的紅色根據地——西北革命根據地。它是中共中央和各路北上紅軍長征的落腳點,也是八路軍三大主力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 李延培參加的就是這支在中國革命歷史中做出了巨大貢獻,有著重要地位的光榮紅軍部隊。*初他加入的是紅26軍補充師,后來進入紅42師。在這里,李延培經受了考驗、增長了才干,革命覺悟和軍事素養有了再一次的快速提高。他隨部隊先后參加了慕家塬、定仙墕戰斗。他機智靈活、英勇果敢的表現得到了戰友們的贊揚,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革命戰士。 永坪鎮,地處延安市延川縣西北部。唐武德二年(619年),取永久平安之意得名永平堡,后來演變為 “永坪”這個名字。這個當年并不起眼的小鎮因為三支紅軍隊伍會師從此馳名中外。1935年9月16日,李延培所在的紅26軍,以及陜北兄弟紅軍紅27軍,在永坪鎮與從鄂豫皖根據地出發長征到達陜北的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勝利會師,西北地區的紅軍力量得到壯大。9月18日,三軍合編為紅15軍團,全軍團7000余人。紅26軍被改編為第78師,李延培成了紅15軍團的一名戰士。 鑒于紅25軍已經到達陜甘蘇區,中共中央率領陜甘支隊正向陜甘地區開進的情況,蔣介石部署展開對陜甘蘇區的第三次軍事“圍剿”。面對氣勢洶洶的敵人,紅15軍團采取了先殲滅敵一部、然后集中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策略,先后發動了勞山戰役、榆林橋戰斗、直羅鎮戰役,用勝利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李延培也在一次次血與火的戰斗中不斷淬煉、洗禮、成長。 位于鄜縣(現富縣,古稱鄜州)南10公里的榆林橋面水背山,周邊丘陵溝壑縱橫,是洛川、鄜縣通往延安的必經之路,東北軍第107師第619團在此固守。為了拔掉這顆威脅很大的釘子,剛經歷過勞山戰役的紅15軍團決定乘敵工事尚未完成、隊伍立足未穩之際將其消滅。李延培所在的第78師第232團隨軍團主力連夜突擊行軍,逼近榆林橋。 李延培當時年齡小、個子矮,步槍幾乎和自己一般高,身上的棉衣褲又肥又長,行軍時一會兒被褲腿絆倒,一會兒又被槍托磕到,弄得腿上青一塊紫一塊,但他咬緊牙關堅持奔跑,始終沒有掉隊,終于和戰友們按時趕到了進攻地點。 10月25日拂曉,進攻榆林橋的戰斗打響了。李延培所在的第78師第232團在消滅了洛河西塏子山的敵人后,由西向東涉水向榆林橋據點發起進攻。河水浸透了李延培的棉褲,他感到雙腿冰涼沉重,在水中每邁一步都艱難無比,但他咬緊牙關端槍吶喊著沖在前面。部隊突破了敵人的防御沖入榆林橋鎮,經過逐窯逐屋的爭奪戰,全殲守敵4個營,斃傷敵300余人,俘敵1800余人,繳獲82迫擊炮、輕重機槍及大量長短槍支,取得了戰斗的勝利。 勞山、榆林橋兩戰給敵軍以沉重打擊,迫使其向北撤退,為徹底粉碎國民黨第三次軍事“圍剿”,鞏固和擴大陜甘蘇區,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的到來創造了有利條件。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順利到達陜甘蘇區西部的吳起鎮,宣告黨中央和紅1方面軍主力歷時1年、縱橫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的長征勝利結束。 1935年10月20日,直羅鎮戰役打響了。在紅1方面軍統一指揮下,紅1軍團、紅15軍團對據守直羅鎮的敵第57軍第109師發起進攻。第78師以部分兵力堵住敵軍向東的去路,第232團協同紅75師殲滅南山之敵后突入鎮內,李延培和戰友們像猛虎一樣朝敵人撲去,槍彈手榴彈齊發,刺刀刀刀見紅。國民黨軍在猛烈攻勢下徹底土崩瓦解,第109師師長牛元峰被擊斃,紅軍消滅東北軍一個師又一個團,斃敵1000余人,俘虜5367人,繳槍3500余支(挺),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鞏固了陜甘革命根據地,為中共中央把全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奠基禮”。 11月,李延培所在的紅15軍團歸入紅1方面軍序列。
從黃土高原到白山黑水 作者簡介
惠毅,西北大學行政管理碩士,高級編輯(二級)職稱。陜西省黨代表,西安市黨代表,西安市人大代表。曾任西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現任西安市委候補委員、西安廣播電視臺(西安廣播電視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臺長、董事長。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第六屆理事、陜西省“三五”人才、西安市有特殊貢獻專家、西安市跨世紀學科帶頭人。榮獲西安市最佳領導干部、西安市“十佳”新聞工作者、西安市“德藝雙馨”文學藝術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1984年開始從事電視新聞工作,著有《克林頓從西安走進中國》(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一個記者眼中的外國元首》(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主持編著多本新聞作品專著。釆編播出的《學愚公移山修山村通途》《兵馬俑作者姓名被發現》等數十件新聞作品榮獲中國政府獎——中國電視獎及陜西新聞獎一等重要獎項。撰寫的《流量向善,方能長流》(新聞戰線)、《重大主題報道的“招式”與“功法”》(新聞戰線)、理論文章《實現電視與網絡優勢疊加》(人民日報)、文藝評論《讓歷史重新鮮活》(人民日報)等百余篇理論文章和文藝作品先后在國家出版社、期刊、報刊發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