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傳播犯罪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0026
- 條形碼:9787520390026 ; 978-7-5203-900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播犯罪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的目的就是:通過對媒體傳播行為犯罪這種“軟犯罪”的系統研究,探討媒體傳播行為犯罪的總體特征、規律及侵害各種法益時在成立條件、構成要件、犯罪主體等方面的不同,在刑法體系,構筑一個立足于“傳播”的分體系,以有利于教學,并指導司法實踐。
傳播犯罪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探討傳播犯罪的概念界定、類型、總體特征、發展趨勢,傳播犯罪立法與司法解釋特征與問題等,力圖在刑法學體系內構筑一個立足于“傳播”的分體系。基于傳播犯罪司法實踐的考察:從媒介使用角度,網絡媒介成為我國傳播犯罪行為中的重要工具;犯罪主體以21-40歲,受中等和高等教育的男性為主;刑罰適用主刑多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重型即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主要出現在危害國家安全和害社會倫理道德的傳播犯罪案件中,傳播犯罪整體呈現輕刑化的司法特征。 基于傳播犯罪立法與司法解釋的考察:鑒于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主要立法目的,我國傳播犯罪制度結構上注重針對侵害國家和社會法益的犯罪,罪名設置具有一定超前性;傳播犯罪司法解釋主要針對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倫理風化、知識產權、謠言傳播和新型網絡的傳播犯罪,體現出打擊性、懲罰性為主的思路與目標。 從罪刑法定原則視角,我國三類傳播犯罪經過司法解釋的整體明確度,侵害法益社會的傳播犯罪優選,侵害國家法益的傳播犯罪大力度優惠。總體而言,即使是構成要件明確度比較高的犯罪中,也不同程度存在模糊性問題。 從法益保護原則的視角,在我國52種傳播犯罪中存在犯罪結果模糊化、法益侵害抽象化情況,以及存在罪名的非科學歸類及法益混淆現象;目前,我國司法實踐當中針對包括誹謗在內的諸多傳播侵害結果的判定,更多地采用推定而非證明。基于罪刑法定原則,對“空白罪狀”和兜底條款應盡量進行明確;基于法益保護原則,司法解釋應對“新類型法益”“擾亂社會秩序”進行全面、統一解釋,依據相關傳播犯罪侵害的主要法益類型對其進行正確歸類,對侵害個體法益的傳播犯罪原則上適用自訴程序,以社會調查法(量化方法)確定法益侵害即傳播侵害后果。
傳播犯罪研究 目錄
**節 媒體傳播行為犯罪的相關概念及其問題
第二節 “傳播犯罪”:概念優點及其內涵、外延與特征
第三節 基于信息內容等標準的“傳播犯罪”學術分類
第二章 傳播犯罪的基礎理論
**節 罪刑法定原則與傳播犯罪
第二節 結果無價值的法益保護原則與傳播犯罪
第三節 傳播犯罪的成立條件:三階層犯罪論
第三章 傳播犯罪法益侵害的證明——以誹謗罪為對象的分析
**節 傳播犯罪(誹謗罪)侵害結果:證明與推定共存、侵害與危險同在
第二節 傳播犯罪(誹謗罪)作為危險犯的法理悖論
第三節 傳播效果理論對推定傳播犯罪(誹謗罪)結果的否定
第四節 本章結論
第四章 侵害國家法益傳播犯罪的特征與趨勢
**節 侵害國家法益傳播犯罪的媒介使用等行為特征
第二節 侵害國家法益傳播犯罪的主體與客體
第三節 侵害國家法益傳播犯罪的主觀特征
第四節 侵害國家法益傳播犯罪的刑罰適用
第五節 本章結論
第五章 侵害社會法益傳播犯罪特征與趨勢
**節 侵害社會法益傳播犯罪的媒介使用等行為特征
第二節 侵害社會法益傳播犯罪的主體與客體
第三節 侵害社會法益傳播犯罪的主觀特征
第四節 侵害社會法益傳播犯罪的刑罰適用
第五節 本章結論
第六章 侵害個體法益傳播犯罪的特征與趨勢
**節 侵害個體法益傳播犯罪的媒介使用等行為特征
第二節 侵害個體法益傳播犯罪的主體與客體
第三節 侵害個體法益傳播犯罪的主觀特征
第四節 侵害個體法益傳播犯罪的刑罰適用
第五節 本章結論
第七章 傳播犯罪個罪焦點法律問題
**節 侵害社會法益傳播犯罪個罪法律問題
第二節 侵害個體法益傳播犯罪個罪法律問題
第三節 本章結論
第八章 中國傳播犯罪立法、司法解釋的演進與特征
**節 中國傳播犯罪立法演進與特征
第二節 中國傳播犯罪的象征性立法及其原因
第三節 中國傳播犯罪司法解釋的演進與特征
第四節 中國傳播犯罪司法解釋立案、定罪與量刑的量化標準演進
第五節 本章結論
第九章 罪刑法定原則視角下的中國傳播犯罪制度
**節 中國《刑法》中傳播犯罪構成要件的明確性評估
第二節 中國司法解釋中傳播犯罪的明確性評估
第三節 傳播犯罪的空白罪狀問題
第四節 傳播犯罪制度中的兜底條款與“口袋罪”
第五節 傳播犯罪制度中構成要件的其他模糊性問題
第六節 本章結論
第十章 法益保護原則視角下的我國傳播犯罪制度
**節 中國傳播犯罪法律制度中犯罪結果與情節的明確度
第二節 中國傳播犯罪罪名歸類、法益混淆及其引發的問題
第三節 中國傳播犯罪司法實踐中法益的抽象化問題——以謠言傳播犯罪為例
第四節 本章結論
第十一章 中國傳播犯罪的總體特征、問題與完善
**節 中國傳播犯罪的特征、趨勢與熱點案例
第二節 中國傳播犯罪相關制度的主要問題
第三節 中國傳播犯罪相關制度的完善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傳播犯罪研究 作者簡介
羅斌,男,河南南陽人,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研究方向:民法、信息法、傳播法。先后就職于媒體(報社)和高校;歷任記者、主任編輯、高級編輯、教授。已出版專著《證券集團訴訟研究》《傳播侵權研究》;在《新聞與傳播研究》《政法論壇》《國際新聞界》等權威、核心刊物發表論文50余篇;多篇論文分別被《新華文摘》《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摘;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