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海洋治理與海洋合作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75945
- 條形碼:9787208175945 ; 978-7-208-1759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洋治理與海洋合作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本書從海洋多維治理入手,深入探討了中國新型“海洋觀”的構建與影響,以及全球氣候變化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并重點分析了沿海省份海洋經濟發展的經驗與挑戰,科學預測了未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趨勢。以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生態保護為視角,本書重點探討了海洋治理的作用,并分析和探討了現代科技與海洋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以及部分發達國家的海洋科技發展及其對中國海洋治理的啟示。
海洋治理與海洋合作研究 內容簡介
優選治理是當前世界政治的重要特征,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直接推動了優選治理的水平與質量。作為優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優選海洋治理直接關乎人類生存與發展,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和促進可持續發展成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 本書重點分析了海洋多維合作、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環境保護與治理、海洋生態保護與治理,以及現代科技與海洋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作者提出,海洋治理需要世界各國協同合作,共同構建一個公平、包容的優選海洋秩序,維護綠色、安全、可持續發展的海洋生態環境。
海洋治理與海洋合作研究 目錄
總序1
總論1
**節積極構建中國海洋治理體系5
第二節加快海洋安全治理8
第三節構建中國海洋治理體系的地緣戰略意義11
第四節構建中國海洋治理體系面臨的機遇與挑戰14
**章中國新型“海洋觀”構建與影響19
**節“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背景與理論內涵20
第二節中國新型“海洋觀”的構建與實踐32
第三節余論38
第二章海洋多維合作研究45
**節“海上絲綢之路”與海洋多維合作48
第二節中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搜救合作研究56
第三節物流業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作用和地位80
第四節余論88
第三章海洋經濟發展研究95
**節“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海洋經濟發展101
第二節中國積極推動海洋經濟升級105
第三節國外海洋經濟治理研究139
第四節余論146
第四章海洋環境保護與治理研究158
**節海洋環境保護研究161
第二節海洋環境治理實證研究168
第三節余論181
第五章海洋生態保護與治理研究188
**節海洋生態保護研究195
第二節海洋生態治理實證研究210
第三節余論231
第六章現代科技與海洋可持續發展研究238
**節中國積極發展海洋科技產業240
第二節國外海洋科技發展對中國的啟示263
第三節余論285
后記291
海洋治理與海洋合作研究 節選
全球治理是當前世界政治的重要特征,也是國際關系學科的新興領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直接推動了全球治理的水平與質量,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乎人類生存與發展。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從中國視角、中國智慧方面不斷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中國理念、中國方案與中國實踐,推動全球海洋治理的發展。 隨著全球化不斷深入,全球海洋問題不斷生成,國際政治體系與世界經濟體系面對著越來越大的“全球挑戰”。全球海洋治理研究也正發展為一種當代*重要也是*難的實踐之學。 全球海洋治理的不足與缺失是全球治理停滯不前的縮影,也是國際法碎片化的反映。《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分區主義立法思路和功能主義管理路徑成為全球海洋治理碎片化主要根源。鄭志華、宋小藝:《全球海洋治理碎片化的挑戰與因應之道》,《國際社會科學雜志》2020年第1期。全球海洋治理的碎片化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日趨嚴重,海洋生物資源急劇減少,航行自由與航行安全受到各種侵擾,國家間海洋爭端頻發。 保護海洋生態系統和促進可持續發展成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海洋治理的分工日趨專業化與精細化,為全球海洋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世界各國共同采取行動,保護海洋資源。 目前,全球海洋治理的缺失加劇了海洋治理原先存在的問題的惡化,需要世界各國共同治理,不斷提高協同治理的能力,盡快構建一個全球性的綜合海洋治理協調機構,積極應對全球海洋治理,優化區域性、專門性、功能性國際組織的職責與功能,《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提高締約國的履約意愿和履約能力,積極發揮非政府組織在海洋治理中的作用。 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全球海洋治理的根本大法。全球海洋治理是基于國際海洋規則、國際海洋規范和國際海洋制度的對全球海洋問題的集體行動。 近年來,全球海洋治理主要圍繞全球氣候變化治理與海洋氣候變化來展開,以推動海洋可持續發展。目前,全球海洋治理的焦點是加快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框架下的國家管轄海域之外的生物多樣性的談判進程(BBNJ),以共同積極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損失,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核心的現行海洋制度弊端更為突出,對于人類活動逐步延伸至遠洋、深海和極地等空間,相應的規制和協調仍顯不足,世界各國圍繞海洋資源和利益爭奪加劇。隨著陸地資源供應日趨緊張,世界主要國家加快探索和開發利用海洋空間,控制和利用海洋的主要方向從爭奪海洋通道拓展至爭奪海洋資源。海洋科技和裝備的進步,以及地緣政治、經濟和安全因素的誘導,進一步催化世界范圍內海洋領土主權、劃界和權利爭端。人類活動增多使海洋面臨生態承載力危機。海上作業、遠洋運輸等活動帶來的油類污染和泄漏,進而造成該水域物種退化,生態失衡。海洋生態承載力受全球氣候變化、不合理開發活動等影響,生物多樣性的降低,海水富營養化等問題突出,赤潮等海洋生態災害頻發,生態承載力的變化與人類活動有形成惡性循環的趨勢。
海洋治理與海洋合作研究 作者簡介
胡志勇,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首席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審專家、教育部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審專家。中國海洋研究聯盟理事長、全國“中-南亞安全理事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吉林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云南社會科學院特聘研究員、上海海洋戰略研究所所長、《人民日報》(海外版)和中國評論通訊社特約評論員。 長期研究中國周邊安全(南亞、東南亞)和海洋戰略與海洋安全,在《世界歷史》等媒體發表600余篇論文和時評。著有:《印度崛起》《冷戰時期南亞國際關系》《21世紀初期南亞國際關系研究》《中國海洋治理研究》。譯有:《波羅的海史》。主編:《中-南亞安全研究》《海洋問題研究》和《英漢社科大詞典》《漢英社科大詞典》等。曾多次在美國、荷蘭、印度及澳門等地高校訪學研究。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