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骨硬度學(500)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24267
- 條形碼:9787117324267 ; 978-7-117-3242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骨硬度學(500) 本書特色
1.張英澤院士領銜,田永君院士級材料學重點實驗室實驗指導、實驗儀器支持。2.張英澤院士團隊用7年時間對骨骼硬度用維氏法進行了系統性研究,在人體全身骨頭上取了3 897個區域,得出了19 995個數據。找到了骨骼硬度的普遍規律,解開了人體自身骨骼硬度變化情況的奧秘,對于指導骨科、頭頸外科、胸外科等相關科室的臨床手術,特別是內固定技術,還有法醫學鑒定等均有重要意義。
骨硬度學(500) 內容簡介
基于骨骼生物力學性能的對稱性和標本獲取的難易程度不同,除舌骨、聽小骨、尾骨和足部14節趾骨外,每具尸體標本中軸骨和右側附肢骨均被收集用于本研究的維氏顯微硬度測定。本書分為19章、87節,共繪制710幅圖,將全身骨骼分為中軸骨和附肢骨,根據部位的不同,進行分類總結。依次為肱骨、尺橈骨、股骨、脛腓骨、脊柱、骨盆環及髖臼、手部、足部、髕骨、鎖骨、肩胛骨、胸骨和肋骨、顱骨共計13章。并在本書的*后幾章節中針對臨床醫師*關心的幾方面,如骨硬度與骨強度、骨質量的關系,骨硬度與骨質疏松、內固定、3D打印、法醫學均進行了探討。本研究共制備1071片骨骼試樣標本,選取了3897個測量區域,其中皮質骨測量區域為2511個,松質骨測量區域為1386個。共計測量壓痕數量為19995個,其中皮質骨壓痕數量為12630個,松質骨壓痕數量為7365個。全身硬度值的變化范圍是4.7~73.0 HV。顱骨的枕骨硬度值優選,硬度范圍是31.2~69.5 HV,平均硬度為47.29±7.31 HV;骨盆環的骶骨硬度值大力度優惠,硬度范圍是21.3~37.9 HV,平均硬度為24.44±2.66 HV。為進一步明確同一骨骼上不同部位骨硬度的變化規律,我們將每根長骨人為劃分為近端、骨干、遠端三節段;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依據其生理位置不同,選取合適部位獲取骨骼試樣標本,進而發現全身硬度值優選的節段為脛骨體部,硬度范圍為36.50~65.40 HV,平均硬度為51.20±5.37 HV;硬度值大力度優惠的節段為骶骨II區,硬度范圍為15.00~29.60 HV,平均硬度為21.57±2.93 HV。在本研究中,我們發現成.人自身骨骼硬度變化的普遍規律,即骺區是同一骨骼的硬度薄弱區,個體化結論為脛骨中下1/3是全身骨骼*硬區域。這本書圖文并茂,便于查找每個部位的數據,是廣大相關科室醫師及學生的一本推薦之書。對于指導骨科、腦外科、口腔科、胸外科等相關科室的臨床手術,特別是內固定技術,還有法醫學鑒定等均有重要意義。這本書為相關科室的臨床醫生提供了臨床手術影像以及為法醫鑒定方面提供了科學的數據。
骨硬度學(500) 目錄
**章 總論/ 1
**節 骨硬度概念 / 2
第二節 骨骼系統的力學特性 / 2
第三節 骨硬度的研究歷史和現狀 / 5
第四節 骨硬度研究意義 / 6
第五節 硬度測量方法 / 7
第六節 骨顯微硬度的研究方法 / 8
第七節 研究結果 / 10
第二章 肱骨骨硬度/ 33
**節 概述 / 34
第二節 肱骨近端骨硬度 / 41
第三節 肱骨干骨硬度 / 47
第四節 肱骨遠端骨硬度 / 53
第三章 尺骨和橈骨骨硬度/ 61
**節 概述 / 62
第二節 尺骨和橈骨近段骨硬度 / 70
第三節 尺骨和橈骨干骨硬度 / 73
第四節 尺骨和橈骨遠段骨硬度 / 85
第四章 股骨骨硬度/ 89
**節 概述 / 90
第二節 股骨近端骨硬度 / 99
第三節 股骨干骨硬度 / 106
第四節 股骨遠端骨硬度 / 114
第五章 脛骨和腓骨骨硬度/ 121
**節 概述 / 122
第二節 脛骨近端骨硬度 / 128
第三節 脛骨體部骨硬度 / 133
第四節 脛骨遠端骨硬度 / 138
第五節 腓骨近端骨硬度 / 141
第六節 腓骨體部骨硬度 / 144
第七節 腓骨遠端骨硬度 / 148
第六章 脊柱骨硬度/ 153
**節 概述 / 154
第二節 上頸椎骨硬度 / 165
第三節 下頸椎骨硬度 / 169
第四節 胸椎骨硬度 / 180
第五節 腰椎骨硬度 / 196
第七章 骨盆環和髖臼骨硬度/ 207
**節 概述 / 208
第二節 髂骨骨硬度 / 212
第三節 恥骨骨硬度 / 218
第四節 坐骨骨硬度 / 223
第五節 骶骨骨硬度 / 226
第六節 髖臼骨硬度 / 230
第八章 手部骨硬度/ 237
**節 概述 / 238
第二節 腕骨骨硬度 / 244
第三節 掌骨骨硬度 / 249
第四節 指骨骨硬度 / 264
第九章 足部骨硬度/ 283
**節 概述 / 284
第二節 距骨骨硬度 / 290
第三節 跟骨骨硬度 / 294
第四節 足舟骨骨硬度 / 299
第五節 足骰骨骨硬度 / 301
第六節 楔骨骨硬度 / 302
第七節 跖骨骨硬度 / 305
第十章 髕骨骨硬度/ 313
第十一章 鎖骨骨硬度/ 323
**節 概述 / 324
第二節 鎖骨近段骨硬度 / 330
第三節 鎖骨中段骨硬度 / 333
第四節 鎖骨遠段骨硬度 / 339
第十二章 肩胛骨骨硬度/ 345
**節 概述 / 346
第二節 肩胛骨突起部骨硬度 / 352
第三節 關節盂骨硬度 / 355
第四節 肩胛骨體部骨硬度 / 358
第十三章 胸骨與肋骨骨硬度/ 363
**節 概述 / 364
第二節 胸骨骨硬度 / 367
第三節 肋骨骨硬度 / 372
第十四章 顱骨骨硬度/ 375
**節 概述 / 376
第二節 額骨骨硬度 / 382
第三節 顳骨骨硬度 / 384
第四節 下頜骨骨硬度 / 387
第五節 枕骨骨硬度 / 388
第六節 頂骨骨硬度 / 390
第十五章 骨強度/ 393
**節 骨相關生物力學基本概念 / 394
第二節 骨強度的影響因素 / 400
第三節 如何提高骨強度—骨質
疏松癥的預防和治療 / 416
第十六章 骨硬度與骨質疏松的關系/ 425
**節 骨質疏松癥概論 / 426
第二節 骨質疏松癥的發病機制 / 430
第三節 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及風險評估 / 431
第四節 骨質疏松癥的檢查方法 / 437
第五節 骨質疏松癥診斷及鑒別診斷 / 441
第六節 骨硬度在骨質疏松癥診治中的進展與相關關系 / 443
第十七章 人體長骨骨硬度與內固定穩定性的關系/ 453
**節 資料與方法 / 454
第二節 結果 / 456
第三節 討論 / 458
第四節 結論 / 460
第十八章 骨硬度與3D 打印 / 463
**節 3D 打印技術的骨科應用背景 / 464
第二節 人體骨硬度的分布特點 / 467
第三節 3D 打印與骨硬度的關系 / 470
第四節 3D 打印的材料選擇 / 473
第五節 總結 / 473
第十九章 骨硬度與法醫學/ 477
**節 骨科在法醫學中的應用 / 478
第二節 人體骨硬度特點 / 479
第三節 骨硬度與法醫的關系 / 481
第四節 骨硬度在法醫學應用的前景與展望 / 484
骨硬度學(500) 作者簡介
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兼職教授,第三軍醫大學骨科客座教授和西南大學客座教授。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中華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會長,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創傷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協會骨科分會副會長、中國修復重建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