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 · 獻給敏感的孩子及其父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201917
- 條形碼:9787522201917 ; 978-7-5222-0191-7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 · 獻給敏感的孩子及其父母 本書特色
《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國內**本講述如何養育敏感孩子的權威指南書) 伊萊恩·阿倫博士 研究敏感特質的國際權威專家,幫助無數具有敏感特質的人實現自我國內**本講述如何養育敏感孩子的權威指南書 你也許閱讀過林林總總的親子圖書,卻在面臨孩子的害羞和羞怯時苦惱,你也許希望他變得更大方和外向,因為那樣“他不容易受傷”。但你可能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特性:天生敏感。是填平差異,還是因勢利導?在讀完這本書,也許你會找到更好的答案——你會發現,愛孩子,保護孩子,呵護他的敏感力,會讓他變成更幸福和更有成就的人。 更多的人,尤其是父母們會因為這本書知道和了解這群很特別并且為數不少的孩子——上天賜予他們獨一無二的特質,他們卻因為高度敏感而顯得有些“與眾不同”。在我們的社會已經習慣整齊劃一的評斷標準時,我們更需要用不太一樣的理念和方法來接納和幫助他們,而不是強迫他們改變自己。請放輕松,敏感特質總有一天會轉化為他們的獨特優勢,那時候,他們就真正了成為他們自己! ——@速寫本子 (建筑師、繪本作家)(《爸爸的木朵》《親親木朵》《木朵百睡圖》)
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 · 獻給敏感的孩子及其父母 內容簡介
《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是為眾多敏感孩子的父母所寫,它填補了敏感孩童家庭教育書籍的空白。家有敏感孩童,也許你還沒有意識到孩子的特質,并為此焦慮不安;也許你意識到了,卻糾結于教育不得法。 《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將為面對問題的你提供幫助:如何甄別你的孩子是否敏感?如何從新的角度思考“敏感”這種特質并因循善誘?作為高度敏感的母親,作者伊萊恩·阿倫博士也建議父母不僅要接受上天賜予的獨有的孩子,而且要釋放自己的自責情緒,放松心態,從而帶動孩子放松,將敏感特質轉化為優勢。
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 · 獻給敏感的孩子及其父母 目錄
前言
我為什么寫這本書
本書使用指南
**章 敏感特質更好地甄別“害羞”和“難搞”的孩子
正視孩子的敏感
如何發現高度敏感
什么是高度敏感?
你的孩子是不是高度敏感?
高度敏感對人類物種有何貢獻?
為什么高度敏感的孩子會如此不同?
還不能確定孩子是不是高度敏感?
幫助高度敏感兒童邁向成功與幸福
第二章 系好安全帶特別的孩子引發特別的挑戰
家長更能影響敏感的孩子
契合度——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家庭
敏感的孩子需要情緒出口
敏感兒童的六件事
養育敏感兒童的樂趣
第三章 不敏感的家長更有福
寫給父親的話
高度敏感和尋求新事物
當孩子與你的個性非常不同時
第四章 如果家長也是高度敏感耆其他家庭成員怎么做昵?
高度敏感的家長從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能夠得到什么?
首要任務——保持自己情緒的穩定
你和孩子都高度敏感的優勢
其他家長可以怎么做?
*后的提醒
第五章 養育快樂的敏感兒童四大秘訣
秘訣一:提升自我形象
秘訣二:降低羞恥感
秘訣三:有智慧的處罰
秘訣四:討論“敏感”
健康的自我界限
……
第六章 一個好的開端,安慰和回應高度敏感嬰兒
第七章 家有幼兒適應改變及處理過度刺激
第八章 在外面的幼兒幫助他們在新環境中成功
第九章 家有學齡兒童
第十章 幫助孩子享受學校生活及社交生活
第十一章 敏感的膏少年及年輕人讓青春起航的艱難任務
附錄 給教師的建議
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 · 獻給敏感的孩子及其父母 節選
《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 秘訣二:降低羞恥感 養育快樂、有自信的敏感兒童,第二個秘訣就是避免產生羞恥感。羞恥感和罪惡感都是內建的、強有力的自我意識情緒,就和驕傲的情感一樣。心理學者如此區分二者:罪惡感針對某件特定的事情,通常有辦法彌補;羞恥感則針對整個個人,覺得整個自己都不好。如果有罪惡感,他還會是一個有自主能力的人,可以犯錯,也可以彌補錯誤的后果。羞恥感則讓人覺得被動和無助。有罪惡感的人通常會積極采取行動,試圖彌補,或是為自己申辯,而不是退縮。有羞恥感的人通常會低下頭,避免眼神接觸、彎腰駝背,讓自己看起來很不起眼,恨不得馬上消失一樣。 人不會一直沉浸在羞恥感或者罪惡感中,但這可能會成為人格的一部分,使得他特別容易進入那種不好的狀態,或隨時感受到那種負面情緒。 替羞恥感說幾句話 在結構比較嚴謹的社會里,比如日本,羞恥感比較普遍,也較容易被接受。羞恥感讓大家維持著彼此間的關系,并嚴守分寸。研究發現,在日本,羞恥、自尊和驕傲的感受都比較依賴于別人怎么想,不像美國人一直標榜堅持自我,不受他人影響。美國人不受外界影響,自尊心也往往過高或過低。日本人則不會,因為他們會仔細觀察別人的反應,反省自己,然后形成自我形象。 在強調獨立的社會里,“感到羞恥”本身就是羞恥的。當高度敏感的兒童覺得羞恥時,他們會因此表現得更羞恥。羞恥心也讓我們看清自己的行為,自發性的羞恥不是受到別人欺負產生的,而是看到由自我行為的后果引發的,它讓我們真正看到自己做錯了。敏感的兒童很容易覺察到這種羞恥,這是他們學習的方式之一,可以協助他們在未來不犯同樣的錯誤。例如,一旦他們認為偷東西是羞恥的行為,就會確認自己不是那種人,也會肯定自己永遠不會再干了。 即便如此,也必須承認羞恥的壓力很大。對敏感人群而言,一點點就夠了。如果想要用羞恥感來教育敏感兒童,就像用錘子敲圖釘一樣顯得過度用力了。 羞恥感非常強烈的時候,會產生慌亂或者敵意——對別人或對自己。敏感兒童大發脾氣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感到極度羞恥、無法忍受。通過對羞恥感和罪惡感的研究指出,容易感到羞恥的人比較有敵意、暴力傾向和缺乏同理心。他們覺得沒有退路,總是覺得自己不好。敏感人群如果因為羞恥感產生敵意的話,會把這種敵意發泄在自己身上。 如何避免羞恥感 自尊心再強的孩子也會有羞恥感,我們需要注意: **,不要因此而不敢管教孩子。 心理學者曾經研究兒童如何形成羞恥感,發現*嚴重的例子不是因為管教太嚴,而是毫無管教。這些家庭讓孩子覺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對,因此成人才會放棄管教。有些家長對自己敏感的孩子感到失望,他們認為孩子天性如此,不會改變,也不會試圖管教孩子,這樣的孩子當然會覺得很羞恥。就算沒有經驗或笨手笨腳,父母也應努力管教敏感兒童,這會讓孩子覺得你關心他,而不是徹底放棄。 第二,看看自己的成長之路。 許多家長用羞辱的方式管教孩子,“笨蛋,你看你做的好事。”“你就不能做對任何事情嗎?”“你真是讓人生氣!”“別人會怎么看你!”我們知道這些話很傷人,卻經常不由自主重復父母曾經對我們說過的話。作為父母,你要盡量察覺你自己的羞恥感,避免把同樣的羞辱施加到孩子身上,因為習慣是可以改變的。 第三,不要強調你對孩子的期望。 適度的鼓勵代表你認為孩子有足夠的能力,但是不要過度期待。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不要去想他以后會有什么成就。幫助孩子用自己的標準去暢想未來。我常常看到高度敏感者按照父母的期望長大,*終卻不得不承認,那并非自己想要的生活,或是現有生活不適合自己的性格特征,因此把自己搞得很失敗。或者成年之后他們才開始尋找自己真正的興趣。“不符合期望”會造成深刻的羞恥感。 談到“長大以后想做些什么”時,聽聽孩子的心聲,他想要做什么,他選擇的生活優點是什么?缺點又是什么?也就是說,把你自己的期望放在一旁,客觀地去討論這個話題。 第四,避免在孩子之間進行比較。 即使親如手足,孩子之間也非常不同。談論到孩子們的差異時,除非你可以充分表達兩個孩子在你心目中一樣好,否則要特別小心。關注每個孩子的優點,不要去比較。 拿孩子和他的朋友比較,也很容易傷害到他。所以盡量不要說“為什么你不能像他一樣,站在全班面前講話!”等讓孩子不開心的話。 第五,審視自己開的玩笑。 有些人覺得,家人之間開開玩笑也是愛的表現,但事實上,開玩笑往往是在用輕松的方式表達潛藏的敵意,例如“哦,太好了,約翰在做飯——今天小狗有的吃了,我們等他上床之后可以訂外賣”。高度敏感兒童才不會上當。除非你確定孩子可以還擊,否則不要隨便開玩笑。 ……
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 · 獻給敏感的孩子及其父母 作者簡介
伊萊恩·阿倫(Elaine N.Aron),心理學博士、心理咨詢師、大學教授、心理醫生和作家,親密關系研究和高度敏感者研究領域的領先者一名高度敏感者,建立了高度敏感者研究網站,已幫助無數具有敏感特質的人實現自我。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