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德意志古典傳統叢編:克勞塞維茨論現代戰爭(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099804
- 條形碼:9787508099804 ; 978-7-5080-9980-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德意志古典傳統叢編:克勞塞維茨論現代戰爭(精裝) 本書特色
1."戰爭是政策的工具"再思2. 提供了理解俄烏沖突的一個理論視角3. 劉小楓教授撰寫長篇前言 本書詳盡考察了克勞塞維茨的所有核心洞見,尤其擅長總結他所受的思想影響。克勞塞維茨絕非毀謗者口中那個思想血腥的總體戰爭鼓吹者,相反,在史密斯筆下,他是一個性格復雜、眼光全面的思想家。 Ian Garrick Mason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這本書以教材式的明晰風格,全面考察了西方的《孫子兵法》——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就連不懂軍事的人也能看懂并從中深得啟發。強烈推薦廣大讀者火線補課,以便更深理解當前的俄羅斯-烏克蘭沖突。
德意志古典傳統叢編:克勞塞維茨論現代戰爭(精裝) 內容簡介
德意志人與現代中國的命運有著特殊的關系:十年內戰時期,國共交戰時雙方的軍事顧問都一度是德國人——兩個德國人的思想引發的中國智識人之間的戰爭迄今沒有終結。……理解德意志古典思想的復雜性是我們必須重補的一課。 《克勞塞維茨論現代戰爭》堪稱優秀的克勞塞維茨《戰爭論》導讀。作者系統呈現了克勞塞維茨關于戰爭與政治的核心思想,比如戰爭是政策的工具,比如“絕對戰爭”概念,比如戰爭中的摩擦與迷霧等。 《克勞塞維茨論現代戰爭》還呈現了克勞塞維茨其人和他的一生,以及他創作不朽名著《戰爭論》的軍事和思想背景。 今天,戰爭的性質正在急遽變化,克勞塞維茨時代的現代戰爭已然演變成超現代戰爭。那么,我們要與克勞塞維茨永別了嗎?作者的回答是:不,克勞塞維茨思考戰爭的范式依然有效。
德意志古典傳統叢編:克勞塞維茨論現代戰爭(精裝) 目錄
致謝
序言
**章 克勞塞維茨的生平和性格
這兩節簡要描述克勞塞維茨的生平、性格和主要作品
1 軍人
2 學者
第二章 拿破侖時代的戰爭
這兩節分析克勞塞維茨所在時代的戰爭和軍事變革
3 論戰爭
4 論軍隊
第三章 《戰爭論》
這兩節分析《戰爭論》寫作的思想背景和主要結構
5 《戰爭論》的思想起源
6 《戰爭論》
第四章 戰爭的層次
這四節討論克勞塞維茨眼中戰爭的不同層次。他認為,戰爭是一種社會的和人的活動,包含四個層次
7 作為戰斗的戰爭
8 作為競賽的戰爭
9 作為政策工具的戰爭
10 純粹戰爭和現實戰爭
第五章 戰略
這三節分析克勞塞維茨所理解的戰役,概括了戰略的本質、戰略的動力學以及成功領帥所需的品質
11 戰略的本質
12 攻防作戰
13 指揮
第六章 理論與實踐
這兩節分析克勞塞維茨對戰略理論和實踐的思考
14 理論
15 實踐
……
第七章 政治處境
第八章 《戰爭論》的現實意義
參考書目
索引
德意志古典傳統叢編:克勞塞維茨論現代戰爭(精裝) 節選
《克勞塞維茨論現代戰爭》: 《戰爭論》也經常前后不一、晦澀和模糊。例如,克勞塞維茨未能將兩種戰爭的區分應用在防御或進攻上,也并未清晰論述政治與軍事的關系。他也并不總是很嚴謹地使用術語和定義。《戰爭論》使用了許多被動結構和抽象概念,風格通常錯綜復雜。法國軍事歷史學家卡蒙(Hubert Camon)在他1911年論克勞塞維茨的書中表達了一個常見的觀點,他稱克勞塞維茨是“德國人中*德國的……讀他的著作時,會不斷感覺身處形而上學的迷霧中”。這樣的批評過于苛刻,但即使是克勞塞維茨的崇拜者也承認《戰爭論》“密集地塞滿”了各種想法,需要頻頻駐足思考。 可是,《戰爭論》也有很多優點,包括其行文方式。雖然克勞塞維茨時常密集使用抽象的術語,但他也可以通過把復雜的問題加以簡化,并通過將戰爭中人的元素戲劇化,來闡明問題。他從游戲、自然和商業等日常事物中提取生動的比喻,令人印象深刻:戰爭中的行動就如在水中行走,調動軍隊就像移栽樹木,戰斗就像支付現金。他能化繁為簡,這一品質可能會讓一般讀者認為“他讀的純粹是老生常談的東西”。當恩格斯于1858年評點《戰爭論》并提到戰爭與商業之間的類似時,馬克思回答說,“這家伙具有近乎機智的健全推斷能力”。 然而*重要的是,《戰爭論》記錄著克勞塞維茨對戰爭課題投入的激情,無論是個人的、政治的還是知識上的激情。他的作品起源于“常年對戰爭的思考,與了解戰爭的有才干之人的交往,以及大量親身經驗”(作者序)。與許多理論家不同,他親身經歷了一切,下至普通士兵的苦難,上至*高層的戰略籌劃。作為普魯士公民,克勞塞維茨也奮發努力地分析和理解戰爭,因為戰爭給他的祖國帶來了*深的屈辱,使其獨立不斷受到威脅。找到打勝仗的方法是當務之急。無論作為研究者還是實踐者,克勞塞維茨都是全身心投入。 盡管克勞塞維茨忠于普魯士,全身心地投入戰爭,但他的《戰爭論》卻是客觀中立的,沒有情感上的偏見。他并未打算在有生之年出版此書,他寫作是為了自我滿足,是為幾個準備仔細閱讀它的朋友而寫。他也不渴望約米尼之流所取得的名望。因此在他的軍事寫作上,他少有拘束,這與他追求影響輿論的政治文章形成對比。他可以自由地批評弗里德里希大帝或贊美拿破侖。他攻擊那些他認為錯謬的戰略作家,批評戰略思想中“時尚占據主導”。他忍不住嘲諷約米尼、布洛和其他人,諷刺和挖苦用盡其效。《戰爭論》中這種明顯的“好斗姿態”吸引了他的讀者,但他往往也擔心被頭腦簡單的人誤解,他表示,他擔憂自己的想法“易受無休止的誤解……成為許多半生不熟的批評的靶子”。 《戰爭論》的另一優點來自克勞塞維茨淵博的軍事史知識和客觀處理史實的態度,他曾廣泛閱讀軍事史并寫作這方面的東西。雖然他對軍事史的貢獻從未得到認可(部分因為他的作品大都是遺作)并早已被超越,但他的作品顯示出相當的原創性,構成了史學上的重要過渡階段。比起戰斗和戰術,他更關心戰略,史學訓練使他批判地看待證據,承認決策環境的重要性,并注意到戰爭千變萬化的社會和政治背景。克勞塞維茨認為,寫歷史不是尋找經驗教訓,而是具體展現種種個體間的互動,其中有偉大領袖與其卑微追隨者間的互動,也有社會變革、民族主義和軍隊精神等復雜力量之間的互動。 克勞塞維茨不僅從歷史中學習,還從廣泛的學科中學習,包括哲學、認識論、社會科學方法論、政治理論、國際關系學、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學、公共行政學、軍事戰略學和戰術學。他不可能門門都專,甚至可能對哪個領域都算不上精通,這些領域的專家們也已經挑出了他的錯誤。然而,若沒有對異質性的堅持,克勞塞維茨對戰爭的理解將失去其大部分的價值。同樣地,在他寫作的年代,社會科學尚在襁褓之中,而他分析了社會和心理學因素如何塑造戰爭決策并影響士兵的表現,這本身就是現代社會科學發展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戰爭論》是啟蒙運動與反啟蒙運動之間的戰場。克勞塞維茨同時涉足兩大陣營。按啟蒙運動的傳統,他相信理性在人類事務中的運用。戰爭中能夠找到不變的要素和原則。從一場戰役到再一場戰役,存在著足夠的規律性,因此指揮官不必完全手足無措。但其中也不存在或不可能存在數學式的或機械式的原理,像運動的幾何形狀、軍隊的空間關系又或數目和補給的微積分等。盡管如此,戰爭本身仍應盡可能地受理性控制,以服務于政府的目標。 ……
德意志古典傳統叢編:克勞塞維茨論現代戰爭(精裝) 作者簡介
休·史密斯(Hugh Smith),在澳大利亞擔任軍官學員教官三十多年;澳大利亞國防研究中心創會理事,國防科學院、南威爾士大學、大學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等多家研究機構研究員;與人合編《太平洋制海權》,并獨立編有《戰略家》一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