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醫行一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920954
- 條形碼:9787516920954 ; 978-7-5169-209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行一路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文學作品,講述了一位中國醫科大學的中醫專業畢業生在農村生活的同時,考取執醫證后給村里人治病的平凡而充實的一生。小說的主人公心地善良,醫術高明,雖然生活艱辛,但無怨無悔,治病從不收錢,不僅治好了眾多普通老百姓的常見疾病,而且治好了醫院院長的肢體障礙癥,充分反映了中國千千萬萬個民間中醫的心路歷程和高超醫術。小說中的主人公一邊從事農業勞作,一邊給患者看病,給普通的村民們傳遞了大量的專業保健知識。
醫行一路 內容簡介
鐘草根是中國醫科大學中醫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沒到醫院工作,卻被分配到尼格杜爾旗等地干“土改”、藥材收購、掃盲教育……后因種種原因,鐘草根被下放當了農民,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工作。 鐘草根雖然一輩子都沒能到醫院工作,但由于科班出身,醫術精湛,在主業之余治好了當地老百姓的諸多疑難雜癥,展示出了中華優秀傳統醫藥的獨特療效,充分體現了他為國為民、振興中醫的理想。他一路走來,走得很充實,心里感到十分安慰。
醫行一路 目錄
第二章 中西之分
第三章 妻兒團聚
第四章 智取牛黃
第五章 傳授經驗
第六章 掃盲工作
第七章 工作調動
第八章 吃雞風波
第九章 偏方有誤
第十章 父子談心
第十一章 中醫療法
第十二章 改善伙食
第十三章 夫妻同心
第十四章 治療結石
第十五章 會議發言
第十六章 父親病危
第十七章 下放打場
第十八章 真才實學
第十九章 盡釋前嫌
第二十章 生活劇變
第二十一章 老友相聚
醫行一路 節選
**章 初露鋒芒 “我一路走來……我一路走來……我一路走來……” 鐘草根高興得想作詩,但是想了**句想不出第二句。作詩要有文藝細胞,他雖然是大學生,但他是醫學院畢業的,缺乏文藝細胞。 他作詩是因為高興。接到學校通知,讓他明天拿著畢業證去熱河省勞動廳領取工作介紹信,就要參加工作了,他當然高興。 第二天上午,鐘草根去了勞動廳。勞動廳就在承德市,學校也在承德市,兩地距離不遠,走著去十來分鐘就到。 他來到勞動廳找到人事處,見外面已經集聚了很多同學,大多是本校的。他跟幾個認識的同學打過招呼后,把畢業證交給了一個胸前掛著“熱河省勞動廳工作證”的女人,等候叫他的名字進辦公室。 先進去的同學一個個地走出來,每人手里拿著一個蓋有印鑒的大信封和一張介紹信。出來的同學被外面的同學圍住,問安排到了哪里。后來沒人問了,因為出來的同學都說去了東北:“我們這批同學是統一分配,全部去東北。” 終于叫到了鐘草根。他走進去,見一個穿著黃半袖上衣的工作人員坐在辦公桌前,擺手讓他坐到對面的椅子上,問過姓名并核對畢業證后,工作人員拿出一張蓋有“熱河省勞動廳密封”的大信封和一封工作介紹信交給他說:“你被分配到尼格杜爾旗。” 鐘草根覺得不太理想,對穿黃半袖的人說:“能不能改一改,讓我去河北。我是想……” “不能改!”穿黃半袖的人打斷鐘草根,嚴肅地說,“你們是統一分配會上定的,我個人沒權力。” 鐘草根看他那個樣子,覺得無法通融,只好說:“我沒去過尼格杜爾旗,怕自己一個人找不到,您能不能幫我搭個幫?” 穿黃半袖的人拿起一張表看了看說:“你們學校有個叫魏友明的,也被安排在那里,你可以去找他。” “那就謝了!”鐘草根站起來走出人事處,回學校。 鐘草根認識魏友明,中等個兒,圓臉,高鼻梁,尖下顎,在臨床醫學系。因為跟他不在一個系,交往不多。 他回到學校找魏友明,走進臨床醫學系宿舍,見魏友明正跟幾個同學坐著說話,過去對他說:“不好意思,我分配到尼格杜爾了,我對那個地方不熟,聽說你也分到了那里,能不能跟你搭個幫?” “好哇!”魏友明朝鐘草根點點頭,“我家就是尼格杜爾的,你跟我走吧。” 魏友明還告訴鐘草根:去尼格杜爾旗要先坐火車到葉柏壽,從葉柏壽轉乘汽車到赤峰。赤峰距離尼格杜爾旗還有180多里,不通車,只能步行。 “你咋走,我都跟著你。”鐘草根問魏友明,“什么時候出發?” “今晚就走。”魏友明說,“晚上10點鐘有火車去葉柏壽。” “那好。”鐘草根說,“我回去收拾東西,晚上9點過來找你。” 晚上9點鐘,鐘草根背上背包去臨床醫學系找到魏友明,和他一起去了火車站。 到葉柏壽只有一趟火車,是從北京出發途經承德,終點站是葉柏壽。 晚上10點,兩個人乘上了火車。上車后見車廂擠得滿滿的,幾乎連站腳的地方都沒有。好在兩個人都帶著背包,就在過道放下背包坐了下來。 坐車無事,倆人扯起了閑話。鐘草根得知魏友明跟他一樣,也是1946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鐘草根在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第16師,魏友明在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第12師。兩個人都當過衛生員,都是調到野戰醫院后,經醫院推薦上了中國醫科大學,并且同年生,年齡都是25歲。 當時的中國醫科大學設立四所分校,兩個人都在第四分校學習。那時候學校沒分系,鐘草根在2班,魏友明在5班。1949年5月醫科大學劃給了地方,把第四分校劃給了承德醫學院。醫學院分系,鐘草根在中醫系,魏友明在臨床醫學系。 火車走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5點多到達葉柏壽。快到站的時候,列車員從過道擠過來喊:“各位父老鄉親,睡覺的醒一醒,馬上就要到終點了,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準備下車。” 火車很快到了站,兩個人下車走出來,見出站口擠著一堆人力三輪車,蹬車的人見旅客出來,紛紛上前兜生意。 一個老漢走到魏友明跟前問:“同志,去哪兒啊?” “去汽車站。”魏友明指著鐘草根,“我們倆人。” “我送你們,兩毛,比其他人都便宜。”老漢說。 魏友明朝鐘草根擺擺手說:“走吧。” 蹬三輪車的老漢主動把他倆的背包放到車上,蹬車走了。 走在路上,蹬車老漢說:“看你們倆的架勢,是出遠門。” “去尼格杜爾旗。”魏友明說。 “去尼格杜爾經過赤峰。”老漢說,“從這兒到赤峰有汽車,一個禮拜一趟。趕得上就趕上了,趕不上只能住旅店等車。” 說話間到了汽車站。魏友明下車付了錢,和鐘草根一起背上背包往車站走。走到車站門口見門關著,門口掛著一個小黑板,上面寫著去赤峰的發車時間:“每周五下午2點。” “完了!”魏友明搖搖頭,“今天才周二,到周五還要等3天,等不起。”他想了想,看著鐘草根,“從這兒到赤峰三百多里,咱倆走路去吧,*多三天就到了,省了住店的錢,還省下了車費。” “走吧。”鐘草根扭頭向前跨了一步
醫行一路 作者簡介
徐建國,筆名當生,男,1947年生于北京平谷,成長于內蒙古。1968年參軍,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副指導員、指導員、股長、軍分區正營職參謀、科長等職,中校軍銜。轉業后曾任企業工會主席,內蒙古職工文聯理事、常務理事。早期作品有詩歌、散文、話劇、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相聲、歌曲及有關經濟論文等。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