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行走俄羅斯——上海外國語大學背包記者團作品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3255839
- 條形碼:9787313255839 ; 978-7-313-2558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行走俄羅斯——上海外國語大學背包記者團作品集 本書特色
新聞傳播學院的“背包記者團”至今已走過8個年頭,作為學院對接國家戰略需求以及建設特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背包記者團”旨在以外語加國際新聞傳播的融合創新模式,培養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更好地傳播中國聲音,塑造大國形象。新聞傳播學院在完善的教學體系和豐富高效的實踐項目中業已發展成為以“國際化”“厚基礎”“實踐型”為人才培養特色,已形成完整的“本科一碩士一博士”新聞傳播人才培養體系。“背包記者團”項目在學院的建設中一點點成熟,一步步壯大,鼓勵學生充分發揮外語優勢及多媒體新聞傳播能力,放眼全球勇于實踐,以卓越的思維能力與超前的觀念視野了解世界,并在中國與其他國家關系發展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俄羅斯之行,在自由采風部分,同學們近距離感受了莫斯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俄羅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有了具體真實的感受。在固定訪問部分,報道團行程從參觀中共六大常設展覽館的紅色之旅開始,之后走近并采訪了在莫斯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中國人,*后以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俄羅斯大使館聆聽對外傳播的理念與方法結束。
行走俄羅斯——上海外國語大學背包記者團作品集 內容簡介
侯微,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學專業主任,主要從事媒介與文化研究。2019年,中俄建交七十周年,上外背包記者團來到俄羅斯開展一周的海外報道實踐。本次海外實踐的行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同學們的自由采風,完成隨筆和手記;另一部分是固定行程,完成前期策劃及訪問計劃。 在自由采風部分,同學們近距離感受了莫斯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俄羅斯民族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有了具體真實的感受。在固定訪問部分,報道團行程從參觀六大常設展覽館的紅色之旅開始,之后走近并采訪了在莫斯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中國人,*后以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俄羅斯大使館聆聽對外傳播的理念與方法結束。本書就是記錄本次海外實踐從籌備到完成的整個過程,匯總海外實踐成果,總結海外實踐經驗,適用于新聞傳播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高校教師。
行走俄羅斯——上海外國語大學背包記者團作品集 目錄
導師手記
為上外“背包記者團”點贊
我們是如何確定這些選題的
走進俄羅斯
有一束光,溫暖心房
背包記者團項目成果
不忘初心薪火相傳——上外背包記者團探訪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
這個北京姑娘,在俄羅斯主流演藝圈風生水起
俄羅斯開律所的中國人:中國律師在這里是稀有動物
九歲鋼琴少年的俄國求學之路
走進“一只螞蟻”——探尋莫斯科跳蚤市場
俄羅斯的漢語熱:他們都在學習中國話
“戰斗民族”不一樣的網購
“戰斗民族”的鐵血與柔情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但你的功勛永世長存”——莫斯科紅場見聞}
走進特列季亞科夫畫廊,感受藝術的溫暖
俄羅斯套娃:行走的油畫I
上外背包記者團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俄羅斯聯邦大使館
記者團采訪手記
訪普希金故居:來自現代的闖入者
傳聞中的“七姐妹”與地下藝術宮殿
友誼大街上的小調
歷史的榮光,藝術的溫度
藝術之城莫斯科
在文化碰撞中感受俄羅斯
記者是時代的記錄者
在新聞實踐中成長
躬行實踐,發現時代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心有所向,萬事可期
回答,來自山海之外
行走俄羅斯——上海外國語大學背包記者團作品集 節選
為“背包記者團”點贊 李亦中 “背包記者團”,多么好的寓意!充溢著青春活力,有一種出發感,是一種行動感,更預示一種滿載而歸的收獲感。我很榮幸,這次有機會忝列其中。話說中國高校影視學會作為國家一級社團,近年致力于內涵建設與組織拓展。2017年12月,學會批準成立影視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正式揭牌。我兼任影視國際傳播專委會主任,專委會秘書處就設在上外新聞傳播學院,由此與上外同仁頻繁接觸,得以了解在郭可院長、諸廉副院長帶領下成功運作的“背包記者團”。這個特色項目已納入上海市委宣傳部支持的新時代國際新聞傳播理論話語創新及媒體實踐項目,在培養國際傳播人才方面先行一步。多年來,背包記者團組織學生遠赴海外,相繼在英國倫敦與《歐洲時報》合作,開展高端文化訪談;與林肯大學合作,舉辦紀錄片創作坊;在美國與蒙大拿大學聯手,圍繞環境保護進行采訪;在越南嘗試多媒體報道,等等。項目運行的宗旨,是在國際傳媒氣場中切實培養學生采編播一體,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2019年下半年,背包記者團計劃行走俄羅斯。蒙上外同仁信任,特邀我隨團出行,一路走來果然收獲良多,值得追述分享。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背包記者團出發前的工作有很多,常規方面的準備是看得見的(包括辦理簽證、訂機票、設備調試等),而更多細節逐一落實所耗費的精力,只能說“事非經過不知難”。上外帶隊的兩位專業教師非常敬業,侯微和吳秀娟老師都曾在俄羅斯訪學,不僅熟諳當地情況,人脈也廣,周密制定了全部行程及各種預案。時間緊任務重,無論采訪選題還是采訪對象,都不可能“自動”前來報到。 這次行走俄羅斯的背包記者團,12名團員由清一色女生組成,包括本科生和碩士生,堪稱“娘子軍團”了。出發的日子定在2019年11月8日,正是“中國記者節”那天。近年來,中俄兩國在媒體領域緊密合作,2016—2017年成功舉辦了“中俄媒體交流年”,這也是我們一行到訪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俄羅斯聯邦大使館的重要議題。值得一提的是,現任駐俄大使張漢暉畢業于上海外國語大學俄語系,不過張大使公務在身,這次并未發生“見到校友格外親”的場景。接待我們的是大使館新聞參贊,他介紹說,目前中國駐俄大使館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是中國駐外大使館之*。在中國外交領域,“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乃是全球*高級別的雙邊關系。參贊以國際新聞戰線一名“老兵”的身份,對年輕一代生力軍寄予厚望。他強調指出:對外傳播和對內傳播是不一樣的,必須把握海外受眾心理,采用目標受眾所習慣的方式來講好中國故事。參贊還、用三句話概括了對新傳學子的要求,即“不缺人手缺人才;不缺學歷缺經歷;不缺活力缺定力”。同學們邊聽邊記,頻頻點頭,這番話不啻一帖成才的清醒劑。 背包記者團此行的重要一站,是參訪位于莫斯科南部郊外的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六大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唯一在國外召開的一次代表大會,是在極其嚴峻的條件下秘密舉行的。當年國內正值白色恐,那個時期,六大的代表大多是國民黨政府通緝的對象,所以他們出國途中都有一番驚險的經歷。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六次代表大會在此地召開,出席大會的有142人,會議選舉了第六屆中央委員會,Bb委員23人、候補委員13人組成。背包記者團這次參訪,Eb展覽館負責人出面接待講解,聽得出他所講的內容,并不出自講解員腳本,而是針對當代學子有感而發。他一再強調說,六大代表中有不少是富家子弟,顯然不是“為生活所迫”才走上革命道路的,而是真正懷著對共產主義理想的信念和追求——這番話讓大家感觸很深。我注意到,我們在展覽館拍的合影照片,每個人的神色都顯得格外嚴肅凝重,充溢著對革命先輩的崇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特定時空和特定語境中,無疑能夠使人對事物的認知更加深切,這也是背包記者團給我的深刻感受。 在行程安排上,背包記者團此次訪俄獲批八天時間,除卻上海浦東至莫斯科往返旅程,滿打滿算工作日為六個晝夜。我們在當地滿負荷奔波,將每天分切為上午、下午、晚上三個時段,這樣便得到18個單元時間。團隊活動整體上有分有合,分分合合,確保每個單元具有充足的內容。其中有不少節點安排集體活動和參觀,期間展開相關專題采訪。例如參觀紅場、克里姆林宮、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阿爾巴特街、普希金故居、莫斯科國立大學、莫斯科地鐵、“一只螞蟻”集市等。另有不少采訪則分組進行(甚至單兵作戰),有時就需要大家抵制“誘惑”,一切以采訪工作為先。比如,聞名遐邇的尼古林馬戲團,其“院團合一”體制具有演出-團體和演出場所融為一體的特點,劇場內展陳馬戲團的輝煌歷史,看點多多。然而,如此精彩的馬戲節目只有少部分團員能欣賞到,而安排了采訪任務的小組當晚只能放棄,并且沒有補看的機會,因為此后的日程已排得滿滿當當。所以,面對豐富多彩的日程安排表,每位團員都遇上“有得有失”的選擇,
行走俄羅斯——上海外國語大學背包記者團作品集 作者簡介
諸廉,上海外國語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中國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國際傳播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英國拉夫堡大學博士。學術研究聚焦影視藝術創作傳播過程中智能技術對受眾情感、行為的作用,提出智能時代影視受眾情感多維動態評估的研究范式。 侯微,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 播電視系主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博士,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新聞系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廣播電視與網絡視聽、電影理論與批評、俄羅斯傳媒與文化。 吳秀娟,.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中國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研究員,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新聞系政治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新聞、政治傳播、跨文化傳播、俄語國家媒介生態與涉華輿情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