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三個世紀的跨越 —— 從南洋公學到上海交通大學(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3248060
- 條形碼:9787313248060 ; 978-7-313-24806-0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個世紀的跨越 —— 從南洋公學到上海交通大學(第二版) 內容簡介
編著者之一歐七斤是上海交通大學黨史校史研究室副主任、校史館館長!吧虾=煌ù髮W校史研究專著系列”之一。從昔日南洋公學到如今上海交通大學。交大以跨越三個世紀的榮耀見證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印跡。本書從南洋公學創辦到交通大學組建,從東方MIT到20世紀50年代院系調整,從改革開放到向世界品質大學邁進,本書用樸實的語言展示了上海交通大學125年的輝煌與曲折,胸懷與夢想,是值得一讀的大學發展讀本。本書是在2006年版基礎上進行的修訂,增補了近15年的內容。
三個世紀的跨越 —— 從南洋公學到上海交通大學(第二版) 目錄
**章 近代高等學府的雛形
一、盛宣懷創辦南洋公學
自強首在儲才
上奏光緒辦新學
選址徐家匯開學
首任總理何嗣焜
二、從師范院到特班
開師范教育先河
為辦大學儲生源
蔡元培與43位特班生
張元濟主持譯書院
南洋學子遠赴重洋
三、中國教育有系統組織的開端
“南洋”與“公學”
踐行近代三級學制
中學西學,孰輕孰重
四、公學辦學的轉向
“墨水瓶”事件
辦學方向的轉變
辦商科歸屬商部
第二章 舉步前行的工科教育
一、創辦工科大學
從商科轉向工科
商船與路電的兩全抉擇
南洋大學的試建
獨辟蹊徑辦管理
孫中山蒞校演講
二、“工科先驅”唐文治
不為良相,即為良師
求實學,務實業
一等人才,一等品行
三、漸趨成形的教學特色
以西方教育為師
學以致用的課程設置
中西文教學并重
第三章 享譽中外的東方MIT
一、組建交通大學
葉恭綽合組交通大學
董事會風波
凌鴻勛苦撐南洋
蔡元培校長改科設系
王伯群、孫科:部長兼校長
二、漸入“黃金時期”
理工管相結合
名師薈萃
教學特色“三字經”
“三大建筑”了夙愿
把“麻省”搬到中國
三、特立獨行的黎照寰
獨立自主的辦校理念
培養“實業計劃”的實行家
倡行研究高深學術
四、風華正茂的莘莘學子
執信西齋記憶
組織“一社”
求學不忘愛國
第四章 在動蕩歲月中薪傳
一、孤島中艱難維持
移校法租界
無校區的大學
張延金維持校務
二、大后方工程教育重鎮
從小龍坎到九龍坡
分校到總校的轉換
“陸海空”學科皆備
滬渝兩地教風同
三、困境中的蟄伏
會合復校
吳保豐并非“無能治!
程孝剛“安定中求進步”
困境中維持教學
四、不平靜的校園
“人民無偽,學生無偽”
自駕火車赴南京請愿
“民主堡壘”
……
第五章 與共和國砥礪同行
第六章 改革開放勃發生機
第七章 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第八章 邁人世界一流大學
**版后記
第二版后記
三個世紀的跨越 —— 從南洋公學到上海交通大學(第二版) 作者簡介
盛 懿,歷史學碩士,研究館員,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黨總支書記兼副館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曾任中國高教學會校史研究分會秘書長、上海年鑒學會高校專委會主任、上海交大黨史校史研究室主任。長期從事大學史研究和年鑒編纂工作。主要編著《老房子、新建筑——上海交大110年校園》《上海交通大學史》(第三卷)、《錢學森系統工程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等。 孫 萍,歷史學碩士,助理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檔案文博管理中心校史研究室(黨史研究室)主任。主要從事大學校史研究、近現代人物研究及黨史校史口述。代表著作有《百年家族——龐薰琹》《上海交通大學史》(第七卷)。 歐七斤,教育學博士、研究館員,上海交通大學檔案文博中心副主任、校史博物館館長、歷史系碩導,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校史研究分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大學校史研究與校史館建設、中國高等教育史研究等。代表著作有《盛宣懷與中國近代教育》《上海交通大學史》(第一、二卷)。 章玲苓,歷史學碩士,副研究館員,上海交通大學檔案文博中心年鑒校志室主任。長期從事交通大學史研究,大學志鑒研究。著有《上海交通大學史》(第八卷)、《上海交通大學校友院士風采錄》等,并連續編纂10余卷《上海交通大學年鑒》。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