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創新與路徑選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451780
- 條形碼:9787550451780 ; 978-7-5504-517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創新與路徑選擇研究 本書特色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改革主旋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事關發展階段的調整與經濟社會的轉型。本書遵循理論指導實踐的思路,由三次產業視角出發,解決不同產業、不同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選擇問題,給出保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利實現的政策集束,具有很強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創新與路徑選擇研究 內容簡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由此,厘清供給側囊括的主要因素、發掘由供給側要素到結構性改革的機制機理成為高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本目標的內在要求。基于經濟制度、科技創新、人力資本、物質資本、資源環境是供給側結構性變量的認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創新與路徑選擇研究》從要素投入視角分析,發現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實現機制——制度變革保障機制、科技創新驅動機制、人力資本積累機制、物質資本優化機制以及資源環境約束機制,其中制度變革保障機制處于核心關鍵地位。這五大實現機制并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相輔相成、互動協調的,它們通過“雙向路徑反饋”構成了整體有機系統,協同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付諸實踐。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創新與路徑選擇研究 目錄
**章 緒論/ 1**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必要性/ 1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消解經濟結構性矛盾的需要/ 2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成功躋身高收入國家的需要/ 4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 5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順利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需要/ 9第二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研究梳理/ 10一、 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概念定義的相關研究/ 10二、 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之源的相關研究/ 12三、 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路徑的相關研究/ 14四、 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舉措的相關研究/ 20第三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釋義/ 22一、 基本含義: 多維深入的界定與解析/ 23二、 核心本質: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協調/ 28三、 根本目標: 增強經濟增長的持續性/ 30四、 關鍵環節: 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31第四節 研究內容、 方法、 思路與貢獻/ 33一、研究內容/ 33二、研究方法/ 34三、研究思路/ 35四、研究貢獻/ 36第二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創新: 比較分析視角/ 39**節 馬克思的供給與需求理論/ 41一、 供需的同一性/ 41二、 需求決定供給/ 42三、 供給創造需求/ 43第二節 馬克思的社會再生產理論/ 44一、 社會再生產的核心問題/ 45二、 社會再生產的理論假設/ 46三、 社會再生產的實現條件/ 47第三節 不同于西方供給學派的表征/ 50一、 馬克思主義特色一: 更堅實的制度基礎/ 51二、 馬克思主義特色二: 更協調的政市關系/ 53三、 馬克思主義特色三: 更新特的發展背景/ 54四、 馬克思主義特色四: 更兼容的宏觀調控/ 56五、 馬克思主義特色五: 更穩妥的政策路徑/ 57本章小結/ 59第三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現機制: 要素投入視角/ 61 **節 供給側涵蓋的多種要素界定與釋義/ 63一、 經濟制度的界定與釋義/ 63二、 科技創新的界定與釋義/ 64三、 人力資本的界定與釋義/ 65四、 物質資本的界定與釋義/ 66五、 資源環境的界定與釋義/ 68第二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素推動機制/ 70一、 制度變革保障機制/ 70二、 科技創新驅動機制/ 72三、 人力資本積累機制/ 75四、 物質資本優化機制/ 77五、 資源環境約束機制/ 80第三節 多種要素推動機制的有機組合框架/ 83本章小結/ 86第四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紅利效應: 增長趨勢視角/ 87**節 研究梳理/ 89一、潛在經濟增速的結構性因素/ 89二、潛在經濟增速的階段性預測/92三、潛在經濟增速的深入性拓展/93第二節 研究設計/ 94一、模型構建/ 94二、代理指標/ 98三、統計描述/ 100第三節 實證分析/ 101一、影響潛在經濟增長的結構變量甄別/ 101二、結構化潛在經濟增長率的計量估計/103三、中國實現中長期發展目標的可行性/108本章小結/ 115第四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選擇: 產業分工視角/ 117 **節 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 119一、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制度變革保障路徑/ 120二、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資源集約節約路徑/ 123三、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人力資本積累路徑/ 125四、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資本結構優化路徑/ 127五、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科技創新驅動路徑/ 129第二節 工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 131一、 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制度變革保障路徑/ 132二、 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資源集約節約路徑/ 134三、 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人力資本積累路徑/ 136四、 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資本結構優化路徑/ 137五、 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科技創新驅動路徑/ 139第三節 服務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 142一、 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制度變革保障路徑/ 143二、 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資源集約節約路徑/ 145三、 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人力資本積累路徑/ 147四、 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資本結構優化路徑/ 148五、 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科技創新驅動路徑/ 150本章小結/ 153第六章 國外供給側的施策路徑與啟示: 經驗借鑒視角/ 155**節 美國供給側的施策路徑與啟示/157一、美國供給側的施策路徑/ 157二、美國供給側的施策啟示/ 162第二節 日本供給側的施策路徑與啟示/164一、 日本供給側的施策路徑/ 165二、 日本供給側的施策啟示/ 170第三節 典型歐洲國家供給側的施策路徑與啟示/ 174一、 典型歐洲國家供給側的施策路徑/ 174二、 典型歐洲國家供給側的施策啟示/ 180本章小結/ 183第七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組合體系: 制度設計視角/ 185 **節 以審慎的宏觀政策營造穩定的經濟環境/ 187一、 關于宏觀政策要穩的基本主張/ 187二、 審慎視角下宏觀政策要穩的理解/ 187第二節 以精準的產業政策助力漸進的結構優化/ 189一、 關于產業政策要準的基本主張/ 189二、 三重維度下產業政策要準的理解/ 189第三節 以靈活的微觀政策形成活躍的市場經濟/ 191一、 關于微觀政策要活的基本主張/ 191二、 市場層面下微觀政策要活的理解/ 191第四節 以務實的改革政策釋放涌流的變革紅利/ 193一、 關于改革政策要實的基本主張/ 193二、 效率視角下改革政策要實的理解/ 193第五節 以托底的社會政策筑牢穩定的改革基礎/ 195一、 關于社會政策要托底的基本主張/ 195二、 共同富裕下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理解/ 195本章小結/ 198參考文獻/ 200附錄/ 213后記/ 251
展開全部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創新與路徑選擇研究 作者簡介
李標,經濟學博士,博士后,副教授,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主要研究領域為區域經濟、能源經濟、城市經濟。至今已在《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資源科學》、《財經科學》、《當代經濟科學》、《中國經濟問題》等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徐志向,經濟學博士,講師。現任職于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主要從事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相關的研究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