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有機化學簡明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839713
- 條形碼:9787561839713 ; 978-7-5618-397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有機化學簡明教程 本書特色
有機化學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基礎學科,它綜合運用其它化學學科的理論及實驗手段,研究含碳化合物的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是應用化學、化工、制藥、生物材料、環境工程等專業的必修課。 本教材的特點是:在確保科學性和先進性的同時,加強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反應的介紹,突出結構與性質之間的辯證關系,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容,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內容組織便于教和學,力求少而精。 1.體系上遵循著教學、小結、例題、實驗組織材料,符合科學發展和認識規律,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強調應用,使學生易于接受。 2.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大量有工業或科研背景的實例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工程觀點。 3.注意吸收學科發展前沿信息動態,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近幾年科研成果,在二版中加入了“綠色化學”的知識,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4.對基本概念的闡述力求準確、嚴謹、層次分明,難點分散、實例豐富,便于學生自學。二版中加入生產和生活方面的內容,有利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5.與本教材配套編寫了《簡明有機化學學習指南》,形成了本課程教學完整的教材體系。 6. 教材每一章均附一定習題,便于進一步加深鞏固學過的內容,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7.該教材配有電子課件,形成了一套立體化的教學模式,便于教師進行電化教學, 提高教學效果。
有機化學簡明教程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01年出版的《有機化學導論》的第2版。按照官能團體系,采取脂肪族與芳香族混合系統編寫而成。理論問題分散在各章介紹。并在適當位置有插題,每章后附有小結、例題和習題。*后編有實驗供教師選用。
有機化學簡明教程 目錄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
1.2 有機化合物的一般特點
1.3 有機化合物中的共價鍵
1.4 共價鍵的屬性
1.4.1 鍵長
1.4.2 鍵角
1.4.3 鍵離解能和鍵能
1.4.4 鍵的極性和誘導效應
1.5 分子結構和結構式表示法
1.6 共價鍵的斷裂和反應類型
1.7 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1.7.1 按碳架分類
1.7.2 按官能圃分類
1.8 有機化合物的天然來源
1.8.1 石油和天燃氣
1.8.2 煤
1.8.3 農副產品及其他
1.9 有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工業的綠色化
習題
第2章 飽和烴
第1節 烷烴
2.1 烷烴的通式、同系列和構造異構
2.2 烷烴的命名
2.2.1 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
2.2.2 烷基
2.2.3 普通命名法
2.2.4 衍生命名法
2.2.5 系統命名法
2.3 烷烴的結構
2.3.1 碳原子的s,雜化軌道
2.3.2 烷烴分子的結構
2.3.3 烷烴分子的模型
2.4 烷烴的構象
2.4.1 乙烷的構象
2.4.2 丁烷的構象
2.5 烷烴的物理性質
2.5.1 物態
2.5.2 沸點
2.5.3 熔點
2.5.4 相對密度
2.5.5 溶解度
2.5.6 折射率
2.6烷烴的化學性質
2.6.1 取代反應
2.6.2 氧化反應
2.6.3 異構化反應
2.6.4 裂化和裂解
2.7烷烴的天然來源
第2節 環烷烴
2.8 環烷烴的構造異構和命名
2.8.1 環烷烴的構造異構
2.8.2 環烷烴的命名
2.9 環烷烴的結構
2.9.1 環的大小與環的穩定性
2.9.2 環丙烷的結構
2.10 環己烷和一取代環己烷的構象
2.10.1 環己烷的構象
2.10.2 一取代環己烷的構象
2.11 環烷烴的物理性質
2.12 環烷烴的化學性質
2.12.1 取代反應
2.12.2 氧化反應
2.12.3 加成反應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3章 不飽和烴
第1節 烯烴
3.1 烯烴的結構
3.1.1 碳原子的sp2雜化軌道
3.1.2 乙烯分子的結構
3.1.3 υ鍵和π鍵的比較
3.2 烯烴的同分異構
3.3 烯烴的命名
3.3.1 烯基
3.3.2 衍生命名法
3.3.3 系統命名法
3.4順反異構體的命名
3.4.1 順反命名法
3.4.2 z,E命名法
3.5 烯烴的物理性質
3.6 烯烴的化學性質
3.6.1 加成反應
3.6.2 氧化反應
3.6.3 聚合反應
3.6.4 α一氫的反應
3.7 低級烯烴的工業來源
第2節 炔烴
3.8 炔烴的結構
3.8.1 碳原子的sp雜化軌道
3.8.2 乙炔分子的結構
3.9 炔烴的構造異構和命名
3.9.1 炔烴的構造異構
3.9.2 炔烴的命名
3.9.3 烯炔的命名
3.10 炔烴的物理性質
3.11 炔烴的化學性質
3.11.1 加成反應
3.11.2 氧化反應
3.11.3 聚合反應
3.11.4 炔烴的活潑氫反應
3.12 乙炔的工業生產
第3節 二烯烴
3.13 二烯烴的分類
3.14 二烯烴的命名
3.15 1,3丁二烯的結構
3.16 共軛體系和共軛效應
3.17 共振論
3.18 共軛二烯烴的化學性質
3.18.1 1,2一加成與1,4一加成
3.18.2 雙烯合成
3.18.3 聚合反應與合成橡膠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4章 芳烴
4.1 苯分子的結構
4.2 單環芳烴的構造異構和命名
4.2.1 構造異構
4.2.2 命名
4.3 單環芳烴的物理性質
4.4 單環芳烴的化學性質
4.4.1 取代反應
4.4.2 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機理
4.4.3 加成反應
4.4.4 氧化反應
4.4.5 聚合反應
4.5 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律
4.5.1 兩類定位基
4.5.2 定位規律的理論解釋
4.5.3 二取代苯的定位規律
4.5.4 定位規律的應用
4.6 萘
4.6.1 萘分子的結構
4.6.2 萘的化學性質
4.7 其他稠環芳烴
4.8 富勒烯
4.9 非苯芳烴
4.10 芳烴的工業來源
4.10.1 從煤焦油分離
4.10.2 從石油裂解產物中分離
4.10.3 催化重整——生產芳烴
4.11 多官能團化合物的命名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5章 對映異構
5.1 物質的旋光性和比旋光度
5.1.1 物質的旋光性
5.1.2 比旋光度
5.2 分子的手性和對映異構
5.3 對稱因素
5.3.1 對稱面
5.3.2 對稱中心
5.4 具有一個手性碳原子的對映異構
5.5 分子構型
5.5.1 構型的表示方法
5.5.2 構型的命名法
5.6 具有兩個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5.6.1 具有兩個不相同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5.6.2 具有兩個相同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對映異構
5.7 異構體的分類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6章 鹵代烴
第1節 鹵代烷
6.1 鹵代烷的分類
6.2 鹵代烷的命名
6.2.1 普通命名法
6.2.2 系統命名法
6.3 鹵代烷的物理性質
6.4 鹵代烷的化學性質
6.4.1 取代反應
6.4.2 親核取代反應機理
6.4.3 消除反應
6.4.4 與金屬作用
第2節 鹵代烯烴和鹵代芳烴
6.5 乙烯型和苯基型鹵化物
6.5.1 氯乙烯和氯苯分子的結構
6.5.2 鹵原子的反應
6.5.3 烴基的反應
6.6 烯丙型和芐基型鹵化物
第3節 氟代烴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7章 醇、酚、醚
第1節 醇
7.1 醇的分類和構造異構
7.1.1 醇的分類
7.1.2 醇的構造異構
7.2 醇的命名
7.2.1 普通命名法
7.2.2 系統命名法
7.3 醇的物理性質氫鍵
7.4 醇的化學性質
7.4.1 酸堿性
7.4.2 鹵代烷的生成
7.4.3 脫水反應
7.4.4 酯的生成
7.4.5 氧化
第2節 酚
7.5 酚的分類和命名
7.5.1 分類
7.5.2 命名
7.6 酚的結構
7.7 酚的物理性質
7.8 酚的化學性質
7.8.1 酚羥基中氫原子的反應
7.8.2 芳環上的反應
7.8.3 與三氯化鐵的顯色反應
7.8.4 縮合反應
7.8.5 還原
7.8.6 氧化
第3節 醚
7.9 醚的命名
7.10 醚的物理性質
7.11 醚的化學性質
7.11.1 □鹽的生成
7.11.2 醚的碳氧鍵斷裂
7.11.3 過氧化物的生成
7.12 環醚
7.12.1 與水反應
7.12.2 與醇反應
7.12.3 與氨反應
7.12.4 與格利雅試劑的反應
7.13 冠醚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8章 醛和酮
8.1 醛和酮的分類和命名
8.1.1 分類
8.1.2 命名
8.2 羰基的結構
8.3 醛和酮的物理性質
8.4 醛和酮的化學性質
8.4.1 羰基的加成反應
8.4.2 a一氫原子的反應
8.4.3 氧化和還原反應
8.5 乙烯酮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9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1節 羧酸
9.1 羧酸的分類和命名
9.1.1 分類
9.1.2 命名
9.2 羧基的結構
9.3 羧酸的物理性質
9.4 羧酸的化學性質
9.4.1 羧酸的酸性
9.4.2 羥基被取代的反應
9.4.3 還原反應
9.4.4 脫羧反應
9.4.5 d一氫原子的鹵化反應
9.4.6 甲酸的特殊反應
第2節 羧酸衍生物
9.5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9.6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質
9.7 羧酸衍生物的化學性質
9.7.1 取代反應
9.7.2 還原反應
9.7.3 與格利雅試劑的反應
9.7.4 酯縮合反應
9.7.5 酰胺的特殊反應
9.8 丙二酸二乙酯和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
9.8.1 丙二酸二乙酯的特性及其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
9.8.2 乙酰乙酸乙酯的特性及其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
9.8.3 互變異構
第3節 碳酸衍生物
9.9 碳酰氯
9.10 碳酰胺
9.10.1 堿性
9.10.2 水解
9.11 胍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1O章 有機舍氮化合物
第1節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10.1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質
10.2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10.2.1 還原反應
10.2.2 芳環上的取代反應
10.2.3 硝基對處于其鄰位和對位基團的影響
第2節 胺
10.3 胺的分類和命名
10.3.1 分類
10.3.2 命名
10.4 胺的結構
10.5 胺的物理性質
10.6 胺的化學性質
10.6.1 堿性
10.6.2 烷基化
10.6.3 酰基化
10.6.4 磺酰化
10.6.5 與亞硝酸反應
10.6.6 氧化反應
10.6.7 芳環上的取代反應
10.7 季銨鹽和季銨堿
10.7.1 季銨鹽
10.7.2 季銨堿
第3節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10.8 重氮鹽的性質及其在合成上的應用
1O.8.1 放出氨的反應
10.8.2 保留氮的反應
第4節 腈
10.9 腈的命名
10.10 腈的性質
1O.10.1 水解
10.1O.2 還原
10.11 丙烯腈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11章 有機含硫化合物、表面活性劑、離子交換樹脂、助劑
第1節 硫醇和硫酚
11.1 硫醇和硫酚的命名
11.2 硫醇和硫酚的物理性質
11.3 硫醇和硫酚的化學性質
11.3.1 酸性
11.3.2 氧化反應
第2節 硫醚
11.4 硫醚的性質
11.4.1 氧化反應
11.4.2 锍鹽的生成
第3節 磺酸
11.5 磺酸的物理性質
11.6 磺酸的化學性質
11.6.1 酸性
11.6.2 磺(酸)基中羥基的反應
11.6.3 磺(酸)基的反應
第4節 表面活性劑
11.7 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11.7.1 羧酸鹽
11.7.2 硫酸酯鹽
11.7.3 磺酸鹽
11.8 陽離子表面活性劑
11.9 兩性表面活性劑
11.10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第5節 離子交換樹脂
11.11 陽離子交換樹脂
11.12 陰離子交換樹脂
第6節 助劑
11.13 交聯劑
11.14 阻燃劑
11.15 偶聯劑
11.16 發泡劑
11.17 增塑劑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12章 雜環化合物
12.1 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
12.2 五元雜環化合物的結構和芳香性
12.3 五元雜環化合物的化學性質
12.3.1 親電取代反應
12.3.2 加成反應
12.3.3 五元雜環化合物的顏色反應
12.4 糠醛
12.5 六元雜環化合物——吡啶和喹啉
12.5.1 吡啶的結構
12.5.2 毗啶的性質
12.5.3 喹啉
12.6 生物堿
12.6.1 煙堿
12.6.2 奎寧
12.6.3 咖啡堿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13章 生物分子
第1節 類脂化合物
13.1 油脂
13.1.1 油脂的組成
13.1.2 油脂的性質
13.2 磷脂
13.3 蠟
第2節 碳水化合物
13.4 碳水化合物分類
13.5 單糖
13.5.1 葡萄糖的結構
13.5.2 果糖的結構
13.5.3 單糖的化學性質
13.5.4 核糖和2脫氧核糖
13.5.5 氨基糖
13.6 二糖
13.6.1 蔗糖
13.6.2 麥芽糖
13.6.3 纖維二糖
13.7 多糖
13.7.1 淀粉
13.7.2 纖維素
第3節 氨基酸和蛋白質
13.8 氨基酸
13.8.1 氨基酸的分類和命名
13.8.2 氨基酸的性質
13.9 多肽
13.10 蛋白質
13.10.1 蛋白質的性質
13.10.2 蛋白質的結構
第4節 核酸
小結
例題
習題
第14章 紅外光譜與核磁共振譜
14.1 分子結構與吸收光譜
14.2 紅外光譜
14.2.1 基本原理
14.2.2 譜圖說明舉例
14.3 核磁共振譜
14.3.1 基本原理
14.3.2 化學位移
14.3.3 自旋偶合與自旋裂分
14.3.4 譜圖說明舉例
小結
例題
習題
實 驗
實驗1 溴乙烷的制備
實驗2 乙酸乙酯的制備
實驗3 乙酰苯胺的制備
實驗4 對甲苯磺酸鈉的制備
實驗5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備
實驗6 苯甲酸的制備
實驗7 苯乙酮的制備
有機化學簡明教程 作者簡介
一、高鴻賓:天津大學理學院退休教授;主講:有機化學 二、齊欣:天津大學理學院副教授;主講:有機化學 1982年畢業于南開大學化學系,1987年畢業于天津大學應用化學系,獲工學碩士學位。長期從事有機化學教學及科研工作,講授《有機化學》、《高等有機化學》、《有機合成》及《有機分析化學》等課程。參加過高鴻賓教授主編《有機化學》(第三版、第四版)的編寫工作;張黯教授主編《基礎有機化學》的編寫工作;《有機化學簡明辭典》及《化工大百科全書》的編寫。 在最近十年科研工作中,曾先后完成了吐納麝香、玫瑰醚、羅勒烯等香料品種的技術開發的橫向項目的研發工作;硫脲烯合成工藝的開發研制以及三氯蔗糖新合成工藝的開發等科研工作。 三、編寫教材情況: 高鴻賓和齊欣老師出版圖書多部,包括有機化學教材、輔導書、習題集以及與之配套的電子出版物、音像出版物。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化工工業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所編教材多次獲獎,受到使用教師與學生的好評,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