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最美國寶全書
-
>
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犢皮紙博物畫
-
>
西洋鏡第八集--中國古典家具圖錄
-
>
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中國古代藏書
-
>
西藏瑰寶:吐蕃 分治時期壁畫精選
-
>
西藏瑰寶:歷代炊具餐具精選
-
>
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套裝精裝 全二冊)
硯種卷 端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2085036
- 條形碼:9787102085036 ; 978-7-102-0850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硯種卷 端硯 內容簡介
一、《中華硯文化匯典》(以下簡稱《匯典》是由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主導、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硯文化委員會主編的重點文化工程,啟動于2012年7月,由時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硯文化聯合會會長的劉紅軍倡議發起并組織實施。指導思想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系列指示精神,系統挖掘和整理我國豐富的硯文化資源,對中華硯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經典的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力求全面系統、完整齊備,盡力打造一部有史以來內容豐富、涵括全面、卷帙浩瀚的中華硯文化大百科全書,以填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空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貢獻。 二、全書共分八卷,每卷設書目若干冊,分別為:《硯史卷》,基本內容為歷史脈絡、時代風格、資源演變、代表著作、代表人物、代表硯臺等;《藏硯卷>,基本內容為博物館藏硯、民間藏硯;《文獻卷》,基本內容為文獻介紹、文獻原文、生僻字注音、校注點評等;《硯譜卷》,基本內容為硯譜介紹、硯譜作者介紹、硯譜文字介紹、硯上文字解釋等;《硯種卷》,基本內容為產地歷史沿革、材料特性、地質構造、資源分布、資源演變等;《工藝卷》,基本內容為工藝原則、工藝標準、工藝傳統,工藝演變、工具及硯盒制作等;《銘文卷》,基本內容為銘文作者介紹、銘文、銘文注釋等;《傳記卷》,基本內容為人物生平、人物硯事、人物評價等。 三、此書編審委員會成員由著名學者、專家組成。名譽主任許嘉璐是第九、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并作總序。九名編審委員都是在我國政治、歷史、文化、專業方面有重要成果的專家或知名學者。 四、此書編撰委員會設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學術顧問和委員若干人,每卷設編撰負責人和作者。所有作者都是經過嚴格認真篩選、反復研究論證確定的。他們都是我國硯文化領域的行家,還有的是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等,他們長年堅守在弘揚中華硯文化的**線,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大量的研究成果。 五、此書編務委員會成員主要由硯文化委員會的常務委員、工作人員等組成。他們在書籍的撰寫和出版過程中,做了大量的組織協調和具體落實工作。 六、在《匯典》的編撰過程中,主要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全面系統真實的原則。要求編撰人員站在整個中華硯文化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不為某個地域或某些個人爭得失,大限度搜集整理硯文化歷史資料,廣泛征求硯界專家學者意見,力求全面、系統、真實。二是既尊重歷史,又尊重現實的原則。硯臺基本是按硯材產地來命名的,然后再論及坑口、質地、色澤和石品。由于我國行政區域的不斷劃分,有些硯種究竟屬于哪個地方,出現了一些爭議,因此在編撰中我們始終堅持客觀反映歷史和現實,防止以偏概全。三是求同存異的原則。對已有充分論據、得到大多認可的就明確下來;對有不同看法、又一時難以搞清的,就把兩種觀點擺出來,留給讀者和后人參考借鑒,修改完善。依據上述三條原則,盡力考察核實,客觀反映歷史和現實。 參與《匯典》編撰的硯界專家、學者和工作人員近百人,幾年來,大家查閱收集了大量資料,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了意見建議,盡心盡責編撰成稿。但由于中華硯文化歷史跨度大,涉及范圍廣,可參考資料少,加之編撰人員能力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粗疏錯漏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廣大讀者理解包容并批評指正。
硯種卷 端硯 目錄
一、厚重的歷史
二、剛而幼嫩的石質
三、豐富美妙的石品花紋
四、精湛的雕刻藝術
**章 端硯發展史
**節 端硯起源說
第二節 唐代端硯
第三節 宋代端硯
第四節 元代端硯
第五節 明代端硯
第六節 清代端硯
第七節 民國端硯
第八節 當代端硯
第二章 端硯石地質構造與演變
**節 端硯石的形成因素
第二節 端硯石的地質構造成因
第三節 端硯石的礦床特征
第四節 端硯石礦層與巖石特征
第五節 端硯石的巖石礦物學特征
第六節 端硯石的物理化學特征
第三章 端硯石資源分布
**節 斧柯山獨特優美的自然環境
第二節 硯坑分布范圍
第三節 歷代名坑概述
第四章 端硯材質及鑒別
**節 端硯石的特性
第二節 端硯石品鑒別
第五章 雕刻工藝及制作特點
**節 端硯雕刻藝術
第二節 工藝制作流程
第三節 端硯雕刻工具
第六章 收藏與保養
**節 收藏端硯的價值
第三節 鑒賞端硯的方法
第三節 收藏端硯的秘訣
第四節 端硯保養
第五節 端硯盒(座、架)的養護
第七章 作品賞析
參考文獻
后記
硯種卷 端硯 作者簡介
柳新祥,江蘇泰興人,1959年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制硯藝術大師、“全國技術能手”、民建中央畫院院士、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全集·廣東卷》執行副主編及《肇慶端硯》撰稿人、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文房四寶用品團體標準——硯臺》起草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南京大學客座教授、惠州學院客座教授、正高級工藝美術師、肇慶市(B類)高層次人才、中國端硯(古硯)鑒定專家、肇慶市民間文藝協會主席、肇慶市端硯協會副會長。現任柳新祥端硯藝術館館長。 20世紀70年代初,師從名師學木雕工藝,后應聘于故宮博物院下屬中國硯文化研究所,專業從事我國歷代古硯、御用硯、名家藏硯的修復、仿制和研究工作。1983年作為制硯技術人才引進肇慶,從事端硯設計創作至今。 40多年來,秉承傳統,開拓創新,自立“柳派硯雕”流派,作品風格獨特,共獲得國家、省級金、銀獎50余項,21件作品獲得著作版權。有《中國名硯系列——端硯》《中國硯臺收藏問答》《硯風藝韻——柳新祥硯雕藝術》《硯臺入門手冊》等專著出版。創作并發表電影文學劇本《硯之魂》1部、硯臺理論研究文章100余篇。 柳飛,祖籍江蘇泰興,1986年生,肇慶學院端硯雕刻與設計專業畢業。柳派硯雕繼承人、“全國技術能手”、廣東省優秀民間文藝家、廣東省工藝美術家協會理事、肇慶市端硯雕刻技術能手、肇慶市端硯協會理事、肇慶市端州區第九屆人大代表。現任柳新祥端硯藝術館副館長、肇慶市新利瑞硯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自幼受父親柳新祥硯雕藝術熏陶。大學畢業后,繼而學習硯雕技藝,并深入探究父親制硯技法,作品既有傳統韻味,又有時代氣息。13件端硯作品榮獲國家及省級工藝美術博覽會金獎、銀獎。發表端硯相關文章10余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