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物我合一:傳統琢玉工藝審美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070251
- 條形碼:9787501070251 ; 978-7-5010-7025-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物我合一:傳統琢玉工藝審美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分六個章節展開論述:**章是“以美石為玉:傳統認知中的識玉”。中國古人在生產勞動,尤其是石器加工的過程中,把玉從石中分化出來,廣泛用于禮器和飾品。琢玉工藝材料是不斷變化的,只要具備石之美者的標準,并納入琢玉工藝的材料都可以稱之為玉。第二章是“由物及人:歷史維度中的用玉”,從玉器發展歷史及不同時期人們用玉的價值取向,分析中國人在傳統審美觀念影響下對玉的品鑒,進而得出傳統審美維度中的玉識;第三章是“體物得神:空間維度中的賞玉”。中國人通過形、色、質、意等角度來識玉。玉石形態各異,觀賞者在玉上感受自然生動、意趣盎然的形態;第四章是“匠心獨運:構思過程的審料與治玉”,論述在構思過程中琢玉藝人對材料的把握,分別從材美至上、循形借勢和留神破形等角度進行分析;第五章“因材施藝:加工過程的用料與攻玉”,論述琢玉藝人在加工過程中對材料的把握,分析順應材料量、體、形的加工用料和依照材料性能的工藝技術;第六章是“以已度物:傳統琢玉工藝中的材料觀”,歸納概括出貫穿琢玉工藝中的審美觀念,分別從由物見人、材為藝尊、惜料盡用三個角度論述。
物我合一:傳統琢玉工藝審美研究 目錄
**章 以美石為玉:傳統認知中的識玉
**節 玉石分化肇始及原因
第二節 中國傳統審美認識中的玉種類
第三節 關于玉器、琢玉、玉雕的辨析
第二章 由物及人:歷史維度中的用玉
**節 實用與審美交織
第二節 從物質材料到表征符號的提升
第三節 ┄從神秘到世俗
第三章 體物得神:空間維度中的賞玉
**節 生機之形應物之象
第二節 純正之色以物類比
第三節 溫潤之質 細膩堅韌第四節體物得神意蘊無窮
第四章 匠心獨運:構思過程的審料與治玉
**節 以材為美
第二節 循勢立意
第三節 留神破形
第五章 因材施藝:加工過程的用料與攻玉
**節 順應材料形態的用料方法
第二節 契合材料性質的工藝技巧
第三節 玉器的加工流程
第六章 以己度物:傳統琢玉工藝中的材料觀
**節 由物見人
第二節 材為藝尊
第三節 盡用以惜
參考文獻
附錄
手工藝品的時間美學
當代琢玉藝術創作及評價導向探討
玉石分化的人文因素
后記
物我合一:傳統琢玉工藝審美研究 作者簡介
姜坤鵬,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博士,山東藝術學院副教授、高級工藝美術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2016年以來,先后主持1個省部級創新團隊和4項省部級教學與科研項目,在《民族藝術》《美術》《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2部。學術成果獲得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慶祝中國**********社會組織百項優秀成果優秀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論文評選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科研獎勵。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