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書--將軍不敢騎白馬(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3142
- 條形碼:9787100203142 ; 978-7-100-20314-2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將軍不敢騎白馬(精裝)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中國古代戲劇感興趣“白馬將軍”從來是文學世界的美好意象,而“將軍不敢騎白馬”則是經過現實戰場血洗留下的警惕之語。文與史,審美與實用,常有相齟齬之處。本書由此說開去,意在打破中國傳統文化中各人、事、物、意象的固化,開啟一種歷史的審視與反思,重新認識其中的復雜性。
新書--將軍不敢騎白馬(精裝) 內容簡介
無論是文學還是歷史創作中,“白馬將軍”都被賦予了一種象征意義,標志著地位、財富或主人的心性修為。然《淮南子》日:“將軍不敢騎白馬,亡者不敢夜揭炬。”這一格言也未被文學世界全然遺忘。《將軍不敢騎白馬(光啟文庫)》由此出發,對文學、藝術、生活開啟一種審視和反思,從而建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準確認知。
新書--將軍不敢騎白馬(精裝) 目錄
自序
將軍不敢騎白馬
龍吟相和鳴
“無一字無來歷”平議
昨夜大風撼戶
雨葉風枝自蕭颯
饕餮季節的愛情書寫
明朗高亮,執心弘毅
彼岸的守望
靈眼覷見,靈手捉住
那一年的田青
獻之意韻,真卿精神
刻鏤文心
讀書人的江湖
雙福小集
老杜家的那場小酒
穢惡中有一束良知的光
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
課堂上自有無限煙波
三十載相隨李太常
“戲曲”有一道概念屏障嗎
那個時代的風物世情
市井中的生命悲歌
“一部史記”,索解難盡
《金瓶梅》的傳世密碼
重讀的愉悅
*是人間留不住
**次與*后一次會面
瑞芳老師遠去的夏日
清寂中的持守
老友劉輝的*后日子
在執政府大院校書的日子
今生的精神天堂,彼岸的魂靈故鄉
一個有學術潔癖的人
說好了要做鄰居的
易卜生為何不回故鄉
基輔山崗的黃花
斗牛場,殘陽下那一彎血痕
巴赫奇薩拉伊的淚泉
普希金的1826
胡馬雍寢宮前的袝葬棺
挪威的國旗
風灣紀事
月色菩提路
冬日看樹
敦煌的刀郎
新書--將軍不敢騎白馬(精裝) 節選
能進入前人著作的“白馬”,應不僅僅定義為白色的馬,而是指英挺俊逸、通體潔白的駿馬。《穆天子傳》與《拾遺記》所記周穆王的“八駿”,考其名色,應不少于兩匹白駿馬。喜愛純良俊逸的動物為人類之天性,如白鹿、白狐乃至白狼等,如歷朝統治者所重的白鷹海東青,如清代的“九白之貢”,似也不若白馬喜好之普遍。軍事天才拿破侖*流行的畫像是騎著一匹前蹄騰空的白馬,一幅以1812年法軍潰敗為題的油畫。這位法蘭西皇帝也騎在白馬上,只是神情有些落寞。而我們的近鄰俄羅斯亦有此好:自巴黎撤軍回國,*先通過彼得堡凱旋門的近衛軍上校沃爾康斯基騎著一匹白馬;衛國戰爭勝利后的紅場大閱兵,朱可夫騎著白馬馳過一個個受閱方陣,威武神勇中透出幾分飄逸。 或者可以說:人類社會存在著一種“白馬情結”,文學藝術作品乃至歷史文獻中有一個“白馬意象”,幾乎不分族群和國家,跨越時空,一直延續下來。 …… 《淮南子》是一部智慧之書,《說山訓》此處,講的是趨利避害與和光同塵,茲多引幾句: 將軍不敢騎白馬,亡者不敢夜揭炬,保者不敢畜噬狗。雞知將旦,鶴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是故不同于和而可以成事者,天下無之矣。 大意是:將軍不敢騎太顯眼易招致攻擊的白馬,逃亡者夜間行路時不敢舉著火把,酒保不敢喂養咬人的惡狗。公雞凌晨報曉,白鶴半夜鳴叫,卻不免會成為砧板上的肉。所以說過于招搖,不懂得與環境相契合,不知時時處處保持謹慎低調,便做不成大事。《道德經》的“和其光,同其塵”,《晉書??宣帝紀論》所謂“和光同塵,與時舒卷;戢鱗潛翼,思屬風云”,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具體到戰場上,具體到領兵打仗的將軍,從來都是兇險無比,故《孫子兵法》開篇即強調用兵關系著生死存亡,必須極為慎重,“多算勝,少算不勝”,又說: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逸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始計篇》) 在許多經歷戰陣的將軍看來,在淮南王身邊的智者眼中,主帥騎一匹白馬,立于帥字旗下,使對手一望而知,*是一種招禍取死之道。事物的復雜性在于,公孫瓚并未折于陣上,烏桓鐵騎雖然認準了“白馬長史”,也沒奈何其一根毫毛;而他后來自殺于圍城之中,與向來行事夸飾、不體恤屬下不無因果關系,也能窺見白馬將軍的風光幻象。 這位白馬將軍是一個妄人,卻也緣此由史入文,在小說戲曲中都有一席之地。《三國演義》對他的描述與史傳略同,只有寫到“白馬”時采用王粲《英雄記》的說法,事在第七回: 次日,瓚將軍馬分作左右兩隊,勢如羽翼。馬五千余匹,大半皆是白馬。因公孫瓚曾與羌人戰,盡選白馬為先鋒,號為“白馬將軍”;羌人但見白馬便走,因此白馬極多。 而在接下來與袁紹的交戰中,他的白馬兵團沒占到任何便宜,身邊的執旗將被敵將麹義斬殺,“大紅圈金線帥字旗”也被砍斷,“公孫瓚見砍倒繡旗,回馬下橋而走”,麹義則緊追不舍。若非新來的趙云挺槍躍馬沖出,格殺麹義,并直取袁紹,必然會是一場慘敗,公孫瓚也將性命難保。簡簡一段敘事,也為“將軍不敢騎白馬”作了一個鮮活的注腳。
新書--將軍不敢騎白馬(精裝) 作者簡介
卜鍵,文學博士,研究員,文史學者,專欄作家。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特聘研究員,原國家清史辦主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已出版學術著作十九種,發表論文與文章三百余篇,主持《清史??邊政志》,主編《清代教育檔案文獻》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