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醫學影像疑難病例解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13582
- 條形碼:9787030713582 ; 978-7-03-07135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學影像疑難病例解析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了編者在臨床工作中遇到的發病部位影像表現不典型病例以及一些疑難少見病例,內容涉及顱腦、頭頸五官、脊柱脊髓、心胸、乳腺、腹腔與腹膜后、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骨肌系統。每個疑難病例都從臨床、影像及病理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做出準確診斷。通過疑難病例解析及討論,有利于各系統或部位相關知識的融會貫通,拓展影像及臨床醫師的知識面。
醫學影像疑難病例解析 目錄
**章 顱腦 1
病例1-1 1
病例1-2 5
病例1-3 12
病例1-4 19
病例1-5 25
病例1-6 31
病例1-7 37
病例1-8 42
病例1-9 48
病例1-10 53
第二章 頭頸五官 60
病例2-1 60
病例2-2 66
病例2-3 71
病例2-4 76
病例2-5 81
病例2-6 86
病例2-7 90
病例2-8 96
病例2-9 101
第三章 脊柱脊髓 107
病例3-1 107
病例3-2 110
病例3-3 115
病例3-4 120
病例3-5 124
病例3-6 128
病例3-7 131
病例3-8 138
病例3-9 144
病例3-10 149
第四章 心胸 153
病例4-1 153
病例4-2 158
病例4-3 161
病例4-4 165
病例4-5 168
病例4-6 172
第五章 乳腺 177
病例5-1 177
病例5-2 180
病例5-3 182
病例5-4 185
病例5-5 189
第六章 腹腔與腹膜后 192
病例6-1 192
病例6-2 197
病例6-3 201
病例6-4 206
病例6-5 210
病例6-6 214
病例6-7 220
病例6-8 224
病例6-9 227
病例6-10 231
病例6-11 236
第七章 消化系統 241
病例7-1 241
病例7-2 244
病例7-3 247
病例7-4 250
病例7-5 253
病例7-6 256
病例7-7 259
第八章 泌尿生殖系統 262
病例8-1 262
病例8-2 267
病例8-3 272
病例8-4 276
病例8-5 282
病例8-6 288
第九章 骨肌系統 295
病例9-1 295
病例9-2 298
病例9-3 302
病例9-4 305
病例9-5 309
病例9-6 313
病例9-7 317
病例9-8 321
病例9-9 325
病例9-10 328
病例9-11 332
病例9-12 335
病例9-13 338
病例9-14 343
病例9-15 349
醫學影像疑難病例解析 節選
**章 顱 腦 病 例 1-1 【臨床病史】 男性,40歲。間斷性頭痛20余天,加重1天。 【專科查體】 患者神志清,精神欠佳,定向準確,查體合作,雙側病理反射陰性,腦膜刺激征陰性。 【頭顱MRI檢查】 仰臥位,橫斷位掃描,包括T1WI、T2WI及T2WI FLAIR,掃描范圍自頭頂至顱底,掃描層厚為5.00mm,層間隔0.50mm,矩陣512×512;輔以矢狀位T2WI,平掃后行橫斷位、冠狀位及矢狀位的增強掃描。 【影像圖片】 見圖1-1-1。 圖1-1-1 左側顳葉類圓形占位,灶周水腫明顯 【問題】 根據臨床資料與MRI表現特點,該病例*可能的診斷為下列哪一項? A.顱內轉移瘤B.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 C.神經膠質瘤D.腦膜瘤 E.腦膿腫 【答案】 B 【手術所見】 左側顱內腫物,邊界欠清,灰黃色,無包膜,部分質地較韌,部分質地較軟,質地較韌部分呈灰黃色,無包膜,質地柔軟部分呈灰褐色的爛魚肉樣,病灶血供很豐富,可見多支小血管供血。 【病理所見】 肉眼所見:左側顳葉占位為堆積狀不完整的組織,大小5.00cm×4.00cm×1.00cm,灰紅色、灰黃色相間,質軟,切面灰黃質中,呈膠凍樣。鏡下示大片壞死背景上見大量淋巴樣細胞,細胞中等大小,核形不規則,染色質呈粗顆粒狀,邊集,核分裂象多見,血管增生,腫瘤細胞周圍有血管生長(圖1-1-2)。免疫組化結果:GFAP(–),Vim(+),Olig-2(–),Ki-67(40%+),IDH1(–),CD34(血管+),LCA(+),CD20(+),CD3(–),Mum-1(+),CD10(–),Bcl-6(+),C-myc(+),Bcl-2(+),Pax-5(+)。 【病理診斷】 結合形態學及免疫表型可診斷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 【影像診斷思路】 1.診斷線索 頭顱MRI平掃左側海馬及顳葉深部可見類圓形稍長T1混雜T2信號占位(圖1-1-1A,圖1-1-1B),FLAIR序列呈稍高信號(圖1-1-1C),DWI序列病灶邊緣呈稍高信號,內部呈低信號(圖1-1-1D),病灶周圍可見指壓狀水腫影,左側側腦室后角受壓閉塞,中線結構向對側移位,于軸位測其病灶大小,約為4.00cm×3.38cm,增強掃描后上述病灶呈明顯不均勻強化(圖1-1-1E)。 頭顱CT平掃示左側顳葉類圓形低密度灶,周圍可見大片狀低密度水腫帶(圖1-1-1F),CT值約為19HU,左側腦室受壓變窄,中線結構稍右偏。 2.讀片思路 (1)定位診斷:對于腦部占位,*先應該分析病灶來源于腦內還是腦外,腦外占位的征象包括腦脊液裂隙、白質扣壓征、蛛網膜血管移位、寬硬膜基底等;根據本病例的影像學特點,屬于腦內占位。 (2)定性診斷:腦內占位性病變種類較多,包括膠質瘤、轉移瘤、腦膿腫、淋巴瘤等。本病例可采用排除法診斷,*先,本病例患者為中青年,無原發腫瘤的病史,可基本排除顱內轉移瘤的診斷;其次,根據本病例患者無臨床感染病史,可基本排除腦膿腫的診斷;再次,根據影像學資料,免疫功能正常的顱內淋巴瘤病灶多位于腦室旁深部腦白質及中線區域或靠近腦表面處,平掃T1WI上多呈等或稍低信號,T2WI上多呈等或稍高信號,周圍水腫及占位效應較輕,增強掃描呈明顯均勻強化,且出現特征性的尖角征、臍凹征,該病例不符合免疫功能正常的淋巴瘤影像學表現;*后,需要在高級別膠質瘤與免疫功能低下的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之間進行鑒別診斷。免疫功能低下的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的特點:發病年齡較輕,病變出血、壞死常見,增強掃描呈環形強化,多呈不規則、結節樣強化。根據影像學資料,本病例很難在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與高級別膠質瘤中做出診斷,故兩者之間的鑒別診斷存在一定的困難。 【診斷要點與鑒別診斷】 1.診斷要點 本病例為中青年男性患者,左側海馬及顳葉深部可見類圓形稍長T1稍長T2混雜信號占位,FLAIR序列呈稍高信號,DWI序列病灶邊緣呈稍高信號,內部呈低信號,病灶周圍可見指壓狀水腫影,增強掃描后腫瘤呈較明顯欠均勻強化,血供較豐富。此MRI表現缺乏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的典型影像學特征。 2.鑒別診斷 (1)顱內轉移瘤:好發于皮髓質交界處,常表現為顱內占位或水腫引起的顱高壓癥狀,頭顱MRI表現為小病灶大水腫(圖1-1-3A~圖1-1-3D),但原發性顱內惡性淋巴瘤與顱內單發轉移瘤鑒別有一定難度,后者多有原發瘤病史,病灶信號多不均勻,易合并液化壞死,增強掃描后呈環形強化(圖1-1-3E,圖1-1-3F),病變強化方式是兩者的主要鑒別點,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往往表現為顯著均勻強化。 圖1-1-3 右側枕葉類圓形占位,增強掃描后呈環形強化,灶周大片水腫,具有占位效應 (2)神經膠質瘤:本病與原發顱內惡性淋巴瘤均可累及胼胝體,且形態可不規則,膠質瘤是顱內*常見的腫瘤,多呈分葉狀,浸潤性生長,邊界不清,易合并囊變、壞死、出血,強化明顯且不均勻,瘤周水腫及占位效應顯著(圖1-1-4A~圖1-1-4C、圖1-1-4F),增強掃描后多呈不均勻斑片狀及花環狀強化(圖1-1-4D,圖1-1-4E),而原發性顱內惡性淋巴瘤增強掃描多呈顯著且均勻的強化,病灶很少伴鈣化、出血和壞死。 圖1-1-4 左側顳葉混雜信號占位,強化明顯且不均勻,灶周水腫 (3)腦膜瘤:為常見的腦外腫瘤,常有寬基底與硬腦膜相連,腫瘤邊緣有假包膜征象(圖1-1-5A,圖1-1-5B),增強掃描后多呈明顯較均勻強化(圖1-1-5C),可見“腦膜尾征”,相鄰顱骨常伴骨質增生、硬化等改變;而原發性顱內惡性淋巴瘤累及腦膜時也可表現出“腦膜尾征”,但無皮質受壓征,且瘤體無鈣化,仔細觀察病變周圍結構改變有助于兩者的鑒別。 圖1-1-5 左側顳葉稍長T2信號占位,增強掃描后呈明顯較均勻強化 (4)腦膿腫:是常見的顱內感染性疾病,幕上多見,顳葉居多,也可見于額葉、頂葉、枕葉,常為單發,也可多發或呈多房性。臨床上常伴有發熱等感染癥狀,MRI掃描T2WI上常呈稍高信號(圖1-1-6A),T1WI上常呈稍低信號(圖1-1-6B),MRI增強掃描及DWI具有特征性表現,在DWI序列上腦膿腫內部膿液導致彌散受限,則表現為明顯高信號,膿腫壁則表現為等信號(圖1-1-6C),而增強掃描常出現特征性環狀強化,環壁較光整(圖1-1-6D),可與表現為環狀增強的顱內淋巴瘤相鑒別,根據感染病史也可與淋巴瘤相鑒別。 圖1-1-6 右側頂枕葉占位,T2WI上呈稍高信號,T1WI上呈稍低信號,DWI示病變內部高信號,呈特征性環形強化,灶周大片水腫 (樊君風 丁 爽 賈文霄) 參 考 文 獻 耿磊,王秀玲,徐凱,2016. 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MRI表現及ADC值、rADC值與Ki-67、bc-l2表達的相關性研究. 臨床放射學雜志,35(12):1790-1795. 徐紅衛,2017. 顱內原發淋巴瘤的MRI診斷與病例分析. 實用放射學雜志,33(3):369-372. Inaly K,Crew LL. Graham CA,et al,2016.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treated with high-dose methotrexate and rituximab:a single-institution experience. Oncol Lett,11(5):3471-3476. Li S,Young KH,Medeiros LJ,2018.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athology,50(1):74-87. Lin X,Khan IRA,Seet YHC,et al,2020. Atypical radiological findings of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Neuroradiology. Neuroradiology,62(6):669-676. 病 例 1-2 【臨床病史】 男性,31歲。突發一過性意識喪失伴四肢抽搐6個月。 【專科查體】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定向定位準確,查體合作,雙側病理征陰性,腦膜刺激征陰性。 【頭顱MRI檢查】 仰臥位,橫斷位掃描,包括T1WI、T2WI及T2WI FLAIR序列, 掃描范圍自顱頂至小腦下緣以下,掃描層厚為5.00mm,層間隔0.50mm,矩陣512×512;輔以矢狀位T2WI序列,平掃后行橫斷位、冠狀位及矢狀位的增強掃描。 【影像圖片】 見圖1-2-1。 圖1-2-1 右側顳葉囊實性占位,增強掃描后附壁結節明顯強化,灶周輕度水腫 【問題】 根據臨床資料與MRI表現特點,該病例*可能的診斷為下列哪一項? A.神經節細胞膠質瘤B.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 C.胚胎發育不良性神經上皮腫瘤D.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 E.血管母細胞瘤F.囊性轉移瘤 【答案】 B 【手術所見】 顯微鏡下見右側顳葉皮質顏色為淡黃色,術中采用皮質電極在皮質周邊進行監測,確定放電范圍在顏色異常皮質周邊后將皮質切除,切除深度約4.00cm,大小約4.00cm×4.00cm×4.00cm。 【病理所見】 肉眼所見:右側顳葉不整組織1塊,體積約1.50cm×1.00cm×1.00cm,切面淡粉色,質地中等;鏡下示細胞呈多形性,可見致密網狀纖維形成的網絡,細胞內含脂質,呈泡沫狀,體積較大,多核(圖1-2-2);免疫組化結果:GFAP(部分+),Ki-67(3%+),Nestin(+),Neu-N(–),S-100(部分+),IDH-1(散在+),Olig-2(部分+),ATRX(+),Vim(+)。 【病理診斷】 結合形態學及免疫組化結果可診斷為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WHOⅡ級。 【影像診斷思路】 1.診斷線索 頭顱MRI平掃可見右側顳葉囊實性占位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