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shù)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
-
>
神農(nóng)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寧波植物圖鑒(第五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07673
- 條形碼:9787030707673 ; 978-7-03-07076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寧波植物圖鑒(第五卷) 內(nèi)容簡介
本卷記載了寧波地區(qū)野生和習見栽培的種子植物——單子葉植物部分(香蒲科——蘭科)27科240屬501種(含3雜交種)4亞種40變種15變型34品種,每種植物均配備特征圖片,同時有屬名、中文名、別名、學名、形態(tài)特征、分布與生境(地理分布)、主要用途等文字說明。
寧波植物圖鑒(第五卷) 目錄
叢書序
前言
一 香蒲科 Typhaceae 1
二 黑三棱科 Sparganiaceae 3
三 眼子菜科 Potamogetonaceae 5
四 茨藻科 Najadaceae 12
五 澤瀉科 Alismataceae 15
六 花藺科 Butomaceae 21
七 水鱉科 Hydrocharitaceae 22
八 禾本科 Gramineae 30
九 莎草科 Cyperaceae 184
十 棕櫚科 Arecaceae 247
十一 天南星科 Araceae 254
十二 浮萍科 Lemnaceae 270
十三 谷精草科 Eriocaulaceae 273
十四 鴨跖草科 Commelinaceae 278
十五 雨久花科 Pontederiaceae 287
十六 田蔥科 Philydraceae 291
十七 燈心草科 Juncaceae 292
十八 百部科 Stemonaceae 297
十九 百合科 Liliaceae 299
二十 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364
二十一 薯蕷科 Dioscoreaceae 383
二十二 鳶尾科 Iridaceae 390
二十三 芭蕉科 Musaceae 399
二十四 姜科 Zingiberaceae 401
二十五 美人蕉科 Cannaceae 406
二十六 竹芋科 Marantaceae 409
二十七 蘭科 Orchidaceae 410
中文名索引 456
學名索引 462
寧波植物圖鑒(第五卷) 節(jié)選
一 香蒲科Typhaceae* 001 水燭 狹葉香蒲 學名 Typha angustifolia Linn. 屬名 香蒲屬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挺水草本,高1~2.5m。根狀莖粗壯,乳黃色至灰黃色,先端白色。葉片扁平,條形,35~100cm×0.5~0.8cm,長于花序,先端急尖,基部擴大成抱莖的鞘,鞘口兩側具膜質(zhì)葉耳。穗狀花序圓柱狀,雌雄花序不相連接,中間相隔2~9cm,雄花部分生于花序上部,長20~30cm,花序軸具褐色扁柔毛,雌花部分長6~24cm,果時直徑1~2cm;雌花長3~3.5mm,基部具稍比柱頭短的白色長柔毛,果時柔毛長可達4~6(8)mm,具與柔毛等長的葉狀苞片1。小堅果長1~1.5mm,表面無縱溝。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與分布 見于除市區(qū)外全市各地;生于池塘邊、湖泊淺水中和荒蕪農(nóng)田;市區(qū)有栽培。產(chǎn)于全省各地;分布于華東、東北、華北。 主要用途 可供水體綠化觀賞;葉片可作切葉材料。 附種 小香蒲T. minima,植株較矮小,高16~65cm;葉通常基生,鞘狀,葉片15~40cm×1~2mm,不長于花序,或無葉片;雄花序軸無毛;白色柔毛先端膨大成球形。鄞州及市區(qū)有栽培。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挺水草本,高1~2m。根狀莖粗壯,乳白色。葉片扁平,條形,40~70cm×0.5~0.8cm,先端漸尖,稍鈍頭,基部擴大成抱莖的鞘,鞘口邊緣膜質(zhì),直出平行脈多而密。穗狀花序圓柱狀,雌雄花序緊密連接,雄花部分生于花序上部,長3~6cm,花序軸具白色彎曲柔毛,雌花部分長6~12cm,果時直徑約2cm;雌花長7~8mm,基部無小苞片,具多數(shù)稍長于花柱,但短于柱頭的白色長柔毛,柱頭匙形,外彎。小堅果長1mm,表面具1縱溝。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與分布 見于全市各地;生于池塘邊、湖泊淺水中和荒蕪農(nóng)田。產(chǎn)于杭州等地;分布于華東、華中、華北、西北、東北;日本、菲律賓、俄羅斯也有。 主要用途 莖葉可作造紙原料;葉片可編織;花粉稱“蒲黃”,可入藥,具消炎、止血、利尿之功效;雌花稱“蒲絨”,可作填充材料;嫩莖及根狀莖先端可作野菜,稱為“蒲菜”;可供淺水區(qū)綠化。 附種 花葉香蒲T. latifolia ‘Variegatus’,葉片寬0.5~1.5cm,具銀白色縱條紋;孕性雌花柱頭披針形;白色絲狀毛明顯短于花柱。市區(qū)有栽培。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挺水草本,高50~70cm。莖直立。葉在莖基部呈叢生狀,上部2列著生;葉片條形,扁平,40~55cm×4~10mm,先端稍鈍,基部鞘狀抱莖,下面近基部中脈凸出,呈龍骨狀。穗狀花序由球形頭狀花序組成,長20~40cm,花序總軸略呈“之”字形彎曲;雄花序4~7個,整齊地排列于花序總軸上部;雌花序3~5個,生于苞腋,位于花序總軸下部彎曲凹陷處。果實長球狀圓錐形,4~5mm×1.5~2mm。花期6月,果期7-9月。 生境與分布 見于余姚、鄞州;生于山地沼澤、溪溝或池塘淺水處。產(chǎn)于杭州市區(qū)、開化、天臺、縉云;分布于福建、貴州、臺灣;日本也有。 主要用途 浙江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可供水(濕)地綠化。 附種 黑三棱S. stoloniferum,花序為具3~5分枝的圓錐花序;花序總軸不呈“之”字形彎曲;雄花序2~12個,雌花序1~3個;果實倒圓錐狀四棱形,6~10mm×4~8mm。見于寧海;生于荒蕪水田中。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沉水草本。具細長的根狀莖。莖稍扁,多分枝,側枝頂端常有芽苞,脫落后發(fā)育成新植株。葉互生;葉片條形或寬條形,4~10cm×4~10mm,先端鈍或圓,基部圓形或鈍,略抱莖,邊緣有細鋸齒,常皺褶或波狀,葉脈3或5,平行,頂端連接,具橫脈;托葉離生。穗狀花序生于莖端葉腋,具花2~4輪,每輪2花;總花梗粗壯,花時伸出水面;花被片4,淡綠色;雌蕊4,基部合生。果實寬卵球形,長約3mm,果喙長2mm。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與分布 見于全市各地;生于池塘、溝渠、水田、河流及湖泊淺水處。產(chǎn)于全省各地;廣布于全國及世界各地。 主要用途 全草可作飼料和綠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水生草本。莖纖細柔弱,多分枝。葉二型;浮水葉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1.5~3cm×0.4~1cm,先端急尖或稍鈍,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全緣,具0.5~1cm長的葉柄,托葉離生,托葉鞘開裂,邊緣重疊,抱莖;沉水葉狹條狀,4~8cm×1~1.5mm,先端急尖,無柄。穗狀花序生于莖端葉腋,長約1cm,著花密集;花柱長約1.5mm。果斜卵球形,3~4mm×2mm,背部具龍骨狀凸起,其上有數(shù)個不規(guī)則齒,使果背呈雞冠狀。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與分布 見于除市區(qū)外的全市各地;生于溝渠、水田、湖泊及池塘淺水處。產(chǎn)于全省各地;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份;日本及朝鮮半島也有。 主要用途 全草作飼料和綠化。 附種 南方眼子菜(鈍脊眼子菜)P. octandrus,花柱長約0.5mm,果實背部僅具3條不明顯的棱脊。見于慈溪、余姚、鄞州、奉化、寧海、象山;生境同雞冠眼子菜。
- >
經(jīng)典常談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