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溯本求源——廣東重要考古發現概覽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10918
- 條形碼:9787030710918 ; 978-7-03-07109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溯本求源——廣東重要考古發現概覽 內容簡介
本書從1949年以來廣東省內的重大考古發現項目中,遴選出近百項,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對廣東省70余年文物考古工作成果進行了概括總結。時代從舊石器至明清,不僅有田野考古發掘資料,還有大量水下考古新發現,對于研究廣東及周邊地區的考古學文化及序列,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書適合于從事考古學、人類學、歷史學等方面的專家、學者以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閱讀。
溯本求源——廣東重要考古發現概覽 目錄
前言
1.郁南磨刀山遺址/002
2.南江舊石器地點群/005
3.曲江馬壩人遺址/008
4.英德青塘遺址/011
5.封開黃巖洞遺址/015
6.陽春獨石仔遺址/018
7.英德牛欄洞遺址/021
8.南澳象山遺址/024
9.遂溪鯉魚墩遺址/026
10.潮安陳橋遺址/029
11.封開簕竹口遺址/031
12.深圳咸頭嶺遺址/033
13.增城金蘭寺遺址/036
14.高要蜆殼洲遺址/038
15.吳川梧山嶺貝丘遺址/040
16.東莞蠔崗遺址/041
17.深圳大梅沙遺址/043
18.高明古椰遺址/045
19.南海西樵山遺址/050
20.臺山新村遺址/054
21.珠海寶鏡灣遺址/057
22.珠海史前、先秦沙丘遺址/060
23.英德史佬墩遺址/062
24.曲江石峽遺址/065
25.和平上正村古遺址群/071
26.連平黃潭寺遺址/078
27.封開烏騷嶺墓葬群/081
28.黃埔茶嶺遺址/083
29.從化橫嶺遺址/086
30.普寧虎頭埔遺址/089
31.龍川荷樹排遺址/092
32.三水銀洲遺址/094
33.南海魷魚崗遺址/097
34.高要茅崗遺址/100
35.佛山河宕遺址/102
36.增城浮扶嶺墓地/104
37.增城圍嶺遺址/107
38.珠海棠下環遺址/109
39.東源龍尾排遺址/111
40.東莞村頭遺址/114
41.深圳屋背嶺遺址/116
42.普寧后山遺址/118
43.普寧牛伯公山遺址/119
44.南海灶崗遺址/120
45.和平甲子崗遺址/122
46.饒平浮濱文化遺址群/125
47.增城墨依山遺址/127
48.南澳東坑仔遺址/129
49.東源大頂山墓地/130
50.揭東面頭嶺遺址/132
51.平遠水口西周陶窯/134
52.博羅橫嶺山墓地/135
53.樂昌對面山墓葬/138
54.博羅曾屋嶺遺址/140
55.博羅梅花墩窯址/141
56.博羅銀崗遺址/143
57.深圳疊石山遺址/146
58.清遠馬頭崗墓葬/148
59.羅定背夫山墓葬/149
60.四會鳥旦山戰國墓/151
61.肇慶北嶺松山墓/152
62.封開利羊墩墓葬群/155
63.增城西瓜嶺遺址/156
64.廣寧龍嘴崗墓地/159
65.廣寧銅鼓崗遺址/161
66.博羅公莊編鐘窖藏/162
67.興寧古樹窩編鐘窖藏/165
68.五華獅雄山遺址/167
69.廣州秦代造船工場遺址/171
70.廣州南越王墓/174
71.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180
72.澄海龜山遺址/187
73.徐聞二橋遺址/192
74.廣州黃花崗漢唐墓地/196
75.深圳鐵仔山墓地/201
76.肇慶康樂中路墓地/205
77.廣州西湖路三國錢幣窖藏和唐代鑄幣遺址/212
78.乳源澤橋山墓地/214
79.乳源萊山墓地/221
80.韶關小茶山墓地/225
81.連州六朝隋唐墓葬群/227
82.粵西六朝隋唐俚人遺存/231
83.隋譙國夫人冼氏墓/235
84.廣州光孝寺建筑遺址/237
85.梅州水車窯/242
86.新會官沖窯址/245
87.潮州筆架山窯址/249
88.廣州西村窯址/253
89.湛江雷州窯/256
90.廣州南漢二陵/259
91.陽春鐵屎徑(石望)鑄錢遺址/264
92.番禺小陵山家族墓地/266
93.大埔余里窯址/268
94.惠東白馬窯址/272
95.臺山大洲灣遺址/276
96.“南海Ⅰ號”南宋沉船/280
97.“南澳Ⅰ號”明代沉船/288
98.西樵山石燕巖古代采石場/295
附表廣東重大考古發現項目一覽表/300
后記/303
溯本求源——廣東重要考古發現概覽 節選
1.郁南磨刀山遺址 工作時間:2014年 工作單位: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云浮市博物館、郁南縣博物館 磨刀山遺址位于云浮市郁南縣河口鎮和都村。磨刀山地處南江盆地東北部,為南江西岸第四級階地,頂部海拔103米,相對高度約75米(圖1-1)。2013年,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在南江流域開展舊石器專項考古調查時發現該遺址,包括四處地點。2014年4~8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云浮市博物館與郁南縣博物館對磨刀山遺址第1地點進行搶救發掘,發掘面積200平方米(圖1-2、圖1-3)。 磨刀山遺址第1地點的地層堆積分9層,第5~8層為南江河第四級階地河漫灘堆積,其中第5層與第6B層分別為包含石制品的上、下文化層。根據各探方發掘揭露情況、石制品平面分布密度以及探方外采集的石器標本的空間位置,可以確定古人類在本遺址下文化層形成時期的中心活動區域范圍遠超1000平方米。 發掘出土近400件石制品,其中大部分發現于下文化層(圖1-4)。石制品巖性以石英、砂巖與石英巖為主,少量細砂巖與變質砂巖等,類別包括石料、石核、石片、石器、斷塊、碎屑及使用礫石等,成形石器數量相對較少,涵蓋從搬運石料、加工石器、使用石器到廢棄石器的整個過程,反映出發掘區存在完整的石器生產操作鏈。石器多以礫石為坯材直接修理成形,部分利用斷塊為毛坯,偶見利用石片的現象,加工技術多為單面硬錘修理,偶見兩面加工現象,有手鎬(圖1-5)、手斧(圖1-6、圖1-7)、砍砸器(圖1-8、圖1-9)與刮削器(圖1-10)等。 南江干流西江的第四級階地沉積物年代為中更新世,絕對年代在距今80萬~60萬年。磨刀山遺址出土石制品與鄰近地區如廣西、湖南等地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相比較,在文化面貌與石器技術方面具備相同的時代特征。綜合以上證據,推斷磨刀山遺址第1地點上、下文化層的整體年代可至中更新世偏早階段,屬于舊石器時代早期,絕對年代應與本區第四級階地形成的時代相當。 磨刀山遺址第1地點文化面貌具備中國華南礫石石器工業的一般特征,與廣西百色盆地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在器物形態、加工工藝、石器組合等方面較為一致,而與嶺北長江流域同時期遺存具有一定差異;其石制品平面分布、古人類活動區域、石器生產操作鏈及古人類適應行為等方面的信息,反映出北回歸線以南地區早期古人類獨特的石器生產活動與適應模式,也清楚地顯示出華南北部與嶺南及東南亞地區早期舊石器文化與古人類行為的聯系與區別。 圖1-1 磨刀山遺址遠景 圖1-2 磨刀山遺址發掘區全景 圖1-3 磨刀山遺址發掘現場近景 圖1-4 磨刀山遺址石制品出土現場 磨刀山遺址是廣東首次發現并經科學考古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曠野類型遺址,是廣東已知年代*早的人類文化遺存,填補了廣東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將本地區*早有人類活動的歷史由距今13萬年左右提前至數十萬年前。被評為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9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資料來源 [1]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云浮市博物館、郁南縣博物館:《廣東郁南縣磨刀山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簡報》,《考古》2017年第5期。 [2] 劉鎖強、李林、劉浪:《廣東史前考古重大突破 南粵遠古文化填補空白——廣東郁南磨刀山遺址與南江舊石器地點群考古發現與收獲》,《中國文物報》2015年1月30日第5版。 圖1-5 磨刀山遺址出土手鎬 圖1-6 磨刀山遺址出土手斧 圖1-7 磨刀山遺址出土手斧 圖1-8 磨刀山遺址出土砍砸器 圖1-9 磨刀山遺址出土砍砸器 圖1-10 磨刀山遺址出土刮削器 2.南江舊石器地點群 工作時間:2012~2013年、2017年 工作單位: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浮市博物館、郁南縣博物館、羅定市博物館 南江舊石器地點群位于云浮市南江流域中游盆地。南江地處粵西山地丘陵區,為珠江水系 *大干流——西江的支流。南江流域多山地丘陵,位于郁南、羅定的南江盆地又名羅定紅盆地(圖2-1、圖2-2),形成于第三紀,盆地內發育有數級河流階地(圖2-3、圖2-4)。2012年11月~2013年1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在南江流域開展舊石器時代專項考古調查,首次在廣東發現曠野類型舊石器地點(遺址)群;2017年7~8月的第二階段專項考古調查,又發現石器地點40余處。 南江舊石器地點群發現的石器地點數量已有100余處,分布于郁南縣、羅定市與云安區,主要發現于盆地東北部南江兩岸二級階地至四級階地,密集分布在郁南縣河口鎮、大灣鎮境內約20平方千米范圍內(圖2-5)。采集到舊石器時代石制品300余件。石器原料來源于古南江的河灘礫石,巖性以石英巖、砂巖與石英為主;直接利用礫石進行加工,少量利用石片為毛坯再二次加工;剝片技術多采用簡單錘擊法,石器修理技術以單面硬錘加工為主,部分石器刃緣使用轉向與錯向加工,手斧與少量手鎬則可見兩面加工技術;石器類型豐富,有手鎬(圖2-6)、手斧(圖2-7)、砍砸器(圖2-8)、刮削器(圖2-9)、小尖狀器(圖2-10)、凹缺刮器等。手鎬數量*多,常見舌形手鎬,另有三棱手鎬、矛形手鎬和短刃手鎬等。 圖2-1 南江盆地地貌 圖2-2 南江盆地地貌 圖2-3 南江盆地更新世紅土堆積 圖2-4 南江盆地階地堆積 圖2-5 南江舊石器地點群與郁南磨刀山遺址位置示意圖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