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1章 半色調圖像處理基礎 1
1.1 數字印前工藝 1
1.1.1 傳統印前技術 1
1.1.2 數字印前技術原理 4
1.2 數字圖像基礎 9
1.2.1 圖像和圖形 9
1.2.2 圖像的種類 10
1.2.3 數字圖像的表示 12
1.2.4 采樣和量化 14
1.2.5 數字圖像的處理方式 15
1.3 圖像文件格式 16
1.4 視覺模型 17
1.4.1 Weber-Fecher定律 18
1.4.2 色彩差異 19
1.4.3 對比靈敏度與方位靈敏度 20
1.4.4 對比靈敏度函數公式 21
1.4.5 人眼視覺系統 22
1.4.6 彩色視覺模型及S-CIE LAB 23
1.4.7 視覺模型的應用 25
第2章 色彩空間 30
2.1 色視覺特性 30
2.1.1 人眼的色彩感知 31
2.1.2 光源特性 32
2.1.3 色彩呈現機制 32
2.2 色彩 33
2.2.1 比色法及其CIE色刺激規范 33
2.2.2 色域 36
2.2.3 同色異譜 37
2.2.4 色彩同色異譜程度的評價 38
2.2.5 感知空間的統一 39
2.3 色彩的表示 40
2.3.1 色彩匹配函數 40
2.3.2 RGB 41
2.3.3 HSV 43
2.3.4 HSL 44
2.3.5 XYZ 45
2.3.6 CIE LAB 50
2.3.7 CMYK 52
2.3.8 孟塞爾色彩標準 53
2.4 彩色圖像復制 54
2.4.1 色彩復制 54
2.4.2 分色 56
2.4.3 復制工藝 58
2.4.4 K版 59
2.4.5 高保真彩色印刷 61
2.5 色彩的測量與評價標準 62
2.5.1 標準照明體 62
2.5.2 色差 63
第3章 印刷品質量評價與檢測 66
3.1 傳統印刷 67
3.1.1 膠印 68
3.1.2 凹印 70
3.1.3 柔印 73
3.1.4 絲印 75
3.2 數字印刷 77
3.2.1 噴墨印刷 78
3.2.2 激光打印 80
3.3 印刷品質量評價 81
3.3.1 不同角度的評價 82
3.3.2 印刷品評價的內容 82
3.3.3 評價方法 84
3.4 印刷品質量檢測 87
3.4.1 密度測量方法 87
3.4.2 色度測量方法 92
3.4.3 分光光度計測量方法 93
3.5 印刷品質量控制 95
3.5.1 設計與制版 95
3.5.2 紙張 95
3.5.3 油墨 96
3.5.4 潤版液的控制 97
3.5.5 橡皮布的控制 98
3.5.6 印刷過程色序的控制 101
3.5.7 車間環境溫濕度控制及工藝操作的穩定控制 103
3.5.8 膠印中的水墨平衡 103
3.5.9 測控條在印刷上的應用 104
3.5.10 膠印印刷標準 105
第4章 半色調加網的基礎理論 107
4.1 傳統印刷階調控制 107
4.1.1 階調控制 108
4.1.2 照相加網工藝 109
4.1.3 投影加網 110
4.1.4 接觸網屏 111
4.1.5 網點階調值 112
4.2 半色調加網 113
4.2.1 網點 113
4.2.2 網角 118
4.2.3 加網線數 119
4.2.4 網點測量與計算 120
4.2.5 網目調特征 121
4.3 半色調網點物理特征 121
4.3.1 網點面積率與光學密度的關系 121
4.3.2 數字網點的構成特點 126
4.3.3 記錄分辨率 128
4.4 常見的加網類型 130
4.4.1 調幅加網 131
4.4.2 調頻加網 132
4.4.3 混合加網 133
4.4.4 擴頻加網 135
4.4.5 藝術加網 135
4.5 網點變形及補償措施 138
4.5.1 網點擴大 138
4.5.2 網點擴大及補償措施 138
4.5.3 網點擴大的修正 142
4.6 半色調加網質量要求 145
4.6.1 輸入/輸出分辨率 146
4.6.2 可傳遞的分辨率 149
4.6.3 網點形狀 150
4.6.4 階調值的影響 151
4.6.5 圖像效果與補償 152
第5章 半色調加網的典型算法 153
5.1 數字加網 153
5.1.1 有理正切加網 154
5.1.2 超細胞加網 155
5.1.3 無理正切加網 156
5.1.4 加網輸出 156
5.2 常用的半色調加網算法 160
5.2.1 抖動加網算法 160
5.2.2 誤差擴散算法 163
5.2.3 點擴散算法 166
5.2.4 迭代半色調算法 168
5.2.5 半色調加網實例 172
5.3 彩色半色調加網 176
5.3.1 彩色半色調加網原理 176
5.3.2 彩色半色調加網實例 183
5.4 莫爾紋 185
5.4.1 莫爾紋的產生原因 185
5.4.2 莫爾紋產生的機理及其分布規律 186
5.4.3 莫爾紋的消除 191
5.4.4 莫爾紋防偽 192
第6章 半色調信息隱藏 194
6.1 基于調幅網點形狀的信息隱藏 194
6.2 基于調頻網點偽隨機空間位置的信息隱藏 199
6.2.1 隨機數和偽隨機數 199
6.2.2 基于調頻加網的信息隱藏實例 200
6.3 矢量半色調網點信息隱藏 202
6.4 *低有效位信息隱藏 204
6.5 基于CMYK同色異譜特性的信息隱藏 207
6.6 變換域信息隱藏 211
6.7 半色調信息隱藏的評價 215
第7章 信息加密與印刷防偽 219
7.1 信息加密 219
7.1.1 數字加密 219
7.1.2 量子密鑰 221
7.1.3 動態密鑰 224
7.1.4 數字簽名 226
7.2 印刷防偽 229
7.2.1 印刷工藝防偽 229
7.2.2 印刷材料防偽 231
7.2.3 印刷紋理防偽 234
7.2.4 印刷信息防偽 238
7.2.5 印刷光譜防偽 241
7.2.6 結構光防偽 245
7.2.7 激光全息防偽技術 248
7.3 典型的印刷防偽產品 250
7.3.1 二維碼防偽 250
7.3.2 激光全息防偽 254
7.3.3 證卡防偽 256
7.3.4 有價證券防偽 258
第8章 印刷信息可靠性編碼 263
8.1 通信信道可靠性編碼 263
8.1.1 線性分組碼 264
8.1.2 BCH碼 265
8.1.3 RS碼 268
8.1.4 卷積碼 270
8.2 印刷通信系統 273
8.3 印刷信道可靠性編解碼 274
8.3.1 印刷通信信道噪聲模型 275
8.3.2 印刷量子點信息可靠性編解碼方案 277
8.3.3 印刷圖像信息匹配打印 283
8.3.4 印刷圖像微結構信息識別 286
第9章 物品溯源 291
9.1 物品溯源系統 291
9.1.1 物品溯源系統流程 291
9.1.2 物品溯源系統構成 293
9.2 區塊鏈 295
9.2.1 區塊鏈架構 295
9.2.2 區塊鏈關鍵技術 296
9.2.3 區塊鏈溯源 301
9.3 二維碼 302
9.3.1 常見的二維碼 302
9.3.2 具有防復制功能的二維碼 303
9.3.3 QR二維碼 304
9.3.4 QR二維碼的特點 305
9.3.5 QR二維碼的版本和糾錯能力 307
9.4 RFID 308
9.4.1 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 308
9.4.2 RFID關鍵技術 309
9.4.3 RFID技術特點 310
9.4.4 RFID技術應用 311
9.5 NFC 312
9.5.1 NFC的基本工作原理 312
9.5.2 NFC的通信模式 314
9.5.3 NFC的工作模式 315
9.5.4 NFC技術應用 315
9.6 物品溯源技術應用 316
9.6.1 食品溯源 316
9.6.2 藥品監管 319
第10章 移動應用系統開發 323
10.1 手機高清掃碼 323
10.1.1 手機攝像頭 323
10.1.2 掃碼控制 325
10.1.3 微距高清掃碼 326
10.2 二維碼圖像識讀與校正 327
10.2.1 局部閾值法二值化算法 328
10.2.2 形態學濾波 329
10.2.3 角點檢測算法 330
10.2.4 幾何校正算法 333
10.2.5 圖像清晰度判別算法 334
10.3 zxing解碼關鍵技術 339
10.3.1 zxing基本使用 339
10.3.2 zxing源碼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340
10.3.3 二維碼圖像識別精度探究 342
10.4 安全二維碼識讀App設計 344
10.4.1 App設計 344
10.4.2 安全二維碼信息識讀 345
10.5 掃碼小程序設計 347
10.5.1 客戶端小程序設計 347
10.5.2 后臺用戶畫像 350
10.5.3 購物車模塊設計 352
10.5.4 訂單模塊設計 355
參考文獻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