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化工自動化及儀表(工藝類專業適用)(張光新)(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261526
- 條形碼:9787122261526 ; 978-7-122-2615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化工自動化及儀表(工藝類專業適用)(張光新)(第二版) 內容簡介
《化工自動化及儀表》以控制系統、檢測技術、控制裝置為主體,并輔以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應用實例,全書共分11章。、2章介紹自動控制基礎知識,第3章介紹檢測技術與檢測儀表,第4、5章介紹控制器與計算機控制裝置,第6章介紹執行器,第7~9章介紹簡單控制系統、復雜控制系統、新型控制系統,0、11章介紹典型化工單元的控制與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應用。 《化工自動化及儀表》豐富了自控系統理論基礎方面的知識,對新概念、新技術、新系統、新裝置、新方法作了全面的闡述。 《化工自動化及儀表》適用于化工、煉油、輕工、冶金、制藥、林化工等工藝類專業本科生、專科生及相關專業工程技術人員。
化工自動化及儀表(工藝類專業適用)(張光新)(第二版) 目錄
1自動控制系統概述1
1.1自動控制系統的組成1
1.2自動控制系統的分類2
1.2.1定值控制系統 2
1.2.2隨動控制系統3
1.2.3程序控制系統3
1.3自動控制系統的過渡過程和品質指標3
1.3.1系統的穩態和動態3
1.3.2系統的過渡過程3
1.3.3描述系統過渡過程的品質指標4
1.4傳遞函數和方塊圖6
1.4.1問題的引入6
1.4.2拉普拉斯變換7
1.4.3傳遞函數9
1.4.4方塊圖9
1.5管道及儀表流程圖13
1.5.1圖形符號14
1.5.2字母代號15
1.5.3儀表位號16
思考題與習題16
2控制系統基本組成環節特性分析18
2.1被控對象特性及其對過渡過程的影響18
2.1.1被控對象的數學描述方法18
2.1.2對象數學模型的建立方法19
2.1.3對象機理數學模型的建立19
2.1.4描述對象特性的參數及其對過渡過程的影響23
2.1.5被控對象特性參數的實驗測定方法26
2.2測量、變送環節特性及其對過渡過程的影響27
2.2.1測量元件28
2.2.2變送器29
2.3執行器特性及其對過渡過程的影響29
2.4控制規律及其對過渡過程的影響31
2.4.1雙位控制31
2.4.2比例控制(P)33
2.4.3比例積分控制(PI)36
2.4.4比例微分控制(PD)38
2.4.5比例積分微分控制(PID)40
思考題與習題41
3過程參數的檢測43
3.1概述43
3.1.1檢測過程與測量誤差43
3.1.2過程參數的一般檢測原理47
3.1.3變送器的基本特性和構成原理48
3.1.4變送器的若干共性問題50
3.2壓力檢測52
3.2.1壓力的表示方法52
3.2.2壓力檢測概述53
3.2.3彈性式壓力檢測53
3.2.4電氣式壓力檢測58
3.2.5智能式壓力/差壓變送器60
3.2.6壓力檢測儀表的選用和安裝61
3.3溫度檢測65
3.3.1溫度檢測概述65
3.3.2熱電偶及其測溫原理66
3.3.3熱電阻及其測溫原理72
3.3.4溫度變送器簡介73
3.3.5其他溫度檢測儀表簡介78
3.3.6溫度檢測儀表的選用和安裝78
3.4流量檢測79
3.4.1流量檢測概述80
3.4.2節流式流量計80
3.4.3轉子流量計83
3.4.4電磁流量計85
3.4.5渦輪流量計85
3.4.6旋渦流量計86
3.4.7容積式流量計87
3.4.8其他流量檢測方法87
3.4.9流量檢測儀表的選用和安裝89
3.5物位檢測90
3.5.1物位檢測概述90
3.5.2差壓式液位計91
3.5.3浮筒式液位計91
3.5.4電容式物位計92
3.5.5核輻射式物位計93
3.5.6物位檢測儀表的選用和安裝93
3.6成分和物性參數的檢測94
3.6.1熱導式氣體成分檢測94
3.6.2紅外式氣體成分檢測95
3.6.3溶解氧的檢測95
3.6.4pH值的檢測97
3.6.5濁度的檢測97
3.7軟測量技術簡介97
3.8安全儀表系統100
3.8.1安全儀表系統的基本概念100
3.8.2安全儀表系統的結構101
3.8.3安全儀表系統(SIS)集成設計101
3.8.4安全儀表系統中傳感器設計原則102
思考題與習題103
4控制器106
4.1控制器概述106
4.2數字式控制器106
4.2.1數字式控制器的主要特點106
4.2.2數字式控制器的構成原理107
4.2.3SLPC可編程調節器110
思考題與習題116
5計算機控制系統117
5.1概述117
5.1.1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117
5.1.2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發展過程118
5.1.3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發展特征120
5.1.4離散化PID控制和數字濾波算法121
5.2可編程序控制器123
5.2.1概述123
5.2.2PLC基本組成124
5.2.3PLC的基本工作原理125
5.2.4PLC的程序設計簡介126
5.3集散控制系統131
5.3.1概述131
5.3.2DCS的硬件體系結構132
5.3.3DCS的軟件系統136
5.3.4DCS的組態(開發與生成)137
5.4現場總線控制系統140
5.4.1現場總線的概述140
5.4.2基金會現場總線143
5.4.3Profibus現場總線146
5.4.4幾個具體問題的分析150
5.5工業以太網151
5.5.1以太網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151
5.5.2以太網應用于工業現場的關鍵技術152
5.5.3工業以太網的應用153
思考題與習題154
6執行器157
6.1概述157
6.1.1執行器在自動控制系統中的作用157
6.1.2執行器的構成157
6.1.3執行器的分類157
6.1.4執行器的作用方式158
6.2執行機構158
6.2.1氣動執行機構158
6.2.2電動執行機構159
6.2.3智能式電動執行機構159
6.3調節機構160
6.4調節閥的流量系數和流量特性162
6.4.1流量系數162
6.4.2流量特性163
6.4.3調節閥的可調比165
6.5閥門定位器166
6.5.1電/氣閥門定位器166
6.5.2氣動閥門定位器167
6.5.3智能式閥門定位器167
6.6執行器的選擇、計算和安裝168
6.6.1執行器結構形式的選擇168
6.6.2調節閥流量特性的選擇169
6.6.3調節閥的口徑選擇170
6.6.4氣動調節閥的安裝171
思考題與習題172
7簡單控制系統173
7.1簡單控制系統的結構與組成173
7.2自動控制的目的及被控變量的選擇174
7.3對象特性對控制質量的影響及控制變量的選擇176
7.3.1控制變量與干擾變量176
7.3.2對象特性對控制質量的影響176
7.3.3控制變量的選擇原則與選擇方法178
7.4測量滯后對控制質量的影響及測量信號的處理181
7.4.1測量滯后對控制質量的影響181
7.4.2克服測量滯后的幾種方法182
7.4.3測量信號的處理182
7.5負荷變化對控制質量的影響及調節閥的選擇183
7.6控制規律的選擇184
7.6.1控制規律的選擇184
7.6.2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選擇184
7.7控制系統的投運與參數整定186
7.7.1控制系統的投運186
7.7.2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186
思考題與習題190
8復雜控制系統192
8.1串級控制系統192
8.1.1概述192
8.1.2串級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194
8.1.3串級控制系統的特點及應用范圍195
8.1.4串級控制系統主、副回路的選擇195
8.1.5主、副控制器控制規律及正、反作用的選擇198
8.1.6主、副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200
8.2均勻控制系統201
8.2.1均勻控制的目的201
8.2.2均勻控制方案202
8.3比值控制系統203
8.3.1概述203
8.3.2比值控制的類型203
8.4選擇性控制系統206
8.4.1概述206
8.4.2選擇性控制系統的類型206
8.4.3積分飽和及抗積分飽和措施209
8.5分程控制系統210
8.5.1概述210
8.5.2分程控制的應用211
8.5.3分程控制系統應用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213
8.6前饋控制系統213
8.6.1概述213
8.6.2前饋控制系統的結構215
8.6.3前饋控制系統的應用場合216
8.7多沖量控制系統217
思考題與習題219
9新型控制系統222
9.1解耦控制222
9.1.1系統間的相互關聯222
9.1.2解耦控制224
9.2推斷控制226
9.3自適應控制227
9.3.1自適應控制系統的特點與功能227
9.3.2自適應控制系統的類型227
9.4預測控制228
9.4.1預測控制的基本特征228
9.4.2預測控制算法的類型229
9.5模糊控制232
9.5.1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232
9.5.2模糊控制的幾種方法234
9.6神經元網絡控制234
9.6.1神經元模型234
9.6.2人工神經網絡236
9.6.3神經網絡在自動控制中的應用237
9.7智能控制與專家系統237
9.7.1智能控制概述237
9.7.2智能控制的主要類型238
9.7.3專家控制系統239
9.8故障檢測與故障診斷240
9.8.1提高控制系統可靠性的主要方法240
9.8.2故障檢測與診斷的主要方法241
思考題與習題242
10典型化工單元的控制243
10.1化工單元自動控制的一般設計原則243
10.2流體輸送設備的控制244
10.2.1離心泵的控制244
10.2.2容積式泵的控制245
10.2.3壓縮機的控制245
10.3傳熱設備的控制247
10.3.1無相變情況下傳熱設備的控制248
10.3.2有相變情況下傳熱設備的控制249
10.4化學反應器的自動控制251
10.4.1釜式反應器的自動控制252
10.4.2固定床反應器的自動控制252
10.4.3流化床反應器的自動控制253
10.4.4鼓泡床反應器的控制254
思考題與習題255
11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應用257
11.1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工程設計257
11.1.1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基本設計原則257
11.1.2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工程設計程序257
11.1.3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硬件設計258
11.1.4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軟件設計260
11.2PLC在啤酒發酵過程中的應用260
11.2.1發酵過程的生產工藝和控制要求簡介260
11.2.2S7 PLC的硬件設計261
11.2.3軟件設計263
11.3DCS在鏈條鍋爐系統中的應用265
11.3.1工藝簡介265
11.3.2系統的主要控制要求266
11.3.3系統控制方案分析266
11.3.4控制方案在DCS上的實現267
11.4FCS在大顆粒尿素裝置中的應用簡介272
11.4.1工藝簡介272
11.4.2DeltaV系統簡介273
11.4.3控制要求在FCS上的實現273
思考題與習題274
部分習題參考答案276
附錄280
附錄1部分壓力單位的換算關系280
附錄2熱電偶分度表280
附錄3熱電阻分度表282
參考文獻284
1.1自動控制系統的組成1
1.2自動控制系統的分類2
1.2.1定值控制系統 2
1.2.2隨動控制系統3
1.2.3程序控制系統3
1.3自動控制系統的過渡過程和品質指標3
1.3.1系統的穩態和動態3
1.3.2系統的過渡過程3
1.3.3描述系統過渡過程的品質指標4
1.4傳遞函數和方塊圖6
1.4.1問題的引入6
1.4.2拉普拉斯變換7
1.4.3傳遞函數9
1.4.4方塊圖9
1.5管道及儀表流程圖13
1.5.1圖形符號14
1.5.2字母代號15
1.5.3儀表位號16
思考題與習題16
2控制系統基本組成環節特性分析18
2.1被控對象特性及其對過渡過程的影響18
2.1.1被控對象的數學描述方法18
2.1.2對象數學模型的建立方法19
2.1.3對象機理數學模型的建立19
2.1.4描述對象特性的參數及其對過渡過程的影響23
2.1.5被控對象特性參數的實驗測定方法26
2.2測量、變送環節特性及其對過渡過程的影響27
2.2.1測量元件28
2.2.2變送器29
2.3執行器特性及其對過渡過程的影響29
2.4控制規律及其對過渡過程的影響31
2.4.1雙位控制31
2.4.2比例控制(P)33
2.4.3比例積分控制(PI)36
2.4.4比例微分控制(PD)38
2.4.5比例積分微分控制(PID)40
思考題與習題41
3過程參數的檢測43
3.1概述43
3.1.1檢測過程與測量誤差43
3.1.2過程參數的一般檢測原理47
3.1.3變送器的基本特性和構成原理48
3.1.4變送器的若干共性問題50
3.2壓力檢測52
3.2.1壓力的表示方法52
3.2.2壓力檢測概述53
3.2.3彈性式壓力檢測53
3.2.4電氣式壓力檢測58
3.2.5智能式壓力/差壓變送器60
3.2.6壓力檢測儀表的選用和安裝61
3.3溫度檢測65
3.3.1溫度檢測概述65
3.3.2熱電偶及其測溫原理66
3.3.3熱電阻及其測溫原理72
3.3.4溫度變送器簡介73
3.3.5其他溫度檢測儀表簡介78
3.3.6溫度檢測儀表的選用和安裝78
3.4流量檢測79
3.4.1流量檢測概述80
3.4.2節流式流量計80
3.4.3轉子流量計83
3.4.4電磁流量計85
3.4.5渦輪流量計85
3.4.6旋渦流量計86
3.4.7容積式流量計87
3.4.8其他流量檢測方法87
3.4.9流量檢測儀表的選用和安裝89
3.5物位檢測90
3.5.1物位檢測概述90
3.5.2差壓式液位計91
3.5.3浮筒式液位計91
3.5.4電容式物位計92
3.5.5核輻射式物位計93
3.5.6物位檢測儀表的選用和安裝93
3.6成分和物性參數的檢測94
3.6.1熱導式氣體成分檢測94
3.6.2紅外式氣體成分檢測95
3.6.3溶解氧的檢測95
3.6.4pH值的檢測97
3.6.5濁度的檢測97
3.7軟測量技術簡介97
3.8安全儀表系統100
3.8.1安全儀表系統的基本概念100
3.8.2安全儀表系統的結構101
3.8.3安全儀表系統(SIS)集成設計101
3.8.4安全儀表系統中傳感器設計原則102
思考題與習題103
4控制器106
4.1控制器概述106
4.2數字式控制器106
4.2.1數字式控制器的主要特點106
4.2.2數字式控制器的構成原理107
4.2.3SLPC可編程調節器110
思考題與習題116
5計算機控制系統117
5.1概述117
5.1.1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117
5.1.2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發展過程118
5.1.3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發展特征120
5.1.4離散化PID控制和數字濾波算法121
5.2可編程序控制器123
5.2.1概述123
5.2.2PLC基本組成124
5.2.3PLC的基本工作原理125
5.2.4PLC的程序設計簡介126
5.3集散控制系統131
5.3.1概述131
5.3.2DCS的硬件體系結構132
5.3.3DCS的軟件系統136
5.3.4DCS的組態(開發與生成)137
5.4現場總線控制系統140
5.4.1現場總線的概述140
5.4.2基金會現場總線143
5.4.3Profibus現場總線146
5.4.4幾個具體問題的分析150
5.5工業以太網151
5.5.1以太網的介質訪問控制協議151
5.5.2以太網應用于工業現場的關鍵技術152
5.5.3工業以太網的應用153
思考題與習題154
6執行器157
6.1概述157
6.1.1執行器在自動控制系統中的作用157
6.1.2執行器的構成157
6.1.3執行器的分類157
6.1.4執行器的作用方式158
6.2執行機構158
6.2.1氣動執行機構158
6.2.2電動執行機構159
6.2.3智能式電動執行機構159
6.3調節機構160
6.4調節閥的流量系數和流量特性162
6.4.1流量系數162
6.4.2流量特性163
6.4.3調節閥的可調比165
6.5閥門定位器166
6.5.1電/氣閥門定位器166
6.5.2氣動閥門定位器167
6.5.3智能式閥門定位器167
6.6執行器的選擇、計算和安裝168
6.6.1執行器結構形式的選擇168
6.6.2調節閥流量特性的選擇169
6.6.3調節閥的口徑選擇170
6.6.4氣動調節閥的安裝171
思考題與習題172
7簡單控制系統173
7.1簡單控制系統的結構與組成173
7.2自動控制的目的及被控變量的選擇174
7.3對象特性對控制質量的影響及控制變量的選擇176
7.3.1控制變量與干擾變量176
7.3.2對象特性對控制質量的影響176
7.3.3控制變量的選擇原則與選擇方法178
7.4測量滯后對控制質量的影響及測量信號的處理181
7.4.1測量滯后對控制質量的影響181
7.4.2克服測量滯后的幾種方法182
7.4.3測量信號的處理182
7.5負荷變化對控制質量的影響及調節閥的選擇183
7.6控制規律的選擇184
7.6.1控制規律的選擇184
7.6.2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選擇184
7.7控制系統的投運與參數整定186
7.7.1控制系統的投運186
7.7.2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186
思考題與習題190
8復雜控制系統192
8.1串級控制系統192
8.1.1概述192
8.1.2串級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194
8.1.3串級控制系統的特點及應用范圍195
8.1.4串級控制系統主、副回路的選擇195
8.1.5主、副控制器控制規律及正、反作用的選擇198
8.1.6主、副控制器參數的工程整定200
8.2均勻控制系統201
8.2.1均勻控制的目的201
8.2.2均勻控制方案202
8.3比值控制系統203
8.3.1概述203
8.3.2比值控制的類型203
8.4選擇性控制系統206
8.4.1概述206
8.4.2選擇性控制系統的類型206
8.4.3積分飽和及抗積分飽和措施209
8.5分程控制系統210
8.5.1概述210
8.5.2分程控制的應用211
8.5.3分程控制系統應用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213
8.6前饋控制系統213
8.6.1概述213
8.6.2前饋控制系統的結構215
8.6.3前饋控制系統的應用場合216
8.7多沖量控制系統217
思考題與習題219
9新型控制系統222
9.1解耦控制222
9.1.1系統間的相互關聯222
9.1.2解耦控制224
9.2推斷控制226
9.3自適應控制227
9.3.1自適應控制系統的特點與功能227
9.3.2自適應控制系統的類型227
9.4預測控制228
9.4.1預測控制的基本特征228
9.4.2預測控制算法的類型229
9.5模糊控制232
9.5.1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232
9.5.2模糊控制的幾種方法234
9.6神經元網絡控制234
9.6.1神經元模型234
9.6.2人工神經網絡236
9.6.3神經網絡在自動控制中的應用237
9.7智能控制與專家系統237
9.7.1智能控制概述237
9.7.2智能控制的主要類型238
9.7.3專家控制系統239
9.8故障檢測與故障診斷240
9.8.1提高控制系統可靠性的主要方法240
9.8.2故障檢測與診斷的主要方法241
思考題與習題242
10典型化工單元的控制243
10.1化工單元自動控制的一般設計原則243
10.2流體輸送設備的控制244
10.2.1離心泵的控制244
10.2.2容積式泵的控制245
10.2.3壓縮機的控制245
10.3傳熱設備的控制247
10.3.1無相變情況下傳熱設備的控制248
10.3.2有相變情況下傳熱設備的控制249
10.4化學反應器的自動控制251
10.4.1釜式反應器的自動控制252
10.4.2固定床反應器的自動控制252
10.4.3流化床反應器的自動控制253
10.4.4鼓泡床反應器的控制254
思考題與習題255
11計算機控制系統的應用257
11.1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工程設計257
11.1.1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基本設計原則257
11.1.2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工程設計程序257
11.1.3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硬件設計258
11.1.4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軟件設計260
11.2PLC在啤酒發酵過程中的應用260
11.2.1發酵過程的生產工藝和控制要求簡介260
11.2.2S7 PLC的硬件設計261
11.2.3軟件設計263
11.3DCS在鏈條鍋爐系統中的應用265
11.3.1工藝簡介265
11.3.2系統的主要控制要求266
11.3.3系統控制方案分析266
11.3.4控制方案在DCS上的實現267
11.4FCS在大顆粒尿素裝置中的應用簡介272
11.4.1工藝簡介272
11.4.2DeltaV系統簡介273
11.4.3控制要求在FCS上的實現273
思考題與習題274
部分習題參考答案276
附錄280
附錄1部分壓力單位的換算關系280
附錄2熱電偶分度表280
附錄3熱電阻分度表282
參考文獻284
展開全部
化工自動化及儀表(工藝類專業適用)(張光新)(第二版) 作者簡介
張光新,浙江大學控制學院教授、博導,作者在浙江大學長期從事過程自動化儀表的教學及科研工作,目前擔任浙江大學控制學院院長。
書友推薦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