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薩寧 本書特色
★ 魯迅極為推崇的俄羅斯小說家,也是魯迅青年時傾力介紹、翻譯的外國作家之一。 ★ 一部在一出版就遭到查禁、曲解、飽受爭議又備受青年讀者喜愛的作品。 ★ 一份俄羅斯知識分子的精神簡史:呈現后革命時代的集體心理:個人意識的墮落和自我價值的覺醒。 ★ 了解十九與二十世紀之交那個動蕩而復雜的俄羅斯的堅實起點。 阿爾志跋綏夫是俄國新興文學典型的代表作家的一人,流派是寫實主義,表現之深刻,在儕輩中稱為達了很好。——魯迅 不是阿爾志跋綏夫書寫了薩寧,而是薩寧書寫了阿爾志跋綏夫,薩寧塑造了與自己的形象一模一樣的作者。 ——羅加切夫斯基 你可能不贊成薩寧的想法,但你卻無法忽略他:他將生活中一種顯而易見的情緒給具體化了,而且這是很多人都具有的情緒。——伊·A.克托諾維斯卡婭
薩寧 內容簡介
《薩寧》是阿爾志跋綏夫的代表作,小說敘述了主人公薩寧回到家鄉后的一段時間里的所作所為。他少小離家,其性格在家庭之外養成,自由自在得像“一株生在田野中的樹”。他對一切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討厭周圍幾乎所有的人——甚至自己的親人,卻又常常以旁觀者的清醒姿態一語道破傳統世俗社會中人情的虛偽;他光明正大地追求享樂,為所欲為,精神上卻又陷入疲憊不堪的孤獨和無意義的絕望中。 小說出版于一九〇七年,正好是俄國知識分子普遍感到失落與沮喪的時期。小說影響之大,從批評家羅加切夫斯基的話中可以看出:“不是阿爾志跋綏夫書寫了薩寧,而是薩寧書寫了阿爾志跋綏夫,薩寧塑造了與自己的形象一模一樣的作者。”
薩寧 節選
人生重要的時期,就是受先接觸到的世界與自然的影響而形成性格的時期,而在這個時期,弗拉基米爾·薩寧卻是在家庭之外度過的。沒有一個人保護他或指導他,他的靈魂遂完全自由、別致地成長起來,恰如一株生在田野中的樹。 他離開家有許多年了,當他歸來時,母親和妹妹麗達幾乎認不出他了。他的面貌、聲音及姿態沒什么變化,然而有一些異樣的新的東西,在他的內心成熟了起來,臉上煥發出一種新的神采。他是在黃昏時分到家的,他安然走進房里,好像他五分鐘前才離開那里似的。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肩寬背闊,臉上表情平靜,嘴角微帶輕蔑的意味,絲毫看不出倦意或激動,以致他母親和妹妹迎接他歸來的熱鬧興頭,自然而然地沉靜了下去。 他吃飯和喝茶的時候,妹妹就坐在他的對面,目不轉睛地看著他。她愛他,像許多浪漫的姑娘愛她們常年離家在外的兄弟一樣。麗達一直將哥哥想象成與眾不同的人,所謂與眾不同卻是她借助書本上的描寫自己創造出來的。她把他的生活看作一個不為人理解的偉大人物的悲壯的斗爭、磨難與孤寂。 “你為什么這樣看著我?”薩寧微笑地問道。 這種專注的微笑是他臉上常見的表情,但是,說來很奇怪,本來是很美麗而動人的微笑,竟使麗達有點反感,在她看來,這種微笑似是自滿的表現,絲毫沒有受苦受難與經歷斗爭的痕跡。她沒有回答,轉身機械地翻起一本書來。 午飯過后,母親親切地摸摸他的頭,說道: “好了,告訴我們你在那邊的生活,以及你所做的事。” “我所做的事?”薩寧笑著反問了一下,“唔……怎么說呢……喝酒、吃飯、睡覺,有的時候我去工作;有的時候,我不做什么!” 起初,他好像不愿意說他自己的事,但是當他母親細問起來的時候,他卻很樂意地講了起來。然而,也不知為什么緣故,總覺得他像在敘述別人的事一樣,別人對其講述持什么態度也無所謂。他的態度,雖是和善而且親切,但缺乏那種親人之間非同一般的骨肉之情。好像這種和善和親切是從他那里自然地流露出來的,如一支蠟燭發光,以同等的光輝照射于一切東西之上。 他們走到通往花園的涼臺上,坐在臺階上。麗達坐在底下的一層石階上,沉默地傾聽她哥哥說話。一股幾乎覺察不出的涼意鉆進了她的心里。她以一種年輕女性特有的敏感本能告訴自己,她的哥哥并不是如她所想象的樣子。于是她在他面前,覺得羞怯與不安,好像他是一個陌生的客人。夜幕降臨,微弱的陰影籠罩著他們。薩寧點了一支香煙,煙草的香味和花園里夏天的馨香氣息融合在一起了。他講到生活使他顛沛流離;他怎樣地常常忍饑挨餓到處流浪;他怎么冒險參與了政治爭斗,又怎樣地覺得厭倦了,放棄了這些事。 麗達一動不動,心領神會地傾聽著,她看上去既美麗又有點令人感到奇怪,如一般可愛的女郎在春日的黃昏中一樣。 他告訴她的話愈多,她愈加清楚她所想象的那種轟轟烈烈的生活其實是既簡單又平庸的。不過還是有些特別的東西在它里面。它是什么東西?她沒能覺察出來。從她哥哥說的情形里看來,她覺得那種生活很簡單、很無味,甚至還很庸俗。顯然,他曾隨意地在什么地方住著,隨意地做些事情,前一天在做工,第二天卻又漫無目的地閑逛著,他貪杯好酒,和許多女人來往。在這樣的生活后面并沒有隱藏著黑暗和不幸的命運,它一點也不像她所想象著的她哥哥所過的生活。他的生活缺乏生活觀,他不憎恨任何人,也不為任何人而痛苦。他有些話是信口說的,她聽了卻不知怎么竟認為那些話真是不體面。尤其是當他告訴她,有時因為十分拮據,他甚至不得不自己動手縫補他的破褲子。 “怎么,你難道會縫補嗎?”她不禁問道,帶著一種奇異而且恥辱的口氣。她想,那是不體面的事,不是男人該干的活。
薩寧 作者簡介
阿爾志跋綏夫(1878—1927): 俄國作家,頹廢主義文學流派代表。生于俄國南部的一個小城,并在那兒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光。十九歲時,自幼迷戀繪畫的他去了哈爾科夫繪畫學校學習,一年之后又去往彼得堡。初做一個地方事務官的書記,后轉向文學創作,代表作有《薩寧》《絕境》等。早期思想比較激進,作品帶有自由主義色彩,有時也包含對社會現象的批評和抗議。長篇小說《薩寧》出版于一九〇七年,因宣揚個人享樂主義、鼓吹縱欲而轟動一時,也飽受各界批評。十月革命后,阿爾志跋綏夫流亡國外,死于波蘭華沙。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