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街區室外微氣候優化設計方法開發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57684
- 條形碼:9787568057684 ; 978-7-5680-576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街區室外微氣候優化設計方法開發與應用 本書特色
本書通過街區室外微氣候優化設計研究,分述了樹木的*優配置、建筑群的*優布局、架空層的*優布局與多目標優化視角下的樹木*優配置、robust優化視角下的樹木*優配置問題。
街區室外微氣候優化設計方法開發與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城市溫暖化與城市熱島現象的研究,描述了其形成的原因及緩和策略。首先,利用對流、輻射耦合模擬進行街區室外微氣候評價,包括對居住區夏季室外微氣候的模擬及模擬精度驗證和對建筑表皮綠化的室外微氣候調節效果進行分析。然后,基于遺傳算法與對流輻射耦合模擬對街區室外微氣候優化設計方法進行開發,提出來室外微氣候多目標的優化與決策方法。*后,通過對街區室外微氣候優化設計的案例進行分析,提出了從單目標優化到多目標優化的街區室外微氣候優化方式。
街區室外微氣候優化設計方法開發與應用 目錄
第*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本書的構成
第二章 基于對流輻射耦合模擬的街區室外微氣候評價方法
第*節 概述
第二節 街區室外微氣候模擬與評價方法
第三節 居住區夏季室外微氣候的模擬及精度驗證
第四節 建筑表皮綠化的室外微氣候調節效果分析
第五節 本章總結
第三章 基于遺傳算法與對流輻射耦合模擬的室外微氣候*優化設計方法
第*節 概述
第二節 街區室外微氣候優化設計方法
第三節 基于遺傳算法的*優化設計
第四節 本章總結
第四章 多目標*優化與決策
第*節 概述
第二節 多目標*優化與多目標*優解的概念
第三節決策問題
第四節 本章總結
第五章 街區室外微氣候優化設計案例:從單目標優化到多目標優化
第*節 概述
第二節 樹木的*優配置與街區室外微氣候優化
第三節 建筑群的*優布局與街區室外微氣候優化
第四節 架空層的*優布局與街區室外微氣候優化
第五節 多目標優化視角下的樹木*優配置問題
第六節 本章總結
第六章 江風滲透能力與街道輪廓形態優化
第*節 概述
第二節 基于Grasshopper的參數化優化設計平臺
第三節 濱江居住街區街道輪廓形態分析
第四節 試驗設計
第五節 提升江風滲透能力的街道輪廓形態優化設計
第六節 本章總結
第七章 基于機器學習的居住區風環境優化
第*節 概述
第二節 基于參數化的居住區風環境優化設計模型構建
第三節 多目標優化結果與分析
第四節 機器學習方法與住宅區風環境預測
第五節 本章總結
街區室外微氣候優化設計方法開發與應用 節選
本章主要構建江風滲透模擬優化平臺,通過設定街道兩側每個街廓建筑對應的建筑面寬、底層架空,以及退讓街道建筑界面控制線距離等3個方面的設計變量,以目標區域江風滲透能力*大為*優化目標,對不同街廓建筑設計參數組合形式下的街廓形態進行單目標優化設計。根據優化結果選取較為優秀的解集合中位于街道不同區域的街廓建筑設計變量的取值分布,統計每組優秀解集合街道兩側街廓建筑各設計變量的平均值分布。同時,針對獲得的優秀解集合,統計對應街道中能用以描述街道輪廓形態的5個量化指標——界面密度、空間通透率、近線率、整段街廓建筑界面相對偏離度以及整段街廓建筑界面相對貼線率的取值分布,以此為基礎總結利于江風向街道中滲透的街道輪廓形態的共性特征。 ①街道兩側的街廓建筑設計參數平均取值較為集中,街廓建筑平均面寬更加偏向于中等偏大的取值。有利于江風滲透的街道輪廓建筑可適當設置部分底層架空的形式,但總體不宜過多,其中位于街道迎風位置的街廓建筑更傾向于選擇底層架空的形式。當街廓建筑有底層架空時,由平均架空高度分布得出,底層偏向于較大的架空高度。街廓建筑整體有一定程度的退讓街道界面控制線,但整體取值傾向于中等大小,除個別街廓建筑偶有較大距離的退讓,說明街道建筑界面相對寬度,即由街道兩側街廓建筑限定的街道寬度并非越大越有利于江風滲透。 ②處于街道不同區域的街廓建筑對應設計參數較優秀取值較為分散,其取值范圍不同,難以獲取較為統一的優秀取值范圍。如街道迎風位置的街廓建筑傾向于更大的面寬及底層架空的情形;位于街道中間區域的街廓建筑面寬取值大小較為中等,底層趨向于不架空的形式,退讓距離較為適中;位于街道尾端街廓建筑可適當設置底層架空,趨向于較大或較小的退讓距離。因此在進行實際項目的深入設計時還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取舍。 ③利于江風滲透的街道輪廓形態量化指標分布較為集中。界面密度趨向于較大的取值,說明街道空間圍合度較高的街道輪廓形態更有利于江風向街道內部滲透;空間通透率、近線率、整段街廓建筑界面相對偏離度取值較為適中;整段街廓建筑界面相對貼線率的取值也相對適中,但略偏向于取值范圍中較小的取值,說明街道街廓建筑可適當在街道界面控制線基礎上作退讓,增加由街廓建筑限定的街道寬度。
街區室外微氣候優化設計方法開發與應用 作者簡介
教授、博導,東京大學博。湖北省綠色建筑與節能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日本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海外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綠色建筑設計、建筑技能設計策略、城市與建筑熱環境。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及教育部博士點基金等多項,獲住建部頒發2013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一等獎、2015貴州省規劃設計一等獎。發表論文60余篇,SCI檢索10余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