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少年讀山海經:四海有奇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297741
- 條形碼:9787555297741 ; 978-7-5552-977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少年讀山海經:四海有奇聞 本書特色
★突破傳統思路,融合人文 地理等多元知識。 《山海經》首先是一部地理書,其次是一部神話書、歷史書。本書打破尋常的敘述模式,將人文和地理結合起來,融合歷史、文化等多學科常識,以博物百科的形式將《山海經》介紹給少年兒童。 ★選擇精華內容,講解角度新奇,擴展思維廣度。 全書從地質學、歷史學、人類學的角度切入,選擇《山海經》中有價值的內容解讀,形成整體格局,引導讀者在閱讀中華傳統名著時打開思路,拓展聯想。 ★版式精美,古畫插圖相得益彰,提升審美情趣。 魯迅先生曾格外關注“繪圖本”的《山海經》。圖畫是解讀《山海經》的鑰匙。本書含有大量手繪插圖,并與古畫、文物圖等相得益彰,古今結合,提升閱讀審美情趣。
少年讀山海經:四海有奇聞 內容簡介
《少年讀山海經》是有名地質學家、科普學家劉興詩趣味解讀《山海經》的系列作品,共3冊,分別是《千萬里江山》《四海有奇聞》《多姿多彩的神話》。全書講述的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天文、地理、動植物、礦產資源等知識,包含“讀山觀!薄拔业淖x書筆記”等板塊,通過古今對比的方式,向少年兒童講述古人對自然環境的認識和我國古代典籍中蘊含的科學探索精神,是一部綜合性“人文+地理”啟蒙讀物。
少年讀山海經:四海有奇聞 目錄
少年讀山海經:四海有奇聞 相關資料
◎《山海經》中出現的“國”是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嗎?
《海經》和《大荒經》記載的內容,有的存在于九州大地,有的存在于遠方異域;有的地方離人們生活居住的地方不那么遠,有的則離得非常遙遠;有的人或事書中能說得清楚一些,有的則只能靠想象補綴了。這就是遠古時期的人對周圍的世界朦朦朧朧的認識。“荒”,就是古人能想象到的遠的地理邊界。翻開《海經》和《大荒經》,我們可以看到上面記載了許許多多的“國”,有什么羽民國、深目國、犬封國、丈夫國、盈民國等。這個“國”那個“國”,名字稀奇古怪的,看得人眼花繚亂。請問:書里的這個“國”那個“國”,都是一個個真正的國家嗎?
答案是否定的。有學者經過考證認為,“國”在先秦時期主要是指諸侯王的封地或者都城,而《山海經》中的“國”主要是指遠遠近近的一些地方、一些部落或部落聯盟。它們離中原地區較遠,人們為了便于記錄和描述,便冠之以“國”名,實則這些地方的人并沒有把 “××國”作為自己的部落名稱,有的“國”甚至只是一些海上的小島。
簡言之,《山海經》中出現的“國”,就是一個個“地方”的意思。你可千萬別以為那都是真正的國家。按照《山海經》的記載,我們應該先講《海外經》, 然后再講《海內經》,后講《大荒經》。但我現在將這 些內容按照南—西—北—東四個方向(這也是《山經》描述各地山脈的次序),根據“由近及遠”的原則,依次講述發生在海內、海外和大荒的故事,包括這些區域中的奇人異國和風土人情。這樣的講述方式比較符合現在人們的認識規律和空間觀念,講起來比較自然。
好了,言歸正傳,讓我們翻開《山海經》這部書的《海經》和《大荒經》部分,放眼朝四面八方看一看吧!
…………
哎,在那遙遠的西南方,奇奇怪怪的事物多的是。
比如,在結匈國的旁邊,有一種飛禽,叫比翼鳥。比翼鳥的外形像野鴨子,但是只有一只翅膀、一只眼睛。如果它們想飛,就得兩只鳥合在一起,形成一對翅膀,才能在天空中飛翔。后人說比翼鳥一雌一雄,永不分離,甚至“死而復生,必在一起”。這種特性使它們逐漸演變為忠貞不渝的愛情的象征。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形容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感情時,說“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在這里,“比翼鳥”和“連理枝”都表示形影不離、同聲共氣。
在比翼鳥的東南方,還有一個奇怪的國家——羽民國。
◎《山海經》中出現的“國”是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嗎?
《海經》和《大荒經》記載的內容,有的存在于九州大地,有的存在于遠方異域;有的地方離人們生活居住的地方不那么遠,有的則離得非常遙遠;有的人或事書中能說得清楚一些,有的則只能靠想象補綴了。這就是遠古時期的人對周圍的世界朦朦朧朧的認識。“荒”,就是古人能想象到的遠的地理邊界。翻開《海經》和《大荒經》,我們可以看到上面記載了許許多多的“國”,有什么羽民國、深目國、犬封國、丈夫國、盈民國等。這個“國”那個“國”,名字稀奇古怪的,看得人眼花繚亂。請問:書里的這個“國”那個“國”,都是一個個真正的國家嗎?
答案是否定的。有學者經過考證認為,“國”在先秦時期主要是指諸侯王的封地或者都城,而《山海經》中的“國”主要是指遠遠近近的一些地方、一些部落或部落聯盟。它們離中原地區較遠,人們為了便于記錄和描述,便冠之以“國”名,實則這些地方的人并沒有把 “××國”作為自己的部落名稱,有的“國”甚至只是一些海上的小島。
簡言之,《山海經》中出現的“國”,就是一個個“地方”的意思。你可千萬別以為那都是真正的國家。按照《山海經》的記載,我們應該先講《海外經》, 然后再講《海內經》,后講《大荒經》。但我現在將這 些內容按照南—西—北—東四個方向(這也是《山經》描述各地山脈的次序),根據“由近及遠”的原則,依次講述發生在海內、海外和大荒的故事,包括這些區域中的奇人異國和風土人情。這樣的講述方式比較符合現在人們的認識規律和空間觀念,講起來比較自然。
好了,言歸正傳,讓我們翻開《山海經》這部書的《海經》和《大荒經》部分,放眼朝四面八方看一看吧!
…………
哎,在那遙遠的西南方,奇奇怪怪的事物多的是。
比如,在結匈國的旁邊,有一種飛禽,叫比翼鳥。比翼鳥的外形像野鴨子,但是只有一只翅膀、一只眼睛。如果它們想飛,就得兩只鳥合在一起,形成一對翅膀,才能在天空中飛翔。后人說比翼鳥一雌一雄,永不分離,甚至“死而復生,必在一起”。這種特性使它們逐漸演變為忠貞不渝的愛情的象征。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形容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感情時,說“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在這里,“比翼鳥”和“連理枝”都表示形影不離、同聲共氣。
在比翼鳥的東南方,還有一個奇怪的國家——羽民國。
羽民國在比翼鳥的東南方,那兒的人都長著長長的腦袋(臉自然也很長了,所以后文中有“長頰”的描寫),F代人要是見了他們,沒準兒會說:“他們好像整天拉長了面孔,跟誰過不去似的,我們瞧著怪不舒服的。”這種想法要不得!羽民國的人天生臉就長,可不是他們故意把臉拉長的。他們除了臉長得比較引人注意外,還有一個奇怪的特點——身上長滿了羽毛,就跟鳥兒一樣。好奇的小讀者忍不住要問:“喂,南方那么熱,火辣辣的大太陽整天在人們頭頂上暴曬,他們要是披著厚厚的羽毛,能受得了嗎?” 也有小讀者會問:“他們渾身都長滿羽毛,會不會像鳥兒一樣飛起來呢?即便不能飛,至少也能跳躍騰挪,比人走路的速度要快吧?”
他們熱不熱,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小讀者說得不錯,他們真的會像鳥兒一樣飛呢。不過古人說了,羽民國的人“能飛不能遠”。 話說到這兒,我覺得書中所言他們身上長滿羽毛,應該與他們的生活習性有關。也許他們是為了裝飾自己,就把羽毛貼在身上或者做成冠戴在頭上。有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很多神秘的原始部落會用羽毛作為裝飾,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他們對鳥類的敬畏和崇拜。
少年讀山海經:四海有奇聞 作者簡介
劉興詩,1931年生,畢業于北京大學,地質學教授,我國有名的科普學家、史前考古學研究員、古生態環境學研究員,作品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華很好出版物獎等。他是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學者、北京大學“北大人物”。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