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中國生態系統定位觀測與研究數據集:2004-2015:草地與荒漠生態系統卷:青海海北站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283954
- 條形碼:9787109283954 ; 978-7-109-2839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生態系統定位觀測與研究數據集:2004-2015:草地與荒漠生態系統卷:青海海北站 內容簡介
本書對海北站的地理位置、學科定位、生態要素監測體系、主要研究內容以及長期觀測與生態系統過程研究的野外觀測場和實驗設施做了介紹。整理編撰了海北站近15年(2001-2015年)的代表性生態系統高寒矮嵩草草甸、高寒金露梅灌叢草甸和高寒小嵩草草甸的水、土、氣、生要素長期監測數據;青海高原153個調查點,6種類型的高寒草地碳儲的空間格局及剖面分異特征數據;2003-2010年,高寒金露梅灌叢草旬生態系統水、熱、碳通量觀測數據。以期從事高寒生態學研究的學者、學生了解海北站,利用海北站的平臺開展自己的研究,從而提高高寒草地生態學研究的水平,豐富高寒草地生態學研究內涵,亦可為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工程的實施及從事高寒草地生態學研究的學者、學生、社會公眾和政府咨詢提供基礎數據。
中國生態系統定位觀測與研究數據集:2004-2015:草地與荒漠生態系統卷:青海海北站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海北站介紹
1.1 歷史沿革
1.2 地理位置
1.3 氣候及植被特征
1.4 土壤特征
1.4.1 高山草甸土
1.4.2 高山灌叢草甸土
1.5 河流
1.6 區域代表性
1.7 學科方向與定位
1.7.1 1976~1998年
1.7.2 1999~2012年
1.7.3 2013~2017年
第2章 海北站主要樣地和觀測設備
2.1 生態系統要素長期監測樣地
2.1.1 高寒矮嵩草草甸監測樣地
2.1.2 高寒金露梅灌叢監測樣地
2.1.3 高寒小嵩草草甸監測樣地
2.1.4 氣象觀測場
2.1.5 關鍵生態水文過程平臺
2.1.6 水體生物地球化學特征觀測場
2.2 生態系統過程研究樣地與設施
2.2.1 植物生長節律自動觀測系統
2.2.2 模擬水熱改變對高寒草地影響過程實驗平臺
2.2.3 高寒草地養分添加實驗平臺
2.2.4 天然高寒濕地碳過程對氣候變化響應平臺
2.2.5 水位下降對高寒濕地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的過程平臺
2.2.6 模擬增溫及放牧對高寒草地影響實驗平臺
2.2.7 高寒草地適應性管理過程平臺
2.2.8 高寒草地碳收支平臺
2.2.9 高寒草地山體垂直帶譜環境置換平臺
2.2.10 嚙齒動物種群的自我調節機制研究平臺
2.2.11 小流域水平的高寒草地水源涵養功能評估平臺
2.2.12 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陸地觀測衛星共性應用支撐平臺
第3章 海北站聯網長期觀測數據
3.1 氣象觀測數據
3.1.1 概述
3.1.2 數據采集和處理方法
3.1.3 氣象觀測數據集
3.2 生物要素觀測數據
3.2.1 概述
3.2.2 數據采集和處理方法
3.2.3 生物監測數據
3.3 土壤監測
3.3.1 概述
3.3.2 數據采集和處理方法
3.3.3 土壤監測數據集
3.4 土壤水分與凍土
3.4.1 概述
3.4.2 數據采集和處理方法
3.4.3 數據及質量控制
3.4.4 主要研究結論
3.5 地表水環境
3.5.1 概述
3.5.2 數據采集和處理方法
3.5.3 水環境監測數據集
第4章 臺站特色研究數據
4.1 青海省高寒草地土壤碳儲量特征
4.1.1 研究區域自然條件
4.1.2 植被概況
4.1.3 樣品采集與分析
4.1.4 樣品采集
4.1.5 樣品分析
4.1.6 高寒草地碳儲數據集
4.1.7 主要研究結果
4.2 高寒金露梅灌叢通量觀測研究數據集
4.2.1 植被類型
4.2.2 數據集
4.2.3 數據采集和處理方法
4.2.4 主要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附件 地球化學調查樣品中銀、錫、硼的電弧發射光譜法測定
序二
前言
第1章 海北站介紹
1.1 歷史沿革
1.2 地理位置
1.3 氣候及植被特征
1.4 土壤特征
1.4.1 高山草甸土
1.4.2 高山灌叢草甸土
1.5 河流
1.6 區域代表性
1.7 學科方向與定位
1.7.1 1976~1998年
1.7.2 1999~2012年
1.7.3 2013~2017年
第2章 海北站主要樣地和觀測設備
2.1 生態系統要素長期監測樣地
2.1.1 高寒矮嵩草草甸監測樣地
2.1.2 高寒金露梅灌叢監測樣地
2.1.3 高寒小嵩草草甸監測樣地
2.1.4 氣象觀測場
2.1.5 關鍵生態水文過程平臺
2.1.6 水體生物地球化學特征觀測場
2.2 生態系統過程研究樣地與設施
2.2.1 植物生長節律自動觀測系統
2.2.2 模擬水熱改變對高寒草地影響過程實驗平臺
2.2.3 高寒草地養分添加實驗平臺
2.2.4 天然高寒濕地碳過程對氣候變化響應平臺
2.2.5 水位下降對高寒濕地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的過程平臺
2.2.6 模擬增溫及放牧對高寒草地影響實驗平臺
2.2.7 高寒草地適應性管理過程平臺
2.2.8 高寒草地碳收支平臺
2.2.9 高寒草地山體垂直帶譜環境置換平臺
2.2.10 嚙齒動物種群的自我調節機制研究平臺
2.2.11 小流域水平的高寒草地水源涵養功能評估平臺
2.2.12 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陸地觀測衛星共性應用支撐平臺
第3章 海北站聯網長期觀測數據
3.1 氣象觀測數據
3.1.1 概述
3.1.2 數據采集和處理方法
3.1.3 氣象觀測數據集
3.2 生物要素觀測數據
3.2.1 概述
3.2.2 數據采集和處理方法
3.2.3 生物監測數據
3.3 土壤監測
3.3.1 概述
3.3.2 數據采集和處理方法
3.3.3 土壤監測數據集
3.4 土壤水分與凍土
3.4.1 概述
3.4.2 數據采集和處理方法
3.4.3 數據及質量控制
3.4.4 主要研究結論
3.5 地表水環境
3.5.1 概述
3.5.2 數據采集和處理方法
3.5.3 水環境監測數據集
第4章 臺站特色研究數據
4.1 青海省高寒草地土壤碳儲量特征
4.1.1 研究區域自然條件
4.1.2 植被概況
4.1.3 樣品采集與分析
4.1.4 樣品采集
4.1.5 樣品分析
4.1.6 高寒草地碳儲數據集
4.1.7 主要研究結果
4.2 高寒金露梅灌叢通量觀測研究數據集
4.2.1 植被類型
4.2.2 數據集
4.2.3 數據采集和處理方法
4.2.4 主要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附件 地球化學調查樣品中銀、錫、硼的電弧發射光譜法測定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本類暢銷
-
江西林木種質資源
¥102.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