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歸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51193
- 條形碼:9787569051193 ; 978-7-5690-5119-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歸山 本書特色
小說共八十一章,在一場葬禮中開始,又在一場葬禮中結束。每章開頭有一首短詩,這些短詩和小說敘述互為佐證,同時也有著形式的隱喻意味。這種“章前附詩”的形式傳承了古典章回體小說的形制,但所使用的現代詩和現代語境又不乏創新。敘述與對白相間的主要風格,展現出人物的性情風骨。小說在冷寂的色調中,以第五屺、第五崗兄弟二人的視角交叉講述,似乎是作者對于故事本身的兩種觀照,一個是感性審美的,一個是理性認知的。總體而言,兩位女性形象并非似男主人公所鐘情的那般可愛,她們不近人情,乏善可陳。但恰恰因為男主人公陰差陽錯的執念,釀成了他們的命運悲劇,也令作品冷寂的色調蔓延始終,形成揮之不去的悲劇力量。
歸山 內容簡介
本書是“明遠星辰文庫”**輯收錄作品,經梁平、李怡、劉福春等十余位專家經三輪評審后入選。“明遠星辰文庫”旨在鼓勵新時代青年積極投身文藝創作和文化普及工作,培育校園文化精品,孵化繼往開來的“川大作家群”,助力川大校園文化建設和文化品牌塑造,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本書是一部長篇小說,以西北農村和江南都市為背景,以第五屺和夏嫄的愛情為主線、第五德和依諾的愛情為副線,表現了當代青年真摯的情感和對理想的追求。小說共八十一章,采用雙視角交叉敘述,每章開頭有一首短詩,這些短詩和小說敘述互為佐證,同時也有著形式的隱喻。
歸山 節選
這說不清的世事啊 當我終于回到故鄉 就在這高崗上放聲痛哭 淚要流干,涕要滴盡 血管收縮成草根 記憶開成臘月菊 把骨頭隨意整理 看它們變白 看它們掙扎著 在土里長成象形符號 三天后的此刻,悲傷似乎已經過去,我并不能夠清楚地感覺到或者說已經麻木了,我再一次騎著摩托車向他家飛奔而去,因為今天是他的葬禮。一路上看到滿目蒼涼的秋天景象,心底還是泛起陣陣說不出的悲痛,我是多么不希望去參加一場葬禮,或者說如果必須要參加一場葬禮,怎么說都不希望是他的啊。可事實是,我正在去他家的路上,在趕赴他葬禮的路上。顛簸的摩托車沖過陣陣涼風,身體不由得哆嗦。在這哆嗦中夏收后荒涼的土地飛速地向后移動,只有已經發黃的玉米稈和干枯的洋芋葉子似乎在孕育著新的死亡。 “孝家磕頭請樂鼓著呢!”隨著站在祭禮臺前的總理韻味十足但又十分粗獷的喊聲,嗩吶嗚嗚咽咽地響了起來,整個村莊的溝溝坎坎瞬時被這嗚咽的聲音塞滿了。這地方把主持葬禮或是婚禮的人稱為“總理”,把寫祭文或是婚帖的人稱為“先生”,不管是婚喪嫁娶的場景,還是日常生活之中,他們都是備受鄉人尊重的文化人。雖然第五德沒有子女,但堂兄弟們的子女都在為他披麻戴孝,在死者面前,這是弟兄們*后一次的慷慨。除了被嚇哭的那幾個小孩,有幾個大一點的孩子已經知道規規矩矩地在靈堂前跪著,還有幾個小一點的孩子將頭埋得很低很低,偶爾用無辜而又好奇的目光打量著周邊跪著的同伴或是站著的莊間人。他們只知道這個叫“大大”(第二個“大”讀dd,隴西方言中對父親的稱呼)的是一個怪人,和村子里其他人不一樣,但是他們每年都會找這個大大給自家寫對聯,而如今他在這場火災中連遺體都沒有留下。 火燒之后的院子看起來令人瘆得慌,全部房屋都已倒塌,房頂的椽和木條已化為灰燼,與破散的家具一起雜亂地散布在土堆上。那土墻也像是經歷過戰火洗禮或歲月侵蝕的遺骸,再加上火燒過的烏黑烏黑的痕跡,即使在大白天,也飄散出恐怖的氣息。木質的大門全被燒毀,院墻上只剩下空蕩蕩的窟窿,像一個巨大的骷髏上缺失的眼睛。眾人在院子外面的空地上搭建了靈堂和用來做飯、待客的臨時棚子。棺材是匆忙中從縣城買回來的,劣質木頭上膠水和墨線的痕跡依稀可見。因為是意外身故,棺材上沒有任何花紋,甚至連淺色的油漆都沒有,就是一個原木色的簡易盒子,這是不知道延續了多少輩的傳統。據說幾位堂兄弟隨意地在廢墟上撿了一些像骨灰的東西,塞在骨灰盒里然后又裝進棺材,這是村子里**個被“火葬”的人,也是**個走了還要帶走自己財產的“吝嗇鬼”。 嗩吶聲一聲聲地大了,打在地上又濺起來,直鉆耳朵,漸漸地,連五臟六腑內都震蕩著嗚咽聲。雖然只有兩桿嗩吶,但一個脖子部位青筋暴露的六十多歲的老者和一位同樣精瘦的五十多歲的老者,兩人一高一低一應一和配合得天衣無縫,連他們搖頭晃腦以及換氣的動作也渾然天成。兩位老者間夾坐著一名十五六歲的孩子,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他雙目失明,左手拿著巴掌大小的像鈸一樣的方形樂器,右手拿著一支筷子粗細長短并在頭部綁有拇指大小的東西用來敲擊的棒槌,有板有眼地和著嗩吶聲敲擊著,發出節奏鮮明的清脆響聲。這是舉行祭禮的一天,附近十里八鄉的鄉黨親朋都會趕在這一天來祭奠,來人中凡是男性的都會在靈堂前燒香叩頭,即使輩分很高也會如此。死者為大的觀念深入人心,每有人上香,總理總會高呼一聲“孝家磕頭請樂鼓著呢!”如此循環往復,樂鼓(特指吹嗩吶和敲打樂器的藝人)幾乎整天都沒有休息的時間。而出殯會在第二天黎明之前完成,尤其是意外亡故的,更是必須在太陽升起之前安葬完畢;這一類死者也有在祭禮當天中午過后就安葬的,據說是為了靈魂能夠安息并避免給活人留下晦氣。 P1-3
歸山 作者簡介
左存文,1984年生,甘肅隴西人,文學博士,西華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師。習詩、旅行、寫小說,曾騎行川藏線、香格里拉大環線、新藏線,徒步鰲太線、安納普爾納大環線等。出版詩集《在隴西車站》《阿克塞欽的風》。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