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打造全球競爭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425206
- 條形碼:9787516425206 ; 978-7-5164-2520-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打造全球競爭力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企業管理者本書以中國企業聯合會自2002年發布至今的中國企業500強20年數據為基礎,觀察和梳理中國企業500強20年成長特點與發展趨勢,并提出中國企業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面對的機遇挑戰和對策建議。
打造全球競爭力 內容簡介
全書主要內容由三部分組成:部分,20年的風雨歷程與成就。主要從數據層面展現了中國企業500強20年來的發展歷程。第二部分,20年的成長路徑與經驗。從七個視角出發總結和梳理過去20年來中國企業500強發展壯大的趨勢特點。第三部分,未來的挑戰與建議。對于中國企業500強群體來說,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面對新時期、新階段、新征程,企業管理者要時刻警惕和應對七大挑戰,包括企業生存挑戰、產業生態挑戰、科技創新挑戰、地緣格局挑戰、海外布局挑戰、效率提升挑戰和戰略陷阱挑戰。
打造全球競爭力 目錄
**章 20年的風雨歷程與成就
**節 強中自有強中手
一、四個指標看“量”的增長 5
二、三個指標看“質”的提升 23
三、三個指標看“力”的強化 32
四、四個指標看“新”的突破 44
五、三個原因看“活”的底線 59
第二節 再造全球競爭格局
一、中、美企業兩強競爭 68
二、54個行業中的中國企業地位 73
三、開始引領全球模式創新 87
第三節 企業強則中國強
一、500強是經濟的“頂梁柱” 93
二、500強是發展的“火車頭” 96
三、500強是社會的“貢獻者” 101
第二章 20年的成長路徑與經驗
**節 產業升級
一、資源驅動到創新驅動 111
二、引領產業升級浪潮 116
第二節 區域布局
一、區域布局基本穩定 123
二、核心經濟圈集中化 129
第三節 技術創新
一、投入增,提升快,競爭烈 132
二、戰略性行業中四個領域表現突出 138
三、以高效產出牽引研發投入 143
第四節 國際經營
一、國際經營穩步推進 146
二、戰略性的海外布局 152
第五節 并購重組
一、從內部成長到外部成長 155
二、求壟斷地位反壟斷行為 163
第六節 數字化轉型
一、數字化與實體化融合發展 166
二、積極向“第四產業”進軍 168
第七節 混合化改制
一、所有制結構穩定,比例合理 171
二、所有到所用,所管到所值 174
第三章 中國企業500強未來的挑戰與建議
**節 新征程的六大挑戰
一、企業生存挑戰 182
二、產業生態挑戰 184
三、科技創新挑戰 188
四、海外布局挑戰 190
五、效率提升挑戰 191
六、戰略陷阱挑戰 197
第二節 新使命的六大建議
一、以新發展理念指導新使命 201
二、以“三鏈戰略”控制關鍵環節 203
三、向戰略新興產業重點布局 204
四、“四步走”國際化經營策略 206
五、以“雙碳”目標尋求義利平衡 208
六、以戰時機制確保企業生存 211
結 語 踏上新征途,須有新作為
一、踏上新征途,必須繼續發揚抗爭精神! 216
二、踏上新征途,必須繼續發揚學習精神! 217
三、踏上新征途,必須強化創新創業思維! 217
四、踏上新征途,必須繼續發揚建企精神! 218
五、踏上新征途,必須要樹立勝利者思維! 219
打造全球競爭力 節選
**節 Section 1 強中自有強中手 我們從“量”“質”“力”“新”“活”五個方面來概括中國500強20年的成長特點。 **是“量”。過去20年,中國500強快速崛起。無論是從營收規模還是資產規模角度來看,中國500強都已從21世紀初的地方級企業轉變為國家級企業,其中一部分企業已經成為世界級企業。中國500強通過過去20年的發展,具備了與擁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積淀的國際領先企業同臺競技的硬實力,這一成長速度世界罕見。 第二是“質”。在規模體量追上了國際領先企業之后,中國500強群體將關注重點落在經營質量上。“質”與“量”密切相關,“量”是營收、資產、人數,而“質”則是各個“量”之間的比率。以往中國500強往往給人“大而不強”的印象,這是問題,但不是錯誤,這是中國500強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階段,而且這一現象正在扭轉。過去20年,中國500強各項比率指標在企業規模增長的同時都保持了穩步提升,這是難能可貴的。 第三是“力”。它指的是競爭力、影響力。過去20年中國500強群體的行業影響力與國際競爭力在軟、硬兩個方面都在穩步提升。“軟”的方面包括文化實力、管理實力、品牌實力等,“硬”的方面包括市場實力、資金實力、技術實力、人才實力等。在這些方面,中國500強與20年前相比肯定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但與國際領先企業相比可能還存在不少差距,這也是下一步要重點關注和提升能力的方向。 第四是“新”。只有有了與眾不同的特別優勢,才能獲得超額利益和地位,這就需要各方面的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規則標準創新等。特別是核心技術買不來,必須依靠自己長期的、大量的投入。中國企業發展到今天,科研創新已經成為持續發展甚至能否生存之必須。但是,國際領先企業早就占據了巨大的優勢地位,因此極其艱難。我們將通過過往20年的科研投入和產出數據分析,為大家展現中國500強的創新歷程。 第五是“活”。企業能否“活下去”,似乎和規模沒有太大關系。中國500強依然要面對“活下去”的挑戰。作為目前中國*知名的高科技企業之一的華為,以前將“活下去”作為公司的*低綱領,現如今將“活下去”作為公司的*高綱領。可以說存亡問題一直是中國企業要面對的首要問題。過去20年,伴隨著中國500強的發展壯大,“活著”似乎一度不再成為問題,但近幾年來,無論是外部競爭對手變得更強大,還是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問題集中爆發,都再一次讓中國500強意識到了“活”的重要性。生存,依舊是中國500強經營發展過程中要時刻牢記的底線。在20年中國500強的榜單中,有落后于他人而退出的企業,有被兼并收購而消失的企業,也有經營不善破產消失的企業。 下面,我們根據過往20年的主要指標,分析中國500強的總體變化情況。之后,深入分析每個指標前20名的企業數據,以了解中國*重分量企業的20年動態。 一、四個指標看“量”的增長 20年來,中國企業實現了在“量”上的集體飛躍。我們把“量”分為營業收入、利潤額、資產規模、員工數量這四個指標進行分析。 1.營業收入*多 談及中國500強20年發展成就,經常會提到企業規模迅速擴大、體量日益壯大。如果要用關鍵詞來描述中國500強經營規模持續增長的狀態,那么就是“20年14倍”和“集體快跑前進”。 2002年中國500強營收總額僅為6.08萬億元,到2021年這一數字已增至89.83萬億元,是2002年的14倍多,中國500強體量不斷壯大。同時,從增速來看,2002—2021年中國500強營收增速的平均值達到15.6%,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的“集體速度”,如圖1-1所示。 圖1-1 進一步選擇2002年、2011年和2021年三個時間節點,把中國500強中營業收入平均值和營業收入*高企業的數據進行歷史縱向對比,分析2002—2021年中國500強營收規模總體變動情況,如圖1-2所示。 圖1-2 中國500強營業收入持續提升,群體規模不斷擴大。 2002年,營業收入*高的公司是國家電力公司,當年營業收入達到4004億元。同年,中國500強的平均營收規模為122億元。*高企業的營收是中國500強平均值的32倍多,500強間規模差距顯著。 2011年,營業收入*高的公司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石化),當年營業收入約1.97萬億元。而此時中國500強的平均營收規模為726億元,前者是后者的27倍多。 2021年,營業收入*高的公司是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簡稱國家電網),營業收入已達到約2.67萬億元;中國500強平均營收為1798億元,前者已降至后者的近15倍,群體營收規模增長趨勢明顯。 如果用營業收入來作為企業成長狀態的重要指標,那么20年來中國企業的*高營業收入由4004億元增長至2.67萬億元,增長6倍多;中國500強群體的平均營收由122億元增長至1798億元,增長了近14倍。 我們使用平均營業收入這個指標,來對20年間上榜的1408家企業進行梳理和排序,同時剔除了上榜次數少于5次的企業,找出了20年來平均營業收入規模*大的20家中國大企業,它們是這一時期*具“重量級”的中國企業的代表。中石化、國家電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石油)、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建設銀行)、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建筑)、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簡稱中國人壽)、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銀行)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移動)榮登前10位,如表1-1所示。 表1-1 注:此榜單基于自2002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中國500強營收數據,并剔除上榜次數少于5次的企業。 我們認真觀察這些大企業名單和數據時,發現了幾個突出的特點。 從企業上榜次數可以看到,半數企業實現了年年上榜。在企業成長過程中,進入中國500強不容易,而更難得的是持續上榜,能在20年里穩定保持在中國500強行列中,這就是中國*重量級的大企業。 從產業分布來看,石油、化工、電力、銀行、建筑等行業中的企業占據了絕大多數席位。從企業性質來看,掌控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企業是營業收入20強大企業的主體。 在中國經濟不斷躍升前進的道路上,國有企業始終是國民經濟的“領頭雁”、關鍵領域的“壓艙石”。特別是近20年來,企業通過積極探索與市場經濟相融合的有效途徑和方式,不僅自身規模和實力取得長足進步,還為推動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和民生改善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同時,在20強榜單中我們也看到不斷發展壯大的民營企業,例如太平洋建設集團、平安保險、京東等。華為、碧桂園等企業也躋身排名前50行列。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有著不同的先天條件。這些企業能夠敏銳地捕捉行業發展機遇,乘勢而上,在過去20年間蓬勃發展,不斷進階,鑄造傳奇。 2.利潤總額*大 利潤是衡量企業經營業績的一項非常重要的經濟指標。我們選取了凈利潤總和與凈利潤兩項指標來分析企業經營盈利能力。 從凈利潤總和數據來看,2021年中國500強凈利潤總和是2002年的13倍多,這一成長速度讓人驚嘆,如圖1-3所示。 圖1-3 從500強的凈利潤總和增速來看,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企業凈利潤增速明顯下滑,中國500強積極調整,應對危機,2010年將凈利潤增速拉回至20%以上,其后年份凈利潤總和均保持了正增長態勢。 過去20年,中國500強中凈利潤規模*高的企業,發生過一次重要交替,如圖1-4所示。 圖1-4 2009年,工商銀行以1112億元凈利潤取代了此前一直保持**位的中石油,并在此后保持了高速的凈利潤增長水平。2010—2020年,工商銀行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達到9.88%。中國500強中的服務業企業,也由此開啟了高速發展道路。 基于2002—2021年中國500強凈利潤數據,并剔除上榜次數不足5次的企業,我們進一步梳理得到了中國500強中平均凈利潤*高的20家企業,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中國移動、中石油、騰訊、中石化、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國家電網、碧桂園和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郵政)等企業。 在企業平均凈利潤榜單中我們看到,互聯網企業從一眾銀行、國有企業中脫穎而出,它們見證了我國互聯網行業從無到有,從“跟跑者”變成“并跑者”的發展歷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各行業融合出更多的應用場景,萬物互聯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上榜的互聯網企業在互聯網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業務方向,成為眾多網絡節點的支點與中間平臺,受益于網絡效應帶來的巨大效益,成長為萬物互聯下的超級巨頭。 碧桂園以強大的成本控制力成為行業內*賺錢的公司之一,以355.36億元的年平均凈利潤位列第十七名。這一成績在房地產企業中實屬不易。 一方面,隨著行業告別高增長、高利潤時代,碧桂園多次進行組織變革,對總部部門進行整合,對區域公司也進行了多次調整,從而控制成本支出,實現提質增效。另一方面,隨著房地產企業規模的普遍提升,科技逐漸成為多元化的一部分,碧桂園積極參與機器人研發,并已取得長足的進步。公司研發的建筑機器人有利于提升建造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建筑過程中的安全性成為公司在行業發展中獨一無二的優勢。 同時,基于自2019年有統計以來的中國500強利潤總額數據,得到了平均利潤總額排名前20的企業名單。 平均利潤總額前20強企業中數量*多的是銀行,銀行業是中國*賺錢的行業。 中國銀行業利潤總額高的*主要原因是資產規模巨大。2009年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比上年增加26%,首次超過美國。2018年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已經超過美國、日本、德國銀行業資產規模之和。有了如此龐大的資產規模,只要經營得當,政策有利,銀行的利潤總額也自然不會低。此外,近十年來,我國的銀行業不斷降本增效,持續提升經營效率,這也是利潤總額較高的內因之一。 不過,利潤額指標和企業經營模式密切相關。有14家在榜期間平均利潤為負的公司,其中10家是煤炭、鋼鐵、化工行業的老牌企業,這可能是行業環境和經營造成的問題。也有京東和美團2家互聯網電商公司,入榜時間短,也處于平均利潤虧損狀態,這可能是此類公司的經營模式所致,它們目前要的不是年度利潤,而是市值和未來估值。
打造全球競爭力 作者簡介
李建明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副理事長、研究員、管理學博士,從2002開始一直負責主持中國企業500強申報、分析、研究和發布工作。先后主持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等部委委托的10多項課題研究,如我國大企業發展的國家戰略研究、促進我國民營大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大的政策研究、我國主要行業發展大企業的國際比較研究、中央企業集團管控機制和能力建設研究等。出版了《企業核心能力》《經營戰略新趨勢》《經營者收入分配制度》等專著。在《中國工業經濟》《企業管理》《中外管理》《經濟參考報》等國內核心報刊上發表80多篇論文、文章和調研報告。 楊杜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日本神戶大學經營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有企業成長理論、知識管理、企業文化和企業倫理。先后發表研究成果《企業成長論》《現代管理理論》《成長的邏輯》《文化的邏輯》《倫理的邏輯》《矛盾管理學》《中國企業500強十年風云》等專著、合著和譯著共52部,論文117篇。參加和主持《華為公司基本法》《華僑城集團憲章》、國家電網管理模式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一重、雅戈爾集團、山東魯能、深圳金活,深信服、三角集團和人瑞集團等公司戰略和文化咨詢項目。主要社會兼職有知本咨詢總顧問,中國人力資源理論與實踐聯盟主席等,曾任深圳華為公司高級管理顧問。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