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第5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339462
- 條形碼:9787121339462 ; 978-7-121-3394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第5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且為教育部評選的“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本書系統地論述了香農信息論基本理論及某些應用問題,基本覆蓋了信息論的各個方面的內容。內容包括:信息的定義和度量;各類離散信源和連續信源的信息熵;有記憶、無記憶、離散和連續信道的信道容量;香農信息論的三個基本定理:無失真信源編碼定理、限失真信源編碼定理和信道編碼定理;網絡信息理論及保密系統的信息理論。本書還介紹了無失真數據壓縮(即無失真信源編碼)的實用的編碼算法與方法,以及信道糾錯編碼的基本內容和分析方法;*后簡要地介紹了信息論與熱力學、光學、統計學、生物學和醫學等其他學科交叉結合的應用內容。尤其是新增第13章,介紹量子力學與信息理論交叉結合而飛速發展起來,又極具誘人前景的量子信息科學。
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第5版) 目錄
1.1 信息的概念
1.2 信息論研究的對象、目的和內容
1.3 信息論發展簡史與信息科學
第2章 離散信源及其信息測度
2.1 信源的數學模型及分類
2.2 離散信源的信息熵
2.2.1 自信息
2.2.2 信息熵
2.3 信息熵的基本性質
2.4 信息熵的唯一性定理
2.5 離散無記憶的擴展信源
2.6 離散平穩信源
2.6.1 離散平穩信源的數學定義
2.6.2 二維離散平穩信源及其信息熵
2.6.3 離散平穩信源的極限熵
2.7 馬爾可夫信源
2.7.1 馬爾可夫信源和m階馬爾可夫信源的定義
2.7.2 馬爾可夫信源和m階馬爾可夫信源的信息熵
2.8 信源剩余度與自然語言的熵
2.9 意義信息和加權熵
小結
習題
第3章 離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1 信道的數學模型及分類
3.1.1 信道的分類
3.1.2 離散信道的數學模型
3.1.3 單符號離散信道的數學模型
3.2 平均互信息及平均條件互信息
3.2.1 信道疑義度
3.2.2 平均互信息
3.2.3 平均條件互信息
3.3 平均互信息的特性
3.4 信道容量及其一般計算方法
3.4.1 離散無噪信道的信道容量
3.4.2 對稱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4.3 準對稱信道的信道容量
3.4.4 一般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5 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3.5.1 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
3.5.2 信道容量迭代算法的收斂性
3.6 離散無記憶擴展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7 獨立并聯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8 串聯信道的互信息和數據處理定理
3.9 信源與信道的匹配
小結
習題
第4章 波形信源和波形信道
4.1 波形信源的統計特性和離散化
4.2 連續信源和波形信源的信息測度
4.2.1 連續信源的差熵
4.2.2 連續平穩信源和波形信源的差熵
4.2.3 兩種特殊連續信源的差熵
4.3 連續信源熵的性質及*大差熵定理
4.3.1 差熵的性質
4.3.2 具有*大差熵的連續信源
4.4 連續信源熵的變換
4.4.1 坐標變換后概率密度函數的變化
4.4.2 坐標變換后差熵的變化
4.5 熵功率
4.6 連續信道和波形信道的分類
4.6.1 按信道輸入和輸出的統計特性分類
4.6.2 按噪聲的統計特性分類
4.6.3 按噪聲對信號的作用功能分類
4.7 連續信道和波形信道的信息傳輸率
4.7.1 基本連續信道的平均互信息
4.7.2 多維連續信道的平均互信息
4.7.3 波形信道的信息傳輸率
4.7.4 連續信道平均互信息的特性
4.8 連續信道和波形信道的信道容量
4.8.1 單符號高斯加性信道
4.8.2 單符號非高斯加性信道
4.8.3 多維無記憶高斯加性連續信道
4.8.4 多維有記憶高斯加性連續信道
4.8.5 限帶高斯白噪聲加性波形信道
4.8.6 有色高斯加性波形信道
4.8.7 香農公式的重要實際指導意義
小結
習題
第5章 無失真信源編碼定理
5.1 編碼器
5.2 等長碼
5.3 漸近等分割性和ε典型序列
5.4 等長信源編碼定理
5.5 變長碼
5.5.1 唯一可譯變長碼與即時碼
5.5.2 即時碼的樹圖構造法
5.5.3 克拉夫特(Kraft)不等式
5.5.4 唯一可譯變長碼的判斷法
5.6 變長信源編碼定理
小結
習題
第6章 有噪信道編碼定理
6.1 錯誤概率和譯碼規則
6.2 錯誤概率與編碼方法
6.3 聯合ε典型序列
6.4 有噪信道編碼定理
6.5 聯合信源信道編碼定理
小結
習題
第7章 保真度準則下的信源編碼
7.1 失真度和平均失真度
7.1.1 失真度
7.1.2 平均失真度
7.2 信息率失真函數及其性質
7.2.1 信息率失真函數
7.2.2 信息率失真函數的性質
7.3 二元信源和離散對稱信源的R(D)函數
7.3.1 二元對稱信源的R(D)函數
7.3.2 離散對稱信源的R(D)函數
7.4 信息率失真函數的參量表述及其計算
7.5 信息率失真函數的迭代算法
7.6 連續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數
7.6.1 連續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數
7.6.2 高斯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數
7.6.3 連續信源R(D)函數的參量表述及其計算
7.7 保真度準則下的信源編碼定理
7.7.1 失真ε典型序列
7.7.2 保真度準則下信源編碼定理的證明
7.8 聯合有失真信源信道編碼定理
7.9 限失真信源編碼定理的實用意義
小結
習題
第8章 無失真的信源編碼
8.1 霍夫曼(Huffman)碼
8.1.1 二元霍夫曼碼
8.1.2 r元霍夫曼碼
8.1.3 霍夫曼碼的*佳性
8.2 費諾(Fano)碼
8.3 香農-費諾-埃利斯碼
8.4 游程編碼和MH編碼
8.4.1 游程編碼
8.4.2 MH編碼
8.5 算術編碼
8.6 字典碼
8.6.1 LZ-77編碼算法
8.6.2 LZ-78編碼算法
8.6.3 LZW編碼算法
8.6.4 LZ碼復雜度和性能分析
小結
習題
第9章 信道的糾錯編
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第5版) 作者簡介
傅祖蕓 女 1956年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60年抽調北大無線電系任教,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無線電物理專業。曾任教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現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通信學會中國通信理論委員會第二、三、四屆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并2008年榮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杰出貢獻教師表彰。曾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脈沖與數字電路、信息論、編碼理論、信息論與編碼、信源編碼與數據壓縮等多門課程。主要從事信源壓縮編碼及圖像與信息處理應用于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發表論文近20篇。主要著作:《信息論基礎》 、《信息論——基礎理論與應用》 、《信息論與編碼》 、《信息論與編碼學習輔導及習題詳解》 、《信息理論與編碼學習輔導及精選題解》 。翻譯十余本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書籍。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