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窮忙紐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6137
- 條形碼:9787500876137 ; 978-7-5008-7613-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窮忙紐約 本書特色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羅伯特·金·默頓推薦 “漢堡工”不覺得自己干的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但他們始終認為,工作就等于尊嚴,沒人應該不勞而獲 紐約這座大都市里
財富、科技、文化
一路高歌猛進
小人物卻無立足之地
回看新經濟來臨前夜
美國底層人民的奮斗與掙扎
窮忙紐約 內容簡介
美國有名社會學家羅伯特·金·默頓推薦
“漢堡工”不覺得自己干的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但他們始終認為,工作就等于尊嚴,沒人應該不勞而獲
紐約這座大都市里
財富、科技、文化
一路高歌猛進
小人物卻無立足之地
回看新經濟來臨前夜
美國底層人民的奮斗與掙扎
這是一部酸楚而有力的民族志,凱瑟琳·紐曼把目光投向了很容易被大眾和媒體忽略的生活困難人群——工作窮人,那些整日為工作奔波卻始終只能生活在溫飽線上的群體。
窮忙族做的都是苦差,比無業人群更辛苦,卻得不到醫療等社會保障。可他們還是不遺余力地奮斗,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哪怕對其中大部分人來說,“夢想成真”永遠不會發生。
有些人可以逾越就業的障礙,而有些人不能,造成這種局面的種種原因都遭到了無視。很終,這些真相在美國文化里都被一筆勾銷,社會被簡單地一分為二:尊貴與卑微、上班族與懶漢。
兩年之內,凱瑟琳·紐曼在紐約哈萊姆區追蹤了300位窮忙族,記錄他們的人生片段,看他們在酸楚的人生底色下如何找到自尊、努力工作、保護家庭。
窮忙紐約 目錄
目錄:
序 i
第 1 章 工作人生 1
第 2 章 隱形貧民 41
第 3 章 內城區就業 67
第 4 章 起碼還在工作 93
第 5 章 低薪群體的教育與技能 133
第 6 章 瓶頸與晉升 165
第 7 章 家庭價值觀 205
第 8 章 誰成功?誰淘汰? 255
第 9 章 幫助窮忙族 299
后 記 335
附 錄 343
注 釋 351
窮忙紐約 節選
工作人生
賈馬爾的人生
從外面看上去,賈馬爾居住的地方就是一棟普通、老舊的樓房。樓頂板七零八落地散在地基周圍,水泥臺階也開裂破損。即便如此,仍能想見,如稍加粉刷,再徹底打掃一下,這里的條件應該不算太差。一家人——就像賈馬爾的家庭一樣——可以在這樣的家里舒服地住著。
然而,穿過大門之后,一切家的跡象都不見了。這棟出租公寓在至少 10 年以前就被分隔成了若干間獨立的房間,住戶們都擁擠地住在里面,大多數房間甚至連臥室都算不上。衛生間位于黑暗的走廊盡頭,將就能用。6 戶人家在僅有的一間廚房里輪流做飯,常常為公用電冰箱里存放的食物而爭吵不休。
水管毫無征兆地斷了——攪得每個人都無法安寧。在大多數房間里,破損開裂的窗戶靠膠帶粘連著,勉強能抵御冬夜里吹個不停的刺骨寒風。賈馬爾認為自己每月支付 300 美元的高額租金,理應享受到更多的溫暖。可房東并不買賬,只留下一臺電暖器在角落里無力地嗡嗡響著。要想度過漫漫冬夜,他們還得穿著厚厚的衣服蜷縮在被子里才行。
賈馬爾和他的女友凱茜在這里同居。房間里有一張床、一臺電視機(總是被調到西部槍戰片或功夫片頻道上)以及幾個擱板,上面放著食品罐頭和意大利面。墻上貼著海報,都是他們喜歡的明星——邁克爾·杰克遜和圖派克·夏庫爾——正好遮住脫落的墻紙。一片狼藉的墻面讓人提不起一點勁兒去修整。從房間下一個大臺階就是地下室,他們倆曾在那兒住過;房間里只有一扇窗,開得很高,都快挨著天花板了,基本起不到透氣的作用。
房間的角落里擺著一臺電磁爐,方便凱茜在“自己的地盤”里享受做飯的自由,要是公寓管理員發現,就會大發雷霆。公寓里曾因租戶忘關電磁爐而著過幾次火,因此禁用電磁爐已經有一段時日了。可賈馬爾和凱茜還是渴望保留一點點隱私,幻想自己住在真正的家里,想做飯就做飯,不用受一墻之隔的鄰居沒完沒了的打擾。
凱茜盡力把衣服收納整齊,可賈馬爾卻不愿意弄;跟在他屁股后面收拾東西讓凱茜不勝其煩,于是吵架成為家常便飯。他們意識到,把房間徹底清掃干凈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因為和他們共處一室的不速之客是一群老鼠。尤其當隆冬時節到來,外面沒什么油水可撈時,老鼠就紛紛從墻縫和墻洞鉆進他們家的地板里。凱茜提到過,在鞋子里發現老鼠絕對是*令人作嘔的事。
出租公寓里很少能保持清靜。小孩子們,包括隔壁兩歲大的阿瑪拉,找不到地方玩,就到處游逛,到鄰居家串門,等媽媽從做飯家務中騰出空、找上門來才回家。房客們吵架已成為家常便飯,喊叫聲沖出走廊、穿墻而去。鄰居之間發生糾紛在所難免,因為大家都缺乏隱私或心理轉圜的余地,很難在怒火中燒的關頭讓自己冷靜下來。
賈馬爾感覺四周的墻壁壓迫著自己,也壓迫著他與凱茜之間的關系,因為房間里實在太擠了。他們倆勉強能同時轉身,不被撞上。賈馬爾想在家里干點自己的事情,比如看看喜歡的電視節目,還得小心不要招惹凱茜發火。他甚至想過在房間里放個屏風,但又否定了這個想法,因為那樣做只會讓空間更加狹窄。他無法在這個破地方保持冷靜,心里的怒火隨時會爆發。
賈馬爾需要好好地休息一下。這個 22 歲的青年在巴恩漢堡快餐連鎖店(Burger Barn)* 打工,有時候還能得到徹夜加班的機會。1993 年冬天,我與賈馬爾結識,那時他的境況還不錯,有 8 小時的輪班可以上。按照*低工資標準——每小時 4.25 美元——他正常工作一天能掙到 34 美元。如果能保持這樣,他還勉強可以維持生計。可問題是,即便他常常去求老板,也只能得到 5 小時的輪班,到點就得下班。“大家都想多上班,”老板對他說,“我只能給你這么多了。”賈馬爾只好乘公共汽車下班回家,汽車從布朗克斯區穿過,路上要花費一個小時。他倒是樂于早點下班休息,但要為這個月的房租而發愁,欠下的錢就更別提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賈馬爾是愿意早點下班的。為了按時上班,他必須每天早上 4 :30 就起床,趕在 5 :00 前坐上公共汽車。在黑暗、寒冷的冬天起床上班實在太痛苦了。賈馬爾穿著薄薄的工作服,套著卡其綠粗呢外套,疲憊不堪,全身都凍僵了,可還得掙扎著去工作。他經常遲到,但都不太晚,還不至于惹怒老板。說實話,那個牙買加女老板自己也經常遲到。無數個日子里,賈馬爾多么希望立即回家縮進被窩里,把工作都拋到腦后。天曉得在多少鄰居眼里他就是個瘋子,每天這么辛苦,不惜長途跋涉,工作幾個小時就為了掙 25 美元。何苦呢!
賈馬爾知道他們的想法。“我討厭這該死的工作,”他抱怨道,“可它畢竟是一份工作。巴恩漢堡店里的人都是些蠢貨,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沒有過硬的工作經驗,真是太難了。”他答應去找一份工作:“我也當一當有本事的高人。”這三四年積累的經驗讓他對未來有所期待,但夢想的實現仍遙不可及。賈馬爾跑遍了曼哈頓區、皇后區和布朗克斯區的大街小巷,能找到的工作還是和快餐店的*低薪資崗位一個水平。
即便是這種工作機會,都是靠他在工作中認識的幾個年輕“搭檔”幫忙找來的。要是沒有他們的幫忙,賈馬爾的處境會比現在更糟,他會立刻一貧如洗。他明白這一點,所以主動與人交往。“你不知道會在什么時候需要他人的幫助。”他說。在人員流動率高的行業里,不斷有員工被削減工時,直至被解雇,所以必須全神貫注,保持信息渠道暢通。
對于賈馬爾這樣的年輕人來說,“搭檔”是非常必要的,因為老板們根本不會迎接他進門面試。他的長相令人望而生畏,尤其是在陌生人的眼里。我**次見到他是在我任教的哥倫比亞大學校園里,相距很遠我就注意到了他。一群白人學生在漂亮的磚路上給他讓開一條路。他身高 6 英尺,體重 220 磅,看上去就像一名職業足球后衛。他穿著灰色連帽運動衫,帽檐都蓋到了眉毛上。他微沉著臉,難免令周圍的人感到不安。這也是大部分老板看到他走進面試房間后的**印象:一個有個性的黑人青年。他們留意不到的是他那張娃娃臉、炯炯有神的褐色眼睛,以及對女友的寵愛。
認識他兩年來,我對賈馬爾的印象是頭腦聰明,對周圍的人有著超越年齡的敏銳洞察力,但是十分消沉。他 22 歲,和我的許多活潑、樂觀的本科學生同齡,他很清楚自己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無休止地做著沒有前途的工作,和凱茜一直住在老鼠猖獗的廉租公寓里。他的聰明才智和大學生不相上下,但永遠不會有機會上學。他必須在每天早上 5 點坐上城際巴士,從早到晚不停地清洗炸薯條桶,還要被“誰都比不上”的老板臭罵。他可以明確而堅定地評論社會,在我給他的日記本里寫下自己一年來的心里話。我深感造化弄人,讓他的才華無以施展。如果人生可以改寫,他完全可以和我的任何一位學生調換身份。
賈馬爾依然心懷感恩。他有一個愛他的女人,盡管她經常為瑣事和他吵架,但她對他關懷備至,盼著他下班回家后一起吃爆米花,一起看從音像店買來的電影。為了和他在一起,凱茜從 16 歲就離開了位于佛羅里達的家。她的母親是白人,一點兒也不支持女兒嫁給一個黑人。于是,凱茜和家里斷了聯系,偶爾給弟弟打一通傷心的電話,弟弟還是用公用電話接的。每每說到自己拋下弟弟離開的時候,凱茜總會低下頭,盯著自己亮閃閃的紅色長指甲。而一說起母親,她就嚴肅起來,因為母親不僅不同意她和賈馬爾在一起,而且從父親去世起就獨吞了每月發放的政府保障金。凱茜覺得這筆錢應該歸自己,可是住在塔拉哈西的母親不同意。
要是有這筆錢就太好了,當初發現懷孕的時候,凱茜就能過得寬裕一些了。大概在我遇到他們倆半年以前,他們的女兒出生了。除了賈馬爾在巴恩漢堡店兼職打工賺到的錢,他們沒有其他的收入來源。凱茜之前也在店里工作過一段時間,在女兒出生后就不干了。他們當時住在布魯克林的一棟公寓的單間里,嬰兒床只能硬塞進去。他們在狹小、幽閉的空間里,整日面對成堆的尿不濕和嬰兒的啼哭聲。女兒塔米越來越好玩,也越來越不聽話。賈馬爾和凱茜都沒有育兒經驗,不知道該怎么做,才能讓她不哭。終于有一天,賈馬爾一怒之下打了女兒,卻始終不肯承認。他堅稱是自己不小心碰到嬰兒床,才導致女兒掉出來的。社會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并不相信他的話,他們帶走了塔米,還起訴賈馬爾虐待兒童、凱茜疏于照管。
窮忙紐約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凱瑟琳· 紐曼
Katherine S. Newman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教授,她的研究方向包括中產階級經濟不平等、城市貧困等。她的著作包括《手風琴家庭:“回旋鏢”孩子,焦慮的父母和全球競爭的個人代價》《縮水的財富》等。 譯者簡介:
黃婷
中國翻譯協會專家會員,擁有豐富的筆譯工作經驗。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