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的高質量發展研究--以內蒙古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26159
- 條形碼:9787521826159 ; 978-7-5218-261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的高質量發展研究--以內蒙古為例 內容簡介
從馬克思主義關于事物矛盾運動的普遍原理可知,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就是發展和保護的關系,本質上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因自然而生,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也就是,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新時代,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十四五”時期,是我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建設現代化內蒙古新征程的個五年規劃期,也是深入推進總書記對內蒙古關于努力探索一條符合戰略定位、體現內蒙古特色,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重要指示精神的關鍵時期。因此,從理論上探討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本質關系,正確認識“新路子”的科學內涵,全面分析我區發展和保護關系的現狀及面臨的突出矛盾問題,系統提出我區“十四五”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高質量發展路子的戰略思路和對策建議,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的高質量發展研究--以內蒙古為例 目錄
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提出的背景
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內涵體系
第二章 內蒙古生態功能重要性分析
一、生態系統主要類型與分布格局
二、生態服務功能評價
三、生態系統現狀評價
第三章 內蒙古綠色發展現狀評價
一、指標體系構建
二、綠色發展水平的測度與評價
第四章 內蒙古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減排效應評價
一、減排效應理論分析
二、減排效應實證研究
第五章 內蒙古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高質量發展動力評價
一、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理論分析框架
二、內蒙古綠色全要素生產率時空差異的實證分析
三、內蒙古綠色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六章 內蒙古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面臨的環境
一、挑戰和不利因素
二、機遇和有利條件
第七章 內蒙古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戰略思路
一、正確處理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的關系
二、正確處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關系
三、正確處理穩和進的關系
四、正確處理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的關系
五、正確處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
六、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七、正確處理內外聯動的關系
第八章 內蒙古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主攻方向和對策建議
一、優化國土空間布局
二、強化科技創新戰略支撐作用
三、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四、構建綠色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
五、建設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
六、打造北方數字經濟新高地
七、建設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
參考文獻
后記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的高質量發展研究--以內蒙古為例 節選
因此,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律誰也無法抗拒。我國環境容量有限,生態系統脆弱,污染重、損失大、風險高的生態環境狀況還沒有根本扭轉,并且獨特的地理環境加劇了地區間的不平衡。以內蒙古為例,其地處祖國北疆,位于蒙古高原東南部,橫跨“三北”,毗鄰八省區,臨近京津冀,外接俄羅斯和蒙古國,地理區位十分特殊。《全國生態功能區規劃》(修編版)中顯示,在全國生態系統服務九大功能區中,內蒙古不僅都有而且基本實現全域覆蓋,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功能區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內蒙古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全區各族群眾生存和發展,而且關系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生態安全。”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既是黨中央立足全國發展大局確立的戰略定位,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必須自覺擔負的重大責任。因此,一方面,以生態優先為導向,在推動經濟發展中首先要保持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如果經濟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出現矛盾,必須堅定不移地做到“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另一方面,生態優先導向也明確了高質量發展的立足之本。以生態優先為導向,也強調了生態環境和生產力之間是有機統一關系。在馬克思看來,良好生態環境本身就是生產力和經濟財富,外界自然條件在經濟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生活資料的自然富源,如土壤的肥力、漁產豐富的江河等;勞動資料的自然富源,如奔騰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屬、煤炭等。我們的先人也早就認識到生態環境和生產力的關系。例如《論語》中說:“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其意思是不用大網打魚,不射夜宿之鳥。荀子說:“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黿鼉、魚鱉、鰍鱔孕別之時,罔罟、毒藥不入澤,不天其生,不絕其長也。”《呂氏春秋》中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地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種的常青樹就是搖錢樹,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么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簡言之,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就是從根本上保護和發展生產力。這要求我們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實踐中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生態環境保護上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2.“綠色發展導向”既指明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方向,也揭示生態環境保護的根本所在 綠色發展是我們正確處理發展和保護關系的治本之策,通過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格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方面,“綠色發展導向”指明了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方向。綠色發展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建設現代化的根本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創新發展、協調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作用,是全方位變革,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目的是改變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使資源、生產、消費等要素相匹配相適應,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的高質量發展研究--以內蒙古為例 作者簡介
男,內蒙古黨校副教授、經濟學博士,主要從事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生態經濟學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和政策咨詢工作。兼任內蒙古北方城鄉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內蒙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內蒙古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理論專家庫成員。擔任內蒙古黨校研究生指導教師,內蒙古“十三五”規劃實施中期情況評估專家組成員。作為內蒙古宣傳部“草原學習輕騎兵”宣講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兩會”重要講話精神并接受電視臺采訪。近年來,主持參與完成***、省部級等各級各類課題21項,在SSCI、CSSCI、中文核心期刊等各類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2篇,獨著專著1部、合著專著2部、參編8部。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