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美術學博士文叢 傳承與演講:明清肖像畫藝術表現形態的嬗變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900501
- 條形碼:9787572900501 ; 978-7-5729-005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術學博士文叢 傳承與演講:明清肖像畫藝術表現形態的嬗變研究 內容簡介
明清時期肖像畫藝術表現形態承接前代肖像畫風貌,于諸多外在因素影響下兼收并蓄,逐漸形成具有時代特點的多元化風格。以往學術界研究多關注明清時期肖像畫繁盛的具體表面現狀,忽略了促使其產生豐富性和活力性的內在因素,以及不同時期、不同階層肖像畫藝術表現形態的具體變化和它們之間的聯系,而這正是《美術學博士文叢 傳承與演進:明清肖像畫藝術表現形態的嬗變研究》研究的議題。 通過前期調研,《美術學博士文叢 傳承與演進:明清肖像畫藝術表現形態的嬗變研究》將對明清時期肖像畫代表作品從圖式與文本、圖式與圖式之間進行對比,在大量掌握明清肖像畫圖像和背景介紹的基礎上,按照服務對象階層(橫向)和時間(縱向)的不同,對其藝術表現形態的變化進行分析,從中發現明清肖像畫的藝術表現。在變化過程中,以繼承筆墨傳統為根基,一直堅守中國傳統肖像畫精髓,在時間的推移中,不斷更新、演變,尋找適合其階層審美意識的表現形式。 任何時代、任何門類的藝術特色,大都由這個時代的主流派所承載,而主要流派的藝術特色,歸根結底是由本流派的主要代表性人物來體現。明清肖像畫在每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中,其藝術表現都有代表性的階層、流派和突出特點。因此,按服務對象階層的不同分為宮廷肖像畫、文人雅士肖像畫、庶民百姓肖像畫。三者并非獨立個體,而是代表了明清時期肖像畫藝術此消彼長的特定狀態。明末清初,傳教士畫家的入廷任職,使已經開始醞釀變化的中國肖像畫進入更加快速的發展變革時期,他們來華后的創作實踐,豐富了中國肖像畫的筆墨技法,使傳統的墨骨、賦色兩大傳統肖像畫受到影響。 《美術學博士文叢 傳承與演進:明清肖像畫藝術表現形態的嬗變研究》重點研究明清肖像畫包括帝王像、朝服像、祖容像、文人名士像等的藝術表現形式,也必然通過對明、清兩代肖像畫的主流畫派和代表性人物以及對典型個案和相關史實、理論的研究,針對以往學術研究不足,從一個被忽略的角度來探討肖像畫的獨特審美和價值,尤其是對從屬于社會底層的庶民肖像畫進行深入分析,將相術、秘訣對肖像廁的影響以及其面部圖示變化進行梳理,從而更好、更全面地評估明清肖像畫藝術表現形態的轉變形式以及價值所在。 明清時期的肖像畫兼收并蓄,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實現了新的發展,為中國人物畫的20世紀復興,為中西文化的交流做了堅實的鋪墊和準備。中國肖像畫作為這一文化融合的先導,由此而來的一系列變革創新活動,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個巨大的轉折點,它預示著中國繪畫的古典形態即將終結,意義非凡而久遠。因此,《美術學博士文叢 傳承與演進:明清肖像畫藝術表現形態的嬗變研究》筆者通過對明清肖像畫藝術表現形態的研究,望能為今后有關明清肖像畫的學者研究及繪畫學習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美術學博士文叢 傳承與演講:明清肖像畫藝術表現形態的嬗變研究 目錄
1.1 現狀述評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結構
1.7 創新點
第二章 肖像畫的概念、分類
2.1 肖像畫的概念與本研究界定
2.1.1 肖像畫的概念
2.1.2 肖像畫的屬性
2.2 肖像畫的分類
2.3 明代之前肖像畫的功用與形式
第三章 兼收并蓄——明清時期宮廷肖像畫藝術表現研究
3.1 明代傳統宮廷肖像畫
3.1.1 明代帝王帝后御容像的變革
3.1.2 明代帝王行樂圖、雅集圖的表現意識
3.2 清代宮廷肖像畫
3.2.1 西方傳教士(畫家)的到來
3.2.2 清代宮廷繪畫的中西融合
3.2.3 西風影響下的清代宮廷“西學派”
第四章 生機勃勃——明清時期文人階層肖像畫藝術表現研究
4.1 曾鯨及其波臣畫派
4.1.1 曾鯨及其墨骨法
4.1.2 曾鯨與西法的關系以及對墨骨法的再認識
4.1.3 波臣派的傳承人
4.2 禹之鼎及揚州地區文人肖像畫
4.3 任伯年及上海地區文人肖像畫的藝術表現形式
第五章 光輝璀璨——明清時期民間肖像畫藝術表現研究
5.1 民間肖像畫的分析
5.1.1 明清庶民百姓肖像畫的功用、類型
5.1.2 庶民百姓肖像畫的師承方式和生存狀態
5.2 “相術”“秘籍”與肖像畫藝術表現形態的關系
5.2.1 相術與中國肖像畫之淵源
5.2.2 相術、秘籍對肖像畫的作用
5.3 明清時期民間肖像畫的變化
5.3.1 祭祀性祖影像的繪制方式
5.3.2 民間肖像畫的轉變
第六章 結語——中西融合與創新開拓
參考文獻
附錄
發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