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影視美學概論(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730412
- 條形碼:9787565730412 ; 978-7-5657-3041-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影視美學概論(第三版)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了自電影產生以來西方有關影像的美學理論,包括早期電影美學、蒙太奇電影美學、先鋒派電影美學、好萊塢電影美學、紀實電影理論、歐洲藝術電影美學、電影符號學、電影敘事學、結構精神分析學電影理論、電影的意識形態理論、女權主義影視批評、后現代主義影像話語、大眾文化理論的影視觀等,加強了對影視美學理論學術背景及思想范式的闡述。本書對影視美學做了全面清晰的介紹和分析,適合作為高校“影視美學”等相關課程的教材,也適合作為影視藝術研究者、愛好者的入門讀物。本書為《影響的哲學:西方影視美學理論》的第三版,第三版根據近幾年
影視美學概論(第三版) 目錄
**章 藝術界定與文化預言:早期電影美學
**節 明斯特伯格的電影心理學觀念
第二節 阿恩海姆電影思想要點
第三節 貝拉·巴拉茲與其電影文化論
第二章 影像的語言方式:蒙太奇電影美學理論
**節 格里菲斯的電影剪輯實踐
第二節 庫里肖夫的實驗與普多夫金的觀點
第三節 愛森斯坦的理論與實踐歷程
第四節 愛森斯坦蒙太奇論和蒙太奇思維
第三章 持續的先鋒與實驗:先鋒派電影美學
**節 現代主義和先鋒派電影美學
第二節 歐洲早期先鋒派電影及其觀念表達
第三節 美國先鋒實驗電影的歷史與觀念
第四節 獨立電影的創作形態
附 對《一條安達魯狗》的美學讀解
第四章 資本的敏銳:好萊塢電影美學及其變化
**節 好萊塢制片廠制度和類型電影形態
第二節 經典好萊塢戲劇化敘事的構成
第三節 新好萊塢作者電影觀念的建立
附 對新舊兩部好萊塢電影的比較分析
第五章 真實中的模糊含義:紀實電影理論
**節 格里爾遜與克拉考爾的紀實觀念
第二節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創作觀念
第三節 巴贊電影本體論思想與長鏡頭理論
第四節 直接電影觀念與新紀錄電影理論
第六章 現代主義秋實:歐洲藝術電影美學
**節 藝術電影的內涵與形式界定及其影響
第二節 法國新浪潮與左岸派電影的探索
第三節 歐洲現代主義電影與其美學思索
附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的形式分析
第七章 結構主義時代:電影符號學
**節 結構主義與符號學美學的基本命題
第二節 電影的結構主義與符號學興起
第三節 麥茨與電影**符號學思想
……
第八章 本文敘述與視角:電影敘事學
第九章 夢像與鏡面:結構精神分析學電影理論
第十章 詢喚與縫合:電影的意識形態理論/
第十一章 視覺快感與性別:女權主義影視批評
第十二章 解構的景態:后現代主義影像話語
第十三章 批判的視野:大眾文化理論的影視觀
第十四章 電視的真相:冷媒介與第二媒介時代之說
第十五章 電視理論的展開:社會、文化與公共領域
參考書目
后記
影視美學概論(第三版) 節選
《影視美學概論(第三版)》: 法國電影導演費爾南·萊熱制作的抽象電影《機械舞蹈》與維金·艾格林的電影明顯不同,《機械舞蹈》表現的物體更繁雜,也強化了電影的寫實特征。萊熱年輕時學習繪畫,是一名立體主義畫家,他的畫作《森林中的裸女》《廊柱》等充滿彎曲的形象,這些形象形成了“機械美學”的特征。影片《機械舞蹈》從一個婦女蕩秋千開始,接著鏡頭很快由人物轉移至物體,草帽、鐘擺、秋千、金屬器皿,直至出現繪制的方形與圓形,接著又出現了草帽的圓形。影片唯一一段人物活動情節是一位洗衣女工背著袋子登上樓梯,這個段落間隔出現了多次,女工一直沒有登上樓梯頂。影片結尾處,蕩秋千的婦女站在樹叢邊,細嗅面前的一根花枝。影片將看起來沒有關聯的事物組接在一起,表達作者對世界物體的理解,即事物所體現的種種形狀及其關系與價值。作者認為,人處在一個機械環境中,要在機器的細節中感受新的現實,即找到事物造型的價值及其節奏與美感等。其中重復的女工登樓梯的場景將人的活動與機械運動聯系起來,具有象征意味。整部影片的抽象物象的突出與結構形式都帶有未來主義和達達主義色彩。 英國的抽象電影主要有蘭·萊伊的《顏料盒》《彩虹舞蹈》,諾曼·麥克拉倫的《閃爍空白》等。《顏料盒》的畫面充滿了垂直線條,線條隨著音樂舞動變化,包括數量與位置、色彩都在發生改變,而后出現方孔與圓孔的網格、文字及數字。這是一部直接在膠片上繪制的動畫影片,稱為直接動畫片。萊伊對影像的不規則性的意義有著清楚的認識,并有意加強對其的運用。此外,《顏料盒》中,動畫與音樂沒有完全配合,這也成為它的特色。 詩意電影方面,法國藝術家德米特里·克薩諾夫創作了《麥尼蒙當》,講述了一個女性被引誘后終被拋棄的故事,影片重視心理表達,采用快速切換、連續推進及畫面疊加等手法,塑造詩意形象。曼·雷伊在制作了抽象影片《回歸理性》后,也創作了詩意電影《海星》。《海星》受超現實主義詩人德斯諾斯的詩歌的啟發,描繪了女性的潛意識與顯意識的狀態,其影像營造出夢境的感覺。讓·愛浦斯坦的《厄舍古屋的倒塌》根據愛倫·坡的同名小說改編,并糅合了《麗姬婭》等其他幾篇小說內容,極力表現出象征主義的隱秘詩意。 英國的巴茲爾·懷特創作了詩意紀錄電影《夜郵》,講述了從倫敦到格拉斯哥的英國郵政專車的夜間工作歷程。影片展現的大多是日常性的機械工作場景,例如調度員發出通知、火車經過道岔、工作人員把郵包掛在支架上等。出現的人物有扳道員、信號員、火車司機、郵件分揀員、郵政官員等。影片將之與火車經過的城市、鄉村、山野、港口等場景剪輯在一起,配上作曲家本杰明·布雷頓的音樂與詩人休·奧頓的詩句,充滿詩意。 蘇聯建構主義電影也是先鋒派電影的一種,代表作有吉加·維爾托夫的《帶攝影機的人》。維爾托夫提出了“電影眼睛”理論,強調了電影真實記錄與形式創新兩個傾向,《帶攝影機的人》正是這一理論的實踐結果。影片中有一個段落:一個女人在熟睡,乞丐在露天長椅上熟睡,趕馬車的人在車上熟睡,嬰兒在熟睡,櫥窗模特靜止不動,電梯靜止不動。鏡頭畫面絕對寫實,但整體顯示出極強的形式感。電影眼睛超越人的眼睛,它保持了客觀性,又改造事物的性質。建構主義的含義在于把自然的運動與動作等分解,再組接構建,它是對肉眼可見與不可見的世界進行解釋的一種紀錄,是對時間與空間的征服,維爾托夫這樣表達他的見解。 表現主義電影是先鋒派電影運動中*具成就的,其中,德國導演羅伯特·維內的《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1919)是電影史上的一部杰作。其編劇是卡爾·梅耶和漢斯·杰諾維茨,布景是荷爾曼·沃姆、沃爾特·容里格和沃爾特·雷伊曼。影片時長55分鐘,是一部充滿恐怖氣氛和幻覺色彩的故事片。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不同于主要描繪外部世界的傳統主流敘事電影,它所表現的不是人的常態的內心世界,而是病態的與反常的。表現主義非常關注人類的異化和心理的變異或扭曲,或許可以把它看作處于動蕩不安世界中的人類普遍深層心理的表達。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在形式方面也有其特色,其視覺效果是純粹的,三位表現主義畫家基本拋棄了實景,代之以繪畫。這是一個全然創造的富有野心的藝術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樹木像帶倒刺的矛,陰影與光亮都是人工繪制的,形成奇特的沒有光源的光照和巨大暗影,還有迷宮似的彎曲街道,違反透視比例的斜坡和樓梯、房屋。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代表作還有弗里茨·朗格的《疲倦的死神》和《大都會》。《疲倦的死神》講述一個女子失去愛人,她向死神乞求讓他們再會面,死神給予她三次機會。有關命運的主題的電影雖然數量不少,但是該片的視覺特征十分鮮明,如死神身著黑色長袍,神情嚴肅陰沉,富有象征意味。 ……
影視美學概論(第三版) 作者簡介
南野,原名吳毅,出生于浙江玉環,現居杭州,浙江傳媒學院教授。出版詩歌選集《語言繁華》《時代幻像》《在時間的前方》《純粹與寧靜》,小說集《驚慌失措》,詩學文論集《新幻想主義論述》,學術著作《結構精神分析學的電影哲學話語》《西方影視美學》《電視:影像的重述世界》,合作主編《中國先鋒詩歌檔案》,合著《影視作品解讀》等。另有大量詩歌、小說、評論等發表,被選入多種選本及譯往國外。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