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大水之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712847
- 條形碼:9787570712847 ; 978-7-5707-128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水之夏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7-10歲大水之夏是 一部以抗洪救災為主題的現實主義長篇兒童小說;以細膩唯美的文字,講述了兩個少年在一個洪水肆虐的夏天,逐漸成長起來的故事;闡釋關于勇敢、擔當、堅韌、善良、理解的主題;教會我們懂得尊重生命,保護野生動物,敬畏自然;文字細膩純美,充滿詩意。
大水之夏 內容簡介
少年孫大水在大水破圩之時,和一只名叫“孫大圣”的河龍(揚子鱷),歷經艱險,漂到被大水淹沒的古鎮。他們與離家出走的女孩夏雨彤不期而遇,并一起被困教堂尖頂。面對茫茫大水,孫大圣機智地引來正奮戰在抗洪線的軍校生鄭皖生,“兩人一龍”成功獲救。在當地抗洪英雄老雷爺爺的默許下,他們加入了防洪巡堤小組。一天,大壩突發管涌,情況萬分緊急,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曾多次排除險情的老雷爺爺又一次奮不顧身地潛入水中,可是他再也沒有上來。天晴之后,洪水終于退去,兩個在大堤上堅守了十幾天的少年,已經在風浪中走向成熟……
大水之夏 目錄
大圣不見了?? ......................?? 1
發瘋的洪水?? ....................?? 20
閣樓求生?? .......................?? 43
“牛仔”原來是女生?? ........?? 64
大圣去送求救信?? ..............?? 88
“一碗雨水”在行動?? ......?? 109
刀口對準了大圣?? ............?? 132
“雷猴子”爺爺走了?? ......?? 147
大堤上的告別?? ...............?? 174
夏天夏天悄悄過去?? .........?? 183
大水之夏 節選
大水見過幾次大圣捕捉獵物,都是偷偷觀察到的。 一次是大圣偷鴨子吃。那天,一群羽翼未豐的小鴨子跑到清水塘里,它們扇動著小翅膀,在水里打滾、覓食,驚動了在遠處假裝睡覺的大圣。它馬上將整個身體縮進水里,向著鴨群的方向潛游過去。快要接近鴨群時,大圣才悄悄露出頭來。河龍的頭前端窄,后端寬,側面看像一個三角楔形,這小小的部位匯聚了眼、耳、鼻等主要感覺器官 ;所以,它露出一個頭來,把自己大部分感覺器官露出來了,可以看見、聽見、聞見周圍的情況,它將身體隱藏起來,讓自己不易被外界發現。因此,大圣在水面上觀察了好一會兒,才選定了一只看起來挺好下手的小鴨子,立即緩慢地靠近 ;在有把握的攻擊距離內,它猛地向前一沖,張口咬住小鴨子,再一起沉入了水底。大圣再浮上來時,嘴角干干凈凈的,它又若無其事地浮在水面上,瞇著眼裝睡。 還有一次,大水親眼看見大圣是怎么解決一只機靈的青蛙的。大圣先是靜靜地漂浮在水面上,一動不動,皮膚的顏色也配合著它,讓它像一根褐色的浮在水上的爛木頭,爛木頭隨水而流。一只青蛙在水里游累了,便爬到這根漂浮的“爛木頭”上去休息。青蛙太大意了,它沒有看出這根爛木頭居然是危險的河龍,它還挺自得地坐在爛木頭上呱呱叫呢。這時,大圣的后半身開始以極緩慢的速度下沉,青蛙隨之慢慢地往大圣的前半身移動,*后,移到大圣的嘴尖了 ;大圣大嘴一張,青蛙順勢栽進了大圣的大嘴巴里。那一次,大水看到這一幕后,心想,青蛙吃飛蟲,是那么靈活,結果卻栽在這看似笨拙的河龍嘴里,真是一物降一物呀! 眼下,在這樣的激流中,大圣還能捕捉到活魚,它一定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把所有智慧都用上了。連大圣都這樣努力,自己就更不應該放棄呀! 大水爬到閣樓外觀察著。這時,天晴了,云開日出,視野變得開闊了,大水隱隱看到東北方像是有一條墨線,被畫在白茫茫的水面上。
大水之夏 作者簡介
余同友,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出生于皖南石臺縣,現供職于安徽省文聯。魯迅文學院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第七屆學員,中國文聯首屆編劇高級研修班學員。有詩歌、中短篇小說等在《詩刊》《十月》《長江文藝》等刊發,多部小說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等選刊及年度選本選載,曾獲澎湃新聞首屆非虛構寫作大賽特等獎、安徽省社科獎文學類政府獎、安徽省五個一工程獎、飛天十年文學獎小說獎等獎項,出版有中短篇小說集《站在稻田里的旗》《去往古代的父親》,長篇小說《光明行》,長篇紀實文學《一條大河波浪寬》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