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資源昆蟲學概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32830
- 條形碼:9787030232830 ; 978-7-03-023283-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資源昆蟲學概論 內容簡介
本書以大量的手研究資料為主,結合靠前外研究的近期新進展,從昆蟲的資源價值、生態價值和科學價值系統地論述了資源昆蟲的定義,研究范圍、對象、任務和目的,建立了資源昆蟲學的理論框架。 本書分為16章,包括緒論、紫膠蟲、白蠟蟲、五倍子蚜蟲、胭脂蟲、產絲昆蟲、產蜜昆蟲、昆蟲作為藥物資源、昆蟲作為蛋白質資源、天敵昆蟲、授粉昆蟲、觀賞昆蟲、昆蟲與環境、昆蟲細胞的科學價值及應用、昆蟲生物反應器和昆蟲的特殊能力與仿生學等內容。每一章節都有具體昆蟲種類的生物學、生態學、利用價值、研究現狀、發展趨勢等豐富的靠前外研究資料支撐,圖文并茂,并附有大量的靠前外參考文獻。本書是靠前外較系統、資料較豐富,反映近期新研究進展的資源昆蟲學專著。 本書可供從事資源昆蟲學研究的科技人員參考,也可以作為農林院校資源昆蟲學教學的教材和參考書。
資源昆蟲學概論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昆蟲的資源價值、生態價值和科學意義 1
1.2 資源昆蟲的概念 2
1.3 資源昆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3
1.4 資源昆蟲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4
1.4.1 具有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科學意義 4
1.4.2 可以進行資源培育和利用 1
1.4.3 生物安全性 4
1.4.4 具有經濟和生態雙重效益,符合町持續發展 4
1.4.5 重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5
1.5 資源昆蟲學主要研究內容 5
1.5.1 昆蟲作為工業原料資源 5
1.5.2 昆蟲作為藥物資源 6
1.5.3 昆蟲蛋白資源 7
1.5.4 天敵昆蟲 7
1.5.5 昆蟲授粉 8
1.5.6 觀賞昆蟲培育及產業化 8
1.5.7 有益于環保的昆蟲 9
1.5.8 昆蟲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的研究 9
1.5.9 奇妙的仿生學及遺傳學材料 10
主要參考文獻 11
第2章 紫膠蟲 12
2.1 紫膠的經濟價值 12
2.2 紫膠的主要性質 13
2.2.1 紫膠樹脂的組成 13
2.2.2 紫膠的物理性質 14
2.2.3 紫膠的化學性質 14
2.3 紫膠蟲的種類及其分布 15
2.3.1 紫膠蟲的分類 15
2.3.2 紫膠蟲的幾個重要分類特征 16
2.3.3 紫膠蚧屬常見種類和亞種檢索表 17
2.3.4 紫膠蟲的分布 18
2.4 紫膠蟲的主要生物學特征 19
2.4.1 紫膠蟲的生活周期 19
2.4.2 紫膠蟲的主要生物學、生態學特征 20
2.4.3 紫膠生產的幾種主要紫膠蟲 21
2.5 主要紫膠的質量分析 26
2.6 紫膠蟲的培育 26
2.7 紫膠的主要產品 27
主要參考文獻 27
第3章 白蠟蟲 29
3.1 白蠟的經濟價值 29
3.2 白蠟的理化性質 30
3.3 白蠟蟲的基本生物學特征 30
3.3.1 分類及分布 30
3.3.2 主要生物學特征 30
3.3.3 白蠟蟲泌蠟機制與生態適應性 33
3.3.4 白蠟蟲自然種群適生區域 36
3.3.5 環境對白蠟蟲泌蠟的影響 37
3.4 白蠟蟲的培育 38
3.4.1 白蠟生產技術 38
3.4.2白蠟加工 39
主要參考文獻 40
第4章 五倍子蚜蟲 41
11.1 五倍子蚜蟲的分類和分布 41
4.1.1 分類 41
4.1.2 分布 43
4.2 五倍子種類 43
4.2.1 角倍類 43
4.2.2 肚倍類 44
4.2.3 倍花類 45
4.3 五倍子的經濟價值 46
4.4 五倍子的主要成分及理化性質 47
4.4.1 五倍子的主要成分 47
4.4.2 五倍子的理化性質 48
4.5 五倍子蚜蟲的主要生物學特征 49
4.5.1 倍蚜蟲的生物學特性 49
4.5. 幾種五倍子蚜蟲的主要生物學特征 50
4.5.3 五倍子的主要寄主植物 51
4.6 五倍子的培育 53
4.6.1 基地選擇 53
4.6.2 寄主植物栽培 53
4.6.3 人工養蚜 54
4.6.4 五倍子加工 54
主要參考文獻 54
第5章 胭脂蟲 55
5.1 胭脂蟲與胭脂紅 55
5.1.1 胭脂蟲概述 55
5.1.2 胭脂蟲紅色素的理化特征 55
5.2 胭脂蟲的分類地位及形態特征 56
5.2.1 分類地位 56
5.2.2 主要形態特征及分布 57
5.3 胭脂蟲的主要生物學、生態學特征 60
5.3.1 主要生物學特征 60
5.3.2 主要生態學特征 62
5.4 胭脂蟲培育 62
5.4.1 繁育基地選擇 62
5.4.2 寄主植物栽培 63
5.4.3 土壤條件 64
5.4.4 仙人掌種植 64
5.4.5 撫育管理 65
5.4.6 胭脂蟲養殖 66
5.5 胭脂蟲紅色素加工 67
主要參考文獻 67
第6章 產絲昆蟲 69
6.1 主要產絲昆蟲 69
6.1.1 家蠶 69
6.1.2 柞蠶 70
6.1.3 天蠶 71
6.1.4 蓖麻蠶 71
6.1.5 樗蠶 71
6.1.6 樟蠶 72
6.1.7 鳥桷蠶 72
6.1.8 粟蠶 73
6.1.9 琥珀蠶 73
6.2 蠶的綜合利用 74
6.2.1 全蠶粉降血糖、降血脂等藥用價值 74
6.2.2 蠶蛹的營養保健價值 75
6.2.3 蠶砂利用 76
主要參考文獻 77
第7章 產蜜昆蟲 78
7.1 蜜蜂的主要種類及分布 78
7.1.1 主要種類 78
7.1.2 分布 79
7.2 蜜蜂的主要生物學特征 80
7.2.1 蜂群的結構及分工 80
7.2.2 生活周期 80
7.2.3 環境因子 81
7.3 主要蜂產品 81
7.3.1 蜂蜜 81
7.3.2 蜂王漿 84
7.3.3 蜂蠟 86
7.3.4 蜂膠 86
7.3.5 蜂花粉 89
7.3.6 蜂毒 91
7.3.7 蜜蜂幼蟲和蛹的營養價值 93
主要參考文獻 94
第8章 昆蟲作為藥物資源 97
8.1 昆蟲作為藥物資源的價值和意義 97
8.2 昆蟲的主要藥用活性成分 98
8.2.1 氨基酸、多肽、蛋白質類 98
8.2.2 多糖類 102
8.2.3 醌類 103
8.2.4 甾類化合物 103
8.2.5 萜類化合物 103
8.2.6 生物堿類(或稱非肽含氮化合物) 104
8.2.7 脂質及萁他有機化合物 106
8.3 幾種重要的常見藥用昆蟲 108
8.3.1 蟲草 108
8.3.2 雙斷多刺蟻 112
8.3.3 僵蠶 115
8.3.4 斑蝥 116
8.3.5 美洲大蠊 1 19
主要參考文獻 119
第9章 昆蟲作為蛋白質資源 123
9.1 昆蟲作為蛋白質資源的價值和意義 123
9.2 昆蟲的營養價值 121
9.2.1 蛋白質及氨基酸 124
9.2.2 脂類物質 125
9.2.3 碳水化合物 127
9.2.4 無機鹽與微量元素 127
9.2.5 維生素 129
9.2.6 甲殼素 129
9.3 常見的食用昆蟲 130
9.3.1 蜂幼蟲和蛹 130
9.3.2 竹蟲 132
9.3.3 蝗蟲 133
9.3.4 蝽象 135
9.3.5 白蟻 139
9.3.6 蟬類 146
9.3.7 甲蟲類 1/17
9.3.8 螞蟻 153
9.3.9 黃粉蟲 161
主要參考文獻 166
第10章 天敵昆蟲 168
10.1 天敵昆蟲的主要類型 168
10.1.1 捕食性昆蟲 168
10.1.2 寄生性昆蟲 169
10.2 天敵昆蟲的生態和經濟價值 170
10.3 農林業上應用的主要的天敵昆蟲 172
10.3.1 草蛉 172
10.3.2 獵蝽 176
10.3.3 瓢蟲 183
10.3.4 螳螂 189
10.3.5 寄生蜂 190
10.3.6 雙翅目昆蟲 194
主要參考文獻 196
第11章 授粉昆蟲 200
11.1 授粉昆蟲的種類及特性 200
11.2 昆蟲授粉的生態和經濟價值 203
11.3 主要的授粉昆蟲 205
11.3.1 蜜蜂 205
11.3.2 蒼蠅 213
11.3.3 蝴蝶和蛾類 214
11.3.4 甲蟲 215
主要參考文獻 215
第12章 觀賞昆蟲 217
12.1 觀賞昆蟲及其美學價值 217
12.2 觀賞昆蟲的經濟和生態價值 217
12.3 蝴蝶 219
12.3.1 具有重要觀賞價值的蝴蝶科屬 219
12.3.2 養殖的主要蝴蝶種類 224
12.4 蜻蜓和甲蟲 217
12.4.1 蜻蜓 247
12.4.2 甲蟲 217
主要參考文獻 248
第13章 昆蟲與環境 250
13.1 昆蟲在環境中的作用 250
13.2 昆蟲的腐食性與環境保護 251
13.3 水生昆蟲作為環境評價的指示生物 254
13.4 昆蟲與自然現象的預測預報 258
主要參考文獻 259
第14章 昆蟲細胞的科學價值及應用 261
14.1 昆蟲細胞特性 261
14.1.1 昆蟲細胞培養特性 261
14.1.2 昆蟲桿狀病毒表達系統的優勢 262
14.2 昆蟲細胞在基礎研究方面的價值 262
14.2.1 媒介昆蟲細胞的應用 262
14.2.2 昆蟲病理學研究 263
14.2.3 藥物和生物殺蟲劑的毒力檢測 263
14.2.4 昆蟲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研究 263
14.2.5 昆蟲表達系統 263
14.3 昆蟲細胞在應用研究方面的作用 264
14.3.1 生物殺蟲劑的研究 264
14.3.2 昆蟲桿狀病毒表達系統的利用 265
14.4 昆蟲細胞培養 265
14.4.1 昆蟲細胞培養的條件 265
14.4.2 昆蟲細胞培養的基本方法 266
主要參考文獻 267
第15章 昆蟲生物反應器 270
15.1 生物反應器的基本概念和特點 270
15.2 昆蟲生物反應器 271
15.2.1 蟲體病毒生物反應器 271
15.2.2 轉基因昆蟲生物反應器 271
15.2.3 昆蟲生物反應器的開發前景 272
主要參考文獻 273
第16章 昆蟲的特殊能力與仿生學 275
16.1 昆蟲的嗅覺感知能力 275
16.2 昆蟲的視覺感知能力 276
16.3 昆蟲的飛翔能力 277
16.4 昆蟲的其他特殊能力 278
16.4.1 跳躍能力 278
16.4.2 舉重能力 278
16.4.3 聽覺能力 278
16.1.4 行走能力 279
16.4.5 導航能力 279
16.4.6 昆蟲的色彩 279
16.4.7 昆蟲與建筑 279
16.4.8 昆蟲的化學合成能力 280
16.4.9 昆蟲的超級感知能力 280
主要參考文獻 280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昆蟲的資源價值、生態價值和科學意義 1
1.2 資源昆蟲的概念 2
1.3 資源昆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3
1.4 資源昆蟲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4
1.4.1 具有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科學意義 4
1.4.2 可以進行資源培育和利用 1
1.4.3 生物安全性 4
1.4.4 具有經濟和生態雙重效益,符合町持續發展 4
1.4.5 重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5
1.5 資源昆蟲學主要研究內容 5
1.5.1 昆蟲作為工業原料資源 5
1.5.2 昆蟲作為藥物資源 6
1.5.3 昆蟲蛋白資源 7
1.5.4 天敵昆蟲 7
1.5.5 昆蟲授粉 8
1.5.6 觀賞昆蟲培育及產業化 8
1.5.7 有益于環保的昆蟲 9
1.5.8 昆蟲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的研究 9
1.5.9 奇妙的仿生學及遺傳學材料 10
主要參考文獻 11
第2章 紫膠蟲 12
2.1 紫膠的經濟價值 12
2.2 紫膠的主要性質 13
2.2.1 紫膠樹脂的組成 13
2.2.2 紫膠的物理性質 14
2.2.3 紫膠的化學性質 14
2.3 紫膠蟲的種類及其分布 15
2.3.1 紫膠蟲的分類 15
2.3.2 紫膠蟲的幾個重要分類特征 16
2.3.3 紫膠蚧屬常見種類和亞種檢索表 17
2.3.4 紫膠蟲的分布 18
2.4 紫膠蟲的主要生物學特征 19
2.4.1 紫膠蟲的生活周期 19
2.4.2 紫膠蟲的主要生物學、生態學特征 20
2.4.3 紫膠生產的幾種主要紫膠蟲 21
2.5 主要紫膠的質量分析 26
2.6 紫膠蟲的培育 26
2.7 紫膠的主要產品 27
主要參考文獻 27
第3章 白蠟蟲 29
3.1 白蠟的經濟價值 29
3.2 白蠟的理化性質 30
3.3 白蠟蟲的基本生物學特征 30
3.3.1 分類及分布 30
3.3.2 主要生物學特征 30
3.3.3 白蠟蟲泌蠟機制與生態適應性 33
3.3.4 白蠟蟲自然種群適生區域 36
3.3.5 環境對白蠟蟲泌蠟的影響 37
3.4 白蠟蟲的培育 38
3.4.1 白蠟生產技術 38
3.4.2白蠟加工 39
主要參考文獻 40
第4章 五倍子蚜蟲 41
11.1 五倍子蚜蟲的分類和分布 41
4.1.1 分類 41
4.1.2 分布 43
4.2 五倍子種類 43
4.2.1 角倍類 43
4.2.2 肚倍類 44
4.2.3 倍花類 45
4.3 五倍子的經濟價值 46
4.4 五倍子的主要成分及理化性質 47
4.4.1 五倍子的主要成分 47
4.4.2 五倍子的理化性質 48
4.5 五倍子蚜蟲的主要生物學特征 49
4.5.1 倍蚜蟲的生物學特性 49
4.5. 幾種五倍子蚜蟲的主要生物學特征 50
4.5.3 五倍子的主要寄主植物 51
4.6 五倍子的培育 53
4.6.1 基地選擇 53
4.6.2 寄主植物栽培 53
4.6.3 人工養蚜 54
4.6.4 五倍子加工 54
主要參考文獻 54
第5章 胭脂蟲 55
5.1 胭脂蟲與胭脂紅 55
5.1.1 胭脂蟲概述 55
5.1.2 胭脂蟲紅色素的理化特征 55
5.2 胭脂蟲的分類地位及形態特征 56
5.2.1 分類地位 56
5.2.2 主要形態特征及分布 57
5.3 胭脂蟲的主要生物學、生態學特征 60
5.3.1 主要生物學特征 60
5.3.2 主要生態學特征 62
5.4 胭脂蟲培育 62
5.4.1 繁育基地選擇 62
5.4.2 寄主植物栽培 63
5.4.3 土壤條件 64
5.4.4 仙人掌種植 64
5.4.5 撫育管理 65
5.4.6 胭脂蟲養殖 66
5.5 胭脂蟲紅色素加工 67
主要參考文獻 67
第6章 產絲昆蟲 69
6.1 主要產絲昆蟲 69
6.1.1 家蠶 69
6.1.2 柞蠶 70
6.1.3 天蠶 71
6.1.4 蓖麻蠶 71
6.1.5 樗蠶 71
6.1.6 樟蠶 72
6.1.7 鳥桷蠶 72
6.1.8 粟蠶 73
6.1.9 琥珀蠶 73
6.2 蠶的綜合利用 74
6.2.1 全蠶粉降血糖、降血脂等藥用價值 74
6.2.2 蠶蛹的營養保健價值 75
6.2.3 蠶砂利用 76
主要參考文獻 77
第7章 產蜜昆蟲 78
7.1 蜜蜂的主要種類及分布 78
7.1.1 主要種類 78
7.1.2 分布 79
7.2 蜜蜂的主要生物學特征 80
7.2.1 蜂群的結構及分工 80
7.2.2 生活周期 80
7.2.3 環境因子 81
7.3 主要蜂產品 81
7.3.1 蜂蜜 81
7.3.2 蜂王漿 84
7.3.3 蜂蠟 86
7.3.4 蜂膠 86
7.3.5 蜂花粉 89
7.3.6 蜂毒 91
7.3.7 蜜蜂幼蟲和蛹的營養價值 93
主要參考文獻 94
第8章 昆蟲作為藥物資源 97
8.1 昆蟲作為藥物資源的價值和意義 97
8.2 昆蟲的主要藥用活性成分 98
8.2.1 氨基酸、多肽、蛋白質類 98
8.2.2 多糖類 102
8.2.3 醌類 103
8.2.4 甾類化合物 103
8.2.5 萜類化合物 103
8.2.6 生物堿類(或稱非肽含氮化合物) 104
8.2.7 脂質及萁他有機化合物 106
8.3 幾種重要的常見藥用昆蟲 108
8.3.1 蟲草 108
8.3.2 雙斷多刺蟻 112
8.3.3 僵蠶 115
8.3.4 斑蝥 116
8.3.5 美洲大蠊 1 19
主要參考文獻 119
第9章 昆蟲作為蛋白質資源 123
9.1 昆蟲作為蛋白質資源的價值和意義 123
9.2 昆蟲的營養價值 121
9.2.1 蛋白質及氨基酸 124
9.2.2 脂類物質 125
9.2.3 碳水化合物 127
9.2.4 無機鹽與微量元素 127
9.2.5 維生素 129
9.2.6 甲殼素 129
9.3 常見的食用昆蟲 130
9.3.1 蜂幼蟲和蛹 130
9.3.2 竹蟲 132
9.3.3 蝗蟲 133
9.3.4 蝽象 135
9.3.5 白蟻 139
9.3.6 蟬類 146
9.3.7 甲蟲類 1/17
9.3.8 螞蟻 153
9.3.9 黃粉蟲 161
主要參考文獻 166
第10章 天敵昆蟲 168
10.1 天敵昆蟲的主要類型 168
10.1.1 捕食性昆蟲 168
10.1.2 寄生性昆蟲 169
10.2 天敵昆蟲的生態和經濟價值 170
10.3 農林業上應用的主要的天敵昆蟲 172
10.3.1 草蛉 172
10.3.2 獵蝽 176
10.3.3 瓢蟲 183
10.3.4 螳螂 189
10.3.5 寄生蜂 190
10.3.6 雙翅目昆蟲 194
主要參考文獻 196
第11章 授粉昆蟲 200
11.1 授粉昆蟲的種類及特性 200
11.2 昆蟲授粉的生態和經濟價值 203
11.3 主要的授粉昆蟲 205
11.3.1 蜜蜂 205
11.3.2 蒼蠅 213
11.3.3 蝴蝶和蛾類 214
11.3.4 甲蟲 215
主要參考文獻 215
第12章 觀賞昆蟲 217
12.1 觀賞昆蟲及其美學價值 217
12.2 觀賞昆蟲的經濟和生態價值 217
12.3 蝴蝶 219
12.3.1 具有重要觀賞價值的蝴蝶科屬 219
12.3.2 養殖的主要蝴蝶種類 224
12.4 蜻蜓和甲蟲 217
12.4.1 蜻蜓 247
12.4.2 甲蟲 217
主要參考文獻 248
第13章 昆蟲與環境 250
13.1 昆蟲在環境中的作用 250
13.2 昆蟲的腐食性與環境保護 251
13.3 水生昆蟲作為環境評價的指示生物 254
13.4 昆蟲與自然現象的預測預報 258
主要參考文獻 259
第14章 昆蟲細胞的科學價值及應用 261
14.1 昆蟲細胞特性 261
14.1.1 昆蟲細胞培養特性 261
14.1.2 昆蟲桿狀病毒表達系統的優勢 262
14.2 昆蟲細胞在基礎研究方面的價值 262
14.2.1 媒介昆蟲細胞的應用 262
14.2.2 昆蟲病理學研究 263
14.2.3 藥物和生物殺蟲劑的毒力檢測 263
14.2.4 昆蟲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研究 263
14.2.5 昆蟲表達系統 263
14.3 昆蟲細胞在應用研究方面的作用 264
14.3.1 生物殺蟲劑的研究 264
14.3.2 昆蟲桿狀病毒表達系統的利用 265
14.4 昆蟲細胞培養 265
14.4.1 昆蟲細胞培養的條件 265
14.4.2 昆蟲細胞培養的基本方法 266
主要參考文獻 267
第15章 昆蟲生物反應器 270
15.1 生物反應器的基本概念和特點 270
15.2 昆蟲生物反應器 271
15.2.1 蟲體病毒生物反應器 271
15.2.2 轉基因昆蟲生物反應器 271
15.2.3 昆蟲生物反應器的開發前景 272
主要參考文獻 273
第16章 昆蟲的特殊能力與仿生學 275
16.1 昆蟲的嗅覺感知能力 275
16.2 昆蟲的視覺感知能力 276
16.3 昆蟲的飛翔能力 277
16.4 昆蟲的其他特殊能力 278
16.4.1 跳躍能力 278
16.4.2 舉重能力 278
16.4.3 聽覺能力 278
16.1.4 行走能力 279
16.4.5 導航能力 279
16.4.6 昆蟲的色彩 279
16.4.7 昆蟲與建筑 279
16.4.8 昆蟲的化學合成能力 280
16.4.9 昆蟲的超級感知能力 280
主要參考文獻 280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