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知道點中國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51644
- 條形碼:9787505751644 ; 978-7-5057-516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知道點中國歷史 本書特色
★文化學者余秋雨作序推薦:人憑文化與外界進行不同層次的溝通,并通過文化證明自己是誰,因此,必須在文化的群峰間標畫一些簡明的線路,在歷史的大海中鋪設一些浮標的纜索,使人們既領略山水之勝又不至于沉溺。這種做法用一種通俗用語來表述,就是不必知道得太多、太雜、太碎、太濫,只須“知道點”。 ★了解中外文史哲,看這套書就夠了。語言通俗,思路清晰,為我們整理出一套清晰的知識線路圖,有助于系統而全面地提高人文素養和基礎知識。 ★圖文結合,整體呈現更加生動具象,更有助于讀者閱讀,同時提高趣味性。
知道點中國歷史 內容簡介
歷目前殺戮功臣很多的皇帝是誰?古代少數民族的生活是怎樣的?樓蘭古國為什么消失?哪里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我們都該知道點。
知道點中國歷史 目錄
**輯 細數風流人物
兵家至圣—孫子
“殺神”—白起
圍魏救趙—孫臏
千古一帝—秦始皇
大風起兮云飛揚—劉邦
胯下之辱—韓信
雄才大略破匈奴—劉徹
“飛將軍”—李廣
漢代名將—衛青
馬踏匈奴—霍去病
光武中興—劉秀
以史為鑒知興替—李世民
風塵俠士—李藥師
夕陽紅處是長安—李隆基
“忠武”—郭子儀
黃袍加身開太平—趙匡胤
威震三關—楊家將
精忠報國—岳飛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殺戮功臣*多的皇帝—朱元璋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繼光
聲聲入耳,事事關心—顧憲成
第二輯 一覽歷史煙云
盤庚遷殷
真實的西游記
鑒真東渡
安史之亂
會昌滅佛
蒙古西征
土木之變
晚明三案
七大恨
清初三大疑案
三藩之亂
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
第三輯 典章制度
北方人騎馬作戰的開始
大九州與小九州
僑州郡縣
賦稅制度的怪圈
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
八股文
府兵制
強干弱枝的宋代
清朝的八旗與綠營
明清時期的內閣與軍機處
“皇帝”的稱呼
誰是宰相
第四輯 文化典籍
十三經
四書五經
春秋三傳
白虎觀會議
二十五史
《史記》
《漢書》
百家爭鳴
《永樂大典》
《四庫全書》
第五輯 兵家必爭之地
河套地區
河西走廊
敦煌
九大名關
玉門關
陽關
萬里長城
嘉峪關
內三關
外三關
中原
西安
洛陽
第六輯 古老的游牧民族
匈奴
鮮卑
突厥
契丹
從女真到滿洲
吐蕃
第七輯 歷史的神秘面紗
甲骨文
三大兵馬俑
樓蘭古國
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知道點中國歷史 節選
這套“知道點”叢書,邀我寫序。我對叢書的名稱有點好奇,一問,明白了他們的意思,就決定寫了。 原來,這套叢書里每一本的標題,都以“知道點”開頭,如《知道點中國歷史》《知道點中國文化》《知道點世界文化》…… 落腳點都顯得宏大,而著眼點卻很謙虛,顯出青年作者的俏皮。中外文化是萬仞群峰,我們不應該畏其高峻而倉皇躲開,更不應該看了兩眼就自以為已經了如指掌。我們所能做的是,恭敬地在山腳下仰視,勤快地在山道口打聽,簡單說來,也就是:知道點。 首先,不知道是可惜的。區區五尺之軀,不以文化群峰作為背景,只是一種無覺無明、平庸卑瑣的生理存在。人憑文化與外界進行不同層次的溝通,并通過文化證明自己是誰,對此,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有一種榮辱感。記得有一次中央電視臺舉辦全國直播的青年藝術人才大獎賽,比賽中有一項文史知識測試。結果出乎意料,幾億觀眾對這一部分的關注遠遠超過比賽的主體項目,全國各省觀眾對于自己省派出的選手在藝術技能上的落敗并不在乎,卻無法容忍他們居然答不出那些文史知識的試題。由此可知,直到今天,很多人還是習慣于在文化上尋求自身尊嚴和群體尊嚴的,這很不錯。 但是,緊接下來的問題是,又必須提防人們對于文史知識的沉溺。沉溺,看似深入,實則是一種以文化名義制造的滅頂之災。中國從明清之后一直有一批名人以引誘別人沉溺來謀生,很不道德。 因此,必須在文化的群峰間標畫一些簡明的線路,在歷史的大海中鋪設一些浮標的纜索,使人們既領略山水之勝又不至于沉溺。這種做法用一種通俗用語來表述,就是不必知道得太多、太雜、太碎、太濫,只需“知道點”。 “知道點”,不是降低標準,而是提高標準。這就像線路的設定者一定比一般的逛山者更懂得山,纜索鋪設者也一定比一般的游水者更熟識海。不僅更懂、更熟識,而且也更有人道精神,更有文化責任。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覺得這套“知道點”叢書是一項有價值的事業。新世紀的公民不可能全然舍棄人類以前創造的文化歷史背景,卻又不能讓以前的創造來阻斷今天的創造,因此應該有更多的山路劃定者和纜索鋪設者。只有這樣,壯麗的歷史文化才能真正成為新世紀的財產。 (余秋雨)
知道點中國歷史 作者簡介
汪淼,資深媒體人,曾做過9年記者,喜歡攝影,熱愛文學、歷史。現為自媒體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