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如何寫動作冒險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944365
- 條形碼:9787569944365 ; 978-7-5699-443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何寫動作冒險片 本書特色
《如何寫動作冒險片》是實戰派類型專家尼爾·D.克思暢銷編劇教科書的“三部曲”之一,另外兩本分別是新手入門必讀的《編劇的核心技巧》、同樣專注于教授類型片創作的《如何寫驚悚片》。在各種廣受觀眾歡迎的商業電影中,動作冒險片在世界范圍內zui經久不衰。為什么呢?答案就在作者層層深入、干貨滿滿的無私分享中。同時本書提供純正、高效的專項指導,讓編劇們抓住創作要領,寫出高質量動作冒險片。 * * * 專業的劇本寫作不是信筆拈來、隨手涂鴉,而是有節制的靈魂流露。 動作冒險片比其他任何一種電影類型都更能讓我們在影片的關鍵時刻拷問自身。我們獨立在塵土飛揚的街道上,勇敢地面對死亡。 ——尼爾·D.克思 動作冒險是故事的終極存在,不管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它都是講故事的基礎。 ——阿蒙德·列 * * * ◎ UCLA編劇課金牌講師、實戰派類型片專家、曾參與成龍電影《紅番區》《警察故事之簡單任務》等全球賣座商業片的好萊塢資深編劇,繼《編劇的核心技巧》《如何寫驚悚片》后,又一系列類型劇本寫作精講教材,編劇必讀! ◎ 作者以超過20年的創作經驗,借由duchuang的“銀幕故事類型關聯表”厘清動作冒險片類型定義,闡明共性主題與核心創作要素,如起源發展、故事基礎、價值核心、構成條件,揭示界定其內容與風格的關鍵元素。 ◎ 引用《全金屬外殼》《盜火線》《大地驚雷》等道地片例,分析實用可行的創作技法。 ◎ 裝幀設計緊貼動作元素,刀槍逼近,孤勇前行,內外雙封,一觸即發。
如何寫動作冒險片 內容簡介
動作冒險片是美國電影工業一直以來zui持續受歡迎的出口類型,跨越不同地域、社會、文化、語言的隔閡,在全世界有著龐大的觀眾基礎。對于編劇而言,劇本是否成功滿足了該類型觀眾期待,僅依靠寫出幾場緊張刺激的追逐戲、打斗戲,是遠遠不夠的。 作為動作冒險片的實戰派專家,本書作者直擊本質、正本清源,深究該類型起源發展、故事基礎、價值核心、構成條件,揭示界定其內容與風格的關鍵元素,結合逾百部zui地道的片例,提供獨具特色的“銀幕故事類型關聯表”以及相對應的一整套框架體系,助你寫出讓觀眾共情的角色與故事。
如何寫動作冒險片 目錄
推薦語
序一 動作冒險片——一種編劇方法
序二 從歐洲視角看動作冒險片
**章 為何而寫
第二章 類型期待
第三章 動作冒險片的基礎
“我就是我”
第四章 動作冒險片的起源
關鍵時刻
男人要做男人該做的事
經典西部片情節
那個戴面罩的人是誰?
那是你的不幸,與我無關
牛仔升級,神話改變
無所畏懼——職業英雄
難道這就是里科的下場嗎?
老鼠、手槍、機槍
挑起紛爭的話語
寫作練習
第五章 動作冒險片的結構
作戰順序
敘事軌跡
寫作練習
第六章 動作冒險片中的動作
將要發生什么事?——作為決定的動作
無事發生——動作的消解
理應發生的事情——沒有動作的沖突
發生某事——作為行動的動作
將要發生某事——作為情節的動作
上帝創造的事——大吉尼奧爾劇的動作
正在發生的事情——作為動作特效劇的動作
我們如何知道事情正在發生?——劇本中的動作
寫作練習
第七章 動作冒險片中的人物
戴白色帽子的伙計
動作冒險片的主人公
駕馭它,就像它是屬于你的一樣!
動作冒險片的反派
寫作練習
第八章 動作冒險片中的歷險
電影不是一種視覺媒介
可信賴體系
動作冒險片的可信賴體系
暴力與結果
附錄一 重要術語
附錄二 參考影片
附錄三 參考影片劇本版權說明
關于作者
出版后記
如何寫動作冒險片 節選
第六章 動作冒險片中的動作 在默片片場總有這么一個經典場景,早期的導演用短馬鞭狠狠地拍一下他的大腿,然后大喊一聲:“開拍!”(Action!)這時攝影師就得拼命地搖動由三腳架支撐著的大型攝影機的手柄。這一場面是如此令人發笑,甚至在某些場合只要說出“開拍”這個詞就會讓人爆笑不已。在劇本寫作中,“動作”(action)這個詞表意寬泛,幾乎沒有明晰的定義,可以表達它詞義的相關例子就更少了。僅僅因為一部電影含有把金屬弄得砰砰作響的場面是不能把這部片子叫作動作冒險片的。這種打碎、撞擊的動作場面可以發生在驚悚片、偵探片,甚至是喜劇片中。事實上,“動作”一詞在不同情境下可以包含許多不同層面的含義,因此,我們需要為這個詞建構起一張語義學的地圖。 將要發生什么事?——作為決定的動作 在*基本的層面上,戲劇性動作(dramatic action)并不是指我們通常認為的動作冒險片特征性的實際動作場面。它指的是在實際動作之前,確保該動作會發生的決定過程。 不管是瑣碎的小事還是重大事件,戲劇中的人物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一樣,需要不斷地做出選擇。人物通過預判這些選擇可能會對他們生活造成的影響來決定他們的行為。比如你可能選擇去看一場特別的電影,用貸款買一輛車,結婚,或者拒絕幫助某個朋友,不管是出于一時沖動還是深思熟慮,你都在衡量你所做的選擇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你的生活。顯然,越是需要金錢、承諾、時間和精力的事情,越要三思而行。所以,大多數人都希望能夠穩穩當當地過平順的生活。通過做出認為會有好結果的選擇,我們為未來做好準備。我們當然知道自己不可能每次都猜中,因此我們僅采取*少、*必要的行動來實現我們的目標。我們很少敢于冒巨大的風險,不僅僅因為這種冒險可能會讓我們的財富、家庭幸福甚至人身自由處于風險之中,更重要的原因是:信仰的巨大飛躍會讓我們的自我認知產生動搖。一旦猜錯,就意味著我們不得不對曾經小心呵護的自我形象重新做出調整,而大多數人都會盡一切可能阻止這種危險的發生。 然而戲劇并不是現實生活,它是濃縮了的經過提煉的生活。編劇為戲劇性人物建構情景,在這種情景下人物的決定會造成重大的結果。但是人物所做的選擇并不會產生人物和觀眾所期待的結果,這一意料之外的結果迫使人物做出另一個不同的決定,這一決定仍然沒有產生預期的結果。這種模式一直循環下去,直到主人公和反派的斗爭達到焦灼狀態,這時,主人公為了解決外部困境,將不得不拷問自己的決定。簡言之,主人公要做的艱難決定才是故事的戲劇性動作。人物如果沒有這個做決定的戲劇性動作,就沒有施行實際動作的動機。這個不可或缺的基礎往往被一些次級的動作冒險片忽視,它們沒意識到影片把主人公推向無窮無盡的打斗是多么缺乏動機。如果僅僅是一系列特技,那么不管這些特技場面有多么刺激、多么吸引人,它都不具備戲劇性,因為這些所謂的動作場面并不是由決定造成的。其實,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 無事發生——動作的消解 類型關聯表*左邊的一欄是講述內心痛苦的電影,它是所有戲劇中*靜態、*缺少動作的類型。這種類型在美國電影中相對稀少,它們往往出現在歐洲電影中。該類型多半用高度文學化的形式對人物進行探索。就像小說一樣,展現內心痛苦的電影試圖展現人物內在的想法和情感。然而,由于大多數情況下人物都在被自身折磨,沒有付出任何實際的行動,因此這些電影必須依靠一些不自然的視覺象征。例如,它們會通過表現外部蕭瑟的自然風景的長鏡頭,來體現人物內心的冷峻和壓抑;通過鏡子、窗戶和水面清晰地反射出人物深思的面容;通過畫外音敘事的文學手法來闡釋人物的思想。世界上有一些*受人尊敬的電影制作者,如英格瑪·伯格曼所制作的講述內心痛苦的電影,就是這一類型的典范。他的御用攝影師斯文·尼奎斯特拍出了讓人心醉神迷的影像,英格瑪·伯格曼利用這些鏡頭為該類型創造出了令人難以忘懷的佳作,比如《假面》(Persona)和《呼喊與細語》(Viskningar och rop)。然而,盡管這些電影充滿陰郁的優美,卻缺少基本的行動;對我們來說,就是沒有“動作”。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 理應發生的事情——沒有動作的沖突 美國電影中*普遍的是核心沖突戲劇。一般而言,核心沖突類的電影基本上是由單一空間的舞臺劇演繹而來的。像《為黛西小姐開車》(Driving Miss Daisy)、《絕地計劃》(A Simple Plan)、《馬文的房間》《浪潮王子》(Prince of Tides)等形態各異的電影,都屬于核心沖突戲劇。這些電影的原始素材不是來自舞臺劇,就是來自小說,它們保留了原體裁作品的內在結構。它們與表現內心痛苦的戲劇相比只有一步之遙,不過,核心沖突戲劇并不把戲劇限定在人物的內心,而是把它放在一間有實際邊界的房屋或者其他結構的空間之中。這種空間會讓人物對彼此的接近感到不安。雖然這種類型的戲劇會苦心營造一些展示外景的理由,給影片帶來一絲新鮮空氣,但是該類型并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敘事軌跡,非得要求離開影片*初營造的單一空間的情境,把空間拓展到外部。事實上,脫離限制性空間的做法反而會削弱禁閉空間對人物造成的壓力。 發生某事——作為行動的動作 滑稽的默片導演大喊的那一聲“開拍”并不是毫無意義的。首先他要求演員們表演(act),即演員離開自己,進入他們所飾演的角色,相信所演繹的戲劇。盡管這看起來可能是很明顯的事,但演員通過訓練并要求自身所完成的這一任務是非常微妙、嚴格和高度情緒投入的。在那一刻,不論他們持有何種表演理念,都必須把自己轉變成劇本中的人物。因此,編劇必須要在劇本中為演員提供大量線索,讓他們不僅能知道人物顯著的外部性格,還能知曉人物的內心活動。 其次,“開拍”要求演員行動,所謂的行動不是讓演員在現場漫無目的地從這邊移到那邊,而是做有目的和方向的移動。有時在排練期間,導演和演員會一起過一遍所有動作,然后導演會排演走位,讓演員的動作能與攝影機鏡頭的位置變化相適應。這是身體和技術、情感和機械之間的復雜芭蕾舞,它*終會為電影帶來戲劇性的推進。但是,導演和演員從哪里得知他們要做什么動作呢? 答案是:劇本。如果編劇不把它寫出來,他們就只好自己編了。然而,有經驗的編劇從來都不會逐字逐句地描繪演員必須做出的動作。“喬治從沙發上站起來,走了六步到了吧臺。他用右手拿起一瓶蘇格蘭威士忌,左手從架子上取下一個酒杯。”沒有比這種寫法更無聊的了。此外,沒有演員會關注這些字面意義上的舞臺方位,因為編劇根本不可能知道實際的拍攝環境是什么樣子的。或許這一幕的拍攝地從起居室換到了海灘,那么人物如何走到吧臺的說明根本就是廢話。編劇的技巧不是把場景中的每一個動作都精確地描繪出來,而是要提供行動的動力。把工具交給演員,但不要告訴他們怎么亦步亦趨地行動。應該這樣描寫這一場 面:“喬治呷了一口威士忌。搖晃的酒瓶輕輕地磕了一下酒杯口,發出清冽的聲響。” 將要發生某事——作為情節的動作 談起作為情節的動作,這是動作冒險類型電影*容易被誤解的地方,也是許多低成本外國仿制片失敗的原因。要制作一部動作冒險片,僅把銀幕上的爆炸場面當作動作是遠遠不夠的。實際的動作,即特技場面、追車場面、高空墜落場面等,沒有任何意義。它們是用膠片記錄下的馬戲表演,也許所涉及的技術很高超,或剪輯和攝影很有創意,但除非這些場面推動了故事的演進,否則它們就是在浪費資金和銀幕時間。有一群欣賞美國動作冒險片的歐洲年輕人想模仿拍攝這一電影類型。他們顯然沒有好萊塢大制作那樣巨額的預算,但是一部真正優秀的動作冒險片并不是由動作場面的規模和花銷決定的。相反,懷著遠大抱負的電影創作者會利用他們手頭擁有的東西—汽車、槍支、天然的地勢和無限的熱情。然而不幸的是,這些歐洲年輕人只在美國電影中看到好萊塢豪華的視覺盛宴,并把這些元素錯誤地當作構成動作冒險片的唯一成分。 甚至有許多在表現形式上和美國動作冒險片非常相似的電影,卻輕易地忽視了動作冒險片潛藏的神話邏輯,以及它的有機基礎—動作是由棘手的道德困境衍生出的產物。 《兵臨城下》(Enemy at The Gates)非常形象地描繪了“二戰”期間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影片慘痛的開場準確地演繹出了戰爭帶來的死亡感。對許多觀眾來說,這部電影讓他們**次意識到那場野蠻的戰役所帶來的殘酷和殺戮。可惜,雖然令人震撼的開頭給影片帶來了潛力,但是電影的后續部分再也沒有超越其開場的沖擊力。不像其他優秀的動作冒險片,這部電影從未挑戰它的人物,電影中的人物從未為自己的行動做出艱難的道德選擇,一次都沒有。這就導致這部電影雖然具有歷史的準確性,但在行動上卻顯得重復沉悶,毫無意外,有時甚至無聊透頂。一個名叫瓦西里·扎格采夫的鄉下小伙子成了被圍剿的紅軍中*有號召力的人,因為他是一名槍法了得的狙擊手,他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白天出門殺死德軍,晚上帶著死亡名單回來。這是他的工作,這個工作比等著他的戰友被大炮炸成炮灰要好一些,但也不過就是個計算的工作,例行公事而已,甚至連*親密的戰友死去也沒有對瓦西里產生影響。除了影片開頭時表現了幼年時的瓦西里對殺戮的猶豫,他幾乎從不質疑自己在做什么,以及為什么要這么做。僅有一次,他嘗試描述狙擊手狙擊時的姿勢和被狙者倒下的姿勢冥冥之中有著相似之處。然而,這種蒼白的解釋沒有任何洞見和自我啟示,也沒有對瓦西里采取的行動產生什么影響。從主人公的角度上看,他具有引領故事的義務,然而這部影片在情節的動作上從頭到尾沒有一丁點進展。根本沒有什么敘事軌跡可言。什么事情也沒發生。 盡管我們用“動作”這個詞來指稱銀幕上追車、槍戰、搏斗、爆炸等動作場面(以“固定套路”著稱),但這些動作在戲劇性上卻是靜止的。在這些段落中,不管人物怎么被肢解、摧毀乃至死亡,從戲劇性的角度上看,什么也沒發生—除非我們知道這些動作戲的動機,而且動作產生了之前所未能預見的后果并推動了故事的進展。只有發生了事件,情節才會變化。
如何寫動作冒險片 作者簡介
尼爾·D.克思(Neill D.Hicks),資深編劇,尤其擅長驚悚、動作冒險類型,參與過多部好萊塢大制作,以及歐洲、亞洲和中東地區的電影項目。曾參與創作全球票房大賣的成龍電影《紅番區》《警察故事之簡單任務》、根據印度史詩改編的動畫片《摩訶婆羅多》,與獲奧斯卡垂青的意大利影片《郵差》主創團隊合作。同時也涉足戲劇和紀錄片創作,作品有莎士比亞的《馴悍記》、原創舞臺劇UBO等。 除本書外,另著有《編劇的核心技巧》《如何寫驚悚片》,深入研究隱藏在故事表象下的類型特點,揭示能令觀眾一眼識別不同電影類型的核心元素。此外,他曾榮獲UCLA編劇推廣計劃杰出講師獎,在北美、亞洲、歐洲眾多大學和機構舉辦專業編劇寫作交流會。 陳曉云,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電影學院首屆文學(電影學)博士,中國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客座教授,出版《電影學導論》《電影理論基礎》《電影城市:中國電影與城市文化》《明星研究:理論與實踐》等著作,擔任多部劇作類譯著的翻譯策劃與審稿。 繆貝,電影研究者,編劇,導演。北京電影學院藝術學博士,英國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訪問學者。現任教于中國傳媒大學,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電影文化研究、明星研究、電影理論研究等。 余韜,浙江師范大學教授,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傳播學碩士,北京電影學院文學博士。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