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旅游消費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3586
- 條形碼:9787100203586 ; 978-7-100-20358-6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旅游消費論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旅游院校師生、旅游產《旅游消費論》可作為旅游管理領域研究人員的參考文本,指出該研究領域知識地圖中的主要地標。在此語境下,本書對所討論的文獻進行了大量的描述,也可以幫助有興趣的讀者了解該領域研究的認識論根源。旅游潛力對社會經濟與文化有著重大影響,其中旅游消費是理解旅游經濟的鑰匙,對建設當代中國的旅游發展理論有一定的理論意義,也對當代中國旅游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旅游消費論 內容簡介
旅游業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對理論研究也提出了更高、更加迫切的需求,我國旅游業的發展開始進入用理論指導實踐的新階段。改革開放之初,我國新時代的旅游研究和實踐同時起步。在過去30多年里,我國旅游研究有了一定的積累與沉淀,從引進國外研究理論及成果,到結合旅游產業實踐開展研究,獲得了一些認識,形成了若干理論成果,對于實踐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支撐作用。但是近些年來,隨著旅游研究和實踐各自的加速發展,在前進方向上二者出現了偏離,特別表現在相對于旅游產業實踐,旅游理論研究表現出一定的脫節和滯后現象。在追求邏輯自洽的自生性機制驅動下,旅游理論研究在方法論和表現形式上出現了工具理性多于價值理性的傾向,對策研究往往被學術圈的人士認為沒有理論水平和學術含量,學術期刊發表的所謂主流范式的論文因沒有實質內容或創見性的觀點又讓業界人士敬而遠之。我們看到,盡管旅游研究成果從數量上非常豐富,但在支撐產業發展的基礎理論領域還缺乏有分量的系統研究成果,學術研究不能真正把握產業運行各方的利益博弈態勢,還沒有真正形成帶領產業發展且具有深邃思想的理論體系。無論是對當代發展理念的闡釋,還是發展路徑的選擇,以及旅游產業未來可能的演化方向,旅游理論建設都明顯滯后于時代的發展,使得旅游研究面臨被旅游產業主體和更大范圍內的學術圈邊緣化的尷尬境地。 《旅游消費論》作為中國旅游研究院的“當代旅游發展理論文叢”的一種,在系統研究旅游演化的歷史進程和邏輯進程的基礎上,以消費作為研究視角進行理論建構。該視角是理解旅游經濟的鑰匙,不僅因為消費是旅游權利的表現形式,消費視角是旅游學科的基石,更是因為唯有從消費出發,才能理解行政主體、學術主體和市場主體的使命、責任和行為。本書對推動當代中國的旅游發展理論建設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對當代旅游發展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旅游消費論 目錄
導 言1
一、緣起1
二、視角5
三、維度8
**章 消費是理解旅游經濟的鑰匙12
一、神圣的權利與世俗的消費14
二、游客到訪是旅游目的地建設的根本導向16
三、旅游消費中心怎么建?22
四、不可忽視的公共消費28
第二章 旅游消費演進:從單向度到多向度的人33
一、膨脹的海綿:旅游消費總量與人均旅游消費的雙重增長34
二、新型消費及其實現38
三、流動的人群:升級、降級與平級切換45
四、新消費周期:技術進步與破壞式創新51
第三章 旅游消費的時間約束及其反抗56
一、夜間旅游正當時——晝夜交替的時間延展57
二、避暑冰雪兩相宜——季節輪換的時間延展64
三、親子老年蘊新機——全生命周期的時間延展69
第四章 旅游消費空間的拓展75
一、從城市向鄉村的拓展76
二、旅游消費的出境延展與入境傳導82
三、從戲劇場到菜市場 90
第五章 旅游消費剛性需求的柔性管理95
一、趨于剛性的旅游消費95
二、剛性化的旅游消費為什么需要柔性管理?100
三、構建柔性應對的宏觀政策體系107
第六章 科技、生活與旅游消費倫理112
一、未來生產、可支配收入與剛性消費112
二、未來生活、可支配時間與柔性消費117
三、科技進步、可表達的意愿與消費融合122
四、文化變遷、消費倫理與旅游可持續發展126
參考文獻 132
旅游消費論 節選
在市場經濟社會里,抽象的旅游權利在法制框架下通過自愿、誠信、公平的商業交易具體表現旅游消費,并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經濟力量。19世紀中期開始的觀光旅游消費對象多是山水林草等自然資源,以及歷史遺跡、風俗民情等人文資源。這些資源多來自于自然饋贈、歷史饋贈和社會饋贈,并非一開始就是為了旅游消費而存在,也不是為了旅游活動而人為生產的,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兵馬俑、三月三的火把節……莫不如此。借用馬克思《資本論》的經典論斷,山水人文生來不是旅游,但旅游生來就是山水人文。當且僅當旅游者的到訪和消費活動注入到或者疊加到目的地資源存量時,旅游經濟才真正開始活躍起來。 休閑、度假、研學、商務等當代旅游消費,更多似乎依賴供給驅動,產品研發、內容迭代、交付速度、質量管理是旅游消費增長的關鍵推動力。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理解為薩伊所說的“供給創造了自己的需求”,但更精準的表述應該是有效供給創造有效需求,隱含意義則是需求側的旅游者愿意為供給側的旅游產品買單。供給側生產的是消費者想要的,而消費者想要的也是供給側能夠生產的,這樣的供求關系才是市場經濟的理想狀態。從更長的時間周期、更大空間尺度和大眾旅游的演化規律來看,創新性供給其實還是由旅游需求引致的,即使一個全新的產品種類和服務項目,也一定是基于游客某種基礎需求而實現的創新性表達。如果沒有需求的加持,那些新產品創意可能只是停留在頭腦風暴、實驗室研發的概念導入階段,規模化生產和商業分銷更是無從談起。 消費是理解旅游經濟的鑰匙,不僅因為消費是旅游權利的表現形式,更是因為唯有從消費出發,才能理解行政主體、學術主體和市場主體的使命、責任和行為。把消費而不是生產、流通、分配作為旅游經濟的起點,作為旅游宏觀調控的支點,無疑有十分明顯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
旅游消費論 作者簡介
戴斌,安徽固鎮人,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聯合導師組組長。現任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領域:旅游思想、戰略與政策設計,旅游經濟與市場主體創新。 張楊,遼寧撫順人,管理學博士,副研究員。現就職中國旅游研究院,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旅行服務業、目的地營銷與戰略性企業社會責任。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參與G家級、省部級研究和規劃課題多項,在Journal of Marketing Scien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以及《管理世界》《營銷科學學報》等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