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人體解剖學實驗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10215
- 條形碼:9787030710215 ; 978-7-03-07102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體解剖學實驗教程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醫學生旨在幫助醫學生加深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基礎結合臨床能力及科學研究思維能力。
人體解剖學實驗教程 內容簡介
《人體解剖學實驗教程》包括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斷層解剖學等相關實驗項目,旨在幫助醫學生加深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基礎結合臨床能力及科學研究思維能力。實驗教程分為幾大模塊:緒論、實驗基本技術、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技術、拓展設計性實驗和創新性實驗。本實驗教程采用從基本的實驗技能開始,到科學研究性實驗的循序漸進的方式,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
人體解剖學實驗教程 目錄
**篇緒論001
**章人體解剖學實驗概論001
第二章人體解剖學實驗課程基本要求003
**節紀律要求003
第二節標本、模型觀察與記錄003
第三節實驗報告的格式、書寫要求與要點005
第二篇實驗基本技術006
第三章人體解剖學基本測量技術006
**節解剖學常用測量與方法006
第二節解剖學的觀察006
第四章解剖操作基本技術009
**節常用器械與使用方法009
第二節解剖操作011
第三節特殊結構的解剖與觀察013
第五章人體血管管道灌注技術014
**節器材014
第二節灌注方法015
第三節各種填充劑及配制方法017
第四節鑄型標本腐蝕、沖洗、漂白與酸堿中和019
第五節修整維護、標本保存和封裝022
第三篇基礎性實驗026
第六章運動系統026
實驗一骨的觀察026
實驗二骨連結的觀察033
實驗三骨骼肌的觀察039
第七章內臟學048
實驗一消化系統的觀察048
實驗二呼吸和泌尿系統的觀察053
實驗三生殖系統、腹膜和會陰的觀察059
第八章脈管系統068
實驗一心臟的觀察068
實驗二動脈和靜脈的觀察074
實驗三淋巴系統的觀察082
第九章感覺器086
實驗一視器的觀察086
實驗二位聽器的觀察090
第十章神經、內分泌系統095
實驗一脊髓和脊神經的觀察095
實驗二腦干結構和斷面的觀察102
實驗三腦神經的觀察107
實驗四內臟神經的觀察114
實驗五小腦和間腦的觀察117
實驗六端腦的觀察122
實驗七神經傳導通路的觀察127
實驗八腦、脊髓被膜、血管和內分泌系統的觀察132
第四篇綜合性實驗141
第十一章局部解剖141
實驗一下肢前部的解剖操作141
實驗二下肢后部的解剖操作144
實驗三上肢與胸前部的解剖操作147
實驗四胸部的解剖操作151
實驗五腹前外側壁與腹股溝區的解剖153
實驗六腹膜、結腸上下區和腹膜后隙的解剖158
實驗七盆部和會陰部的解剖164
實驗八頭部的解剖169
實驗九頸部的解剖操作174
第十二章醫學影像應用解剖180
實驗一頭部180
實驗二頸部182
實驗三胸部184
實驗四腹部186
實驗五盆部與會陰188
實驗六脊柱區190
第五篇創新性實驗技術193
第十三章影像解剖技術的應用193
**節X線、CT技術在人體解剖學研究中的應用193
第二節超聲技術在人體解剖學研究中的應用195
第三節MRI技術在人體解剖學研究中的應用197
第四節血管造影成像技術在人體解剖學研究中的應用199
第十四章神經束路示蹤技術203
第十五章數字人與數字技術的解剖學實驗應用206
第六篇拓展設計性實驗和創新性驗208
第十六章拓展設計性實驗208
實驗一膝關節的解剖208
實驗二髖關節的解剖209
實驗三肝內的解剖210
實驗四心傳導系統灌注實驗211
第十七章創新性實驗212
實驗一正常成人與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椎間孔影像學測量比較212
實驗二不同年齡大腦皮質厚度的影像學研究213
實驗三冠狀動脈搭橋術的設計214
實驗四乳腺腫瘤前哨淋巴結腫大影像學判定原則及方案設計215
實驗五胰頭鉤突與腸系膜上動、靜脈的關系216
實驗六熱帶致痛物或鎮痛物的致痛性和鎮痛性動物研究217
實驗七大鼠坐骨神經壓榨后損傷與修復的機制218
參考文獻220
人體解剖學實驗教程 節選
**篇緒論 **章人體解剖學實驗概論 一、人體解剖學實驗的性質與任務 人體解剖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體,關注的是人體的組成、系統構成、器官的形態結構和位置功能,各部位層次結構、器官和結構的配布,斷面形態結構,以及這些結構的臨床聯系。人體解剖學屬于形態學范疇,即所有的結構是有幾何形狀的,有的結構比較宏觀,肉眼就能很好分辨,有的結構比較微小,要借助放大鏡甚至顯微鏡才能分辨。活體上的結構是變化的,即從出生到死亡的不同時期,甚至一天 24小時都在變化著,這就是態的概念。因此,學習和研究人體解剖學的主要方法就是要解剖人體(尸體),觀察、測量人體各部分結構,探究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隨著技術的進步,還可以借助醫學影像技術、三維成像技術進行人體的影像學研究,這樣就可以以活體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到動態的結構。在對特殊結構進行研究時(如神經系統的神經傳導通路的研究),常需要借助各種神經束路示蹤技術來進行。由于人體標本受到材料和制作技術的限制,有些結構需要借助模型來顯示,所以在人體解剖學實驗中,模型觀察和制作也很重要。 根據學習和研究的目的、方法不同,人體解剖學實驗分為觀察性實驗(基礎性實驗)、尸體解剖和創新性實驗。觀察性實驗是基礎,是其余幾類實驗開展的前提。創新性實驗即結合各種解剖研究技術(尸體解剖、影像解剖、血管鑄型、神經束路示蹤技術等),探究人體某些特殊結構,探討其生理和臨床意義。另外,斷層、腧穴、功能解剖等屬于綜合性實驗。 (一)觀察性實驗(基礎性試驗) 系統解剖學是按人體器官功能系統來闡述人體構造、正常器官形態及發生發展的科學,是重要的基礎醫學學科(生物醫學課程)。本課程有運動、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脈管、感官、神經和內分泌九大系統。其目的和任務是通過觀察人體標本和相關模型,認識和理解人體的系統組成,各系統器官的形態結構、位置,理解其主要功能,了解在發生發育過程中形成的各類畸形,并能聯系性地思考臨床相關問題。 觀察性實驗的基本要求是學會用解剖學的方法正確認識人體各系統結構,建立好形態學的思維方式以及相關臨床問題分析方法,學會使用常規的人體解剖測量工具和方法,學會用簡圖解釋人體結構和功能。 (二)尸體解剖 局部解剖學是在系統解剖學知識的基礎上,闡述人體各局部區域結構和器官的位置、毗鄰以及層次關系,并適當聯系臨床應用的科學。醫學生學習局部解剖學的主要目的是在學習臨床課之前,通過實地解剖而牢固掌握人體各部位解剖學層次,各部位和重要結構的毗鄰關系,訓練解剖操作技術,為手術技術的培養打下基礎,培養用解剖學的觀點、知識和技術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為臨床主要課程的學習,尤其是外科手術學的學習打下比較堅實的解剖學基礎。 (三)綜合性實驗 斷層解剖學實驗是在系統解剖學的基礎上,借助人體斷層標本、影像圖譜和視頻,學習和研究人體結構在斷面上的配布規律、變化規律,學會用影像解剖的方法研究人體結構和功能,同時為醫學影像學的學習打下堅實的解剖學基礎。 同理,腧穴解剖、功能解剖實驗均是在系統解剖學的基礎上,研究和學習人體穴位規律、結構與功能,尤其是運動功能的關系。 (四)創新性實驗 創新性實驗指的是借助經典的、新型的解剖學技術和方法,對某一個解剖學課程進行設計并實施研究,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研究思路與方法。研究的對象是人體,研究的方法是解剖學方法或形態學方法,研究的目的是解決人體解剖學尚待解決的基本問題或解決臨床來源的解剖學問題或為臨床創新提供解剖學依據。 二、人體解剖學實驗課程學習形式與手段 (一)實踐 學習解剖學的方法多種多樣,*好的方法還是在實踐中學習。解剖學是一門形態學科,形態學科*大的特點是知識是有形的,人體的每一個結構、每一個器官都有其特有的形態、位置和毗鄰關系。獲得這種有形的知識,當然要眼見為實,通過自己的雙手解剖尸體,獲得對人體大體結構的認識。所以,解剖學實踐不只是為了驗證前人已經總結出來的知識,它本身就是一種獲取解剖學知識的絕好方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 (二)實踐的形式 1.觀察與測量解剖標本、活體觀察與測量、醫學影像圖片和視頻的解剖觀察與測量、虛擬人體解剖軟件觀察與測量。 2.尸體解剖按部位和層次解剖、解剖標本制作、特殊解剖標本制作。 3.人體結構圖的繪制結合標本觀察和制作,結合生理功能解讀。 4.解剖和臨床問題討論。 5.參觀臨床手術。 6.必要的動物實驗等。 三、人體解剖學實驗課程學習目的 (一)知識和技能培養 通過人體解剖觀察標本、模型、虛擬解剖軟件和尸體解剖等多種手段的訓練,培養扎實的解剖學理論基礎,獲得豐富的解剖學知識,鍛煉基本的解剖和手術技能,初步了解人體解剖學研究的基本技術。 (二)素質培養 人體解剖學實驗課需要面對人體標本,需觀察、動手測量和解剖,分組討論,通過多種實踐環節,養成善于思考、講究科學、勤于動手、事必躬親、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學作風;培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的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創新精神。 (三)人文素質和醫德醫風培養 因為人體解剖學實驗對象是人體,材料來源于遺體捐獻,如果沒有這些大愛無私者捐獻遺體,解剖學的研究和我們的學習就無法完成,他們是大體老師,值得學習和景仰。在學習過程中,師生始終都要懷著謙卑之心、仁愛之心、崇敬之心。 在人體解剖學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前輩做出過非凡的貢獻,正因為有前人的成就,才奠定了現代醫學的進步。結合人體解剖學實驗,這些功勛人物、感人的科學故事是激勵我們學習的生動的素材。 人體解剖學實驗課適當結合臨床問題進行討論,通過早期結合臨床,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建立起為人類健康事業奉獻終身的志愿。 第二章人體解剖學實驗課程基本要求 **節紀律要求 一、遵守實驗室管理制度 (一)行為規范 1.進入解剖實驗室要規范著裝,輕步走路,小聲說話。 2.面對標本和遺體,要肅穆、敬畏、尊重。 3.不能帶食品及其他與學習無關的物品進入實驗室。 4.實驗課需提前 10分鐘到達實驗室,否則記遲到。 5.書包、雨傘等物件,應當放至室外指定場所,不要帶入實驗室內。 6.不要移動標本模型,不允許將標本模型搬至其他實驗室或帶出實驗室。 7.愛護實驗室一切設備設施,不允許學生調試空調、排風、送風設備。 8.未經教師許可,不準動用電腦。 (二)技術規范 1.觀察標本時,需用無齒鑷操作,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尖銳物品提捏、鉗夾標本。 2.所借用模型,按期歸還。 3.做到分組學習,各有分工,相互協作。 4.在每次解剖前、解剖結束時均需清點、記錄局解手術器械。如有遺失,應仔細尋找,找到為止。解剖后器械需清洗、擦干,交由教師過目,放回原處。 5.保護好自己,解剖時戴好手套,解剖結束后用肥皂洗手。如有受傷,請教師及時處理。 (三)衛生規范 1.愛護實驗室衛生,課后組織打掃。 2.不亂丟垃圾,生活廢物和解剖廢物要分別放置在指定的垃圾箱。 3.地面不允許留有水漬、污漬。 4.實驗室定期檢查衛生,如有違反,責令教師和學生重做。 二、其他要求 1.著工作服,不準穿拖鞋。 2.修剪好指甲。 3.服從教師安排。 第二節標本、模型觀察與記錄 一、觀察 人體標本是經過甲醛固定的,其質地、顏色、外形都與活體有很大差異。觀察標本時需要注意幾個要點: 1.確定標本處于解剖位置和正確的方位(上、下、左、右、前腹、后背),必要時與活體進行比較。 2.確定標本類型。 3.按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進行。 4.按從上到下、從前到后、從外到內的順序進行。 5.必要時進行解剖學測量。 人體結構模型是為了幫助理解人體結構而設計制作的,主要用于理解人體某部分的結構和形態,一般都經過放大,需要結合標本來觀察。 二、記錄 (一)文字描述法 描述標本的名稱、來源(有時候用動物內臟代替人體標本)、形態、分部、顯示的主要結構名稱、各結構之間的毗鄰關系。注意方位術語的運用、解剖學名詞的應用。 (二)簡圖法 用簡圖描述所觀察標本的位置、形態、結構。繪圖用鉛筆,必要時在坐標紙上繪制以確保比例適當,按正確的解剖學方位展現。圖的序號和名稱記錄在圖的正下方。 (三)文字描述和簡圖相結合 文字描述法示例: 胃的觀察。 正常成年胃標本,甲醛固定。 胃質地柔軟,為空腔臟器。上口為賁門,口徑約 20mm,下口為幽門,管壁較上口厚(有環行幽門括約肌),口徑約 15mm。胃的形態為彎曲的囊狀,兩緣呈開口向右的彎曲,右側緣短,稱胃小彎,在近幽門處有一明顯的轉角,稱角切跡。左側緣長,在賁門處走向左上方形成胃底部,然后凸向左,走向幽門。切開胃前壁,測量其厚度約 8mm。胃內壁有黏膜皺襞,在胃底部呈網格狀,在胃體部呈縱行走向,胃小彎側比較密集,有 7~ 8條。 簡圖法示例見圖 2-1。 圖 2-1 簡圖法示例圖 第二章人體解剖學實驗課程基本要求 005 第三節實驗報告的格式、書寫要求與要點 1.每一解剖部位解剖結束后均需在 24小時內完成實驗報告并交給帶教教師。 2.報告書寫要規范、整潔,否則需要重寫,直到符合基本要求。 3.文字一律用鋼筆書寫,繪圖用鉛筆或紅藍彩色鉛筆。 4.報告中的圖要手工繪制,標線用鉛筆,線條要平直,結構用中文標注,圖的名稱寫在圖的下方,圖占用的空間不論圖復雜與否,都應在報告紙的中央,兩邊不能再有文字或其他圖(圖 2-2)。報告中的表一律用三線表,表頭要有表號、表的名稱,表的說明寫在表的下面,表占用的空間應是兩端頂格(表 2-1)。 表 2-1 手的神經支配總結表 圖 2-2 實驗報告圖的示例 神經名稱肌支分布皮支分布損傷后畸形損傷后感覺缺失 橈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 說明:橈神經在手部的主要分支正中神經在手部的主要分支尺神經在手部的主要分支 書寫格式: 實驗題目×××部位的解剖(居中) 一、解剖小組成員二、材料編號三、解剖時間四、解剖步驟(簡明寫主要步驟和關鍵步驟,可用箭頭表示)五、暴露的主要結構觀察與測量(有文字、有圖,測時要有數據,重要的發現可用手機照相打印,粘在報告紙上)六、變異記錄七、小結(就解剖中獲得的經驗體會小結,包括失誤的分析) (易西南) 第二篇實驗基本技術 第三章人體解剖學基本測量技術 **節解剖學常用測量與方法 人體測量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程序,科學地應用測量技術,按照標準化的方法與步驟嚴格地進行質量控制。這里簡單介紹解剖學常用的測量方法。 一、長度測量 長度測量比較簡單,*重要的是準確定點,其次是選好合適的測量儀器。有些骨的測量需要特殊處理,如骨盆與髖骨的測量,在測量骨盆之前,應先將左右髖骨和骶骨組合起來,用蠟片分別嵌入左右恥骨聯合面之間和左右耳狀面之間,使之緊密地貼附在一起,然后用絲線綁扎牢固,各項骨盆長度測量均應在組合好的骨盆上進行。 二、周長測量 測量顱的周長時,注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