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國際創傷生命支持教程(原書第9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01992
- 條形碼:9787030701992 ; 978-7-03-070199-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際創傷生命支持教程(原書第9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各地急救中心急救人員,各級醫院的外科急診科室醫師、危重癥科室醫師及相關學科的醫師由全球公益性學術組織即國際創傷生命支持組織編寫的一部教程,是國際創傷急救技術標準。
國際創傷生命支持教程(原書第9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優選公益性學術組織即靠前創傷生命支持組織編寫的一部教程,其目的在于通過培訓使緊急醫療救護人員掌握科學的、規范化的創傷急救評估和處理技術,以期在現場救治時盡可能減少危重創傷的死亡和傷殘。全書共3篇21章,分別從創傷通用技術、各部位創傷和特殊人群創傷三個方面,闡述了各種創傷及救治的相關知識。其中,創傷通用技術篇包含創傷性疾病概論、患者評估與處置、評估技術、休克與出血控制、休克和出血控制與氣道管理技術;各部位損傷篇包括胸部、頭部、脊柱、腹部、四肢等的創傷生命支持技術;特殊人群創傷篇,包含燒傷及兒童、老年人、孕婦等特殊人群的創傷急救知識等,文中附有大量的操作步驟圖和急救流程圖,便于閱讀理解。同時,為更好地掌握各種急救設備的使用,還收錄了11項可選技能訓練的學習資料,供感興趣的讀者學習。第9版對每章內容都做了重要和優選的調整,增加了部分更新的內容。 本書適合各地急救中心急救人員,各級醫院的外科急診科室醫師、危重癥科室醫師及相關學科的醫師閱讀參考。
國際創傷生命支持教程(原書第9版) 目錄
**篇 創傷通用技術 1
第1章 創傷性疾病概論 1
第2章 患者評估與處置 19
第3章 評估技術 37
第4章 休克與出血控制 52
第5章 休克與出血控制技術 66
第6章 氣道管理 82
第7章 氣道管理技術 98
第二篇 各部位創傷 128
第8章 胸部創傷 128
第9章 胸部創傷救護技術 146
第10章 脊柱創傷和脊柱運動限制 153
第11章 脊柱管理技術 174
第12章 頭外傷和創傷性腦損傷 193
第13章 腹部創傷 211
第14章 四肢創傷 220
第15章 四肢創傷救護技術 240
第16章 創傷性心搏驟停 249
第三篇 特殊人群創傷 259
第17章 燒傷 259
第18章 兒童創傷 278
第19章 老年創傷 299
第20章 孕婦創傷 309
第21章 受酒精和(或)藥物影響的患者 319
附錄A-1 標準預防 327
附錄A-2 標準預防 334
附錄B 創傷患者的鎮痛 343
附錄C 多傷員事故與傷員分類 349
附錄D 醫療直升機的角色 355
附錄E 創傷評分在院前救治評估中的應用 359
附錄F 溺水的初始管理 365
附錄G 戰術緊急醫療救援 371
附錄H 高溫疾病 386
附錄I 凍傷和低體溫癥 389
附錄J 選修技能 393
國際創傷生命支持教程(原書第9版) 節選
**篇 創傷通用技術 第1章 創傷性疾病概論 Maia Dorsett, MD Sabina Braithwaite, MD, FACEP, FAEMS James H. Creel, Jr., MD, FACEP (Jack Dagley Photography/Shutterstock) 關鍵詞 爆炸傷 鈍性損傷 戰術緊急傷員救護委員會(C-TECC) 疾病 必要設備 局部檢查 高動能事故 懷疑指數 國際創傷生命支持初步評估 動能(KE) 多人傷亡事件 損傷機制(MOI) 駕乘人員約束系統 其他潛在傳染物質(OPIM) 穿透傷 個人防護裝備(PPE) 可預防性死亡 快速創傷檢查 現場評估 二次碰撞 繼發創傷 標準防護措施 戰術緊急傷情救護(TCCC) 暫時性空腔 創傷彈道學 傷道 學習目標 學完本章后,應該能夠做到: 1. 識別因創傷造成的*常見死亡原因。 2. 總結現場評估組成部分。 3.描述現場評估在救援人員安全和預測患者病情中的作用。 4. 解釋動能性損傷和損傷嚴重程度之間的關系。 5.識別機動車碰撞時所存在的3種形式,并能把患者潛在的損傷同車輛的變形程度、內部的結構和身體的結構聯系起來。 6. 描述車輛安全機制如何影響預測創傷模式。 7. 列出預測摔傷的類型和嚴重程度的要素。 8.描述子彈是如何造成組織損傷的,并解釋子彈特性與損傷嚴重程度之間的關系。 9.敘述爆炸傷的 5種損傷機制并且知道怎樣把它們同現場評估和患者的評估聯系起來。 10.說明院前創傷護理的優先事項,并將其與可預防的死亡原因聯系起來。 11.討論預防措施在減少創傷造成的傷害和死亡方面的作用。 章節概述 創傷性損傷仍然是國際上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有500多萬人死于創傷,占世界總死亡人數的9%[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常見的因創傷造成的死亡的原因是道路交通傷害,其次是故意傷害、自殺和跌倒(WHO,2014)。由于預防措施和人口統計數據的變化,創傷的流行病學正在發生變化。例如,在發達國家,采取預防措施如通過避免碰撞、強化汽車安全措施和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減少了交通損傷造成的死亡(Sise et al.,2014;WHO,2014)。與此同時,因跌倒而死亡的人數繼續上升,部分原因是人口老齡化(Alberdi et al.,2014;Sise et al.,2014)。死亡只是創傷的后果之一。創傷產生大量的醫療衛生費用開支,幸存者可能有嚴重的生理、心理或經濟上的遺留問題。對于創傷性傷害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它對可能長壽的年輕人的影響尤為嚴重(WHO,2014)。創傷占全年齡殘疾患者的6%(WHO,2014)。因此,雖然理想的干預是預防傷害的發生,但改善創傷后護理的措施可以*大限度地減少那些已經發生的事件造成的死亡和殘疾。 標準防護措施:是指用來防止被患者的體液污染的程序。包括處理不同的患者,要把他們當作易感人群。總是需要佩戴手套,常需要戴口罩,有時還需要穿防護服。快速創傷檢查:是指從頭到足簡單查體來識別威脅生命的損傷。局部檢查:指當存在重點區域的(局限的)損傷或是有局部損傷所采用的檢查方法。檢查局限在受傷區域。多人傷亡事件(MCI):也稱為大規模傷亡事件,是指造成的傷亡人數超過接管單位醫療資源承受范圍的事件。現場評估:是指在創傷現場接觸患者之前進行的現場觀察和采取的行動。這是國際創傷生命支持初步評估的**步。 國際創傷生命支持初步評估: 是指用簡單的檢查方法快速找出危及生命的情況。它是由現場評估、初始檢查,以及快速創傷檢查和局部檢查兩者中的一種組成。 創傷性損傷仍然是國際上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有 500多萬人死于創傷,占世界總死亡人數的 9%[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常見的因創傷造成的死亡的原因是道路交通傷害,其次是故意傷害、自殺和跌倒(WHO,2014)。由于預防措施和人口統計數據的變化,創傷的流行病學正在發生變化。例如,在發達國家,采取預防措施如通過避免碰撞、強化汽車安全措施和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減少了交通損傷造成的死亡(Sise et al.,2014;WHO,2014)。與此同時,因跌倒而死亡的人數繼續上升,部分原因是人口老齡化(Alberdi et al.,2014;Sise et al.,2014)。 死亡只是創傷的后果之一。創傷產生大量的醫療衛生費用開支,幸存者可能有嚴重的生理、心理或經濟上的遺留問題。對于創傷性傷害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它對可能長壽的年輕人的影響尤為嚴重(WHO,2014)。創傷占全年齡殘疾患者的6%(WHO,2014)。因此,雖然理想的干預是預防傷害的發生,但改善創傷后護理的措施可以*大限度地減少那些已經發生的事件造成的死亡和殘疾。 現場評估 在創傷的現場,在開始對患者急救之前,有一些重要的步驟要執行。沒有進行現場評估會使你和你的患者處于危險之中,并可能無法預判到患者可能會存在的其他嚴重的傷害。首先采取標準防護措施并且評估現場危險程度。 確定患者總數。尋找貼紙或其他標記,區分出可能有特殊需求的患者。確定是否需要額外的急救人員或特殊設備。如果有更多的患者且評估過程會使用到的資源超過你的可使用資源,報告調度并且啟動多人傷亡事件急救程序。 現場評估是國際創傷生命支持初步評估的**步(表 1-1)。它是創傷評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接觸患者前就已經根據調度信息開始了。如果遺漏現場評估這一步驟,就可能使你和患者的生命均陷入危險之中。現場評估包括采取標準防護措施來避免暴露于血液或其他有潛在傳染性物質中,評估現場的危險,計算患者的總人數,決定該特定場景所需要的重要設備和識別損傷的機制(表 1-2)。 表1-2 現場評估的步驟 1. 標準防護措施(個人防護裝備) 2. 現場安全 3. 初步檢傷分類(患者總數) 4. 需要更多的幫助或設備 5. 受傷機制(也稱損傷機制) 案例分析 一輛配有高級生命支持裝備的救你發現一個四門轎車的前面受損,護車隨著消防部門人員一起被派遣到擋泥板和前擋風玻璃掉落。在約距轎一個卡車翻轉事故現場。派遣部門告車9m的地方,你發現在一輛嚴重受損訴參與人員有目擊者稱有液體從卡車的摩托車旁邊坐著一個男人,無法移中泄漏出來。消防部門在到達后成立動。你需要做的**步是什么,你需了指揮部,并指示消防車停在事故逆要做什么決定?風800m處。2分鐘后,事件總指揮告在繼續之前,思考以下問題:這知醫療人員微小的石油泄漏已經被控個現場安全嗎?救援者和(或)受害制住,且不止有一名患者:卡車司機者在潛在危險中嗎?需要什么樣的防已不在卡車內,清醒,可以走動,另護衣?除泄漏,還有其他潛在危害有在碰撞中受傷的汽車司機和摩托車嗎?共有幾位患者?還需要什么額外司機。總指揮告訴他們可以到達現場設備?救援。在閱讀本章的時候,請把這些問 當你和救護車一起到達后,你觀題記在心里。然后在本章*后,找出察到消防人員在控制泄漏。你聞到柴這些救援者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并完油的氣味。成救援的。 現場評估 從被派遣之時現場評估就已經開始,你需要預估在現場可能出現的情況。根據事件的性質,如危險物質(危險品)事件或現場涉及無特定目標的隨機犯罪射手,在你進入現場之前,你應該知道你需要出現在哪里。各機構和司法管轄區將有章程來指導你是否出場,確定出場的地點,或是否進入現場。此刻,你應思考需要哪些設備及是否需要其他的資源(更多的救援單位、特殊的救援器械、多傷員事故應急預案)。盡管派遣時得到的信息對開始擬定計劃非常有用,但是不要過于依賴這些信息。在派遣時獲得的信息常是夸大的或者甚至完全就是錯的。要做好親自去現場評估后可能會改變計劃的準備。 標準防護措施 創傷現場*容易讓救援人員受到血液或其他潛在傳染物質(OPIM)污染。并不僅僅是創傷患者的出血問題,還經常包括需要在不利的條件下進行氣道管理。個人防護裝備(PPE)在創傷現場一直都是需要的。防護手套便是這樣,同時許多場合需要佩戴護目鏡。對于援救人員來說,明智的做法是在進行氣道管理的時候戴上面罩或者護目鏡和口罩。在高污染環境中,需要穿防水隔離衣,同時戴防護面具或面罩。在有毒環境中,需要防化隔離衣和防毒面具。記著在處理不同患者之間要更換手套,避免患者受體液的交叉污染。 OPIM:是援救者可能暴露于除血液外的其他潛在傳染物質的簡稱。 個人防護裝備(PPE):是指在創傷現場,急救醫療服務救援人員穿上用于保護自己免受各種危險的設備。至少需要戴防護手套。救援人員在*嚴重情況下可能需要穿上防化隔離衣并佩戴呼吸裝置。 現場安全 當你乘坐交通工具接近救援點的時候,就應開始評估現場的危險程度。你的**個抉擇是要確定*近的安全地點來停泊救護車或援救的交通工具。你肯定希望車輛盡量靠近,但同時它又必須足夠遠以便你在進行現場評估時保證你的安全。在有些情況下,不要進入現場直到現場已經被消防人員、執法機關人員或危險物質技術人員清理完畢。試著將車頭背對現場停放,這樣如果危險來臨,你能夠載上患者并迅速離開。另外,在你離開救護車前,還要透過車窗進行一次“隔窗評估”,以確認接觸患者是否安全。還需考慮以下情況: 事故營救現場:這里是否存在來源于火或有毒物質的危險?這里是否有電擊的危險?現場是否有不穩定的物質,如冰、水、斜坡或是否存在有倒塌風險的房屋?除非你有適當的防護設備和呼吸器,否則不應進入有潛在低氧濃度和(或)有毒化學氣體的區域(下水道、船舶的貨艙、糧倉等)。在沒有同伴和未系安全繩的情況下,你不應進入危險區域。 危險物質事件:危險物質通常通過張貼在車外的標牌來進行提醒(圖 1-1)。這些標識會因你工作的國家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你觀察到這些標識,不要在沒有適當的防護裝備和訓練的情況下接近。請求專家團隊協助救援、控制或做可能的凈化工作。 農場:糧倉是密閉空間,在沒有合適設備和訓練的情況下不要進入。家畜會對急救人員造成危害。注意機械裝備及糞池和池塘。 犯罪現場:在犯罪活動已經發生后,危險仍然可能出現。要警惕逃離現場的人,警惕想要隱藏自己的人,同時還要警惕擁有武器或是那些正在用語言或手勢進行威脅的人。如果執法人員沒有到場,不要接近已知的犯罪現場。等待執法者到來,這不僅是為了你和受害者的安全,也是為了幫助執法者保護證據。 旁觀者:旁觀者可能使你和受害者面臨危險。旁觀者是否大聲地用憤怒的語氣說話?是否在打架?是否有武器?是否有服用酒精或違禁藥品的證據?這里是不是家庭暴力的犯罪現場?你可能不會被認為是施救者,而可能被認為是當事人而受到攻擊。是否有危險的動物?有任何暴力的危險信號出現時要請求執法人員的協助。 爆炸現場:爆炸通常源于工業事故,但是因為恐怖威脅和恐怖活動在全球也很常見,所以當接觸爆炸現場時需要考慮到恐怖襲擊。恐怖分子經常放置第二個裝置,目的是殺死或傷害救援者。另外,在一些國家,非法冰毒實驗室的擴散也增加了化學爆炸的發生率。 無論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可能的話,執法人員應隨同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如炸彈專家和危險品專家)一起評估爆炸現場,確保現場能夠安全進入,并且沒有化學、生物或放射性有害物質的存在。如果可能,把交通工具停在爆炸范圍
國際創傷生命支持教程(原書第9版) 作者簡介
約翰·E.坎貝爾Joho E.Campbell,MD,FACEP(醫學博士,美國急診醫學院院上) Dr.Campbell于1966年在奧本大學獲得藥劑學學士學位,于1970年在亞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他在急診醫學界耕耘四十載,先后在亞拉巴馬州、佐治亞州、新墨西哥州和得克薩斯州執業。1972年受邀給克萊縣的救援隊員講授醫療救護員(EMT)基礎課程時,他對院前急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至今仍然是這一很好團體的名譽成員。從那時起,他作為醫療主任一直擔任著EMT和急救員的培訓項目。他很近已卸任了亞拉巴馬州急救醫學和創傷醫務總監的職務。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