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2021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21433
- 條形碼:9787117321433 ; 978-7-117-3214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2021修訂版) 本書特色
權威指南1. 本書在上版的基礎上修訂更新約50%.2.由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學分會組織編寫
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2021修訂版) 內容簡介
1.全書在版的基礎上,分別對新生兒外科、小兒普通外科、小兒泌尿外科、小兒矯形外科、小兒心血管外科、小兒胸外科疾病進行詳細講解,并對其診斷及治療進行規范。2.本書內容科學實用、可操作性強,對于規范小兒外科技術操作,提高醫療質量有重要指導作用,是從事小兒外科工作的醫護人員推薦的工具書,也是醫療行政管理人員評定技術質量、處理醫療缺陷的重要依據。1.全書在版的基礎上,分別對新生兒外科、小兒普通外科、小兒泌尿外科、小兒矯形外科、小兒心血管外科、小兒胸外科疾病進行詳細講解,并對其診斷及治療進行規范。2.本書內容科學實用、可操作性強,對于規范小兒外科技術操作,提高醫療質量有重要指導作用,是從事小兒外科工作的醫護人員推薦的工具書,也是醫療行政管理人員評定技術質量、處理醫療缺陷的重要依據。
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2021修訂版) 目錄
**節 先天性食管閉鎖和氣管食管瘺
第二節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和膈膨升
第三節 新生兒胃穿孔
第四節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
第五節 環狀胰腺和腸旋轉不良
第六節 十二指腸閉鎖和狹窄
第七節 先天性腸閉鎖和腸狹窄
第八節 膽道閉鎖
第九節 臍膨出與腹裂
第十節 消化道重復畸形
第十一節 腸無神經節細胞癥
第十二節 先天性直腸肛門畸形
第十三節 胎糞性腹膜炎
第二章 小兒普通外科疾病
**節 甲狀舌管囊腫與瘺
第二節 鰓源性囊腫與瘺
第三節 臍疝
第四節 腹股溝疝
第五節 腸梗阻
第六節 腸套疊
第七節 梅克爾憩室
第八節 原發性腹膜炎
第九節 急性闌尾炎
第十節 消化道出血
第十一節 消化道異物
第十二節 結腸、直腸息肉
第十三節 獲得性直腸前庭瘺
第十四節 肛周膿腫
第十五節 直腸脫垂
第十六節 門靜脈高壓癥
第十七節 先天性膽總管囊腫
第三章 小兒泌尿外科疾病
**節 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
第二節 先天性巨輸尿管癥
第三節 輸尿管膨出癥
第四節 異位輸尿管口
第五節 膀胱外翻及尿道上裂
第六節 先天性膀胱憩室
第七節 尿道瓣膜癥
第八節 尿道下裂
第九節 包莖、嵌頓包莖與包皮過長
第十節 隱匿性陰莖
第十一節 隱睪
第十二節 睪丸扭轉
第十三節 急性附睪炎
第十四節 青少年精索靜脈曲張
第十五節 鞘膜積液
第十六節 女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及卵睪性分化異常
第十七節 陰莖及尿道外口囊腫
第十八節 女性外陰畸形
……
第四章 小兒矯形外科疾病
第五章 小兒外科腫瘤疾病
第六章 小兒心血管疾病
第七章 小兒胸外科疾病
參考文獻
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2021修訂版) 節選
《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2021修訂版)》:第十一節 腸無神經節細胞癥【概述】腸無神經節細胞癥(aganglionsis)或稱希爾施普龍病(Hirschsprung disease),是一種先天性腸病。巨大的結腸是繼發性病變,過去曾稱為先天性巨結腸。病變腸段多位于直腸或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遠端,腸壁無神經節細胞,呈持續痙攣狀態,無蠕動功能。近端正常結腸因腸內容不能排出,日久繼發性擴大肥厚造成功能性腸梗阻。無神經節細胞腸段也可波及各部位結腸,甚至小腸。【病因】本癥是由于外胚層神經嵴細胞遷移發育過程停頓所致,其原因可能與妊娠早期母體受到病毒感染或受其他環境因素(代謝紊亂、中毒等)影響而產生了運動神經元發育障礙。近年有人從胚胎發生階段早期微環境改變及遺傳學方面進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病理】腸管的神經節細胞缺如,使腸管失去正常的蠕動功能,處于持續痙攣狀態,造成功能性腸梗阻為基本病理狀態。臨床上根據病變腸管的長度和累及范圍,分為常見型、短段型(及超短段型)、長段型、全結腸型和全腸型。【臨床表現】1.不排胎糞或胎糞排出延遲患兒生后24小時內未排出胎糞者占94%-98%,約有72%需經塞肛、洗腸等處理方能排便。僅有少數生后胎糞排出正常,1周或1個月后出現癥狀。2.腹脹約占87%。新生兒期腹脹可突然出現,也可逐步出現,腹部逐漸膨隆,呈蛙狀腹,腹壁靜脈怒張,有時可見腸型(腹部外圍結腸框處明顯)及腸蠕動波。大齡兒偶可觸及糞石。3.嘔吐嘔吐隨梗阻程度加重而逐漸明顯,甚至吐出膽汁或糞便樣物。嬰兒期常合并低位腸梗阻癥狀。4.腸梗阻腸梗阻多為低位、不完全性,新生兒期梗阻程度不一定與無神經節細胞腸段的長短成正比。隨著便秘加重和排便等保守治療的失敗,可發展成為完全性腸梗阻,而需立即行腸造瘺術。5.肛門指檢可以排除直腸肛門畸形。手指常感腸管緊縮,拔除手指后有大量糞便和氣體呈“爆破樣”排出,腹脹立即好轉。6.因反復出現低位性腸梗阻,患兒食欲不振、營養不良、貧血、抵抗力差,常繼發感染,如腸炎、肺炎、敗血癥,甚至腸穿孔等。【診斷及鑒別診斷】1.生后不排胎糞、胎糞排出或排盡時間延遲、腹脹、嘔吐,部分經洗腸等保守治療后腹脹消退。嬰幼兒期便秘反復發作或進行性加重。2.輔助檢查(1)腹立位平片:可見淤張、擴大的結腸及液平面。全結腸型者僅表現小腸淤張。(2)鋇劑灌腸:痙攣腸段腸管細小、僵直、無正常蠕動。擴張段腸管明顯增寬。并發結腸炎時腸黏膜呈鋸齒狀。如果顯示出以上典型的痙攣段、移行段和擴張段,即可明確診斷。由于病變腸管的位置和長度不同,通常分為常見型(達乙狀結腸附近者)、短段型(及超短段型)、長段型和全結腸型。在新生兒和小嬰兒期診斷及分型可能不明顯。需在注人造影劑24小時后復查腹部正側位片了解鋇劑殘留情況,提高診斷的陽性率。(3)肛管直腸測壓檢查:本癥時直腸肛管松弛反射消失。(4)酶組織化學檢查:本癥時可見乙酰膽堿酯酶陽性的副交感神經纖維。(5)直腸黏膜活檢:用特制吸取器,在齒狀線上1.5-2cm處吸取黏膜及黏膜下組織做病理檢查,可見大量增粗、增多的乙酰膽堿酯酶陽性的副交感神經纖維。(6)腸壁全層活檢:黏膜下及肌間神經叢神經節細胞缺如、減少及發育不成熟,可以診斷本癥并與同源病鑒別。【治療方案及原則】1.新生兒或小嬰兒常見型及部分短段型一般情況較好者,應爭取早期手術治療,可根據情況經腹、經肛門或在腹腔鏡輔助下行巨結腸根治手術。2.長段型應根據具體情況開腹行I期根治手術或腸造瘺后Ⅱ期根治手術。全結腸型宜行開腹根治術。3.超短段、部分短段型,可暫行保守治療,或經肛門內括約肌條狀切除并擴肛半年。疑診腸神經元發育不良者也應先行保守治療觀察。4.新生兒或小嬰兒一般情況差、腸梗阻癥狀嚴重,合并小腸結腸炎或其他嚴重先天性畸形者,宜先行腸造瘺,待一般情況改善后行根治術。【預后】本癥預后逐年改善,病死率已明顯下降。但手術后便秘、腹瀉、污糞及吻合口狹窄、潰瘍、閘門等合并癥仍有較高的發生率。各種手術方式的治療效果相近,與術者對手術的理解和熟練程度有關。第十二節 先天性直腸肛門畸形【概述】先天性直腸肛門畸形占小兒消化道畸形**位,發病率為1:(1500-5000),男性多于女性。本病類型復雜,常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直腸盲端終止于恥骨直腸肌以上為高位,位于恥骨直腸肌環內為中間位,直腸盲端穿過恥骨直腸肌環為低位。【病因】本癥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很多研究結果提示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
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2021修訂版) 作者簡介
中華醫學會(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成立于1915年。現有83個專科分會,50萬名會員,下設部門16個,法人實體機構3個,另與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合辦醫學圖書館1個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