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山東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基礎知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56727
- 條形碼:9787510056727 ; 978-7-5100-567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22山東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基礎知識 本書特色
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面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別,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中公版·2022山東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基礎知識》山東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助您考試成功。 中公好書推薦理由一:緊扣真題,匯總權威理論,及時更新考點。 山東真題具有鮮明的特點,考試范圍廣,題目難度大。本書嚴格依據試題考查情況,結合多部高等院校師范專業教科書,梳理知識體系,考點精準、齊全。 中公好書推薦理由二:視頻講解、教材學習相結合,中公講師帶您記憶高頻考點。 本書在重要知識點旁設有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可觀閱中公名師講解重點難點、易錯易混知識點。 中公好書推薦理由三:備考錦囊、知識拓展齊上陣,呈現記憶技巧、命題規律、背景知識。 備考錦囊總結常考考點,呈現命題規律,提供應試策略,知識拓展呈現背景知識,擴大知識范疇、拓寬學生視野,難點偏點一個不漏,是考生理解、識記的好幫手。 中公好書推薦理由四:新增要點筆記,簡明直觀,直擊重點。 本書新增要點筆記,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考生整理每章的重點、要點,使知識之間的聯系一目了然,便于考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也能輔助考生查漏補缺。 中公好書推薦理由五:考題再現、強化練習雙管齊下,實戰之中掌握考試技巧。 本書設有經典真題與強化練習,通過呈現考題與模擬練習題,幫助考生把握山東教師招聘考試命題特征,講練結合,注重備考效率。 中公好書推薦理由六:編排合理,結構勻稱,美觀大方,可閱讀性強。 本書在版式設計上,采取雙色印刷,重點內容用波浪線標識,版式清新爽朗,賞心悅目,可閱讀性強,便于考生識記。
2022山東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基礎知識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22山東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基礎知識》適用于山東省教師(含特崗)及其他事業單位(教育類)招聘考試。編者在潛心研究山東省教師招聘考試歷年真題的基礎上,立足建立應對山東省教師招聘教育基礎知識考試完備的知識體系,精心編寫了本書。在體系上,本書分為上下兩冊,囊括了山東省教育基礎知識的常考模塊。上冊包括教育學、新課程改革、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教育寫作五個部分;下冊包含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兩部分。針對山東省各地考情略有不同,在編寫中堅持知識的綜合性和考點的完整性,設置了經典真題、易混易錯等模塊,通過呈現山東省歷年真題,幫助考生直接了解真題考點;在易混易錯中對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對比,以幫助考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022山東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基礎知識 目錄
上冊
**部分教育學
**章教育與教育學(2)
本章概述(2)
學習目標(2)
**節教育概述(2)
第二節教育的歷史發展(11)
第三節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19)
要點筆記(40)
強化練習(41)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規律(43)
本章概述(43)
學習目標(43)
**節教育與社會發展(43)
第二節教育與人的發展(50)
要點筆記(58)
強化練習(59)
第三章教育目的(61)
本章概述(61)
學習目標(61)
**節教育目的概述(61)
第二節我國的教育目的(67)
要點筆記(74)
強化練習(75)
第四章學校文化與學校教育制度(77)
本章概述(77)
學習目標(77)
**節學校文化(77)
第二節教育制度概述(79)
第三節我國的學校教育制度(82)
要點筆記(88)
強化練習(89)
第五章學生與教師(91)
本章概述(91)
學習目標(91)
**節學生(91)
第二節教師(96)
第三節師生關系(105)
要點筆記(109)
強化練習(110)
第六章課程(112)
本章概述(112)
學習目標(112)
**節課程概述(112)
第二節課程組織(121)
第三節課程資源(131)
要點筆記(133)
強化練習(134)
第七章教學(136)
本章概述(136)
學習目標(136)
**節教學概述(136)
第二節教學過程(138)
第三節教學原則(143)
第四節教學方法(147)
第五節教學模式(154)
第六節教學組織形式(159)
第七節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65)
第八節教學評價(170)
第九節教學設計(176)
要點筆記(185)
強化練習(186)
第八章德育(188)
本章概述(188)
學習目標(188)
**節德育概述(188)
第二節德育過程(191)
第三節德育的實施(194)
要點筆記(204)
強化練習(205)
第九章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207)
本章概述(207)
學習目標(207)
**節班級組織(207)
第二節班級管理(210)
第三節良好班集體的培養(214)
第四節班主任工作(217)
要點筆記(224)
強化練習(225)
第十章課外、校外教育與三結合教育(228)
本章概述(228)
學習目標(228)
**節課外、校外教育(228)
第二節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232)
要點筆記(236)
強化練習(237)
第十一章教育科學研究(239)
本章概述(239)
學習目標(239)
**節教育科學研究概述(239)
第二節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242)
第三節教育科學研究方法(249)
要點筆記(260)
強化練習(261)
第二部分新課程改革
**章新課程改革概述(264)
本章概述(264)
學習目標(264)
**節我國課程改革概述(264)
第二節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理念(266)
要點筆記(268)
強化練習(269)
第二章新課程背景下的改革(270)
本章概述(270)
學習目標(270)
**節教學觀念的改革(270)
第二節學習方式的改革(272)
第三節課程結構的變革(274)
第四節教育評價的改革(278)
要點筆記(281)
強化練習(282)
第三部分教師職業道德
**章教師職業道德概述(286)
本章概述(286)
學習目標(286)
**節教師職業道德基本知識(286)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范疇(292)
要點筆記(296)
強化練習(297)
第二章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98)
本章概述(298)
學習目標(298)
**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298)
第二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1997年修訂)(300)
要點筆記(301)
強化練習(302)
第三章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與評價(304)
本章概述(304)
學習目標(304)
**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304)
第二節教師職業道德評價(308)
要點筆記(309)
強化練習(310)
第四部分教育法律法規
**章教育法律基礎(312)
本章概述(312)
學習目標(312)
**節教育政策與教育法規(312)
第二節教育法律規范與教育法律關系(315)
第三節教育法律責任(318)
第四節教育法律救濟(321)
要點筆記(324)
強化練習(325)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規匯編(326)
本章概述(326)
學習目標(326)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326)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335)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342)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347)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61)
六、《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367)
七、《教師資格條例》(372)
八、《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374)
九、《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375)
十、《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378)
十一、《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380)
十二、《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383)
十三、《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383)
十四、《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386)
要點筆記(391)
強化練習(392)
第五部分教育寫作
**章教育寫作基礎知識和技巧(396)
本章概述(396)
學習目標(396)
**節立意(396)
第二節擬題(400)
第三節結構(401)
第四節語言(405)
第二章教育寫作真題范例(407)
**節真題范例一(407)
第二節真題范例二(408)
第三節真題范例三(409)
2022山東省教師招聘考試專用教材·教育基礎知識 節選
**部分教育學 教育學部分共十一章,主要介紹了教育、教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是山東省教師招聘考試教育理論科目的重點考查內容,在歷年考題中所占分值比例較大。 **章教育與教育學 本章概述 教育是什么?這是教育學研究的一個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問題,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明確把握的問題。本章通過介紹教育的概念、基本要素、形態、屬性和功能,以及教育和教育學的歷史發展,通過大量的原理與史實幫助學習者對“教育”和“教育學”概念進行深入的理解。 學習目標 1.準確識記教育的概念、基本要素、教育起源學說的主要觀點和代表人物。 2.理解教育的本質屬性、社會屬性的內涵,以及教育功能的類型。 3.能夠區分原始社會、古代社會、近代社會和現代社會教育的特征。 4.準確識記古代中國教育和西方教育發展的主要內容。 5.準確識記教育學的研究對象,理解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和教育規律的內涵。 6.準確識記教育學不同發展階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 **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考點1教育的詞源 在我國,一般認為“教育”一詞早見于《孟子·盡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教育一詞由拉丁文“educare”演化而來,本意為“引導”“引出”,意思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種本來就潛藏于人身上的東西引導出來,從一種潛質轉變為現實。 經典真題(2019·煙臺/棗莊·單選)我國“教育”一詞早出現于()。 A.《說文解字》 B.《孟子》 C.《學記》 D.《論語》 【答案】B。 “教育”一詞的早出處與早對“教育”一詞的解釋容易混淆。考生遇到該考點時,需要注意涉及的關鍵詞是“早連用”“早見于”還是“早解釋”。“早連用”“早見于”對應的是孟子的《孟子·盡心上》;“早解釋”對應的是許慎的《說文解字》。 考點2教育的日常用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使用“教育”一詞。“教育”的用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①作為一種過程的教育,表明一種深刻的思想轉變過程。例如,“我從這部作品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②作為一種方法的教育。例如,“你的孩子真有出息,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③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的教育。例如,“教育是振興地方經濟的基礎”。 考點3教育的定義 1.從社會的角度定義 從社會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可將“教育”分為不同的層次。 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它可能是無組織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組織的、系統的。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更狹義的教育有時指思想教育活動。 2.從個體的角度定義 從個體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個體的學習或發展過程。 3.從社會和個體兩個方面定義 從社會和個體兩個方面來定義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經典真題(2021·菏澤·名詞解釋)狹義的教育 【參考答案】見正文。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學習者)和教育影響(教育媒介、教育中介系統)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考點1教育者 廣義的教育者是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態度等方面起到教育影響的人,包括教育管理人員、專兼職教師、家長、參與教育活動的其他人員等。狹義的教育者指從事學校教育活動的人。學校教師是教育的主體,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起主導作用。 考點2受教育者(學習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從事學習的人,既包括在學校中學習的兒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在各種形式的成人教育中學習的學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實踐的對象,又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考點3教育影響(教育媒介、教育中介系統) 教育影響即教育活動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它既包括信息的內容,也包括信息選擇、傳遞和反饋的形式,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從形式上說,教育影響主要包括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組織形式;從內容上說,教育影響主要包括教育內容、教育材料或教科書。其中,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客體。 經典真題1(2021·泰安·單選)教育影響是指教育活動中教育者作用于學習者的全部信息,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下列哪一項屬于教育影響的形式?() A.教科書 B.教育材料 C.教育原則 D.教育手段 【答案】D。 經典真題2(2019·棗莊/煙臺·單選)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 A.主體 B.客體 C.教的主體 D.學的主體 【答案】B。 經典真題3(2018·聊城·單選)以下哪一項不屬于教育媒介?() A.教育方法 B.教育理念 C.教科書 D.教育組織形式 【答案】B。 三、教育的形態 教育形態是指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三個基本要素構成的教育系統在不同時空背景下的變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歷史實現。根據不同的標準,人們可以劃分出不同的教育形態。 考點1非制度化教育與制度化教育 根據教育系統自身形式化的程度,教育形態劃分為非制度化教育與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指沒有能夠形成相對獨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形態。這種教育與生產或生活高度一體化,沒有從日常生產或生活中分離出來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機構及其制度化行為。 制度化教育是從非制度化教育演化而來的,由專門的教育人員、機構及其運行制度構成的教育形態。 考點2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根據教育系統賴以運行的場所或空間標準,教育形態劃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教育活動,學校教育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進行的教育活動,社會教育是指在廣泛的社會生活和生產過程中進行的教育活動。其中,學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體形式。 考點3農業社會的教育、工業社會的教育與信息社會的教育 根據教育系統賴以運行的時間標準以及建立于其上的產業技術和社會形態,教育形態劃分為農業社會的教育、工業社會的教育和信息社會的教育。 農業社會的教育的特征:古代學校的出現和發展;教育階級性的出現和強化;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 工業社會的教育的特征:現代學校的出現和發展;教育與生產勞動從分離走向結合,教育的生產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復雜性程度和理論自覺性都越來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動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信息社會的教育的特征:學校將發生一系列變革;教育的功能將進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國際化與教育的本土化趨勢都非常明顯;教育的終身化、全民化和全納教育的理念成為指導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經典真題1(2018·濟南·單選)教育的形態是指教育的組織形式,也是人類思維對教育現象的一種科學歸納。根據教育系統賴以運行的場所或空間標準,教育形態可分為()。 A.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B.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C.農業社會的教育、工業社會的教育和信息社會的教育 D.原始社會的教育、古代社會的教育和近現代社會的教育 【答案】B。 經典真題2(2021·濟南·多選)信息社會的生產工具已經從大機器時代進入智能時代,迅猛發展的計算機技術和數字技術已經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乃至思維方式。與這種發展趨勢相聯系,信息社會的教育呈現出的特征主要有()。 A.教育與生產勞動從分離走向結合 B.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C.教育的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 D.教育的終身化理念成為指導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答案】CD。 四、教育的屬性 考點1教育的本質屬性(質的規定性)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質屬性。它要解決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個體與社會之間的矛盾,這也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教育的質的規定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 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活動,動物界是沒有教育的。社會性和意識性是人的教育活動和動物的“教育活動”的本質區別。 2.教育是人類有意識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 與動物的信息傳遞方式相比,人類有意識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教育方式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3.教育是以人的培養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教育以影響和發展人的身心為直接目標。教育通過傳遞社會經驗,使活動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素質發生改變,這是教育和其他社會活動的基本區別,也是教育質的規定性的重要方面。 三不原則 1.動物的學習、動物的哺育不是教育,如幼猴學跳躍、母雞帶小雞。 2.人的先天本能不是教育,如新生兒吮吸母乳、膝跳反射。 3.無目的的偶然影響不是教育,如孩子偶然把手伸到火苗上被灼傷,由此獲得了火的相關知識。 經典真題1(2019·棗莊·單選)教育與其他社會現象的區別是()。 A.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 B.教育具有階級性 C.教育具有生產性 D.教育是一種上層建筑 【答案】A。 經典真題2(2018·聊城·單選)以下選項中屬于教育的是()。 A.新生幼兒吮吸母乳 B.猴子學習騎自行車 C.父母教孩子使用筷子 D.膝跳反射 【答案】C。 考點2教育的社會屬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只要人類社會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與人類社會共始終。教育在任何社會都要承擔傳授生產知識、技能和經驗的任務,使年輕一代適應現有生產力的需要;同時,也要承擔傳授社會的思想意識、風俗習慣和行為規范的任務,使年輕一代適應現有生產關系的需要。教育的這兩大社會職能決定了教育的永恒性。 2.教育具有歷史性 教育的歷史性是指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歷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每個時期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特點。教育的歷史性集中體現在時代性和階級性兩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