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典藏版昆蟲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117695
- 條形碼:9787572117695 ; 978-7-5721-176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典藏版昆蟲記 本書特色
一本風行全世界的關于昆蟲的書,一本百讀不厭的經典之作!如果你是一個孩子,對神奇的昆蟲世界深深著迷,那么就請讀讀這本書;如果你是一個大人,忘記了孩提時代對昆蟲世界的感受,也請你讀讀這本書。《昆蟲記》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及繁衍所進行的斗爭,然后以其觀察所得寫成詳細確切的筆記,較后編寫成書。本書把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融為一體,以人性觀察蟲性,以用蟲性反觀人生。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典藏版昆蟲記 內容簡介
《昆蟲記》:法布爾,法國博物學家、動物行為家、昆蟲學家、科普作家、文學家,以《昆蟲記》一書留名后世。身為現代昆蟲學的先驅,雨果稱他為“昆蟲世界的荷馬”,被世人譽為“科學界的詩人”“昆蟲界的維吉爾”。 (譯者)吳興勇,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炎黃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出版的著作和譯著有《炎黃源流圖說》《卡耐基》《南丁格爾》《海倫勒》《一代兵仙韓信大傳》《阿·托爾斯泰童話集》《卓婭和舒拉》《美國史譯叢》等。此外,發表論文、譯文160多篇,重要論文有:《拉卡托斯對波普爾科學哲學的繼承和發展》《匈奴西遷的自然地理原因》等。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典藏版昆蟲記 目錄
蟬和螞蟻:寓言和現實的不同
蟬的地下“府邸”
蟬是如何蛻皮的
夏日炎炎聽蟬鳴
產卵與孵化
第二章 紅螞蟻
紅螞蟻
螞蟻的記憶力究竟如何?
第三章 螳螂
修女螳螂的捕食
螳螂的窩
螳螂卵的孵化
第四章 白面螽斯
白面螽斯的習俗
白面螽斯的產卵和孵化
白面螽斯的發聲器
第五章 綠色的蟈蟈兒
綠色的蟈蟈兒
第六章 蟋蟀
蟋蟀的住所和卵
蟋蟀的歌唱和交尾
第七章 蝗蟲
蝗蟲的角色和發聲器
蝗蟲的產卵
蝗蟲的*后蛻皮
第八章 櫟棘節腹泥蜂
獵物保鮮的奇跡
高明的殺手
第九章 黃翅飛蝗泥蜂
筑巢
匕首三擊
幼蟲和蛹
第十章 朗格多克飛蝗泥蜂
捕獵與造房
本能的技能
本能的無知
第十一章 砂泥蜂
驚人的記憶力
砂泥蜂幼蟲的口糧
第十二章 圓網蛛
圓網蛛的結網
我的鄰居圓網蛛
帶粘膠的捕蟲網
圓網蛛的“電報”線
蛛網的幾何學
交尾與捕獵
圓網蛛的產業
第十三章 螢火蟲
螢火蟲的捕食手段
螢火蟲的“燈”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典藏版昆蟲記 節選
蟬和螞蟻:寓言和現實的不同 關于動物的不靠譜的,甚至是編造的傳說,充斥于大量的故事之中。很多昆蟲之所以能夠引起人類的關注,其實就是因為民間故事——想想看,孩子們,在你們小的時候,是不是在大人給你們講的故事里,聽到很多是以動物為主角?而你們往往也相信了故事里的動物與實際是一致的! 但是,民間故事與事實根本不是一回事兒。在現實里,雖然沒有聽過蟬的歌喉,但幾乎人人都知道蟬的大名,以至于人們都認為它有一副美妙的歌喉。這一切誤解,來自拉·封丹寓言。在拉·封丹的寓言故事里,蟬成了歌唱家,在整個夏天都放開美妙的歌喉大唱特唱,卻不儲備糧食。待到寒冷的冬天降臨,由于沒有食物,這個美妙的歌唱家只好跑到鄰居螞蟻家去借糧。忙碌了整個夏季的螞蟻自然不愿意理睬這個“歌唱家”,就諷刺它說:“你不是一直在唱歌嗎?!那么,現在,你其實更應該去跳舞!” 由于這個寓言故事流傳甚廣,使得蟬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就是:它只是一個會嗚叫的“歌唱家”。老實說,拉·封丹本人其實從來沒聽見過蟬鳴,甚至都沒見過真正的蟬——他寫這個故事,是取材于古代希臘的傳說。如果說昆蟲界真有歌手,那應該是蟈蟈兒!而非蟬。 拉·封丹的寓言故事里還提到,蟬在冬天因沒有食物而挨餓,這更為荒唐!——因為,冬天根本見不到蟬! 天氣逐漸變冷,農民們在培土時,經常能夠挖出蟬的幼蟲。蟬的幼蟲會在夏天破土而出,它們在攀上樹枝后,后背會開裂,然后蛻去外殼,才能夠真正變成一只蟬。至于拉·封丹的寓言故事,說它向螞蟻借麥子用作食物,則有點冤枉這位歌唱家了。因為,蟬壓根就不吃這種粗糙的食物。麥子相對于蟬嬌嫩的吸管來說,根本不適合。 站在文學的角度,拉·封丹的寓言故事無可挑剔。但是,站在科學的角度,就真的太冤枉蟬了! 不過,有一點卻是事實:蟬鳴實在是太讓人難以忍受了。 在炎熱的夏天,從太陽升起,一直到西斜,甚至在黑暗的夜色里,蟬兢兢業業地堅持“合唱”,令本來就心煩意亂的你,越發感到夏天的燥熱,而且這些蟬的嗚叫攪擾了你的睡意,令你頭昏腦漲。 在拉·封丹的寓言里,蟬向螞蟻借糧食。可是,事實正好相反。因為蟬從來沒有向螞蟻乞討糧食的習慣——而恰恰是螞蟻向蟬乞討,且從不歸還!螞蟻可沒有受到什么“好借好還,再借不難”的教育!在自然界,螞蟻的這種乞討更近乎搶劫!對此類無恥的搶劫,人們并不清楚,因此需要多介紹一番。 炎熱的七月,對一般的昆蟲來講是難熬的,因為被曬干枯的花朵上,沒有它們必需的水。可是,蟬對這種干旱卻不懼怕——蟬的喙像一根尖銳鋒利的針,可以輕易刺破厚厚的樹皮——樹干簡直就成了蟬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飲料桶”!無論多么缺水,蟬都可以一邊將吸管鉆通堅固粗糙的樹皮,一動不動地開懷暢飲,一邊還不停地嗚叫,發出那令你心煩的噪聲。 當然,蟬這種“高超”的“本事”也給它帶來大麻煩!某些昆蟲沒有和蟬一樣的如同鉆頭的喙,如胡蜂、蒼蠅、球螋、螞蟻,它們干渴難耐,會蜂擁而至,擁擠在蟬的周圍,來回轉悠。當樹干里的汁水從蟬喙的鉆井邊滲出時,干渴到極點的它們就會蜂擁而上,貪婪地掠奪。剛開始它們還會小心翼翼,僅僅是去舐一舐。身材*苗條的則一頭鉆過蟬的肚子,而蟬就會寬宏大量地讓這些不速之客通過;那些身材高大的,無計可施,只能急不可耐地跺著腳,用*快的速度搶上一口便走開,而僅一口是無法滿足這些不速之客的,于是急躁的它們到鄰近的樹枝上兜上一圈,然后便再次飛回來。這一次,它們不會再那么“溫文儒雅”,而是表現得非常霸道——它們居然試圖把蟬趕開,然后霸占蟬開鑿的“水井”。 在這群霸道的搶劫犯中,恰恰是螞蟻*為可惡!這一點,拉·封丹在寫他那篇著名的寓言故事時,肯定是沒有想到的! 這些霸蠻的螞蟻們一擁而上,咬蟬腿,拽蟬翼,戳蟬的觸須,甚至有的還干脆爬上了蟬背;而*瘋狂的螞蟻則抓住蟬喙,想把它拔出來。相對于小個頭的螞蟻來講,蟬就是個“巨人”。但是,這個“巨人”被螞蟻們的瘋狂行為弄得不知所措。巨人敗下陣來了!它朝搶劫者撒了一泡尿,然后逃跑了!雖然螞蟻們從頭到腳被澆了個透,但是這些厚顏無恥的家伙們,卻還是得到了“水井”。 P2-5
少兒科普名人名著·典藏版昆蟲記 作者簡介
法布爾,法國博物學家、昆蟲學家、科普作家。出生于法國南部一貧困農民家庭。15歲時,考入師范學校,畢業后成為一名初中數學老師。依靠孜孜不倦的自學,法布爾獲取大學物理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博士學位。1875年,法布爾舉家定居于鄉間小鎮。1880年,法布爾用積蓄購買了一處舊民宅——“荒石園”。余生的三十幾年,法布爾就隱居在“荒石園”。一邊繼續進行觀察和實驗,一邊總結前半生研究昆蟲的資料,著成十卷本《昆蟲記》。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