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鄉土物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561425
- 條形碼:9787552561425 ; 978-7-5525-614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土物語 本書特色
《鄉土物語》含4輯、40余篇文章,這些文章主要講述了符號先生的“四種情懷”:一是寫養育肉身的稼穡濃情。每一棵莊稼都是養育我們肉身的恩人,尤其,對于生長于鄉村、種植過莊稼的人們來說,他們對莊稼一定是有著深厚感情的。二是寫修繕鄉村的匠人親情,深情地表達了一個從鄉村走向都市的山里娃對那些身懷不同技藝艱難謀生的鄉村匠人的無比崇敬之情。三是寫源遠流長的習俗舊情。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有著諸多習俗,每一種習俗,都有其獨特的情懷,它們在一代代人中流傳,像一條河流川流不息。四是寫充滿童趣的娛樂真情。寫童年游戲,貴在凸顯一個“真”字。
鄉土物語 內容簡介
《鄉土物語》是貴州作家符號的一部鄉土散文集,包括“稼穡記”“匠人志”“習俗冊”和“娛樂譜”四輯。作家以散文的筆法將故鄉的一草一木、人文風物、生產生活、民俗風情和娛樂游戲等景物和場景述之筆端。正如作家許雯麗女士為本書所寫的評論《平常心出大散文》一文中說:“取材于童年時故土的風土人情,其文思縱橫馳騁,描寫精致準確,敘事水到渠成,具有濃郁的鄉土特色。文韻根深葉茂,在山風中舒展自如,在風雨中從容不迫,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把中國鄉土的傳統文化巧妙地濃縮在貴州水城南開鄉涼山村以及一個人的稼穡之中,給讀者再現了一個個被人們遺忘卻又不能遺忘的民俗世界。”在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下,可以說《鄉土物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鄉土百科全書和鄉土教材。
鄉土物語 目錄
農耕乃衣食之源
苞谷
洋芋
豆子
蕎子
麻布衣裳
犁地
秌臘肉
葉子煙
第二輯 匠人志
天干餓不死手藝人
木匠
解板匠
石匠
篾匠
鐵匠
嗩吶匠
磚瓦匠
彈花匠
騸匠
第三輯 習俗冊
多姿多彩的習俗文化
故鄉年俗
元宵節亮燈
端午習俗散記
印象中秋
故鄉婚事
尋找《江南才女陳氏寄夫書》
第四輯 娛樂譜
其樂無窮的民間娛樂游戲
打毛蛋
打陀螺
躲貓貓
揀子
打板
彈珠珠
坐轉珠車
推鐵環
解繃繃
放風箏
打雞兒棒
丟手帕
跳繩
老鷹捉小雞
附錄
平常心出大散文——青年作家符號散文集《鄉土物語》賞析
后記
鄉土物語 節選
農耕乃衣食之源 我國自古就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國家,我們的祖先是一個勤勞的民族,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努力種地,創造了輝煌的農耕文明。我國農耕文化的起源,有一句“男耕女織”之說,這不僅是指早期的勞動人民,也是農耕文化形成的基礎。早在河姆渡時期,出土的谷物化石,則說明“農耕”由此(或更早)產生。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2月《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農耕文化是我國農業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不能丟,而且要不斷發揚光大!笨梢姡r耕和農耕文化對我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來說是何等地重要。 農耕乃衣食之源,人類文明之根。農耕文化是世界上*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對人類影響*大的文化之一。農業是人與自然交互作用的產物,具有強烈的地域環境依賴性。因此,農業生產必須遵循大自然和農作物生長發育的規律,協調外部環境與生物有機體之間的矛盾。如果違反自然規律,就像“人泉伐木,登山求魚”一樣,勞而無獲!疤斓厝恕比叩挠袡C協調,是農業生產事半功倍的先決條件和必要條件。 由于歷史上我國的主要政治、經濟、文化、農業活動中心多集中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我們的祖先便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了二十四節氣。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節氣。以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問,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痘茨献印芬粫陀辛撕同F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由于農歷是一種“陰陽歷”,既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但中國古代又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所以在歷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二十四節氣”,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因此,從二十四節氣上,就可以掌握季節變化,決定對農作物的適時播種、生長培育、收割和儲藏。即所謂的春種、夏長、秋收和冬藏?梢哉f,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生產都尊崇了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這一規律,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二十四節氣為指導農事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因此,二十四節氣與農事活動,在我國各個地方是不一樣的。 中國傳統家庭的經濟生活,是一種小農型自然經濟的生活,其生產方式,是一種小生產方式。小生產是為了自給自足,自身豐衣足食!睹献印芬粫,不止一次重復談到孟子的理想:“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边@里的糧食、絲帛都是自己生產,自己消費的。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第五》說:“生民之本,要當稼穡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園場之所產;雞豚之善,塒圈之所生。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莫非種植之物也。至能守其業者,閉門而為生之具以足,但家無鹽井耳。”在顏之推心目中,如果家中再有鹽井以制鹽的話,那真是萬事不求人,可以閉門而完備地生活。這樣,就能“守其業”了。 小生產的參加者大多是家庭成員,其分工是一種自然的分工,或依年齡大小,或依男女性別等進行分工。辛棄疾《清平樂·村居》云:“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喜小兒亡賴,溪頭看剝蓮蓬。”正反映了這種年齡的分工。而范成大《田園雜興》日:“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則反映出了男耕女織的性別分工。 我國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面積,幅員遼闊。境內地形地貌豐富多樣,有高原、丘陵、平原、山地等。海拔落差非常大,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為世界**高峰,新疆吐魯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米,南北溫差非常大,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讀小學一二年級時,在語文課本中讀過這樣的語句:“大興安嶺雪花還在飛舞,海南島上鮮花已經盛開,長江兩岸柳樹開始發芽。” P3-5
鄉土物語 作者簡介
符號,生于1975年5月,男,漢族,貴州水城南開人,民進會員,畢業于貴州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貴州省作家協會會員、貴州省紀實文學學會理事,六盤水市水城區文聯主席。有小說、散文、散文詩、詩歌和評論散見《貴州作家》《香港散文詩》《江西散文詩》《貴州政協報》《貴州教育報》《新都市文學》《六盤水文學》《六盤水日報》《烏蒙新報》《六盤水教育》及貴州作家·微刊、文學貴州·微刊等。有作品入選《新世紀貴州散文詩選》《高邈的空間與幻想——水城十人散文詩選》,出版有書信體小說集《那些年的愛情》。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