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守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561401
- 條形碼:9787545561401 ; 978-7-5455-614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守望 本書特色
《守望》塑造了一批極具黨性、踏實負責的基層黨員干部形象,生動再現了以古井村為代表的秦巴山區干部群眾在脫貧致富過程中的期盼和奮斗,也從側面反映了黨和國家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事業的深情關注和大力投入。本書通過接地氣、近人心的敘述展現了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黨員干部的辛勤工作,突出了脫貧攻堅戰斗中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同時,本書還體現了對貧困山區農村工作、群眾工作、脫貧工作中一些困局的客觀分析和思考。
守望 內容簡介
《守望》是一部反映四川秦巴山區村莊脫貧攻堅的長篇小說。作品以剛到基層工作的年輕人銀亮為主人公,講述了他到川東北偏僻山村古井村擔任**書記期間,被老區人民對脫貧致富、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守望深深觸動,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促使銀亮扎根古井村,以滿腔的熱忱,與當地的基層黨員干部一起,帶領古井村村民探索并走上了脫貧之路。在這期間,包括銀亮在內的古井村人也堅定了理想信念,實現了精神面貌的蛻變。
守望 節選
一條公路窄窄的,在田園與山嶺間蜿蜒向北。 公路上跑著一輛白色轎車。 車翻過一道低矮的山梁便看到一片金黃的稻田;遠處,幾棟白色小平房掩映于綠樹之間。天邊,初日曈曈,幾抹淺紫色的煙靄或靜或動。 車漸漸放慢了速度,到了田壩中間,在公路邊停了下來。車里下來一個年輕人,方臉寸頭中等個,著西裝牛仔褲,他四下隨意張望了一眼,然后在公路邊面東而立,眼光從稻田徐徐掃向遠山、煙靄與初日,接著掏出手機拍起照來。 小伙子姓銀名亮,五年前大學畢業到川東北通河縣當了一名西部志愿者,兩年前考上了公務員,在該縣某局辦公室負責文件打印、收發、電話接聽等雜事。因他天生一副笑臉,工作務實認真且善于思考,很快便得到局領導賞識。今年八月,局領導準備叫他任辦公室負責人時,縣委決定來了,要求每個單位選一名德才兼備的年輕干部到貧困村任**書記,銀亮自然是不二人選。局領導找他談話,他二話沒說,欣然接受安排,只是說自己雖生于農村長于農村,但對時下的農村工作很不熟悉,有可能只有摸著石頭過河。局領導哈哈幾聲笑,說只要我們的小銀能摸著石頭就行,只要摸著了石頭,那過河也就一定沒問題,**書記也就一定能當好。 銀亮萬萬沒想到,他去任職的貧困村是太和鄉古井村。在通河縣所有鄉鎮中,太和鄉離縣城*遠,而古井村又是太和鄉*偏遠的一個村,距太和鄉政府 有十七八公里,太和街上的人都習慣稱它為“威虎山”。 三天前,銀亮隨局領導及太和鄉分管黨務的安副書記去古井村報了到。說是去報到,實際上就是與村里的干部見了個面,彼此認識認識,讓他熟悉一下古井村到底在啥地方。也好,去了一趟,古井村的情況在他心里有了一個大概。該村是太和鄉*小的一個村,共四個村民小組,一百五十余戶,六百三十來人,以柴姓為主。村子四面環山,西北較高,九峰聳峙,東南略低,七嶺偃仰,平均海拔過千米。從地形看,古井村活像一個酒葫蘆東西向橫在九仙山下。村子東南邊,大團包嶺與小團包嶺間有一埡口,名曰竹筍埡,是該村唯一的進出通道,一條進村的土公路就是從那埡口穿進去的。村里四個組除四組柴家山地勢較高外,其余三個組地勢較為平緩,其中一、三兩個組近一半處于村東南一個大壩子里。那壩子名叫古橋壩,長約一公里半,寬近一公里。從九仙山幾條溝谷流出的水在壩子中間匯成了一條五六米寬的溪,溪名紅石溪,因溪底之石呈紅色而得名。溪上有古石橋兩座,一座名刀切石橋,一座名蠻石橋。紅石溪潺潺東流,從村東一個名叫葫蘆口的崖口流向村外。乍看古井村,群山環抱,溪流縈繞,頗有點世外桃源之感。
守望 作者簡介
野果子,本名馬仕忠,四川省通江縣人,現供職于通江縣委黨史研究室,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家、詩人,創作有長篇小說《紅雪》,詩集《山影》《紙上的河流》等。其中,為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創作的主題出版物《紅雪》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并入選四川省全民閱讀活動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第七批“優秀川版圖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