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彩云里——廬山生態文化尋跡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01282
- 條形碼:9787030701282 ; 978-7-03-07012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彩云里——廬山生態文化尋跡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普通讀者,相關領域行政管就員、生態保護、旅游等從業人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廬山的生態文化之路
彩云里——廬山生態文化尋跡 內容簡介
作為一座歷史名山,廬山有著千年厚重的歷史文化,有150余年東西方文化的融洽交融,集***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景觀、世界地質公園于一身。這都與廬山的森林、動植物、地質、土壤、水、氣以及花、果、木、茶、竹等良好的自然生態緊密相關。深度挖掘廬山的生態文化內涵與價值,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是當代人的重要使命。本書以37個專題,全面展示了廬山的生態文化全貌,貫之以廬山獨特生態及廬山人尊重生態、保護生態、欣賞生態、利用生態、享受生態、建設生態、傳承生態的理念。
彩云里——廬山生態文化尋跡 目錄
序一
序二
**篇 山之華 山水悠然 001
01.大美湖山共纏綿 002
02.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013
03.廬山生態文化的地質基礎和特點 020
04.爽爽廬山 028
05.廬山森林之美 039
06.自然山水 人文華章之廬山園林 050
07.生物多樣性寶庫 063
08.獨而不孤 075
09.匡廬秀水 083
第二篇 山之源 人文悠深 090
10. “神仙之廬”與廬山生態 092
11.廬山和長江的生態文化關聯 113
12.廬山詩中的環境、生態與詩人心境 124
13.詩鳥和鳴山湖共舞 134
14.廬山古道的生態文化“行跡” 147
15.點開中國山水畫“天眼”的圣山 159
16.名人相約廬山的生態情緣 168
17.華夏之園 182
第三篇 山之魂 意境悠遠 204
18.隱士與生態孕育廬山文化豐碑 206
19.廬山佛教與生態文化 221
20.廬山道教與生態文化 236
21.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的物相 250
22.廬山的農業與生態 258
23.匡廬草藥奇杏材:傳千年 266
第四篇 山之人 生活悠閑 272
24.廬山云霧茶與“七尖蘭” 274
25.匡廬讀書處白頭好歸來 283
26.清涼世界 290
27.云霧品茶 295
28.影像中的生態語義 304
29.古樹:文化長卷中的美麗書簽 310
30.地名:生態智慧的名片 318
第五篇 山之和 生命悠長 332
31.廬山綠水青山的“耳目” 334
32.廬山與江西近代林業的淵源 341
33.廬山植物景觀與管理 351
34.廬山世界文化景觀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361
35.闖出一條守望世界名山的自然保護之路 373
36.淺顧廬山與法治文化淵源 383
37.廬山——森林康養先行者 393
后記 402
主要參考文獻 406
彩云里——廬山生態文化尋跡 節選
**篇 山之華 山水悠然 01 大美湖山共纏綿 鄱陽湖和廬山都是大自然的精品。 鄱陽湖和廬山相依相托,相擁相偎,情深義重,日久天長,其生態文化的關聯更是天生具有,互為表里,淵源深遠,情意纏綿,日益濃厚。 一 廬山是大自然給鄱陽湖昭示的一個神跡。 廬山是專門用來和鄱陽湖進行對比的:以山的奇崛峻峭,來襯托湖的平和坦蕩;以山的雄渾蒼勁,來展示湖的浩瀚渺茫;以山的錦繡蔥郁,來輝映湖的碧清明凈;以山的峰密起伏,來對應湖的波浪翻騰。廬山也是專門用來和鄱陽湖建構反差的:以山的蒼莽青翠,來呈現湖的靈動活潑;以山的沉穩端莊,來反觀湖的聰慧溫柔;以山的蓬勃鮮活,來烘托湖的豐盈滋潤;以山的高遠胸襟,來體味湖的寬厚情懷。山水山水,有山有水才有風景,才有世界。 要是沒有廬山,鄱陽湖在感覺上就太過于平直了,只是茫茫大水,一望無邊,空空蕩蕩,一覽無余,沒有水復山重、路轉峰回的詫異,也沒有平地拔兀、低落高起的驚喜;要是沒有廬山,鄱陽湖在色彩上也過于單調了,只是藍天白云、清水悠悠,綠波碧浪,黑船白帆,沒有遠山黛影、霞染群峰的肅然,也沒有林木蔥蘢、山花爛漫的贊嘆;要是沒有廬山,鄱陽湖就觀賞不到五老山峰在湖邊屹立千年的雄渾;要是沒有鄱陽湖,廬山上就沒有含鄱口縱眼鄱湖萬頃波光的蒼茫。鄱陽湖要是沒有廬山,也就不會有那么多山湖遙望對視的詩歌了。陶淵明“釆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謝靈運“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攀崖照石鏡,牽葉進松門。”蘇轍“微風吹人衣,霧繞廬山首。”李綱“波心突兀見星宮,云際崢嶸望廬阜。”曾榮“晴影遙連洞庭闊,黛光倒浸廬山長。”羅汝敬“我生癖愛山水幽,夢著只在匡南游。”彭汝礪“翠色蒼茫杳靄間,舟人指點是廬山。”解縉“扁舟過彭蠡,遠遠見廬山。”等等。*著名的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和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是沒有湖山呼應,在中華文學的寶庫里,就將會缺少了總量多達萬余首詩詞歌賦有關鄱陽湖廬山的重要篇章啊! 鄱陽湖鞋山 廬山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高主峰大漢陽峰海拔也只僅有1473.4米。這樣的山,不僅和北方的崇山峻嶺無法相提并論,就是在鄱陽湖水系的武夷山、大庾嶺、羅霄山、懷玉山、幕阜山五座大山脈中,也是座并不算高大的小山。如果把廬山放在以上群山中間,充其量只會成為一個風景點,卻無法再生另外的重大意義。然而廬山之所以是廬山,是因為她有她獨特的選擇。她不去與五大源流群山比高低,也不愿和湖區周邊各地小山為伍,卻凌空飛落到長江鄱陽湖邊,呈現出一座平步青云、突兀而起、獨具一格、與眾不同的山的奇特景象。 這一點,毛澤東早就獨具慧眼地認識到了,他寫的《七律 登廬山》:“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詩在首句中就一語道破:“一山飛峙大江邊”,點出了廬山地勢的妙處。 據李銳《廬山會議實錄》記述,毛澤東的這首詩原有小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廬山,望鄱陽湖、揚子江,千巒競秀,萬壑爭流,紅日東升,成詩八句。”后接受湖南省委**書記周小舟建議,將《序》刪去。可見,詩首句的“大江邊”是一個概括,是包括了鄱陽湖和長江。廬山選擇在江湖邊的贛北落戶,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融入大江、大湖的渾然交匯的大格局之中,形成了奔騰、浩瀚、雄奇的剛柔相濟風格,借助于江湖的烘托,廬山脫穎而出,成為長江中下游一顆*閃亮煨燦的明珠。 二 在生態環境上,鄱陽湖和廬山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成,水汽蒸騰,風云變幻,共同構筑成為獨特的氣候景觀。 廬山素有“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良好的氣候條件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在19世紀末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高山流水開多成了眾多的激流和瀑布,山上的風光每一處無不和水緊密相連。三疊泉、含鄱口、如琴湖、大天池、蘆林湖、黃龍潭、烏龍潭、碧龍潭等,都是靠水滋養著的。廬山多霧,人稱“云霧廬山”,錦繡谷、五老峰、仙人洞、龍首巖、三寶樹、秀峰、白鹿洞、觀音橋等被云霧繚繞,因了水霧的熏濡才鮮潤生活;也只有廬山才出產著名的“廬山云霧茶”了。 是廬山茂密的森林、滿山的植被成就了廬山的水濕云霧世界,也是浩渺鄱陽湖的7]C汽蒸騰,造就了廬山的水分充沛,豐潤多姿。 山有水的滋養才常青。正是因為有了鄱陽湖,廬山才有云蒸霞蔚,早晚不同地在天邊變幻美景,讓人目不暇接;才有霧繞靄纏,朦朧只是在眨眼轉睛之間,依稀卻是在人拉手牽之時;正是因為有了鄱陽湖,廬山才有夏日涼爽,成為避暑勝地,山上山下涼暑兩重天;冬季才有冰掛雪凇,呈現出南方奇特的“北國風光”。山有水的輝映才會燦爛。也正是有了鄱陽湖,廬山五老峰才在湖邊打坐千年,看湖上風生水起,閱人間滄海桑田;含鄱口才在山頭含情脈脈,覽鄱陽湖無邊水色,聽漁舟唱晚,成為天地間永恒的風景。 也是廬山,用滿山數不清的溪流為鄱陽湖歌唱,用看不盡的瀑布為鄱陽湖懸畫,把千坡萬嶺、千溝萬壑的甘泉山水源源不斷地注入湖中,為鄱陽湖的一年四季添著春盈,充著夏溢,填著秋枯,補著冬竭,雖不是大水大流,但涓涓細流,點點匯聚,傾盡全力,難能可貴。也是因為廬山,為鄱陽湖在北面攔起了一道天然屏障,擋住了冬季的寒流和凜冽的北風,使得鄱陽湖下游鞋山湖區風平浪靜,帆穩船順,霞紅霧霏,鷗翔鶩飛,魚鮮酒香。 廬山還無意間給鄱陽湖構筑了一個千古難解之謎:老爺廟水域。 老爺廟水域處于鄱陽湖下游都昌縣境內,是一個三角湖區。自古以來,這里經常會在風和日麗的日子里,毫無征兆地突然間狂風暴雨大作,驚濤駭浪驟起,一片迷蒙,黑氣沉沉。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內,岸上人還沒完全反應過來,天又一下子放晴了,湖面又開朗了,仍然是艷陽髙照,湖水平靜,似乎什么也沒有發生過。只是剛才在湖面上揚帆行走的船只不見了,轉眼工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一點痕跡也都沒有留下,水上沒有破船、沒有爛板、沒有漂浮物,好像船只幾分鐘前根本就沒來過也沒有在湖上存在過一樣。更讓人奇怪的是,此后在湖底里,人們也從來找不到船只的殘骸。這種情況多發在每年的三四月期間。 于是,人們就把老爺廟這一帶湖面又稱為“鄱陽湖魔鬼三角區”。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不斷地探究老爺廟之謎。時至今日,國內外的科研人員,借助現代高端科學和精密儀器,借助現代化的潛水服,先后多次來老爺廟水域,對這一地區的水文、氣象、地理、地質做了較長時間的觀察、探測和研究,并反復下水搜尋,結果雖然解釋了一些自然現象,但還是不能完全地揭示老爺廟水域之謎底。 科學證明竟然有一點是和廬山有關。 老爺廟水域*寬處為15公里,*窄處僅有3公里。而這3公里的水面就位于老爺廟附近。在這條全長24公里水域的西北面5公里處,聳立著海拔1400多米的廬山。廬山其走向與老爺廟北部的湖口水道平行。當氣流自北面南下時,即刮北風時,廬山的東南面峰巒使氣流受到壓縮。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氣流由此開始加速,當流向僅寬約3公里“喇叭口”的老爺廟處時,產生了“狹管效應'風速達到*大值,狂風怒吼著撲來,以致湖面上波濤洶涌。春夏季節,湍急的風和湖面與陸地之間的勢力差,又會誘發龍卷風,再加上幾股強大的水流在此交匯、紊亂異常,就形成了強烈旋轉的旋渦,造成船只顛覆。 當然,這只是老爺廟水域之謎的諸多推測之一。結論到底如何,尚未有*后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