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可塑性思考 本書特色
★ 32開平裝,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 日本國寶級平面設計大師佐藤卓,首次系統公開四十年設計生涯中重要的方法論
★ 新人設計師如何一炮而紅?好設計到底有什么標準?怎樣與甲方溝通提案?怎樣以設計師的眼光挖掘產品不為人知的獨特優點?看佐藤君手把手教你拆解那些既可愛又能大賣的爆款奧秘
可塑性思考 內容簡介
創意不是大家反復商量就會出現的。 即便十個人、一百個人一起探討,它也不一定會出現。 有人好不容易想到了創意,卻很可能被其他人往不必要的方向誤導,或被缺乏想象力的人否定與摧毀。 人們推崇回歸自我的彈性生活,擁有固定的形狀,身份認同,獲得安全感。 但是,堅持不懈地想要做某事,也許反而限制了眾多可能性,讓你不再自由。 何不考慮換一種方式? 我們不一定要擁有固定的做法和表達風格,也未必要以“自己喜歡”“自我感覺漂亮、華麗”的基準工作,世界不可能圍繞一個人的“喜歡”運轉。 維持塑性,不是迎合世俗、追逐流行,而是極力客觀地理解自身處境,應對自如。不是做想做的事,而是做應該做的事。只要能維持塑性,應該做的事就會真正轉化為想要做的事,才能設計一個截然不同的新世界,打動人心,經久不衰。 這就是佐藤卓的可塑性思考,也是一切好設計的奧秘。
可塑性思考 目錄
我是這樣成為設計師的
塑性思考
設計是感性的工作嗎?
設計的分類
中央與邊緣
做設計,不做設計
附加價值消滅運動
再見,保重。企鵝君
適可而止的設計
對癥療法與改善體質
欣賞奇怪的事物
唾液與設計
包裝設計的現場
關心
理解、不理解與便于理解
設計的征稿
從“設計的解剖”到“啊!設計”
沖浪
結構與外觀
便利的病毒
食物、身體與設計
秩序、無秩序與設計
可塑性思考 節選
可塑性思考 作者簡介
佐藤卓 平面設計師 1955年生于東京,1979年于東京藝術大學設計系畢業后,繼續在該校攻讀研究生至1981年畢業,曾任職于日本株式會社電通,1984年成立佐藤卓設計事務所(現株式會社TSDO)。從一甲純麥芽威士忌的商品開發開始,相繼負責了樂天木糖醇口香糖、明治美味牛奶、S&B草藥香料系列的包裝設計,三宅一生的平面設計,金澤21世紀美術館和日本國家科學博物館的象征性標志設計,至今仍持續為眾多產品、設施的品牌推廣及企業識別系統(CI)等項目提供設計服務,并擔任NHK教育臺《日本語游戲》企劃與藝術總監,《啊!設計》節目設計師及“21_21”設計視野展館館長。參與設計《水》《繩文人展》《設計的解剖》《啊!設計》等展會。曾獲好設計大獎、藝術指導協會金獎、紐約藝術指導協會年度大獎、日本文化廳科學大臣獎及紫綬褒章等眾多榮譽。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