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設計概論新編(增補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8621536
- 條形碼:9787558621536 ; 978-7-5586-2153-6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設計概論新編(增補版) 內容簡介
《藝術設計名家特色精品課程——設計概論新編(增補版)》針對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一、二年級學生,是設計理論必修課,主要講述六方面的內容:設計的學科性質,設計的概念與內涵,設計的分類與特征,設計思維,設計的形態,設計師職業結構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設計概論,使學生了解設計的基本概念,掌握設計理論研究的一般方法,學會運用非文字形式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自己對設計的認識。《藝術設計名家特色精品課程——設計概論新編(增補版)》在編寫時,在內容上以延續經典、面向未來為思想,既介紹經過多年沉淀的、已規范化的經典教學內容,同時也注重創新,納入新的科研成果和試驗性、探索性內容,并配有新穎的圖片,以體現教材的時代感。
設計概論新編(增補版) 目錄
【目錄】:
緒論 我是誰?/1
節 獨一無二的我/4
一、我喜歡做的事情/6
二、左右手與設計/10
第二節 不同的我們/14
一、五大洲四大洋/14
二、男女有別/18
三、擁抱生命的強者/20
第三節 設計以人為本/24
一、為人的需要/24
二、生態的內在價值/27
三、不應該設計什么/29
章 三大專業從何而來?/33
節 時代的設計/33
一、現實與理想/33
二、王受之看世界/34
三、藝術設計院校及專業/35
第二節 原因與結果/36
一、日常生活的平凡與偉大/36
二、三大需要形成的設計/39
第三節 器具形態的設計/42
一、器必有形/42
二、形-功能-結構/44
三、學習與創新/47
第四節 視覺傳達設計/49
一、學習與創新/49
二、滿足視覺心理的歷史/52
三、時代的動漫藝術/56
第五節 人居環境設計/59
一、建筑類型與景觀設計/59
二、街道設施與環境標志設計/62
三、城市規劃設計/66
第二章 誰率先而來?/71
節 藝術是什么?/71
一、時代的晴雨表/72
二、和諧與驚奇/73
三、寬闊深刻的主題/74
四、使高新科技閃光/75
五、高技巧傳導的激情天真/76
六、解析潛意識/78
第二節 設計是什么?/80
一、設計是一種創造/80
二、關系的創造設計/83
第三節 藝術設計或設計藝術/86
一、生活方式的設計藝術/86
二、與“藝術”的不同之處/91
第四節 誰率先而來/95
一、 “藝術”還是“設計”/95
二、公共藝術的新發展/98
第三章 設計了些什么?/103
節 回首漫漫來路——手工藝/103
一、古代中國的藝術設計/104
二、古代西方世界的藝術設計/108
第二節 工藝美術運動前后/112
一、手工藝的建樹/112
二、新藝術/115
三、風格派、構成派/118
四、裝飾藝術風格/120
第三節 現代主義及現代設計/123
一、世界的工業設計/123
二、包豪斯/125
三、斯堪的納維亞設計/127
四、商業繁榮下的設計/129
第四節 發展中的當代設計/132
一、從波普到流行/132
二、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134
三、結構與解構的高技術/137
第四章 如何評價我們的設計?/142
節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評價標準并非生態的/143
一、價值標準/143
二、人的標準/147
第二節 甲方乙方和我的理想/149
一、談判的藝術/149
二、“概念設計”的概念 /151
第三節 市場的巨手/153
一、作品-產品-商品/153
二、品牌之路/155
第四節 兼容的殿堂——世界博覽會/159
一、21世紀之后/159
二、2008年后的期待/160
三、變與不變/160
第五章 尋找創造的心跡/162
節 看世界的方法/162
一、信息、信息傳播與設計/162
二、系統概念與系統設計/166
三、需要控制的設計/169
第二節 生態的也是可操作的/172
一、分形的自然與分形設計/172
二、符號的設計與生態/175
三、完形心理學/178
第三節 設計的時代思潮/180
一、從結構到解構/181
二、非物質社會設計/183
第四節 創新的設計師/187
一、達·芬奇——仿生設計的機械/187
二、高迪——自然形態的建筑結構化/189
三、賴特——從自然結構到有機建筑/190
四、密斯——探索宇宙模式的建筑結構/191
五、阿爾瓦·阿爾托——模具化有機形態/193
六、貝聿銘——人與人關系的生態/194
七、蓋里——高科技的人間自然/195
八、靳埭強——人的尺度與符號范式/197
第六章 訓練我們的眼和手/200
節 我們的眼,我們的手/200
一、心明眼亮,十指連心/200
二、因為我們的心,手工藝得以永恒/202
三、 家居金木水火土/204
四、公共藝術實驗中心/208
第二節 穿行在城市(母性的擁抱)/211
一、高能成,低難就/211
二、尋找桃花源/214
第三節 簡潔的豐富與模糊的明晰/216
一、記憶的奧秘/216
二、視覺空間的識辨/218
第四節 速度的快感/220
一、從千里江陵(一日還), 到巡天遙看(一千河)/220
二、人機工學/222
三、形態的速度感/224
第五節 Web 上延展的感官(新媒體設計)/226
一、技術與藝術/226
二、感官的意義/227
結??語 我們要成為怎樣的設計師?/231
節 中國的準設計師 (我是誰?)/232
一、時代的人(眼光)/232
二、國際社會準則/234
第二節 在一萬年文化5000年文明上創造
(我們從哪里來?)/237
一、道法自然/237
二、生態設計與設計的生態/241
第三節 明天在每個設計師的雙手中
(我們要到哪里去?)/244
一、設計哲學在當代(世界性的)/244
二、始于足下(個人的)/247
后??記/253
參考書目/263
緒論 我是誰?/1
節 獨一無二的我/4
一、我喜歡做的事情/6
二、左右手與設計/10
第二節 不同的我們/14
一、五大洲四大洋/14
二、男女有別/18
三、擁抱生命的強者/20
第三節 設計以人為本/24
一、為人的需要/24
二、生態的內在價值/27
三、不應該設計什么/29
章 三大專業從何而來?/33
節 時代的設計/33
一、現實與理想/33
二、王受之看世界/34
三、藝術設計院校及專業/35
第二節 原因與結果/36
一、日常生活的平凡與偉大/36
二、三大需要形成的設計/39
第三節 器具形態的設計/42
一、器必有形/42
二、形-功能-結構/44
三、學習與創新/47
第四節 視覺傳達設計/49
一、學習與創新/49
二、滿足視覺心理的歷史/52
三、時代的動漫藝術/56
第五節 人居環境設計/59
一、建筑類型與景觀設計/59
二、街道設施與環境標志設計/62
三、城市規劃設計/66
第二章 誰率先而來?/71
節 藝術是什么?/71
一、時代的晴雨表/72
二、和諧與驚奇/73
三、寬闊深刻的主題/74
四、使高新科技閃光/75
五、高技巧傳導的激情天真/76
六、解析潛意識/78
第二節 設計是什么?/80
一、設計是一種創造/80
二、關系的創造設計/83
第三節 藝術設計或設計藝術/86
一、生活方式的設計藝術/86
二、與“藝術”的不同之處/91
第四節 誰率先而來/95
一、 “藝術”還是“設計”/95
二、公共藝術的新發展/98
第三章 設計了些什么?/103
節 回首漫漫來路——手工藝/103
一、古代中國的藝術設計/104
二、古代西方世界的藝術設計/108
第二節 工藝美術運動前后/112
一、手工藝的建樹/112
二、新藝術/115
三、風格派、構成派/118
四、裝飾藝術風格/120
第三節 現代主義及現代設計/123
一、世界的工業設計/123
二、包豪斯/125
三、斯堪的納維亞設計/127
四、商業繁榮下的設計/129
第四節 發展中的當代設計/132
一、從波普到流行/132
二、現代主義與后現代主義/134
三、結構與解構的高技術/137
第四章 如何評價我們的設計?/142
節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評價標準并非生態的/143
一、價值標準/143
二、人的標準/147
第二節 甲方乙方和我的理想/149
一、談判的藝術/149
二、“概念設計”的概念 /151
第三節 市場的巨手/153
一、作品-產品-商品/153
二、品牌之路/155
第四節 兼容的殿堂——世界博覽會/159
一、21世紀之后/159
二、2008年后的期待/160
三、變與不變/160
第五章 尋找創造的心跡/162
節 看世界的方法/162
一、信息、信息傳播與設計/162
二、系統概念與系統設計/166
三、需要控制的設計/169
第二節 生態的也是可操作的/172
一、分形的自然與分形設計/172
二、符號的設計與生態/175
三、完形心理學/178
第三節 設計的時代思潮/180
一、從結構到解構/181
二、非物質社會設計/183
第四節 創新的設計師/187
一、達·芬奇——仿生設計的機械/187
二、高迪——自然形態的建筑結構化/189
三、賴特——從自然結構到有機建筑/190
四、密斯——探索宇宙模式的建筑結構/191
五、阿爾瓦·阿爾托——模具化有機形態/193
六、貝聿銘——人與人關系的生態/194
七、蓋里——高科技的人間自然/195
八、靳埭強——人的尺度與符號范式/197
第六章 訓練我們的眼和手/200
節 我們的眼,我們的手/200
一、心明眼亮,十指連心/200
二、因為我們的心,手工藝得以永恒/202
三、 家居金木水火土/204
四、公共藝術實驗中心/208
第二節 穿行在城市(母性的擁抱)/211
一、高能成,低難就/211
二、尋找桃花源/214
第三節 簡潔的豐富與模糊的明晰/216
一、記憶的奧秘/216
二、視覺空間的識辨/218
第四節 速度的快感/220
一、從千里江陵(一日還), 到巡天遙看(一千河)/220
二、人機工學/222
三、形態的速度感/224
第五節 Web 上延展的感官(新媒體設計)/226
一、技術與藝術/226
二、感官的意義/227
結??語 我們要成為怎樣的設計師?/231
節 中國的準設計師 (我是誰?)/232
一、時代的人(眼光)/232
二、國際社會準則/234
第二節 在一萬年文化5000年文明上創造
(我們從哪里來?)/237
一、道法自然/237
二、生態設計與設計的生態/241
第三節 明天在每個設計師的雙手中
(我們要到哪里去?)/244
一、設計哲學在當代(世界性的)/244
二、始于足下(個人的)/247
后??記/253
參考書目/263
展開全部
設計概論新編(增補版) 作者簡介
張孟常??湖南湘鄉人,1997年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博士學位,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任教至今。以中國工藝美術史、設計心理學、設計概論等課程涉及內容為研究領域,以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為具體教授對象,以“**”為教學之本。出版專著有:《工藝美術》、《器以載道》、《服飾之美》等。
書友推薦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