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經濟報告2021:邁向現代化新征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1191
- 條形碼:9787520391191 ; 978-7-5203-911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經濟報告2021:邁向現代化新征程 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報告(2021)—— 邁向現代化新征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集體撰寫的中國經濟發展年度報告,圍繞現代化新征程,就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進行了深入的理論分析和政策研究。報告包括總論與上下兩篇,共30章,針對新發展階段的國情變化、新發展理念的全面貫徹、經濟現代化的戰略選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策制定進行了系統論述。中國社會科學院謝伏瞻院長為本報告作序。全書70多萬字,是一部迄今為止很為全面系統分析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研究報告。
中國經濟報告2021:邁向現代化新征程 目錄
**節 “階段-模式-動力”三維理論邏輯
第二節 新發展格局的高質量工業化戰略內涵
第三節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雙協同”政策體系
上篇 階段與國情
**章 全球經濟格局的演變
**節 全球經濟總量格局
第二節 全球制造業格局
第三節 全球貿易和投資格局
第四節 全球金融格局
第二章 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歷史邏輯
**節 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國家獨立
第二節 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第三節 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建立了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第四節 改革開放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第五節 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歷史的必然
第三章 邁向新發展階段的時代背景
**節 新發展階段的經濟基礎
第二節 新一輪產業變革和科技革命的發展機遇
第三節 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挑戰與任務
第四章 邁向新發展階段的經濟結構
**節 中國經濟的要素稟賦與結構變遷
第二節 中國經濟結構變遷測度
第三節 經濟結構變遷的原因分析
第四節 新發展階段經濟結構演變方向
第五章 新發展階段的投資需求
**節 新發展階段的有效投資邏輯
第二節 補短型投資的重點領域
第三節 升級型投資的關鍵方向
第四節 新發展階段擴大有效投資應注意的問題
第六章 新發展階段的消費需求
**節 我國消費牽引國內經濟大循環的現狀
第二節 限制消費需求釋放的因素分析
第三節 新發展階段新型消費體系塑造的影響因素
第四節 塑造新型消費體系的路徑及建議
第七章 新發展階段的進出口貿易
**節 中國進出口貿易的演變歷程
第二節 中國進出口貿易結構變化
第三節 中國進出口貿易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 新發展階段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
……
下篇 戰略與政策
后記
中國經濟報告2021:邁向現代化新征程 節選
產業政策直觀地理解為關于產業發展的政策,在這種泛泛的描述背后蘊含著豐富的理論性內涵。對產業政策的深入理解需要把握兩方面前提,一是產業政策存在合理性。雖然現實中產業政策多是后發國家出于趕超發展需要而采取的發展產業的政策工具,但是從更為普遍的理論意義看,還存在各種經濟理論解釋為什么需要產業政策,比較傳統的解釋是新古典經濟學提出的為了矯正市場失靈。這種市場失靈既包括由于不完全競爭、信息外部性、公共品等引起的傳統市場失靈,也包括市場機制在協調經濟活動中的市場協調失靈。“信息外溢”“協調失靈”被認為是政府實施產業政策的兩大理論基石①。而更有解釋力的演化經濟學則從經濟系統結構動態演化角度出發,認為市場自組織狀態下會出現短視的低水平局部均衡和忽視社會公共目標情況,這需要政府通過產業政策激勵創新行為和規制市場主體行為來打破低水平局部均衡和促進社會公共目標的實現,進而促進經濟發展目標。這有力支撐了發展中國家通過產業政策實現后發趕超的合理性。二是產業政策的復雜性。不同國家和同一國家不同工業化時期所實施的產業政策內涵、程序、力度和具體工具形式都千差萬別,這使得產業政策非常復雜。從類型上看,包括現代產業政策與傳統產業政策、橫向產業政策與縱向產業政策、選擇性產業政策與功能性產業政策、限制性產業政策與鼓勵性產業政策,等等,從內容上看,涉及創新政策、教育政策、貿易政策、市場管理、中小企業政策等各個方面。理解了產業政策的合理性和復雜性,就避免了陷入關于十分需要產業政策的初級爭論中,而將研究產業政策問題的關鍵聚焦到如何根據工業化進程階段動態制定更加合意的產業政策。 廣義的競爭政策,一般認為是政府實施的以保護市場競爭、促進和強化市場機制作用、規范市場競爭行為為目標的各種政策總和。狹義的競爭政策是規制企業包括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經營者集中等壟斷行為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各種政策。從經濟發展的視角看,政府之所以實施競爭政策、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機制,一個基本的共識在于公平競爭是優化資源配置、激勵創新、促進產業發展、增進社會福利的*為重要的前提,而單個企業為了追求自己利潤*大化的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會破壞公平競爭市場機制,進而不利于社會資源優化配置、產業創新與發展、社會福利*大化,從這個意義上競爭政策也是一種促進產業發展的政策,只是與產業政策不同的是,競爭政策是通過保護市場公平競爭、促進市場充分競爭從而實現促進產業發展的目的,而產業政策看到了單純的市場競爭存在著“市場失靈”,由政府直接制定政策干預市場機制、彌補市場失靈從而達到鼓勵或者限制某些產業的發展的目標。當然,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并非“非黑即白”,例如,與選擇性產業政策不同,功能性產業政策就是強調在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的前提下圍繞著建設和完善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包括市場基礎條件)而促進產業發展。實際上,圍繞產業創新發展、社會福利*大化等目標,產業政策與競爭政策存在著有效實施的動態組合。 經過多年實踐,中國的產業政策已經發展為一套動態復雜的政策組合,包括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組織政策、產業布局政策和產業技術政策等各類政策。從實施效果看,總體上對中國快速推進工業化進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趕超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國的產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干預市場和影響市場機制形成的問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在不斷完善產業政策的同時,中國不斷強化競爭政策①,具體包括1993年9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2007年8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2015年10月明確提出逐步確立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2017年10月出臺《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暫行)》等關鍵措施。中國正在建設和不斷完善基于競爭政策基礎地位的產業政策與競爭政策的協調機制。堅持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其基本要求是深化市場化改革、加快壟斷行業以及要素市場改革,將競爭政策作為產業政策和其他各類經濟政策的前置性和約束性政策,這是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快構建完整內需體系、促進經濟循環的一項重要內容,所以構建新發展格局一定要堅持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本質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圍繞促進自主創新形成以競爭政策為基礎地位、產業政策與競爭政策有效協同的政策體系,也就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政策支撐和基本要求,這具體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強化著力。
中國經濟報告2021:邁向現代化新征程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下設11個研究室、1個創新智庫,5個二級學科招收博士生、6個二級學科招收碩士生,設有博士后流動站。以經濟學綜合性、基礎性問題為主要研究領域,形成了以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和經濟史、經濟思想史為基礎的“三大學科板塊”布局,即以政治經濟學為主線索的理論經濟學研究、以宏觀經濟學為主線索的應用經濟學研究以及主要服務于以史鑒今目的的經濟史學研究。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