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傳承岐黃瑰寶, 創新發微醫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099019
- 條形碼:9787508099019 ; 978-7-5080-990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承岐黃瑰寶, 創新發微醫理 內容簡介
為全面總結學術思想,凝練研究成果,加強中醫理論創新的交流與推廣,特輯本叢書。《傳承岐黃瑰寶,創新發微醫理》作為“醫門問津叢書”首冊,共分為三卷,分別為理論創新卷、臨證實踐卷與科學研究卷。全書圍繞我們近年提出的理論創新觀點、臨床診療創新及驗案分析、方藥基礎研究等內容,進行系統回顧總結、整理及二次創作。首卷以中醫經典理論的繼承與創新為主線,內容包括中醫經典理論的思考發揮、各家學術源流的融會貫通、病證結合與病證統一,主要為中醫經典理論的學習、思考、發揮及創新觀點的提出、歸納與應用。第二卷以臨診實踐為基礎,著重就部分常見病的證候演變規律、診療方案優化、臨床療效評價開展示范性研究,并列舉臨床典型案例加以印證,內容涵蓋了不同時期主持的中醫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臨床研究成果和驗案,以求全方位展現中醫藥在現代心血管病診療中的確切效用。第三卷分為學術熱點實時追蹤、中藥現代化研究的有效單體實驗研究和部分組方成藥實驗研究,系統評價了心腦血管疾病相關的實驗方法,回顧總結了近年來的研究進展,并全面展示了實驗的設計、實施、完成等研究過程,為中醫科學研究提供有益參考。
傳承岐黃瑰寶, 創新發微醫理 目錄
**章 追本溯源,一斷于經——中醫經典理論的思考發揮
**節 何為“經典”與中醫學經典
第二節 知行合一,中醫經典與臨床
一、追根本溯源頭,指導臨床認識疾病
二、傳道授業解惑,指導臨床辨證施治
三、體悟中醫經典,指導臨床遣方用藥
第二章 謹守病機,病證統一——病證結合的理論認識
**節 病、證關系的討論
一、辨證論治源于辨病理論
二、辨證論治的實施手段是病證結合與方證對應
第二節 病證結合的重要性
一、病證結合是準確認證的基石
二、病證結合是辨證施治的關鍵
第三節 病證結合的臨床應用
一、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現狀
二、病證結合是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的關鍵環節
三、病證結合模式下的療效評價
第三章 百家爭鳴,兼蓄融容——不同學術流派的融通
**節 大氣學說
一、歷史沿革
二、大氣與大氣下陷學說的內涵
三、大氣下陷學說在臨床疾病的應用
第二節 毒邪學說
一、歷史沿革
二、毒邪學說的內涵
三、毒邪學說在臨床疾病的應用
第三節 伏邪學說
一、歷史沿革
二、伏邪學說的內涵
三、伏邪學說在臨床疾病的應用
第四節 絡病學說
一、歷史沿革
二、絡病學說的內涵
三、絡病學說在臨床疾病的應用
第五節 “心-脾-腎”三臟一體觀
一、“心-脾-腎”三臟一體觀的理論依據
二、從“心-脾-腎”三臟一體觀探討動脈粥樣硬化病機
三、基于“心-脾-腎”三臟一體觀論治動脈粥樣硬化
第六節 “血-脈-心-神”一體觀
一、“血-脈-心-神”一體觀的內在生理聯系
二、“血-脈-心-神”一體觀的時空整體性
三、“血-脈-心-神”一體觀下的缺血性心臟病證候變化規律
四、“血-脈-心-神”一體觀下缺血性心臟病的整體防治
第四章 循理論治,以藥為本——臨床用藥與疾病防治的思考
……
第二卷 薪火相傳,臨證治驗——臨證實踐卷
第三卷 潛研精思,與時俱進——科學研究卷
傳承岐黃瑰寶, 創新發微醫理 作者簡介
張軍平,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天津市授銜“中醫心血管內科專家”,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帶頭人之一。兼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天津市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師從國醫大師阮±怡教授、王永炎院士和張伯禮院士,是全國優秀教師,重視學術傳承和人才培養,是3篇“全國中醫藥博士生優秀論文”的指導老師。在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病領域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較深入地研究了缺血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培養了一支團結精干的研究隊伍,取得了一批有影響的成果,提高了臨床療效。發表論文400余篇,入選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學術論文(F5000)2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