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新華社記者帶你探秘:載人航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60621
- 條形碼:9787516660621 ; 978-7-5166-606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華社記者帶你探秘:載人航天 內容簡介
《載人航天》是集納新華社有關載人航天的全媒體報道、全景展示中國載人航天歷程的科學普及性讀物。中國已經成為能自主進行載人航空的三個國家之一,躋身航天大國之列。載人航天工程為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提升綜合國力、提高民族威望作出重要貢獻。隨著未來新一代載人飛船太空實驗室建成,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遠、更大。本書對讀者了解載人航天,增強對中國科技發展成就的自豪感有積極的作用。
新華社記者帶你探秘:載人航天 目錄
**章
載人航天簡史
1. 中外載人航天史上的那些“**” / 002
2. 飛天夢圓——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之路 / 005
3.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二號 / 018
第二章
中國宇航員
1.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群體:為國出征叩蒼穹 / 024
2. 星空無垠,夢想更遠——對話神舟十二號航天員 / 029
3. 聶海勝:三次“飛天”見證載人航天燦爛征途 / 037
4. 航天員劉伯明:為國出征 忠勇無畏 / 046
5. 航天員湯洪波:飛行追夢人 / 052
?? ?? 延伸閱讀:神舟十二號 3 名航天員簡歷 / 055
第三章
走進神舟十二號、天和核心艙
1. 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十二號 / 058
2.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天全景掃描 / 063
3. 如何確保出艙活動安全? / 073
4.“飛天”艙外航天服是怎樣制成的? / 077
5. 長征二號 F 遙十二運載火箭有哪些新看點? / 087
6. 中國人的太空“新家”長啥樣? / 092
7. 月下飛天舟——天舟二號飛行任務全解讀 / 101
第四章
解密載人飛行
1.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具有哪些特點? / 112
2.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有哪些“成功秘訣”? / 114
3. 航天員為何要進行出艙活動? / 121
4. 航天員天上的三個月如何工作和生活? / 123
5. 中國航天進入空間站建造關鍵時期 / 130
第五章
神舟十二號飛行紀實
1. 起飛,天和!——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飛天現場直擊 / 134
2. 天和核心艙和天舟二號組合體狀態良好 / 140
3. 3 名航天員成功飛天入駐“天和”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啟航新征程 / 143
4. 航天員兩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 152
?? ?? 延伸閱讀:海上“追”神舟——遠望 6 號船執行海上測控任務側記 / 161
5.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 164
?? ?? 延伸閱讀:載人飛船返回艙搜救任務克服四大困難 / 165
?? ?? 延伸閱讀:離開地球的日子里 / 167
第六章
神舟十二號的國際反響
1. 中國太空探索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法國航天專家菲利普·庫埃 / 172
2. 海外專家和媒體盛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里程碑式進展 / 174
3. 海外專家和媒體點贊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出艙活動 / 177
4. 海外專家和媒體熱議神舟十二號乘組凱旋 / 180
代后記
霜染東風,秋攬神舟??——??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任務全記錄
編后記
新華社記者帶你探秘:載人航天 節選
離開地球的日子里 3名航天員離開地球的時候,黑龍江依安縣的西瓜還是青綠的秧苗。紅星鄉的農戶劉伯真每天都要下地,伺候他那60多畝西瓜秧。 一晃3個月,劉伯真的西瓜已經瓜熟蒂落,弟弟劉伯明,也在這個豐收的季節,回到了地球。 是的,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國航天員,多數就來自這樣普通、樸實的家庭。57歲的聶海勝,也出生在湖北棗陽一個農村家庭,幼年家境貧寒,甚至吃不飽飯。 在湖南湘潭的湖橋鎮,航天員湯洪波73歲的父親湯海秋承包了一口魚塘,即便烈日當午,老人家還是要戴著草帽,站在塘邊撒魚飼料。 當3名航天員遠離地球、巡游寰宇時,留在家鄉的父老鄉親們,仍在一如既往、年復一年地耕耘勞作。榮譽,屬于國家和民族。 離開地球的3個月,3名中國航天員在太空中也一樣辛勤“耕耘勞作”。兩次成功出艙累計超過13小時,圓滿完成了艙外活動相關設備組裝、全景相機抬升等任務。 開學**課,聶海勝在空間站里打起了太極,湯洪波“用筷子喝茶”,劉伯明用毛筆寫下了“理想”兩個大字,航天員為全國中小學生進行一場生動的科普教學和愛國主義教育,愛科學、愛太空的思想種子,在一個個幼小的心靈里生根發芽。 3名航天員與近300名香港青年學生、科技工作者和教師等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天地對話”,每一位香港學生代表的提問,都得到了航天員的耐心解答。這場名為“時代精神耀香江”的主題活動,又一次在香港掀起了航天熱潮。 離開地球的日子里,中國航天員還用一組震撼大圖實現了刷屏的傳播效應。 這組由航天員拍攝、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官方發布的圖片,讓全世界看到了人類共同的家園,索馬里半島輪廓清晰可見,北非大地燈火通明,伊犁河谷壯美絕倫。 還有湯洪波艙位上方粘貼的兒子照片,那是一位英雄父親對親人的思念。 *振奮人心的,還是那一聲來自太空的祝福:“祝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生日快樂!”國旗、黨旗、黨徽,輝映著藍色的星球,紅藍融合,宣示著一個民族的生生不息。 離開地球的日子里,牽掛和關注3名航天員的,又何止是父老鄉親。 為迎接3名航天員安全、順利歸來,著陸場系統制定了周密、謹慎、溫暖的搜救方案,提出了“艙落人到”的搜救目標。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全地形車,3支搜救分隊反復演練形成7套搜救戰法和指揮決策流程,著陸區周邊3旗3縣1市地方政府準備了近20支搜救預備隊隨時可以投入應援。 在距離東風著陸場數千公里外的海南文昌,天舟三號貨運飛船與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組合體已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發射前的各項功能檢查、聯合測試正在緊張進行。 天舟三號擇日發射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將會緊隨其后,搭載另外3名中國航天員飛向太空,迎接時間更長、難度更大、要求更高的太空挑戰。
新華社記者帶你探秘:載人航天 作者簡介
本書是集納新華社有關載人航天的報道而成。相關配圖、短視頻的拍攝者、制作者已經在書中注明。編委會還選用了以下作者的稿件(以編文先后排序):胡喆、陳席元、尚前名、高玉嬌、張瑞杰、李國利、黃明、黎云、張汨汨、占康、帥才、張泉、龐丹、趙葉蘋、馮玉婧、黃國暢、屠海超、王逸濤、田定宇、米思源、段翰鴻、亓創、鄧孟、陳晨、欒海、李奧、李浩、蔣超、譚晶晶、張家偉、沈紅輝、薛飛、葉心可、陳俊俠、朱雨博、徐馳等。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